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才引进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才引进调研报告 .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才引进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强旗”战略,为人才制度机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xxxx党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走访、数据统计、座谈交流等方式,就健全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工作进行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以来,xxxx立足民族边疆牧区实际,全面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和“草原英才”工程,在科学规划人才发展、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提升借智引力水平、拓宽成才用才渠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工作成效,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引进工作环境氛围。目前,xxxx共有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以及党政后备干部、编外管理人员、高校毕业生六项服务志愿者等储备人才四类
2、,其中:党政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0人,占1%,大学学历601人,占59%,大学专科学历341人,占33%;35岁以下219人,占21%,36-45岁362人,占36%,46-55岁376人,占37%。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7人,占0.5%;副高级职称278人,占18%;中级职称560人,占37%。xxxx期间,通过“柔政策”,先后引进工民建、临床医学、民族学高层次人才3人;陆续考录选聘农牧、林水、卫生、教育等专业高校毕业生117人,储备各类人才781人,其中: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编外储备人才538人;发现和培养乡土人才634人,其中:科技示范户314名,其他各类技能型人才125名。 二
3、、主要做法 结合xxxx实际,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对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采取积极举措“聚才”、“引才”、“用才”,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注重氛围营造,通过优化环境聚集人才。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陆续出台xxxx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xxxx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处级干部联系人才制度、等规范性制度,起草完成XX县区人才强旗规划(xxxx2020年),为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分解任务、落实人才政策创造了先决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后确定并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人才培养等10大人才发展
4、重点工程,落实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等5项人才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了人才发现使用、人才流动配置和人才激励保障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氛围营造。努力营造“用愿景鼓舞人,用事业拴住人”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对教育、卫生、医疗等一线人才在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关心一些,福利待遇方面照顾一点。对自主创业人才,在市场准入、资金扶持和项目审批推介等方面倾力支持,设立“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三是加强组织保障。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动态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26个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强化人才综合协调管理,形成了
5、旗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逐年制定工作要点与目标任务,确保人才工作措施有效落实。建立旗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和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困难问题。 (二)注重量体裁衣,立足发展需要引进人才。立足我旗“xxxx”目标任务落实、“44344”产业格局打造和“五个东乌”建设实际,依托重点项目、工业园区等载体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管理和技术应用人才,切实增强了工业经济战线后备力量。以展示民族区域特色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入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围绕用足用好“柔性政策”,适时引进我盟著
6、名医学专科大夫1名,聘请中山大学在我旗做课题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担任农牧业局局长助理,从XX县区引进工民建专业人才担任住建局副局长。结合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主动与区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对接,成功引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草原生态保护方面专家入驻我旗。根据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高校的沟通联系,通过人才交流会、现场招聘会等形式,先后引进农牧、林水、卫生、教育等专业高校毕业生117人,其中教育系统本科69人、农牧业系统本科21人、卫生系统本科9人、林水系统本科13人、其他部门本科5人,进一步促进了人才队伍框架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三)注重统筹协调,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充分
7、发挥职能优势,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从三个层面推动各项干部人才工作制度落实。在党政人才层面,采取民主推荐与素质测试,统筹培养与分类储备,纪律作风养成与实践能力培养“三结合”模式,动态调整副科级后备干部61名;结合旗、苏木镇两级党委换届,采取“四推一决”和公开选拔方式,公开选拔23名副科级党政人才。从专业技术人才层面,大力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注重在各级班子中配备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公开选拔12名专业人才充实到教育、医疗卫生、财政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工作,目前全旗各级领导班子均保持至少有1名专业技术科级领导干部的目标。从乡土人才层面,分2个批次公开考录选聘优秀嘎查两委班子成员23名,担任苏木镇长
8、助理,协助推进牧区工作,拓宽嘎查乡土人才成长成才渠道;采取公开考录方式,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创业。采取上挂下派、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各类人才素质能力,近年来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区内外挂职锻炼,选派123名干部下基层锻炼,全旗任职5年以上科级领导干部岗位交流面达到60%以上。启动实施“牧区乡土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大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力度。xxxx年对113名致富带头人、牧业合作社领头人进行系统培训。加大乡土人才发掘和培养力度,整合涉牧资源,加大创新创业类乡土人才的培养宣传工作,集中发现和培养了刘国民等一批具有发明创造专利的乡土人才。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
9、旗党政机关具有研究生学历干部仅有10人,占全旗党政机关干部的1%;事业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人,仅占全旗专业技术人才的0.5%;我旗传统型专业人才较多,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矿山机电、金融、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比较短缺,高层次人才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中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少。 (二)人才外流问题比较突出。尽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优惠政策,但由于地域特点,这些政策措施难以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致使有些高专业人才、高学历的年轻人才流失。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xxxx每年对外输送高校生源为350人左右,而回旗备案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仅有150人左右,
