2022《斐多篇》读后感_1.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76381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斐多篇》读后感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22《斐多篇》读后感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斐多篇》读后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斐多篇》读后感_1.doc(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斐多篇读后感 斐多篇是苏格拉底在临死当日与朋友门徒关于死的哲学的谈论,主要谈论的是正义和灵魂。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不灭,不朽,而深信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上得到最大的幸福。而哲学家,需要抛弃肉体享受,追求真正的知识,将自己的心灵清洗干净。这个过程,苏格拉底称他为学习死亡。只有经过学习死亡,灵魂才能彻底与肉体分开本身纯正善良的灵魂,和充满着欲望、肮脏的肉体彻底分离。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脱,能够到达天神所在的地方。而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的原因,也正是他自信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雅典人对他的处死,只是送了他一程,向着美好,永恒的天神之处。同时,苏格拉底还劝诫世人不要自杀,认为自杀是得不到这个超脱的。由此,也

2、可以明白为什么处死他的时候他可以逃跑却不逃跑的原因所在了。 死亡,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来临,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对他进行思考。而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随着分配的不公平,人们发现善恶的标准开始发生变化。道德的准则很早以前就一直流传下来,但是到了后来,为善的义人得不到应得的好处,而为恶的恶人却往往得不到惩罚而安然死去。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对人们的思想引起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古老的道德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假如违反道德行事而得不到惩罚,那道德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然后古代的哲人就在因果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灵魂的假说。这个假说假定人的灵魂在死后继续存在,而生前的恶行会以灵魂为凭借进行偿还。这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

3、一种宗教的方法,从人们的思想上着手,使人们在道德前心有敬畏。在东西方,这种方法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在本质上无有不同。在中国,随后佛教也提出了因果业报的概念。 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方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确实起到了作用。当然在今天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没有了宗教的中国,这种方法已经逐渐淡化。科学的研究验证了灵魂事实上的不存在,而事实上的不公平,非正义的情况则越显突出。行为上的罪恶尚且有法律来约束,然而法律并不是面面俱到。道德上的不正义很多就在法律的范畴之外。没有了敬畏的人行为是否会肆无忌惮。欺骗和虚伪才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假如你的恶行不会被发现也不会去惩罚却能带来利益,你是否会去做呢。 也许很多人的答案

4、会让人失望。但是斐多篇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苏格拉底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他也从来没给出答案,他只是在教导我们去思考生命和生活。灵魂存不存在,他相信存在,但是这无关紧要。我们需要去找到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探索。生活对我们究竟是什么,真理和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些到今天也仍然悬而未决。苏格拉底相信本质和纯粹的存在。而这个本质和纯粹是什么,我们看不到却仍然坚信。无论那是什么,都像那几千年前临死的哲人所论断的那样,与欺骗和虚伪全然无关。 大概有一天,我们会知道。 by孙杰昊10122638 第二篇:斐多篇读后感读斐多篇有感 20131011322杜莹莹 斐多篇主要记

5、录了苏格拉底在临近死亡那一天与他的朋友和学生们关于死亡的充满了哲理的谈论,谈论的主要内容是正义和灵魂。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并深信生前行善的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幸福。此外,他还表明:作为哲学家,需要抛却肉体享受,让自己的心灵纯净、透明,没有杂质。这个清洁心灵的过程,他称之为学习如何死亡的过程。只有经过学习死亡,本质上纯正善良的灵魂和充满着欲望、肮脏的肉体才能彻底分离。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脱,到达天神所在之地。而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的原因,也正是他自信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雅典人对他的处死,只是送了他一程向着美好且永恒的天神之处。 在没有读过斐多篇和关于苏格拉底的其它著作之前,我对苏格拉

6、底之死的了解,仅限于高中课本上那张苏格拉底一手端着毒酒,一手指向上方的油画了。关于他的死因,也就是他拒绝逃跑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为了维护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法律的尊严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是当仔细地读过斐多篇之后,我对苏格拉底和他的思想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西方思想的异同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斐多篇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方式,有很多我都深深地赞同、钦佩,也有一些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认同。 首先,苏格拉底不仅思想深邃,他的教授方法也别具一格。由于斐多篇通篇都采取了对话的方式,所以,“苏格拉底式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格拉底就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接生”知识。他的助产术,在斐多篇中

