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8465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 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篇1进厂32年来,我最高兴的是当一名优秀车工。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的车工耿家盛的心声,也是他32年来的不懈追求。 耿家盛,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和打磨,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个技能大师的风范。 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附近的龙泉路边,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陈旧的厂房,这就是昆明重工厂区。耿家盛在这里成长、生活、工作了53年。 耿家盛的父亲耿鼎和弟弟耿家华也先后在昆明重工当车工,两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过了近6

2、0年的历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耿家华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这就是著名的父子劳模,兄弟名匠。 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兄弟今天的成长。耿家盛说,父亲的三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 1984年,耿家盛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重工的前身)当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耿家盛说。 炯校毕业的耿家盛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 1993年,耿家盛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原加工工艺效率低

3、,费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创新技术用t68镗床加工,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xx年以后,耿家盛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耿家盛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新有近200项。 耿家盛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径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 奎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耿家盛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但都被他拒绝了。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认为,对

4、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近,耿家盛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几张草图,这是他们研制的智能厕所,已经做出两台样机,将在今年南博会上展示。耿家盛常说:我是在把图纸变成现实。 工匠精神的个人事迹演讲稿篇2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对耿家盛来说,他的工作往简单了讲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我只是坚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 意义非凡的两把刀 这两把车刀意义非凡,一把是

5、父亲留给我的。另一把双头车刀,一头是师父磨的,另一头是我磨的。初见耿家盛,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刀,这两把刀是他至今最宝贵的两件藏品。 两把刀其貌不扬,外行人很难看出它们的精彩之处。当年师父示范了一遍要领,磨好一头后,就拿一大筐废刀让我练,每天磨五六个小时。耿家盛说,出师的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个星期。 对耿家盛而言,这两把刀,一把意味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一把标志着认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每当困惑时他都会拿出来看看。 出生技术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改行当了车工。零基础的他,从最基本的摇手柄学起,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回家就问同为车工

6、的父亲。勤学苦练的耿家盛很快成为骨干。 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否则就算不上合格。耿家盛从工具箱里又翻出几把车刀说。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领,车刀用起来就容易报废,尤其是特殊材料,就会造成浪费。 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车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个工件最多时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为此,他没少吃苦头,双手经常磨起血泡,渐渐结成厚厚的老茧。 耐磨的工匠技术刀 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铮亮锋利,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这种刀干活快、准、好。迷上了车刀,车间几乎成了

7、耿家盛生活的全部,这种热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变。 车刀切削着金属,阵阵尖锐响声掺杂在机器的轰鸣声里,一卷一卷的铁屑随之落下……这场景,耿家盛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这样和车刀较劲的,车间一呆就是一天,琢磨让刀使用寿命更长,让工件光洁度更高…… 钻进车刀改造的牛角尖,耿家盛几乎年年都有一两样改革。这把刀,乍看和其他的没差异,但其实刀的角度、材质区别很大。加工轧辊时连续切削11个小时不用换,可加工洛氏硬度65至68度的材料。20xx年,以耿家盛为主或独立完成的一种深孔锥度铰刀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这活

8、需要经验积累,多年之后我才懂得老一辈强调的‘一把刀’,不仅要磨好刀,还要‘因材施刀’。耿家盛说,针对特殊工件,常规的刀用不上,就必须琢磨专用车刀。 同一台机器,他做出来的和我们做的天壤之别,他的精度可以到一两丝,我们的误差会有十丝。同事马自辉说。 耿家盛从骨子里喜欢对技术精益求精。一谈技术,他有说不完的话,技术之外,他内敛拘谨。这些年,耿家盛带领团队完成了拉丝机、橡胶绉片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塔机起升部分、重卷机滑槽等生产工艺400余项。 当好一把师匠的传承刀 利用休息时间,耿家盛又学了镗床、钻床等加工技能,还自学cad制图,

9、成了一名技术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车间大量的硬骨头加工任务。 干这行,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除了车间,现在耿家盛多了一个去处——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靠着老一辈经验成长起来的他,知道传帮带的重要性,20xx年以来,他带了20多个徒弟,昆明重工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技术人才。 奎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都被他拒绝。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说。也许,有人认为工匠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其实,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有人觉得车工的活很枯燥,就是反复磨刀,但在耿家盛看来,当一块块粗糙的金属通过车刀打造成一个亮堂堂、有价值的艺术品,是很快乐的。 耿家盛说,中国制造20xx、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这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问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时,耿家盛坚定地说,就是磨好手中的这把车刀。 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