10、年外流率在43%以上。与此同时,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及业务骨干等方面的人才,也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显性”方式外流。 (三)人才评价机制有待健全。主要体现在职称政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人才认定标准依据过于宏观,有些人才认定标准缺乏相应依据,尤其是对乡土人才、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工巧匠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不尽合理和规范,导致有近90%的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造成了人才闲置和人才浪费。 四、政策
11、建议 (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人才发展规划。要按照“党管人才”要求,根据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我旗产业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目标要求来规划人才。要充公发挥我旗的比较优势,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要围绕素质能力提升这一关键,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转变教育模式,创新培训方法,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要着眼于提高我旗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培
12、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要着眼于适应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应对激烈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选树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积极选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 (二)着眼于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科学性地引进人才智力。进一步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积极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启吸引各类人才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大力引进和吸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以及经济发展急需、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尤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口岸贸易
13、、卫生、教育、农牧业等领域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进一步拓展发现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途径,特别是要综合运用市场招聘、高校对接、公开考录、定向培养等方式,努力消除工作盲区,弥补工作短板,将各类人才直接吸纳到我旗工作。第三,要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方式方法,通过项目引才引智,积极吸引旗外工作成果到我旗实现属地转化。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外联,通过多种形式与旗外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先进地区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帮助我旗发现和培养人才。 (三)着眼于人才引进工作的可持续,系统性地做好环境优化。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坚持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经济生活待遇;
14、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实行重奖。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注意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党代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咨询团的作用。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收入分配向人才倾斜的优惠政策,实行灵活的津贴、补贴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险和保健标准,切实保证人才的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加大人才
15、工作宣传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人才工作氛围。 (四)着眼于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长效化地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分类评价人才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突出以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一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综合评价机制。在评价原则上,坚持客观公正、考培分离、评聘分离,突出技能评价特征;在评价内容上,把品德、技能、业绩和知识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重点考核职业能力与工作业
16、绩;在评价机制上,以专业评价与行业认可相结合,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健全完善党政人才综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根据综合协调、窗口服务、社会管理、执纪执法等部门和岗位特点,分门别类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群众认可等评价内容。三是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综合评价机制。围绕岗位绩效管理这一关键,突出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的评价考核,以工作效能作为人才评价的基础性内容。四是健全完善乡土人才综合评价机制。立足我旗实际,以推动新牧区建设、加强嘎查“三资”管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牧区
17、乡土人才标准依据和资格条件,探索社会化的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认定评价机制,构建牧区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四是健全完善紧缺人才综合评价机制。在我旗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煤化工、口岸贸易等领域积极与驻地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借船出海”力度,通过引进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选派当地专业人才参与相关工作,以及定向考录培养当地大中专毕业生等方式,努力实现成果就地转化并发现和培养一批紧缺型人才。) 第二篇:XX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XX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XX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工作部署,3月底至4月中旬,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荣明同志
18、的带领下,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联合组成了人才工作调研小组,以实地调研和报送调研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相关人才工作的重点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外出对周边省会城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状况 (一)领导有力,尊才氛围初步形成。2004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