7、最突出的表现应该就是“诘问式”了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学说、命题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很少给出被提问者带有自己想法的、具有主观色彩的意见。他在教学生获得知识时,不是把这种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他的谈话充满了艺术,就像助产士为人接生一样助产士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助别人接生而已。同样地,苏格拉底的工作就是帮人们“生出”正确思想,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别人的传授。同时,惟

8、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这种对话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苏格拉底是能够给予别人智慧的精神导师。 并且,朴素的辩证法在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中也多有体现,如从“美是丑的对立面,正确是错误的对立面凡有对立面的事物必定从其对立面中产生”等观点中,都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有很强的抽象能力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他的思想也因此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请你们指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我的解释”苏格拉底待人谦虚严谨,这是有利于他在哲学之路上不断前行的。一个民族,不管文化多繁荣,都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长盛不衰。同样地,一个人,不管多博闻强识,都要虚心接受身边人的意见,这个人的思想才能不断丰

9、富。苏格拉底正是这样,虚心接受身边人的意见,无论是对手,是朋友,还是学生。我想,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进行讨论甚至辩论的同时,伴随着思想的碰撞,和学生对新知的汲取,苏格拉底自身也在成长,因此,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斐多篇中,对话的主要内容是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引导他的学生坚信人死后有灵魂,这虽然在本质上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运行。在智者学派兴起之后,他们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些思想被普遍接受,实际上是人的觉醒、人文主义的兴起,但是当这些主张被误读,就导致了雅典民众重视享乐,骄奢淫逸,世风日下,城邦民主制走向衰颓。但是,如果人们相信死

10、后是有灵魂的,并且,只有生前行善,死后灵魂才会得到幸福,再次为人时才会拥有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时,人们必定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人更善,而恶人,考虑到作恶之后灵魂的下场,想必也会收敛许多。因此,无论苏格拉底的初衷是什么,但从结果上看,当时,这种方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确实起到了作用。当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宗教维持社会秩序这种方法已经逐渐淡化。 此外,虽然说苏格拉底不惧怕死亡是因为,他坚信作为一个哲学家,自己生平的作为是良好的,可以让灵魂不受苦难,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他生前关于死亡和灵魂的论证以及临死时那句“克利托,我们必须向阿斯克勒庇俄斯进献一只公鸡”都可以证明他对灵魂永生的信仰。但苏格

11、拉底面临死亡时的镇定和阔达还是为他平添了几分人格魅力,也正因如此,当他牺牲在雅典的民主制下时,他的学生感到“我们像是失去了一位父亲,我们的余生都将过着一种孤儿般的生活”。 苏格拉底的大义凛然固然可敬,但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做法和思想是矛盾的。在谈论死亡时,苏格拉底表示他反对自杀,他认为,诸神是人的看护,如果诸神未让你死去,而你却自杀了,这是对诸神的不敬,灵魂就是有罪的,这种观点有些类似于中国的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二者都是反对自杀的。苏格拉底反对自杀,但他在利用众多方法都可以实现不死的情况下,却仍旧选择了去死,抛开他的目的不说,这是不是一种变相自杀呢。 除

12、了在有些方面自相矛盾,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有些推论还过于主观,具有随意性和唯心主义倾向。 例如,苏格拉底用希腊神话故事来讲述人死后的经历时,没有任何实在的凭据,完全凭借神话和想象告诉他的学生人死后的去处“天堂”或是“地狱”。他把人死后的去处描写得那样生动逼真,彷佛他曾经去过,毕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我看来,如果说之前的对话中,苏格拉底仅凭借论证推理就得出灵魂永生这一结论还可以勉强被接受,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未曾到过“天堂”或是“地狱”的人,都是不具备资格谈论那里的情况的如果它们真的存在的话。 从东西方文化对比来看,他的这种思想和东方的佛教思想又是类似的在中国,佛教也提出了因果业报的概念

