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 B. C. D. 2.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
2、源D.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3. 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A. 新年祭祀树神B. 长街酒宴庆新年C. 稻田养鱼D. 土司制度【答案】1. A 2. C 3.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读图,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区,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对。净化地表径流,使村落有清洁的水源,对。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护田林,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分布在城区绿地的功能,错。所以A对。【2题详解】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不能减轻劳动强度,A错。可以避免洪涝灾害与建在梯田上方无关,B错。梯田中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
3、水源,避免水源被污染,C对。可以观赏梯田美景不是主要原因,D错。【3题详解】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A对。长街酒宴庆新年与保护生态无关,B错。稻田养鱼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保护作用不大,C错。土司制度范围大,对生态有保护作用,无促进作用,D错。考点: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4.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B. C. D. 5.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
4、C. D. 【答案】4. A 5. B【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6.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答案】C【解析】从图中看,客家人南迁起点是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迁至秦岭淮河以南为亚
5、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达雷州半岛一带为热带雨林,C正确。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A. 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B. 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C. 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 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8. 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A. 自然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B. 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 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D. 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甲图中横轴表示积温,纵轴应是纬度,热量随着纬
6、度的升高而减少,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分异,A对,C错。乙图反映的年降水量变化,符合我国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的变化,体现了由内陆向沿海的分异规律,B、D错。【8题详解】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年积温达8000以上,位于热带,B错。年降水量1200mm左右,光照较少,C错。水热条件充足,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D对。我国缺少热带疏林草原带,A错。9. 读图,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 水系的分布特征B. 地形的东西差异C. 热带荒漠的分布D. 矿产的分布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
7、变的规律性,图示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等向南北两侧递变,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而水系、地形和矿产都不是沿一定方向递变。故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地带分布规律理解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针阔混交林11.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洋流C. 地形D. 季风【答案】10. A 11. D【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渐远,降水逐渐减少,分别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其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和贺兰山,故地应为草原带,选A。【1
8、1题详解】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范围较广,东南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西南地区受来自印度洋南亚季风的影响,因此,森林的东西宽度较宽;北方地区则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其范围较小,据此选D。【点睛】植被生长状况深受降水影响,而中国降水受季风影响较大。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低,气温较高B.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C.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 太阳辐射强,气温高13.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
9、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 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 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 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 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答案】12. B 13. C【解析】【12题详解】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就高、故C错误。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纬度低,气温较高;西南季风携带暖湿气流被山地阻挡并抬升,形成丰沛降水,故B正确。A、D项内容不全,故排除。【13题详解】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
10、少有分布,故C正确。【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具体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对植被的影响。对“林线”内涵的理解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可能出现A. 热带草原带B. 常绿硬叶林带C. 热带雨林带D. 针阔混交林带15. 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限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是因为A. 北坡降水较少,积雪量少于南坡B. 南坡植被茂密,地面昼夜温差小C. 北坡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强度小D. 南坡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答案】14. D 15. A【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图中四序号位于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
11、带之间,受热量、水分条件所限,ABC均不可能出现。D正确。【15题详解】由山脉海拔高度可判断为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其南坡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水汽来源较北坡充足,雪线低。北坡降水少,雪线高。A正确。考点:垂直差异、雪线分布高度16.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C.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雪线高度,雪线高度分布自
12、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故B正确。【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目,简单。17.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问题。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环流D. 地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可知,白桦林喜温凉、耐严寒,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故D项正确。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2013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人口死亡率低最低的是西藏B. 人口死亡
13、率最高的是北京C.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 出生率、死亡率均高的是宁夏19. 从图中可以看出A.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B.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C.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答案】18. C 19. D【解析】【18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二者之间的差最小,说明死亡率最小,故A、D错误;上海二者之间的差最大,说明四个地区中死亡率最高,故B错误。江苏
14、人口基数远大于其他三个省级区,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二者的乘积最大,说明江苏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故C正确。【19题详解】通过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区人口出生率低,经济欠发达的西藏、宁夏等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故D正确。读图知,上海人口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增长特点;与上海相比,西藏的人口增长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故A错误。上海的自然增长率比北京的低,因为上海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高于北京的,故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故C错误。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
15、示意我国1949年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数量B. 科学技术C. 市场需求D. 交通运输21. 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 增加荒地开垦B. 鼓励人口流动C. 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D. 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20. B 21. C【解析】试题分析:【20题详解】根据题意,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是土地承载指数,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得变化直接会影响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结合图中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1946年到1979年间,指数呈上升趋