19、任机制。2005年4月成立了昆明人才协会,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柔性机制。同时,各县市区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等人才工作重点单位也纷纷建立健全了人才领导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人才工作。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积极建立健全了重点人才联系制度,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组织到位,引才力度明显加大。自2000年5月出台中共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由人 事部门牵头,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加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等有效措施,2000年至2006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8147名,其中博
20、士146人,硕士477人,本科毕业生58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1人,中级职称983人,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一是及时制定了我市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XX市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XX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努力方向。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截至2006年底,共向67名博士颁发了政府每月1000元的津贴;审批了44名博士入住“博士公寓”、“人才公寓”。三是通过在高XX县区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现代
21、生物制药产业园、云南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并吸引了73名博士在高XX县区工作或兼职。四是通过组织开展兴滇人才奖推选、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评选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大大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通过昆明人才协会等各类人才组织,通过组织节日慰问、举办各类联谊活动,加强感情联络等方式,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分类实施,育才效果日益凸显。截止2005年末,XX市五支人才队伍分别为:党政人才2.7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6万人,
22、专业技术人才14.1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企业高技能人才7.5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群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改革深化,用才机制日渐激活。各地各单位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初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招聘,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有力推动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23、科学人才观的牢固树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仍待完善。一是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从体制、机制上给予保证。二是人才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人才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优秀人才的分配制度上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 (二)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与建设现代新昆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均,现代 新昆明建设紧缺人才缺乏。三是结构不合理,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低层次人才积压的不正常局面,一些单位人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
24、象比较突出,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人才引进政策滞后性问题凸显,人才引进工作中诸多难点问题亟需破解。一是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以2000年制定下发的中共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为主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人才评价、优惠政策力度、引才方式、引才渠道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亟需修改完善。二是人才引进竟争加剧,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难,或者引进了留不住的现象还是依然存在的,甚至在局部还比较突出,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竟争形势严峻。三是引才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许多单位不结合自身实际,引才的观念不能够与时俱进。四是引才关系难把握,引进工作中轻重
25、关系难把握、难处理,“四轻四重”现象还比较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二)科学引进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二是要进一 步转变引才观念,拓宽引才渠道,进一步加大兼职、讲学、咨询、短期服务、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柔性引才方式,加大引智引才工作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健全评
26、价体系,确保引进人才质量,分类构建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四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人才活力,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挖掘现有资源,有效促进人才开发利用。一是要坚持人才工作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三个留人”的方针,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二是要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党校、各类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各相关部门的培
27、训基地、培训经费、师资力量等人才培训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效应,集中力量干大事,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三是要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人才工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去,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才工作网站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合力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信息网络。 (四)优化人才环境,营造一流的发展平台。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对有关人才工作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推 动人才工作的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建议参
28、照南宁、贵阳、成都、长沙等省会城市普遍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做法,设立XX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奖励和基础建设,以保障人才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要着力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把人才市场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领先西部同类城市的一流人才市场。四是要通过争创国建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示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加大城市发展竟争力,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态度,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五是要以组织开展新昆明杰出人才奖等表彰奖励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对人才政策、人才工作的宣传,要利用各种会议各类场合大力呼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