13、:一个人如果生前不行善,死后是会下十八层地狱,接受层层折磨的,这也使众多佛教信徒笃定积德行善是使灵魂得到超脱的不二法门。 此外,他在论证灵魂永生时,简单地将世间万物分成了单一的和组合的两种,就急于进行以后的论证,我认为这也是不妥当的,因为划分标准不同,世间万物的种类也会千差万别,就算是最抽象的划分,也不止“单一事物”和“组合事物”这两种,因为按照他的说法,灵魂无形但是永生,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将世间万物划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暂时的存在”和“永恒的存在”呢。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虽然对于苏格拉底的很多思想我都存在怀疑, 但斐多篇向我们展现的苏格拉底一代思想文化巨匠,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14、,是永远不会停止的。灵魂是否存在。若是存在,是否永生。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且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不休,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它是引发的人们关于人本身和世界万物的思考,也同样,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第三篇:柏拉图斐多篇论苏格拉底之死 节选斐多篇 苏格拉底的名字我们从小就很熟悉,但是却很少去挖掘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对他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他是柏拉图的老师,他的众多言论精神都为柏拉图所传承的层面。通过柏拉图我们才认识到他的内在形象。“认识你自己”,这样轻轻地一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口,却包含了无数意义。这位西方文化的奠基者,这位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巨头,他的巨大声誉与他震撼历史的

15、死亡方式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斐多篇,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全书以对话形式展开,即苏格拉底行刑当天与前来看望的学生们的临终对话,谈论的正是生死大事。 结合柏拉图的其他三篇对话录欧绪弗洛篇、申辩篇、克里托篇,我们了解了苏格拉底被判罪故事的全过程:公元前399年,梅勒托指控苏格拉底的罪名有两条:一是不信本邦的神灵,企图另立新的神灵;二是犯有毒害青年之罪,请求处以死刑。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凭借自己的智慧、正义、勇气进行了申辩,然而世间终究庸者众,苏格拉底智慧的曲高和寡,不论其态度如何真诚谦逊,对大多数重颜面对知识无所追求的人而言,被苏格拉底这样反复诘问以至哑口无言或者恼羞盛怒绝非乐事,另外苏格

16、拉底平日里一贯有话直说的性格也积累了很多人的怨恨,再加上一些政治因素,苏格拉底最终被群众投票判处死刑。后来已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因恰适雅典人一年一度到提洛岛敬神的朝拜得以缓期执行死刑,在监狱中关押长达一个月。苏格拉底的同龄好友克里托为苏格拉底布置好一切帮助他逃跑,苏格拉底却用逻辑论证,表明他不能破坏国家法律,坚持善和正义的决心。而斐多篇描述的正是最后一幕苏格拉底在朋友面前安然赴死的情景。 故事中最无法回避的背景就是雅典的民主,雅典人在近2500年前就形成的民主体制,一个在今天的有些国家中还只是一种梦想甚至是幼想的体制,一个在今天的有些国家中还须有人冒着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风险才能宣扬和鼓吹的体制

17、。反思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一个高速发展且有序的国家,应该是依靠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维持的。法律的本质是规则,规则是理性的必要形式。法律由民意制定,民意,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它仍然是民意;法律,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它必须被遵循。无论制度完善与否,一旦制定出来,那就一定要按照这个制度执行下去,不会因为立法者的权力,就可以放宽限制。守法的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自愿去接受和维护法律,并以法律规则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一种是通过观察或实践发现如果不遵守法律可能会受到惩罚,因而被迫服从法律。在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里,人人有权有义务去执行并监督法律的执行。再看当时的群众投票,由抽签产生的雅典市民其中有裁缝

18、、工匠、小贩、无业游民和更多的一些不知所以莫名其妙而激忿偏执的人,也许,还有些下岗的工人、失地的农民、无钱就医而在医院门口等死的病人(如果那时的雅典有这些人的话),他们以绝对民主的方式,投票表决,苏格拉底是有罪还是无罪。这位因为他的纯粹、真挚而已经“失欢于民,获罪于邦”的伟大哲人,以281比220票的表决结果被判有罪。多么让我们震惊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难道我们能说民主错了吗。可是它又错在哪里呢。不得不说这不仅仅是苏格拉底的悲哀,更是雅典人民的悲哀。同时我们也该庆幸正是这样的悲剧让我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究苏格拉底的死因,最终公民的愚昧没有继续,法律权威在苏格拉底的捍卫下没有动摇,法律的内容在程