16、势,说明在人口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产量提高不大;从1979年之后,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比较平稳,说明在人口继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应该大幅度提高才能保证土地承载力指数的平稳,这就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实现,选项中科技是在随着时间不短提高的,在农业的增产中起到重要作用,选B项。【21题详解】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主要是由于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异导致单位粮食产量产生巨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来寻找措施,增加荒地开垦只是从扩大土地面积来入手,而且开坑不当会导致生态问题的产生,A项错;人口流动也不是根本解决措施,B错;通过商品粮基地的建
17、设,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行,C对;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产量影响不大,D错。考点:区域农业的发展及措施。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3.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 B. C. D. 【答案】22. D 23. C【解析】【22题详解】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1
18、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故A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故B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故C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故D正确。【23题详解】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次高的为亚洲,最低的为欧洲,次低的为北美洲。故C正确。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题。24. 2005-2010年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19、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5.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24. C 25. B【解析】【24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机械增长和我国人口分布。考查对我国人口最多省份的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正确领悟,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所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广东、四川在我国人口最多省之列,均接近1亿,贵州和上海人口总数远少于四川和广东,迁出和迁入人口数分别少于四川和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中信息不能反应,
20、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天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25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2005-2010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6.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
21、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性别比例B. 医疗水平C. 教育程度D. 年龄结构27.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 人口迁移加剧B. 劳动力渐不足C. 人口分布不均D. 社会负担减轻【答案】26. D 27. B【解析】试题分析:【26题详解】观察图发现,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应选D项;与性别比例和教育程度无关,A、C项错误;医疗水平在2015年以前就达到很高水平,与B项关系不大。【27题详解】从图3得知,2025年老年抚养比即将超过少儿抚养比,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故B正确,D错;老龄化严重,不一定会引起人口迁移加剧,
22、A错;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无关,C错。考点:影响老年抚养比的因素;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的问题28.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19822007年,014岁人口比重持续降低,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1564岁人口比重增长很快,应分别与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过程中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该城市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故A正确。【点睛
23、】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三角坐标图的判读。(1)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即如图中的箭头A、B、C所示的方向。(2)找到与所求判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称为邻轴。如图中A轴的邻轴是C轴。过所求点作平行于邻轴的平行线a、b、c(即转为所求判读坐标轴原点处的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3)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图中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据依次是:A轴(014岁)约27%;B轴(1564岁)约48%;C轴(65岁及以上)约25%。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
24、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自然灾害频发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 B. C. D. 30. 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 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D. 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答案】29. D 30. C【解析】试题分析:【29题详解】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可发现未成年人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
25、口应该是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D正确。【30题详解】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人口数量,故A错。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错。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C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错。考点: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
26、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答案】 (1). 整体 (2).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
27、带) (3). 西南风 (4). 副热带高气压带 (5). 盛行西风带(甲) (6). 地中海 (7).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8). 赤道向两极(纬度) (9). 热量 (10). 沿海向内陆(经度) (11). 水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差异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气候与气压带及风带之间的关系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详解】(1)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有很大影响,而气候类型影响到水热状况,进而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图中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2)读图可知,C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
28、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读图可知,自然带是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变差,进而影响自然带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而是随着离海距离变化,降水发生相应变化,体现了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2分)B地所在
29、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2分)(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2分)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 水最多;(2分)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2分)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2分)【解析】试题分析:(1)(1)从图中A、B两地所处的位置分析,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两地所处纬度不同,热量条件差异是形成两地自然
30、带不同的主要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应从大气环流形式、地形、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因三地位于同纬度地区,影响三地水分差异的因素主要气流,从三地所受气流分析,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区;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水汽含量已极低,且表现为离岸风,因此降水量最低。考点: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等。33.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乙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解决措施有哪些?(2)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
31、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3)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甲国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养老制度,发展养老事业和家政服务;适当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效率;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2)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3)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解析】(1)读图可知,乙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20%以上,出现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主要从制度、鼓励生育及移民政策等角度分析。(2)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较高,增长快,应为发展中国家,而乙国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劳动力不足,所以目前从甲国流向乙国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3)甲国向乙国人口迁移对甲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可以缓解本国就业压力大的局面,同时可以有外汇收入。【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