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章 目的 第一条 为加强东莞沙田金丰涂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丰涂料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金丰涂料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事故隐患分类第四条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
2、改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 责任分工 第六条 公司主管安全的公司领导责任分工。 (一)负责审批公司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 (二)负责审批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第七条 各单位和作业部级领导责任分工。 (一)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细则; (二)组织并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和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逐级上报; (三)按月组织研究
3、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有关专业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隐患,组织制定相应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四)组织对相关外协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第八条 各专业系统责任分工。 (一)某生产、调度系统 1、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 2、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生产平衡工作,调整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解决; 3、处理事故隐患时,做好鱼雷罐、原燃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协调; 4、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液态金属隐患或紧急情况,做好指挥预案。 (二)设备部 1、组织开展工业建筑(含建筑物和构筑物)、
4、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设备、设施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以及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申请、安排,并组织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3、组织对检修单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三)科技信息部 1、组织对衡器、计控保护系统的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2、组织辖区内作业层及化学品的事故隐患检查工作,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人力资源部 1、组织开展岗位劳动纪律情况和劳务用工管理情况的
5、检查,对存在隐患组织落实; 2、组织开展消防、交通、治安专业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并根据某公司领导批复,组织做好奖励的审核、兑现。 (五)办公室 1、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行为规范、职工后勤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公共卫生等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3、组织对绿化、保洁单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六)财务系统 在编制资金预算
6、的同时,将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纳入资金预算安排,并对提出的事故隐患治理资金进行审核,保证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七)工程部 1、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在建工程、设施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3、组织对工程单位施工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八)能源部 1、组织开展能源介质系统和报警防护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有毒有害等危化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应急预
7、案。 (九)安全专业系统 1、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组织对重大危险源隐患情况进行监督监控;组织制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急性职业中毒等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3、负责事故隐患的归口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与统计上报第九条 各单位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第十条 在事故隐患排查中,各单位按照区域分工、包机制度明确每台设备、设施、每个区域、部位事故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对所辖设备设施、区域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
8、及时上报或组织处理。 第十一条 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某公司的有关规定,班组按班次、作业区按日、作业部按周、公司层按月组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第十二条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分部门级、区域级和班组级三级排查制度,均建立“隐患项目登记、处理台帐”(见附件1),由上一级主管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认。第十三条 各专业系统应按照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分工,分别组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安全专业汇报。第十四条 对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应逐级进行登记或上报。 (一)一般事故隐患 1、班组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安全工作日志中; 2、当日不能解决的事故隐患由班组上
9、报作业区,由作业区填写“隐患项目登记、处理台帐”,并明确整改时限、负责人和控制措施; 3、一周内不能解决的事故隐患由作业区上报作业部,由作业部组织制定整改计划。采取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岗到人,同时填写“隐患项目登记、处理台帐”。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部领导和公司有关专业部门。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4、防止发生事故的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按月、年进行统计,于每月初5日前,每年1月15日前向公司安全专业分别上报上月及上一年“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度、年报表”(附件2),
1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登记表”(附件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汇总表”(附件4)。统计分析表应由主管领导签字,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十六条 各级专业部门有权对所管辖的专业范围内发现的事故隐患向责任单位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并督促进行治理整改。由上级专业部门下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改正指令书的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按时限要求及时进行反馈。第十七条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业主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五章 事故隐患的治理 第十八条 事故隐患
11、排查治理应本着边排查、边整改和“三定四不推”的原则,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 第十九条 一般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限期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由某公司组织专业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强制性监控措施,进行限期整改。 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 (五)整改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需公司安排计划治理的,隐患所在单位应提出具体整改方案,及时上报公司安全专业,并制定详细完善的应急处置措施。
12、 第二十一条 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在整改结束后,应及时向公司提出验收申请,由公司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现场验收或向上级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二条 暂时整改不了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整改。并根据其级别,分别由所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主体为对应级别的负责人或分管专业。第六章 事故隐患的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经单位申报、专业部门审核、某公司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按某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根据事故隐患所在部
13、位,按照区域分工对责任人落实考核。凡被公司级专业管理查出的事故隐患,对责任单位考核500-2021元/项,对单位行政一把手考核200元/项;凡被部门专业管理查出的事故隐患,对责任区域考核200-1000元/项,对区域长考核200元/项;凡被部门区域长查出的事故隐患,对责任班组考核200-500元/项,对班组长考核100元/项。 第二十五条 未按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或上报,导致发生事故,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情节严重的,由某公司专业部门提出意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若与上级下发的相关管理规定相违背,以上级下发文件为准。 一、目的 为强化安全生产
