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水基涂层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水基涂层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本).docx(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合肥水基涂层材料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背景及必要性7一、 产业链上下游情况7二、 行业壁垒7三、 行业发展概况9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2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3一、 行业发展阶段13二、 行业发展阶段15三、 市场规模17第三章 选址分析19一、 项目选址原则1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19三、 创新驱动发展24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6五、 产业发展方向27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2第四章 运营管理34一、 公司经营宗旨3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35四、 财务会计制度38第五章 项目节能说明45一、 项目节能概述45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46
2、能耗分析一览表47三、 项目节能措施47四、 节能综合评价48第六章 人力资源分析49一、 人力资源配置49劳动定员一览表49二、 员工技能培训49第七章 进度计划51一、 项目进度安排5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2第八章 安全生产分析53一、 编制依据53二、 防范措施55三、 预期效果评价61第九章 项目投资计划62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62二、 建设投资估算62建设投资估算表64三、 建设期利息6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4四、 流动资金65流动资金估算表66五、 项目总投资6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6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8第十章
3、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7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7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7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7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7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7三、 偿债能力分析7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9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方案81一、 项目招标依据81二、 项目招标范围81三、 招标要求81四、 招标组织方式82五、 招标信息发布83第十二章 总结评价说明84第十三章 附表附件8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5建设投资估算表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8流动资金估算表8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
4、筹措一览表9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5报告说明涂料产品的开发、配方工艺的配置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涂料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技术性人才特别是能够持续致力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技术人才。具备高素质的开发团队和技工人员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企业缺乏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缺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287.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59.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47%;
5、建设期利息117.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流动资金1110.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6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3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221.53万元,净利润2328.5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9.28%,财务净现值5141.6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1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6、,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产业链上下游情况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化工材料制造行业,化工材料制造行业为涂料行业提供成膜物质、颜填料、溶剂、助剂等生产原料等,其生产过程是将石油进行提取,对天然矿物质进行加工,其发展状况与石油和矿业原材料紧密联系。目前上游行业绝大部分原料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大量上游行业国际领头厂家将生产基地移至国内生产,同国内上游行业企业展开竞争,致使原材料成本差异变小,上游行业议价能力较弱。行业的下游市场相对广阔,有着巨大的市场
7、空间,对产品有持续稳定的需求。其中建筑涂料的下游主要是地产行业、建筑工程行业等;钢结构涂料的下游主要包括钢结构行业、船舶行业等行业的下游市场相对广阔,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产品有持续稳定的需求。二、 行业壁垒1、品牌壁垒涂料产品的品牌效用明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客户在挑选涂料产品时,除基本功能外,品牌知名度成为影响客户选购的一项重要指标。客户普遍认为知名度高的涂料产品质量更优和更健康环保。品牌知名度的建立是企业长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及消费者涂刷后效果优异进行口碑宣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为新进入行业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2、环保壁垒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涂
8、料行业发展环保要求的提高,涂料行业的环保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出台。随着一系列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相继实施,一些小规模、技术实力落后、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将陆续被淘汰,从而促进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加速了行业不规范企业的出局,也构成了新企业进入本行业的壁垒。3、人才壁垒涂料产品的开发、配方工艺的配置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涂料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技术性人才特别是能够持续致力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技术人才。具备高素质的开发团队和技工人员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企业缺乏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缺
9、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障碍。4、技术壁垒涂料行业的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特殊功能的涂料,如防火、防腐、防锈等功能的实现均需较高的技术和工艺。此外,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渐提高和行业向节能、环保、水性化发展趋势的加快,水性涂料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水性涂料的研制更要求行业内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环保化和国际涂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行业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持续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对现有原材料、配方工艺等进行及时改进,并及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涂料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三、 行业发展概况涂料主要为各种材料提供保护作用和装饰,是人民生