29、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XX县区引进人才及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选)XX县区招才引智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 调研报告 按照关于在全市范围开展招才引智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的通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联合组成了人才工作调研小组,以实地调研和报送调研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涉及人才工作的重点单位进行了调研,并于近日专门组织17家企事业单位召开了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座谈会,从而进一步摸清了我市人才引进、需求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30、人才引进政策取得突破,招才引智有了新的进展。 (一)领导有力,尊才氛围初步形成。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依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制定引才行动计划,出台引才政策,加强引才载体建设,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积极建立健全了重点人才联系制度,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发展平台,引进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 -1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市人才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人才总量、质量、结构、层次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31、,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驱动作用不够明显。 (一)科学人才观的牢固树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一是引才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认识不足,研究不深,重招商引资,重项目建设、硬件建设,忽视了更具战略价值的人才队伍建设,既直接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质量不高,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后劲。二是人才引进、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从体制、机制上给予保证。 (二)人才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近两年来,我市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工作
32、成绩明显,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较高评价,但囿于体制政策等原因,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部分还在从事一般岗位或者普通事务性工作,进入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的人数较少,人才提拔培养的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引领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路径有待优化。 (三)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与 -3轻骨干教师补充明显滞后,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低层次人才积压的不正常局面,一些单位人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 (四)存在重引进,轻管理,轻服务现象。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后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
33、建,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意识,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很不成比例。近两年来,特别是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和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的不良现象,给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禹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像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和推进招才引智,像盯客商一样盯优秀人才,像抓项目一样抓人才技术,通过招商引资拓宽招才引智
34、路子,通过招才引智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实现“双招双引”齐头并进,双轮驱动,为禹州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科学引进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自我加 -5革,激活人才活力,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 (四)挖掘现有资源,有效促进人才开发利用。一是载体建设上要立足高水准。建设载体就是筑巢引凤。打造提供一流的人才载体,提供高标准的科研载体、创业平台,促进先进技术、高科技项目顺利转化、及时产出。要在我市黑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久源堂药业公司已建成博士后研发基地、钧官窑址博物馆设立钧瓷工程
35、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完善提升功能,强化推介宣传,充分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党校、各类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各相关部门的培训基地、培训经费、师资力量等人才培训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效应,集中力量干大事,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三是要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人才工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去,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才工作网站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合力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信息网络。 (五)优化招才引智环境,提供一流服务体系
36、。一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待遇、生活津贴、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就业等现实生活保障方面,逐步完善相关优 -78- 第四篇。引进人才状况调研思考在我们的组织工作中,不知道是由于人才缺乏还是难以发现人才,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有些民革组织不能按照中央或省级组织的布置如期换届的主要原因,竟是在这些组织中难以选出使各方面认可的主委人选。对付这样一个问题,有关的领导部门总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凝聚到最后一处,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着,那就是在数十甚至上百的民革党员之外,寻找一个在当地有 一定社会影响和声望,基本符合民革党员的条件,各方面素质不错,又能被有关方面认可的人,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入民革组织,
37、然后一举成为一个组织的主要领导。这种前有先例,今有效者的做法,已被称之为引进人才。 老实讲,有关的领导部门视一个地方一个组织具体的真实的情况,经过慎重考虑而采取一定的超常规措施(包括引进人才这种措施),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必要的。就此而飞短流长地议论,大惊小怪地说三道四,绝不是真正关心我民革事业所持的态度。 同样老实讲,如果我民革所有的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相关的领导部门,都不在培养后备力量造就接班人上认真下功夫,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注意吸收人才,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态度,一味效仿某些组织引进人才的做法,用这种近乎无奈的办法来对待我们严肃生动的民革事业,那么,我们的组织将会毫无前途可言,参政党所