14、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及时发现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内容、原则、形式和要求;适用于吉林森煌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对各部门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工作。 三、定义 3.1安全检查。指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检查活动;旨在为去发现和寻找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记录。 3.2安全隐患。是指公司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15、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3隐患治理。指为纠正和改善不安全因素,消除危害而开展的各项工作,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四、工作程序 4.1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本公司制度管理程序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发布实施; 4.2公司安全环保部应当建立对承包、承租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4.3各部门负责日常检查与周检查,安全环保部负责综合检查、节日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 4.4每次隐患检查前要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4.4.1相关部门组织隐患排查前需要进行认真策划
16、,由组织隐患排查的部门、人员来确定具体排查工作方案; 4.4.2特定的一次隐患排查,要有具体的要求和目的,如: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定期的排查、专业管理需要查清现场实际情况等; 4.4.3每次隐患排查,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目的,限定具体的排查范围; 4.4.4排查方法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充分考虑本公司客观实际、相关要求,保证排查方法可行并满足要求; 4.4.5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包括受检单位的态度、排查人员的责任心、排查程序等方面;a排查人员要对被检查区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查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记录和档案;对现场的环境、设施、工艺、指标、显示、标识、作业等观察和记录;必要
17、时采用仪器测量。 b排查人员要依据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找出主要问题,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 4.5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公司应对各级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等级。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4.5.1企业应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采取有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方法,确定事故隐患等级; 4.5.2企业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台帐应反映隐患发现的时间、内容、存在的部位、等级、整改时限、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五、排查范围与方法 5.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
18、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隐患排查要包括所有人员(包括各种外部人员)、所有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所有场所(公司内部场所以及外部租赁场所等)、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及工器具等),同时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5.1.1专项或专业检查可以针对特定的对象,但要对特定对象界定范围所涉及到的所有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全面排查; 5.1.3在一特定时间段内,公司组织的各种检查必须要覆盖所有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 5.2应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
19、进行隐患排查。 5.2.1综合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5.2.2专业检查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机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 5.2.3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 5.2.4节假日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5.2.5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
20、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生产工艺、设备、电气、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5.3隐患检查要求 5.3.1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使用、有效的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5.3.2一般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检查或抽查,部门与班组可以相应增加综合检查的频次。 5.3.3春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雷、防静电和防解冻跑漏;夏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和防洪防汛;秋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风和防冻保温;冬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火、防爆、防滑、防冻防凝和防煤气中毒。 5.3.4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关键装置
21、要害部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 六、隐患治理 6.1各部门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在隐患治理前明确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中的损失。 6.1.1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事故隐患,由部门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整改,可以不需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6.1.2有些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但也属于一般隐患,则应采取下达书面整改指令或问
22、题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书面整改指令或问题整改通知单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 6.1.3重大事故隐患,需要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1.4各部
23、门或公司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6.1.5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 a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 b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c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6.2应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
24、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6.2.1公司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6.2.2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时要注意隐患治理过程中是否带来或产生新的隐患。 6.2.3属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七、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安全基础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
25、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2、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3、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4、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6、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26、(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7、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二、现场安全管理 1、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2、灰库,渣仓,控制室,休息室,办公室等场所设施的布置。 3、厂区安全主要包括:(1)现场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安全疏散通道等重要道路情况;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三、现场生产管理 1、安全信息的管理; 2、风
27、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数及记录的管理。 5、设备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设备部位是否正常运行,(2)现场工作温度、灰库库容等是否处于安全防线内;(3)灰库及渣仓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其他技术上及机房设备装置的安全方面的隐患。 6、现场操作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放灰,放渣的记录及班组交接班情况汇报; (2)灰库,渣仓控制室的操作与管理。 四、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现场设备管理制度;(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
28、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2、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分选站、碟阀、除尘布带等关主要设备的保护及使用状况; (2)分选站等关键设备维护到位; (3)转动部位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4)设备状态检查和故障诊断情况; (5)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主要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4.4.3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1)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4.5电