10、产、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工业化加速以及汽车建筑等终端领域需求的增长,涂料市场规模将不断。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涂料产量和用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涂料的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高污染品种仍占据较大的比例,对环境和施工人员带来严重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严格环保法规和政策,鼓励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材的新产品。低污染水性涂料粉末高固体分以及辐射固化涂料已成为技术的发展方向。水性涂料,就是以水作为稀释剂的一种涂料,组成中70%90%是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水
11、,制作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溶剂(如:苯,酮,酯,醚等有害物质)和甲醛、铅、铬等有害物质。水性漆以水为分散介质,在施工中水分挥发,以汽化状态回归大自然,不产生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溶剂型涂料是由高分子物质和配料组成的混合物,并能涂覆在基材表面形成牢固附着连续涂膜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以气态分子的形式在其生产、施工、干燥、固化成膜过程中散发至空气中,不仅造成了环境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也为了保护地球上人类的生命安全,制定了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限制涂料中VOC的含量以及排放。近几年来,涂料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12、,下游需求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加入涂料市场竞争,进一步提升涂料行业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在建筑涂料领域中,大型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崛起,对该细分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工业涂料领域,由于尚未出现大型的外资或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仅在本省市内有较强的影响力,鲜有跨区域发展的成功案例。因此,目前仍存在行业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全国性领军性品牌,高端品牌缺乏,业内企业良莠不齐的局面。从产业区域分布来说,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华东、中南及华中地区为主要生产基地,其他地区同步发展的发展格局。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不管是涂料原材料供应商,还是涂料生产企业、涂装设备,涂装设备生产企
13、业,正围绕水性涂料等环保产品加快转型发展。随着水性涂料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2015年之前,我国水性涂料在整个涂料行业占比不足20%水平。2015年下半年之后,国家环保政策逐步从严,人民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对具有环保性能的涂料需求增加,加上国内涂料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水性涂料整体产量有所增加,目前水性涂料占整体涂料总产量的比重在30-40%水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的日趋完善,涂料必将走向健康环保、水性化的道路,“油退水进”的涂料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低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以及光固化涂料已成为涂料技术的发展方向,其
14、中水性涂料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已成为研发热点、推广应用的亮点及增长点,水性涂料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油改水”改革,这既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对人身安全、生态环保的必然选择。随着水性涂料应用范围的扩增,预测五年内我国水性涂料占比可达20%。未来五年我国水性涂料产量将以23%的平均增速增长,预测2023年达到700万吨。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
15、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发展阶段目前,
16、世界各国环保型“绿色”涂料的开发及应用呈强劲上升趋势美国是涂料生产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涂料总年产量的25%。美国1994年的环保型“绿色”水性涂料占涂料总产量的比例为51%,1999年提高到了的61.1%,2002年提高到73%,而同期欧洲“绿色”涂料比例由1992年的51%提高到2002年的74%左右,亚太地区则由1992年的18%提高到2002年的32%。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涂料为消费比例最大的一类涂料,约占涂料总产量的50%左右,其中水性乳胶漆占整个建筑涂料量的70%80%。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一般占涂料总产量的15%20%,主要采用的是各种改性的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以及一些
17、优质的水溶性树脂。目前世界汽车生产中有92%使用水性电泳漆,欧洲汽车行业中有70%的中间涂层漆实现了水性化。我国是有机溶剂消费大户,现有溶剂型涂料占总产量的75%以上,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溶剂型涂料占总产量25%30%的水平。虽然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水性涂料,进入90年代后,水性涂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以乳胶漆、电沉积漆为主的水性涂料所占比例仍低于20%。在这不足20%的水性涂料中,绝大多数是建筑涂料和汽车电泳漆,而用于金属防护的水性涂料少之又少。因此开发研究金属防护用水性涂料,大力发展环保型涂料,逐渐缩小我国与国际涂料发展潮流的差距,加快涂料工业的“绿色”化进程迫在眉睫。在水性建筑涂料方面,目
18、前普遍使用的建筑外墙涂料以苯丙乳液为主。还有丙烯酸改性环氧、丙烯酸硅溶胶复合涂料,硅酸盐溶胶无机涂料。日本大量使用丙烯酸系弹性涂料,由橡胶状弹性丙烯酸乳液配剂,涂膜延伸率300%700%,通常采用丙烯酸聚氨酷涂料作罩面层。法国生产一种丙烯酸外墙抗裂紫外光固化弹性涂料,其伸长率在低温一40仍达到300%,也适用于旧墙维修,20年不裂开。在建筑防水涂料方面,现大力开发丙烯酸系和聚氨酷防水涂料。建筑内墙涂料以聚醋酸乙烯系乳胶漆为主。有机乳胶涂料耐候性不甚理想。为此,出现了有机无机复合涂料,试图用无机涂料改善乳胶漆的耐候性。日本采用了既能与有机粒子反应又能与无机聚合物交联的交联剂,使有机无机复合涂料取
19、得了优异性能。多彩涂料在内墙装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水性金属防腐涂料方面,目前,溶剂型金属防腐涂料仍占重要地位。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水性金属防腐涂料发展非常迅速。金属防腐涂料重点在于解决提高面层涂料的耐火和超厚型涂装。防腐涂料对成膜物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化学稳定性,漆膜结构,柔韧的机械性能等。要求树脂对金属腐蚀的相对指数尽可能高。美国防腐涂料用树脂的比例最高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最重要的防腐涂料基料,防腐效果最理想。环氧树脂在防腐涂料中的用量约占40%。其它树脂占60%,包括聚氨醋、无机硅和乙烯树脂等。环氧树脂的主要缺点是低温不固化,不利于低温施工。聚氨醋树脂可以低温固化,性能比较全面,是很有发
20、展前景的防腐涂料树脂基料。二、 行业发展阶段目前,世界各国环保型“绿色”涂料的开发及应用呈强劲上升趋势美国是涂料生产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涂料总年产量的25%。美国1994年的环保型“绿色”水性涂料占涂料总产量的比例为51%,1999年提高到了的61.1%,2002年提高到73%,而同期欧洲“绿色”涂料比例由1992年的51%提高到2002年的74%左右,亚太地区则由1992年的18%提高到2002年的32%。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涂料为消费比例最大的一类涂料,约占涂料总产量的50%左右,其中水性乳胶漆占整个建筑涂料量的70%80%。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一般占涂料总产量的15%20%
21、,主要采用的是各种改性的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以及一些优质的水溶性树脂。目前世界汽车生产中有92%使用水性电泳漆,欧洲汽车行业中有70%的中间涂层漆实现了水性化。我国是有机溶剂消费大户,现有溶剂型涂料占总产量的75%以上,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溶剂型涂料占总产量25%30%的水平。虽然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水性涂料,进入90年代后,水性涂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以乳胶漆、电沉积漆为主的水性涂料所占比例仍低于20%。在这不足20%的水性涂料中,绝大多数是建筑涂料和汽车电泳漆,而用于金属防护的水性涂料少之又少。因此开发研究金属防护用水性涂料,大力发展环保型涂料,逐渐缩小我国与国际涂料发展潮流的差距,加快涂料工