19、序上更加公正完善起来。我们也同样庆幸时间还了苏格拉底一个公道,也成就了他的伟大。 “一切都结束了,埃切克莱特,我们的朋友,这便是我要说的一切,这个我们熟悉的、最好的、最聪明的、最正直的人离我们而去了。”全文结束,我们对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自己信念的勇气,对待死亡的泰然态度深深感动。这种感动不仅来自于苏格拉底本身的魅力,更是因为这种精神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决绝的用生命来阐述。他的那一份淡定与从容的境界非常人所能达到,正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甚至在死亡面前他还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一天的哲学问题。这与中国历史上谭嗣同等人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的精神都相似,不管

20、历史变迁,他们对待信念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在欧洲文明史上,苏格拉底之死有着几乎与耶稣之死同样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我们对前者似乎颇多轻视,我们顶多只是在读书时看到有关记述,轻叹一声:噢,一个悲剧。而悲剧对现代的我们而言,不过是耳边微微拨动心弦的谈资,听过叹息过就与己无关了。现代的我们更应该少些漠然,多些追求,做个热血青年又何妨。 纵观全文,苏格拉底的论辩技巧以及关于灵魂和身体、因果关系论、理型学说等哲学思想都得以精彩展示。苏格拉底欢乐的赴死,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有相反事物,痛苦到来欢乐也不会遥远,甚至愉快的安慰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其辩论过程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港剧中最精彩的法庭辩论。在他的观念里“死亡即

21、灵肉分离,灵魂自由了”,即人死后灵魂必有一个去处而不死,人只有在死去后才可能获得知识。这也是柏拉图“理念说”的雏形。苏格拉底强调出离心,认为肉体的贪欲束缚人得到智慧。灵魂被束缚于肉体之中,受到肉体的污染,变得混乱而疑惑,变得愚蠢、恐惧、不能自制。唯有哲学能拯救灵魂,敦促灵魂尽可能不去使用感官,鼓励灵魂反观自省努力回忆。“摆脱肉体就可以运用单纯的、绝对的理智”,似乎有肉体的时候也可以用到一些这种单纯的理智,即便很少,否则无法解释哲学家与其他人的那哪怕只有一点的不同,无法解释为何哲学家哪怕仅是稍稍更加接近真理。哲学正是为了解决死亡的问题,使得临死时不会贪恋肉体的存续。他按送毒药的人给他的忠告来回走

22、着,感到双腿非常沉重就仰天躺了下来。在毒药还没有上升到心脏的时候他就主动蒙住自己的脸,做好“摆脱肉体的准备”。苏格拉底相信,即使他已经没有意识了,他的肉体腐烂了,他的灵魂却获得了永生,前往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无独有偶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教导信徒们在世时应学会隐忍,要努力行善,在此岸世界的一切,彼岸世界的神是看得见的,唯有努力行善,服从教义的人,才能在死后得到前往极乐的彼岸世界的机会。这也符合现代个人不仅应该追求物质的丰裕,更应该反省内心,服从理性,追求最高的善的观点。 同时苏格拉底又认为哲学家应当是视死如归,却又不该自杀,“我们有天神守护,天神是我们的主子。一个人不该自杀,该等天神的

23、命令。”所以他安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无畏无惧。不管现代的我们对他的观点赞同与否,但对于这样一种上升为信仰的观点无可厚非,况且生命宝贵未实现任何价值确实不应该随随便便以自杀结束。另外个人认为虽然他选择大义赴死,却事先遣走了他的妻儿,由反复对他的朋友们说好好照顾自己,我想他对于人世还是有所留恋的吧,对死亡也并非他表现的那样淡定,毕竟若不是为了理想,他又怎么会抛弃为人父,为人友的责任呢。 “克利托,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你一定替我还给他。”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像是他的遗嘱。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医神,也掌管毒药,按雅典的习俗,由医生治好病后必得向医神献祭一只鸡以表谢意。此时致命