29、气系统 4.5.1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4.5.2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4.5.3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4.6仪表系统 4.6.1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
30、执行情况;(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4.6.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2)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3)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4)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5)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4.6.3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2)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3)现场仪表位号标
31、识是否清晰等。 4.7危险化学品管理 4.7.1危险化学品分类、登记与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 (1)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2)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4.7.2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2)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3)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4)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 4.8储运系统 4.8.1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储罐区、可燃液体的装卸设施、
32、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管理制度以及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及执行情况;(2)储罐的日常和检维修管理。 4.8.2储运系统的安全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1)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的罐区,如罐组总容、罐组布置;防火堤及隔堤;消防道路、排水系统等; (2)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的安全监控装备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3)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及应急措施; (4)可燃液体、液化烃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设施;(5)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储存。 4.8.3储运系统罐区、储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等设施的完好性。 4.9消防系统 4.9.1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
33、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 4.9.2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 (1)消防站设置情况,如消防站、消防车、消防人员、移动式消防设备、通讯等;(2)消防水系统与泡沫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泡沫栓,固定式消防水喷淋等; (3)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置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4)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5)其他消防器材。 4.9.3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4.10公用工程系统 4.10.1给排水、循环水
34、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 4.10.2供热站及供热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 4.10.3空分装置、空压站位置的合理性及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5.1隐患级别 5.1.1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1.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公司级。 5.1.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5.2隐患治理 5.2.1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并将整
35、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 5.2.2对一般事故隐患,由企业(基层车间、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5.2.3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5.2.4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 (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企业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
36、进行隐患治理; (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 5.2.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5.2.6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
37、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5.3隐患上报 5.3.1企业应当定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5.3.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5.4奖惩 5.4.1企业各级领导对认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防止事故有功人员,要对照
3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时表扬和奖励。 5.4.2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事故和拖延整改时间或不积极整改安全隐患的人员,要对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考核处理。 第四篇: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车间主任、安全员负责每天上班后,检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劳动纪律。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日常生产情况,对重点的车间部位,每天要巡回检查,作好记录,及时消除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3、分管安全厂长,每年24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全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4、安全员,每月1次组织本车间有关人员对所管范围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和方案,及时汇报厂部组织落实
39、按期实施。 5、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要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性、季节性、节假日前后等专项安全生产检查。 6、安全生产检查实行“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7、发现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监督整改并备案。 8、对事故隐患实行检查、登记、报告制度。 9、排除隐患所需的经费,可根据项目内容分别列入大修、针修计划,在安全经费或技改经费中解决。 第五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切实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促进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40、,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安监总管三2021103号)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特制定本制度。2基本要求 2.1隐患排查治理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2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41、 2.3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3.2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3.3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
42、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 4.1隐患排查方式 4.1.1隐患排查工作可与公司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科学整合下述方式进行: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4.1.2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4.1.3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
43、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4.1.4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4.1.5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4.1.6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
44、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4.1.7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4.2隐患排查频次确定 4.2.1公司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1)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2)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4)公司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公司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