22、业的“绿色”化进程迫在眉睫。在水性建筑涂料方面,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筑外墙涂料以苯丙乳液为主。还有丙烯酸改性环氧、丙烯酸硅溶胶复合涂料,硅酸盐溶胶无机涂料。日本大量使用丙烯酸系弹性涂料,由橡胶状弹性丙烯酸乳液配剂,涂膜延伸率300%700%,通常采用丙烯酸聚氨酷涂料作罩面层。法国生产一种丙烯酸外墙抗裂紫外光固化弹性涂料,其伸长率在低温一40仍达到300%,也适用于旧墙维修,20年不裂开。在建筑防水涂料方面,现大力开发丙烯酸系和聚氨酷防水涂料。建筑内墙涂料以聚醋酸乙烯系乳胶漆为主。有机乳胶涂料耐候性不甚理想。为此,出现了有机无机复合涂料,试图用无机涂料改善乳胶漆的耐候性。日本采用了既能与有机粒子反应
23、又能与无机聚合物交联的交联剂,使有机无机复合涂料取得了优异性能。多彩涂料在内墙装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水性金属防腐涂料方面,目前,溶剂型金属防腐涂料仍占重要地位。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水性金属防腐涂料发展非常迅速。金属防腐涂料重点在于解决提高面层涂料的耐火和超厚型涂装。防腐涂料对成膜物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化学稳定性,漆膜结构,柔韧的机械性能等。要求树脂对金属腐蚀的相对指数尽可能高。美国防腐涂料用树脂的比例最高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最重要的防腐涂料基料,防腐效果最理想。环氧树脂在防腐涂料中的用量约占40%。其它树脂占60%,包括聚氨醋、无机硅和乙烯树脂等。环氧树脂的主要缺点是低温不固化,不利于低温施
24、工。聚氨醋树脂可以低温固化,性能比较全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防腐涂料树脂基料。三、 市场规模中国涂料工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涂料生产国,但是,涂料产品的环保性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话题,与快速发展的涂料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水性涂料发展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始终是不温不火,发展之路略显漫长,与国外水性涂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水性涂料应用范围的扩增,预测五年内我国水性涂料占比可达20%。未来五年我国水性涂料产量将以23%的平均增速增长,预测2018年我国水性涂料产量约为284万吨,到2023年达到700万吨。自2015年2月1日实施征收4%的涂料消费税,短短4个月的时间,由全国涂料和颜
25、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的水性聚氨酯涂料HG/T4761-2014、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HG/T4759-2014、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HG/T4758-2014等3项水性工业涂料产品标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业界认为,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是我国水性工业涂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7年,环保部和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涂装VOCs排放量减少超20%以上,重点地区减少30%。2018年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禁止新改建高VOC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
26、项目,公布各涂料领域VOCs具体限制。2019年4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前主要鼓励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中低VOCs含量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用于大飞机、高铁等重点领域的高性能防腐涂料生产以及单线产能3万吨/年及以上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第三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
27、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70.44万人,常住人口818.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33%。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28、,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誉。2018年9月,被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2018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17名。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2019年,合肥市实现
29、地区生产总值9409.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5623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409.4亿元、增长7.6%;财政收入1432.4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6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进出口总额322.1亿美元、增长4.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04元、22462元,增长9.5%、10.2%;城镇登记失业率2.8%。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商事制度改革、财政预算管理、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和巢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蜀山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高新区打造区域“双
30、创”示范基地等7项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激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按下创新快进键,跑出开放加速度,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全面提升治理水平,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百姓受益。我们要坚决补齐短板,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质量更高、成色更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3
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十三五”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从合肥看,人均生产总值
32、将由1万美元接近2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合肥发展有利。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工业4.0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合肥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的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
33、带战略,合肥作为双节点城市,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为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机遇。三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合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纽型经济发展。四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创新试点,为合肥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4、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合肥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合肥城市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发展动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巢湖生态文明
35、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三、 创新驱动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
36、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到4个。(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
37、”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三)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四)优化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
38、农业体系。(五)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为抓手,制定实施“互联网+”合肥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工业链、物流链等,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同步发展。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发展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对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39、的要求和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