24、的毒药已在他的体内发作,僵冷已经扩散到了他的腰部而他临死前仍然惦记着对医神感谢他的毒药成全了自己对信念的坚持,而丝毫没有对不公正地判处他死刑的法庭和世人的怨愤。通过这最后的一笔,苏格拉底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高尚人格,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 我想,千年以后的今天,如果苏格拉底还能再选择一次的话,他依然义无反顾。 第四篇。斐多读书笔记在家里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封面很古老的书,淡黄是书页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旁边的弟弟说我胆子这么小看了这本书后不会胡思乱想,带着这个好奇我走进了斐多,斐多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记载着苏格拉底临死当天的情况。 苏格拉底是微笑着拥抱死神的。他一直

25、追求让自己的灵魂摆脱肉体的桎梏。他相信,他的灵魂将上升到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与众多的神灵相伴。他的学生们却不了解。他们问道:“为什么神明不容许自杀行为。”“为什么说灵魂不朽。”苏格拉底详细论述了“相反相生”、“认识只是记忆”的道理,也就是说:生命是从死亡中产生的,出生之前灵魂就在某个地方呆着,灵魂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学生们紧接着追问:“灵魂之于肉体,会不会如同和谐的旋律之于琴弦,只能同生同灭。”“灵魂固然比肉体持久,但是,它会不会经过几个肉体消磨后至于灭亡。”苏格拉底又进一步展开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们表示认同。 最重要的,是他践行了自己的信念。德国的莫宜佳教授在序中说:“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

26、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天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序中还说:“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只,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死亡并不可怕,死的先者,只是灵魂去到另一个境界寻找更高的智慧,所以在生活中,可能没有鬼到处飘荡,他们都去寻找智慧,在黑暗中相信有志者陪伴我们。 第五篇: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 序言 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篇的内容是

27、哲人苏格拉底在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讨论正义和不朽,以及服毒而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史上这是第一宗。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的故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问,在往返之间令对方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他在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从柏拉图对话录之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祇的存在。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

28、是他被控的主因。 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可想而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理想国内最脍炙人口的意志论即是其中一例。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灵魂的外发力量。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且能言善辩。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它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沉默,不再到雅典街头与人论道。但他拒绝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令人惊叹向往。 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

29、祇”,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中,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限于个人,而是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能战胜死亡。 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我们都应该感谢杨绛先生把斐多译成了中文。推动中 西思想和意念的回合与交流,斐多实在是一本最适当的经典著作。 德国莫宜佳(博士、教授)敬序 史仲仁译 译者前言 我这篇翻译根

30、据勒布经典丛书版(theloebclassicallibrary)柏拉图对话集原文与英译文对照本(英国伦敦1953年版)第一册192-403页斐多篇英语译文转译。英文译者是法乎勒(haroldnorthfowler)。 我的参考书有以下几种: 哈佛经典丛书(thehavardclassics)收藏家版本(collectorsedition)美国格洛列企业公司(grolierenterprisecorp.)1980年版柏拉图对话选的斐多英语译文。译者叫约威特(benjaminjowett); 柏拉图的斐多篇(thephaedoofpla-to),附有序言及注解,盖德(w.d.geddes)编,伦

31、敦及爱丁堡1863年版; 柏拉图的斐多(platosphaedo),附有评注分析,瓦格纳(williamwagner)编,克莱门(willardk.clement)修订波士顿1894年版; 柏拉图斐多篇(thephaedoofpla-to),附有序言及注解,威廉逊(haroldwilliamson)编,伦敦麦克密伦出版公司1924年版。 人名地名等除了个别几个字可意译,一般只能音译。一个名字往往需用许多字,这一长串毫无意义的字并不能拼出原字的正确读音,只增添译文的涩滞,所以我大胆尽量简化了。不过每个名字无论简化与否,最初出现时都附有原英译名。 本篇对话是苏格拉底(socrates)服刑那天,在

32、雅典(athens)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主要谈灵魂。全部对话都是参加谈话的斐多向伊奇(echecrates)讲述的。讲述的地点在弗里乌斯(phlius),因为伊奇是那个地方的人。 注解是我为读者加的(本文中已省略)。在场人物 伊奇(echecrates)斐多(phaedo)阿波(apolloderus)苏格拉底(socrates)齐贝(cebes)西米(simmias)克里(crito) 监狱的坚守人(原译为“十一名裁判官的仆人”,中译简称“坚守”) 伊奇。斐多啊,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服毒的那天,你和他在一起吗。还是说,那天的事是你听别人讲的。 斐多。我和他一起在监狱里,伊

