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一).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9321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 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 【摘要】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单纯的理论教学,旧有经验的复制,忽略实践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等都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目前,各地涌现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新时代教育人才上的创新,但大多数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形式而不深入研究方法,培养方案较为单一,在传统校企合作中只是将学生以订单班的形式定时派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合作模式与效果都不甚理想。本文讨论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高

2、效率的校企合作方案。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现实背景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和要求,通过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培养有较高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近年来逐步尝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2021年底初步形成涵盖教学与实习、生产与管理、教师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等的科学、有序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劳力密集型、粗放型和低附加值型产业将逐步被高新技术型、集

3、约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取代,这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按照“素质培养为先、职业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构建“校企一体、岗位能力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建设,以企业为依托,以“教、学、做、知识、能力、素质”六位一体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团队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增强各专业的可持

4、续发展能力。 (三)适应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完善“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产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体现“产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模拟实训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需求。 (四)高职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弱化理论学习,强化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企业和岗位的需要。而目前制约高职校技能训练的一个瓶颈就是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生产环境,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不能完全对接。

5、校企合作实施方法与流程 鉴于以上所述,我系决定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直接进行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文将以我系国际金融专业与天津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的合作案例为例,详述我系在校企合作中探索出的新方法: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数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形式而不深入研究方法,培养方案较为简单,在传统校企合作中只是将学生以订单班的形式定时派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合作模式单一,合作效果也较为有限。而我们学院与相关专业的就业单位在学生培养和顶岗实习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具体合作模式如下: 学院与企业建立联系,双

6、方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编制订单班。将企业文化及岗位培训引入校园,系部与企业通过交流分别制定教学及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企业培养。系部提供教学设备及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将行业内具有资深经验的培训讲师派往学院参与教学。双方在教学内容上紧扣学生实践能力及从业资格考试等。顶岗实习阶段该专业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各项业务中,并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 以国际金融专业为例,该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培养能胜任该职业岗位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途径,将满足市场、企业的需求作为课程开设出发点,以职业场所工作环境为背景,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用人“订

7、单”进行教育的机制,即以岗位定培养。 从目前教学状况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国际金融专业开设课程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但是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国际金融相关专业出现了下滑态势,相应报考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人数也出现了一定的不稳定现象,为解决上述情况,突出我学院国际金融专业的特色,我系教研室老师决定继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企业一线人员和本专业教师的联系,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争取更大幅度的提高我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自身出发克服困难。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以往其他院校单纯签订订单班而缺乏具体培养措施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按照相关专业的

8、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定向培养计划,以一学期为例,具体安排如下: 1.由企业制定整套针对于金融专业的在校学生对于金融知识、职业展望、商务礼仪、兴趣活动及证券从业资格的相关培训内容。 2.按照以每周一次的在校教学模式,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培训或以社团兴趣活动的形式进行,做到培训、活动相结合。 3.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在校的金融系所有学生。 4.以一年在校学习时间为周期,在大二下半期末最后两个月有意愿从事证券行业的学生集体到企业集中参与证券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确保大三开学之际正式进入企业上岗实习。 5.在学生符合企业录取标准后,与企业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正式在企业进行实习工作。 6.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半年为一

9、考核周期,未达到公司制定业绩指标下限者,退回学校。完成全年业绩指标学员,公司出具实习报告书并继续留用。 二、成果与启示 (一)实现了四个优化: 1.优化了实训基地 由于引入企业后深化了校企合作,企业方面也成为我系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系两个专业都有独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和顶岗实习期间均拥有大量的实训机会。 2.优化了师资队伍 一方面,校企合作单位选派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业务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结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与企业交流,参与真实的企业运营环节,提高了职业技能,积累了教学经验,锻炼了动手示范能力。 3.优化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结合专

10、业需要和企业业务项目需要进行创新,企业针对我系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从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由企业一线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优化了校园文化 我系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有益补充,实训场所的布置、规章制度、标语以及现场管理等等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运行,例如学生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企业提供的服装,“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启示: 1.有效实现几个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规格 该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技能与岗位的对接,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11、提高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职生就业竞争力。 2.遵循了学生发展规律,培养了教师能力,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 该模式尊重了学生好动、喜欢动手的身心规律。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熟悉企业管理、熟悉岗位操作要求,能缩短就业时企业培训时间,甚至可以直接上岗。为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创设了基地,有效解决了教师下企调研或者挂职锻炼操作上的困难,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更新方面有了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有了根基和实验论证条件。 3.节约了教学成本,更好的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该模式有效节约了教学实训成本,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更好的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吸引了企业参与办学、参与教学管理,实现学校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林润惠著 2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冶金工业出版社,2021年11月,郭新宝著 3校企合作研究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机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5月,尹庆民著 4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海洋出版社,2021年7月,王文槿,林仙福著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