40、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渠道,为聚集国内外资源,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筑牢基础。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型、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旅游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
41、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五、 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产城融合、集聚布局、集群发展”思路,突出点轴开发,推进网络开发,努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沪宁合发展主轴西段。优化新型工业布局。强化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珠三角、中原经济区以及合肥都市圈合作发展,突出点轴开发,推进网状开发,形成“四极两廊五带”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新格局。以主城区为核心,实施高密度高层次开发,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空间布局紧凑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充分发挥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中心,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重点镇为补充,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突出主导、适度多元,合力推进网络开发,实现产城融合。完善主城区与县域各节
42、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流动,降低商务成本;加强分工合作,着力培育全产业链,推进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巢北、庐南产业基地等战略后备空间,提升完善产业网络布局。1、四大发展极。西部发展极。以高新区为核心,覆盖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柏堰科技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汽车、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双创特区”,加快构筑一批以社会力量为主的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加快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以及自由贸易、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航空产品配套、航空食品加工等
43、航空关联产业。支持并推动蜀山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东北部发展极。以新站区核心,覆盖双凤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肥东经济开发区等,突出“芯屏器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和工程机械、安全食品、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打造全球最大、水平最高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支持并推动双凤经济开发区、肥东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西南部发展极。以经开区为核心,覆盖桃花工业园、合肥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等区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安全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保
44、区,支持并推动桃花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花岗等一批特色乡镇工业集中区提质发展。东部发展极。以合巢经开区、居巢经开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安全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汽车、电子电器、建筑产业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提高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和高新技术能力。推动合巢经开区与巢湖市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一体联动发展。支持居巢经开区跨裕溪河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富煌工业园转型升级。2、两大产业走廊。江淮运河产业走廊。以江淮运河为主轴线,依托高新区、经开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肥西桃花工业园、肥西产城融
45、合示范区、柏堰工业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开区、空港经济示范区等产业园区,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主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家用电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力争把江淮运河产业走廊打造成为合肥经济支撑带。东北部产业走廊。以合芜铁路为主轴线,以新站区为中心,依托综保区、庐阳工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北部新城、包河经济开发区、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等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巢北产业新城,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化工
46、以及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突出产城融合,力争把东北部产业发展轴打造成为合肥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引爆点和国家级产城融合的标志区。3、五条产业带。合六产业带。依托高新区,以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空港经济示范区等重要节点,沿合六公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空产业,强化与六安联动发展,打造合六产业带,提升西向辐射带动力。合铜宜产业带。依托经开区,以新港工业园、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同大汽配园、庐城经开区、龙桥工业园等为重要节点,沿合安公路,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冶金、矿业采掘等产业,强化与铜陵、安庆联动发展,打造合铜宜产业带,提升南向辐射带动力。合淮
47、产业带。依托新站区,以双凤开发区、双凤双墩拓展区、下塘工业园区、水湖工业园等为重要节点,沿合淮公路,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重化工业,启动建设合淮共建区,打造合淮工业走廊,形成合淮产业带,提升北向辐射带动力。合芜产业带。以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富煌工业园、合巢经开区、居巢经开区以及规划中的巢北产业新城为重要节点,沿合巢公路,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机械加工、新型化工、安全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合芜产业带,提升东向融合带动力。合宁产业带。依托合宁高速等交通廊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家用电器、精细化工、电子机械、非金
48、属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合肥对接南京的主轴产业带,辐射带动皖东地区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布局。整合空间资源,引导发展要素优化配置,实施“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动东进西出”战略,积极构筑“一核引领、一圈提升、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一核”,即主城区,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商务商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行业,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一圈”,即环巢湖文化旅游圈。深度挖掘和整合提升沿巢湖区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半岛国际慢城旅游区、半汤和汤池温泉养生旅游区、三河古镇文化旅游区、万达文化旅游城、国际帆船俱乐部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滨湖湿地公园、银屏山、紫薇洞、姥山岛、冶父山等休闲养生和观光体验功能,高品位建设环湖特色十二镇和江淮运河、滁河干渠风光带,完善文化旅游配套,全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