33、奇。 伊奇。那么我问你,他临死前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死的。我很想听听。因为最近没有一个弗里乌斯(phlius)人去雅典,弗里乌斯也好久都没有外地人来。没人清楚那天的事,只说他服毒死了,所以我们没办法得知详细情况了。 斐多。你连审判都没听说过。审判怎么进行的也没听说过。 伊奇。听说过,有人讲了,不过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他已经被判了死刑,却还迟迟没有处死。斐多,这是为什么。 斐多。伊奇,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雅典人送往得洛斯(delos)的船,恰巧在他受审前“船尾加冕”。 伊奇。这是什么船。 斐多。据雅典人传说,从前悌修斯(theseus)等一伙十四个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去的时候,就乘的这条船。他救了自己,也

34、救了同伙的性命。据这个传说,当时雅典人对阿波罗发誓许愿,假如这伙童男童女能保得性命,雅典人年年都会派使者到得洛斯去朝圣。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他们年年都去朝圣。按雅典律法,出使得洛斯的船在往返期间,城里该是圣洁的,不得处死囚犯。这段时期有时很长,因为船会遭遇逆风。阿波罗的祭司为船尾加冕,就是出使的船启程了。我不是说吗。那条船是在苏格拉底受审的前天加冕的,所以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以后,在监狱里还待了很久才处死。 伊奇。斐多,他临死时发生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的朋友和他在一起吗。还是监狱的监管人禁止他们在场,所以他孤单地死了。 斐多。不孤单,有很多朋友和他在一起,好几个呢。 伊奇。你可以把当时

35、的所有情况仔细地告诉我吗。要是不太忙的话。 斐多。我现在不忙,我会试着尽量仔细地讲给你听。因为,无论是我自己讲,还是听别人讲,借此能想起苏格拉底,永远是我莫大的快乐。 伊奇。好啊,斐多,我的心思正和你一样,希望你尽量仔细地讲。 斐多。对我来说,陪他在监狱里的时候,感情很特殊。如果我看到一个朋友快要死了,我心里一定是悲伤的,可是我并没有。因为看他的态度,听他的说话,他是毫无畏惧的,而且很高尚地在等死,我觉得他是快乐的。所以我想,他即使到了亡灵的住处那里去,也不会没有神灵的呵护,当他到了那里时,他的境遇也一定是好的,因为他是个好人。就因为这个,我并不像到了丧事场合而自然地满怀悲悯,我没有这种感觉;

36、不过我也不能感到往常听他谈论哲学时的快乐,而我们那天却是在谈论哲学。我的心情很奇怪。我想苏格拉底就快死了,我感到的是一种异常的悲喜交集。当时我们在场的一伙人心情都很一致。我们有时笑,有时哭。尤其是阿波,你认识他,也知道他的性格。 伊奇。我当然知道。 斐多。他简直不受控制了。我也和别人一样,都很激动。 伊奇。斐多,当时有哪些人在场。 斐多。有几个雅典的本地人。除阿波之外,有克里和他的儿子以及贺莫(hermogenes)、艾匹(epiganes)、依思(aeschines)和安悌(antisthenes)。皮阿尼亚(paeania)区的泽西(ctesippus)也在,还有梅内(menexenus)

37、和另外几个雅典人。不过柏拉图(plato)不在,我想他是病了。 伊奇。有外地人吗。 斐多。有底比斯(thebes)人西米(simmias)、齐贝(cebes)和斐东(phaedonides)、麦加拉(mcgnra)的尤克(euclidcs)和忒松(tcrpsion)。 伊奇。什么。阿里(aristippus)和克琉(cleombrotus)不在那儿。 斐多。不在。听说他们俩当时在爱琴岛(aegina)。 伊奇。还有别人吗。 斐多。我想已经全了。 伊奇。那么,你们谈了些什么呢。 斐多:我试着给你从头讲起。此前我和他们一伙就经常去探望苏格拉底。监狱附近就是他受审的法庭,天一亮我们就在那儿聚会;监狱