38、应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参政议政,为祖国统一做贡献将无从谈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所幸还能够安慰我们的是,一些引进人才的组织整体面貌在引人注目地好转,各项工作在有声有色地开展。这些新人以他们高尚品质、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交往及谦虚谨慎的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在短短的时间里便赢得了广大党员的信赖和支持。他们以自己的实绩表明:他们无愧于“人才”二字。领导部门把他们引进民革组织是正确的。 但,欣喜之余,我们切切不能不注意另外一种与上述情况截然相反的现象:一些引进的新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在突然担任了以前连想也未曾想过的领导职务之后,不思谦虚上进,而是脱离群众、趾高
39、气扬,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而是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实事求是之心全无,哗众取宠之意极盛,致使党员意见纷纷,组织的各项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 诚然,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仅仅是一种客观表现而已。既不足以证明引进人才的措施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能由此断言这种做法毫无价值。事实上,即使采取其它措施,以上两种情况也照样会出现。但是,撇开这些实际效果不论,就这种做法本身而言,难道不给人以一些启示,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一番吗。 古人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民革中央就培养后备干部作过三令五申的指示,这是很有远见的。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组织却始终没有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想,对于一个组织的一届领导,任
40、期内的工作纵然千头万绪,但积极用心地吸收人才、全心全意地培养造就接班人,应是一项贯穿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大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班子,应以对我们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取得当地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尽可能良好的条件。对素质高的党外人士,要进行耐心诚恳的说服工作,把他们吸收进我们的组织;对有培养造就前途的现有党员,要精心培养,给以锻炼的机会。倘能如此,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连换届人选都挑选不出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到了这步境地,如果说我们的领导还不至于心胸狭窄、忌贤妒能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说他们没有培养后备干部的意识,至少可以说他们没有认真执行民革中央培养后备干部的文件精神。其结果只能是耽
41、误人才。 古往今来,人们常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我们的组织是有千里马在,那么我们的领导善作伯乐吗。敢作伯乐吗。能作伯乐吗。伯乐能透过满身泥泞、骨瘦如柴的外表,一眼识出那匹千里良驹,我们的领导能吗。这需要能耐、需要素质、需要勇气、更需要胸怀。没有吸收培养人才是对事业不负责,有人才而没有发现或不敢发现则是一种更大的失职。不客气地讲,极个别的领导,尽管自己平平,但对别人却是另眼相看。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不顺眼。甚至在一些小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抓住不放,只见树叶,不见泰山。他们自以为是在为革命事业精心选人,“让他们成熟成熟吧”成了他们不负责任的借口。殊不知人无完人时,金无足
42、赤日。无情的时间只能使我们的干部该得到锻炼进步的没有进步,该发挥作用的没的发挥作用。这不免使人想到资治通鉴上讲得故事:战国时卫慎公明知苟变是将才,但却因为他以前做官向老百姓收租子时,曾经白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就不用他。“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万幸的是在谋士子思的劝说下,卫侯最后还是启用了能统五百乘兵马的苟变。虽说是个庸侯,但还没有庸到动不动摆出“吾意已决,不必多言”的架子来,还不至于顽固不化令人讨厌。 “朝庭有人好做官”。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 第五篇:人才引进论证报告某某高校某某系 人才引进论证报告 2011年9月10日 人才引进论证报告 近年来,某某系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
43、,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开发工作,为我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如下: 一、目前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我系有高级职称教师2人,有中级职10人,有初级职称9人。其中专业1专业有在校教师7人,均为硕士学历。专业3专业6人,均为硕士学历;专业2专业在校教师为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学历6人。专业 1、专业 2、专业3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急待不断进行补充和提升。 二、人才引进的必要性分析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须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和先导,这是被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在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中,合理的师资队伍分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水平
44、是学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系目前在校生近500人,而且随着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校生规模面临继续扩大的趋势。随着办学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人才缺失造成的问题逐渐暴漏,如师资力量不足,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专业1为08年新上的新生学科,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该社会需求量大的就业优势,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工作负荷较大,严重影响健康的教学工作。同时专业1专业与专业 2、专业3专业存在学科学历构成存在不合理现象,急需招纳拥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的高级人才,
45、带动学科的发展,不断提高我院该学科在社会上的名誉及认可度。 本着我校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目标,针对专业 1、专业2专业的工科性质,我系师资队伍中急需一批实践性强的社会高级人才作为支撑,把我系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社会性人才。 三、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目前我系师资力量不足、学历构成不合理以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着眼长远发展的原则,我系人才引进计划如下,望学校领导及人事部门认真斟酌,批准。 某某系 2011年9月10日 内容总结(1)人才引进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强旗”战略,为人才制度机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xxxx党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走访、数据统计、座谈交流等方式,就健全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工作进行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2)四、政策建议 (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人才发展规划(3)专业 1、专业 2、专业3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急待不断进行补充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