38、开门不是很早,我们交谈着直到开门;门开了我们就进监狱去探望苏格拉底,一天的多数时间都和他在一起。最后一天的早晨,我们集合得很早,因为前日黄昏,我们离开监狱时,听说开往得洛斯的船回来了。所以我们约定清晨就到老地方会合。我们到了监狱,往常应门的监守出来拦住我们,让我们等他来叫我们。他说,“因为这时那十一位裁判官正为苏格拉底卸下锁链,并指示今天怎么处他死刑”,过了片刻,监守回来叫我们进去。我们进了监狱,看见苏格拉底刚卸掉锁链。任姊(xanthippe),你知道她的,她正坐在苏格拉底身边,抱着他的小儿子。她见了我们,就像女人惯常的那样,哭喊着说:“啊,苏格拉底,这是你最后一次和你朋友们的交谈了呀。”,

39、苏格拉底看了克里一眼说:“克里,叫人送她回家”,她捶胸哭喊着被克里家的几个佣人送走了。苏格拉底从他的卧铺上坐起,拳起腿,用手抚摸着,然后说:“我的朋友们,所谓愉快,真是个怪物。愉快总是莫名其妙地和痛苦连着。看上去,愉快和痛苦像是一对冤家,谁也不会同时相逢。可是谁要是追到了这一个,就势必会碰到另一个。愉快和痛苦像是同一个脑袋连着的两个身体。我想啊,假如伊索(aesop)想到了这一对,一定会编出一个寓言来,说神灵设法调解双方的争执却没辙,就把两个脑袋拴在一起,所以这个来了,那个跟脚也到。我现在正是这种情况。我这条腿被铁链锁得好痛,现在痛苦走了,愉快就跟着来了”。 这时齐贝打断说。“嗨,苏格拉底,我

40、真高兴,你这话提醒了我。你把伊索寓言翻成了诗,又作诗颂扬阿波罗,许多人问起这事呢。前天,艾凡(evenus)就问我,你从未作过诗,怎么进了监狱却作起这些诗来了。他一定还要问呢。等他再问,假如你愿意让我替你回答,你就教我怎么回答”。 苏格拉底说:“齐贝,你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他。我作这几首诗,并不想和他或他的诗媲美,因为我知道这并不容易。我只是想试验一下我做的某些梦的意义,并确保自己没有忽视责任。我说说我的梦吧,我过去常做同一个梦,梦是各式各样的,可是说的总是同一句话,它说:“苏格拉底啊,创作音乐。培育音乐。”,我以前以为这是督促我、鼓励我钻研哲学。我生平追随的就是哲学,而哲学是最高尚、最优美的音乐

41、。梦督促我的事,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这就好比观赛者用加油声来鼓励参赛者,可是现在,我已经被判了罪,因为节日而缓刑,正好有一段闲余的时间。我想,人们通常把诗称为音乐,说不定梦里一次次叫我创作音乐就指作诗,那么我就该照做,不该违抗。我是个就要走的人了,该听从梦的吩咐,作几首诗尽尽责任,求个心安。所以我就作了一首赞美诗,歌颂这个节期的神。然后我想,一个诗人,如果是真的诗人,他不仅把文字造成诗句,还该创造故事。我不会创造故事,就把现成的伊索寓言改成诗。齐贝,你把这话告诉艾凡吧,说我和他告别了;并且劝告他,假如他是个聪明人,尽快跟我走吧。看来我今天得走了,因为这是雅典人的命令”。 西米说。“什么话呀,苏

42、格拉底,给艾凡捎这种话。我和他很熟,据我对他的认识,我敢说,他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会听你的劝告”。 苏格拉底说。“为什么。艾凡不是哲学家吗。”。 “我想他是的”。 苏格拉底说。“那么,艾凡会听从我的劝告。任何人如果对哲学真有爱好,都会听从我的劝告。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不该自杀。据说,这是不容许的”,苏格拉底说着,把双脚垂放下地,此后他一直这么坐着。 齐贝就问他说。“苏格拉底,你既然说哲学家愿意追随死者,为什么又说自杀是不容许的呢。” “怎么,齐贝。你和西米都是费洛(philolausus)的学生,你们就没听到他讲过这个问题吗。” “苏格拉底啊,我们没听到他仔细地讲”。 苏格拉底说。“我也只是道听

43、途说。不过我不反对把我听到的话再说一遍。现在也正是时候了,因为我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讲讲那里的事,想想我们的看法。因为从现在到太阳西落,我还能做什么事呢。”。 齐贝说。“那么,苏格拉底,你告诉我,到底为什么自杀是不容许的。我和费洛同住一个城里时,我听他讲过和你刚才一样的话,也听到别人说过一个人不能自杀。可是没人给我讲过那些道理”。 苏格拉底说。“你得有勇气,也许你会听到些道理的。不过你也许会觉得奇怪,惟独这条法规绝对严格,不像别的事可以有例外,尽管有时人宁愿死了也不要活着;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的,一个人到了生不如死的境地,善待一下自己就成了不敬神明,却非得要等别人来善待他”。 齐贝笑着说出了方言

44、。“天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苏格拉底说。“这话照我刚才那样说,好像很不合理。不过,还是有些道理的。有人私下里有一套理论,把人比作监狱里的囚犯,囚犯不得擅自越狱。我觉得这套理论很深奥,不易懂。不过,齐贝啊,至少我相信是有理的。我们有神灵守护,神灵是我们的主子,我们是神的财产。你相信吗。”。 “对,我相信”。 苏格拉底说。“那么,假如属你的财产,未经允许就自我毁灭了,你不生气吗。假如可以的话,你不就要惩罚它吗。”。 “当然”。 苏格拉底说。“那么,一个人不该自杀,该等神灵的命令,说来也不是不合理的。像我,就是神灵在召我了”。 齐贝说。“似乎是有道理的。不过,苏格拉底,你刚才说,哲学家应该心里早就有

45、准备,情愿地去死;你现在又说,我们有神灵守护着,神灵是我们的主子。假如你现在的话是对的,那么你刚才的那句话就怪了。正因为神灵是最好的主子,神灵守护着我们呢。一个聪明的人,不会离开自己的好主子。聪明人决不以为他一旦获得了自由就能自己照管自己,比神灵照管得还要好。傻瓜也许会这么想,以为他应该离开主子,就不想想自己不该离开好主子,能跟他多久就跟多久。所以傻瓜会没头没脑地逃走,而聪明的人总是愿意和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主子永远在一起。苏格拉底啊,我们这话和你刚才说的恰好相反,可是我们这个看法好像是对的。因为聪明人面临死亡该是苦恼的,傻瓜才会高兴”。 苏格拉底看齐贝这么认真,露出赞许的神色,看着我们说。“齐贝

46、总爱叮着问。不管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他始终是不肯信服的”。 西米说。“哎,苏格拉底,我觉得齐贝这次说得很好。因为真正聪明的人,凭什么要离开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主子呢。而且我觉得齐贝正是在说你。你自己承认,守护我们的神灵是好主子,你却又要急着离开我们和守护着你的神灵”。 苏格拉底回答说。“你说的有道理。你认为我也该像在法庭上那样回答你们的谴责吧。”。 西米说。“就是”。 苏格拉底说。“那么我得想想怎么先给你们一个好的印象。我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我给法官的印象很差。按说,我临死不觉得悲苦是不合理的。可是我深信,我正要到善良智慧的神灵那儿去;那边还有已经去世的人,他们比这个世界上的人更好。反正你们可以

47、放心,我到了那边会碰到好人,尽管这一点我并不敢肯定。不过那边的神灵都是好主子,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有关主子的事我不用愁苦,而且我大有希望,人死了还有一份储藏等着他呢。照我们的老话,好人所得的,远比坏人的好”。 西米说。“哎,苏格拉底,你打算抱定自己的主张上路了,你那主张就不该让我们知道吗。你说的好人所得的好,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有份呀。而且,你如果能说得我们信服,你也就是回答了我们对你的谴责”。 苏格拉底说。“我会尽力让你们信服的。不过克里好像有话要说,他等了好一会儿了,我们想听听他的话”。 克里说。“没什么,苏格拉底,只是那个照管给你服毒的人一直在跟我唠叨,叫我警告你,尽量少说话。他说,话说多了,身上发热,影响毒性发作;有时罪人要是说话太多,毒药得喝个两遍,甚至三遍”。 苏格拉底说。“别理他,叫他尽责,准备给我喝两遍药,如果有必要,就喝三遍”。 克里说。“我简直料定你会这么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