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1月月考试题202104200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1月月考试题20210420027.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1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
2、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
3、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
4、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
5、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
6、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
7、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
8、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
9、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
10、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奥地利茨威格 一天下午,我带着我的那只西班牙狗去散步。突然,狗显得极为不安,它在地上翻滚、在树上蹭痒,同时
11、不断地狂叫并发出呼噜声。 就在狗反常的当儿,我发现有人从我身边经过,他是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男人,衣衫褴褛,没戴帽子。是一个乞丐,我想并准备从口袋里掏出零钱。可这个陌生人非常安详地朝我微笑,用清澈的蓝眼睛望着我,像一个老熟人。 “这只可怜的小东西有些不舒服,”他说着,并用手指着狗,“你到这儿来,我们马上会弄好的。” 他用“你”来称呼我,仿佛我们是好朋友似的。从他的语气中流露出的这样一种热心的友情,使我根本不能表示拒绝。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这只向来对陌生人极不友好的卡斯巴尔竟跑过来,顺从地把头伏在他的膝上。他开始用他那长长的手指检查狗的皮肤。终于,他发出一声满意的“啊哈”,随即进行了一次
12、看来是非常痛苦的“手术”,因为我的卡斯巴尔多次狂叫,可即使如此,它并没有跑开。 “好了,”他笑着说道,“可爱的小狗,你现在又能跳了。”狗跑开了,这当儿,陌生人立起身来,跟我说了声“再见”,点了点头就匆忙地离开了。 回到家,我还一直在想这个男人的奇怪举动,并把这次邂适告诉了我的厨娘。 “他是安东,”她说,“他对这类事情可在行了。” 我问她,这个人的职业是什么,他靠什么来维持生活。 “职业?他要职业干什么?” “哦,就算没有职业,”我说,“但毕竟每一个人都需要做某种工作来养活自己吧?” “可安东不是,”她说,“每个人都给他所需要的。钱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根本不需要钱。” 人们必须为每一口面包和每杯啤
13、酒付钱,也必须为住处和服装付钱。这样一个衣着破旧、不起眼的人怎么能绕开这个牢不可破的法则而无忧无虑地生活呢? 我决定去探寻这个人的秘密,不久就证实,我的厨娘说得完全正确。安东真的没有固定的职业。他优哉游哉,从早到晚在城里游荡,看起来毫无目的,实际却用一双警醒的眼睛观察一切。他拦住一辆马车的车夫,让他注意马的挽具松了:他发现一个篱笆里的-根柱子已经烂了,于是就去喊主人,建议他把篱笆加固,多半情况下,人们就委托他来做,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从来不是出于贪心才给人出主意,而是出于真正的善意。安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管工作多么劳累,他总是拒绝多拿一分钱,所得报酬够一天生活就行了。若是这天恰巧日子过得去,那他
14、根本就不要报酬。“我会再次找您的,”他说,“若是我真的需要什么帮助的话。”我必须老实地承认,在安东与我打交道过后,每当在路上,他经过我身边只是轻轻地点一下头向我致意时,我都感到恼火仿佛在他眼里,我是随便某个陌生人一样。 显然他不希望因为这件小事受人感谢,可这种客气的、无拘无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被排除在一种伟大的和亲密的团体之外。于是, 当我的房子要进行修理时屋檐水槽滴水我就让我的厨娘去叫安东。“他这个人不能随便去叫。他从不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但我能把消息告诉他。”她这样回答。事实上,他在当天下午就到我这儿来了。他用审视的目光环顾四周。在穿越花园时,他说,这儿得加一道树篱笆,那儿需移植一棵小
15、树。最后他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屋檐水槽,就开始工作了。两个小时后,他说修好了,随即离开又是在我向他道谢之前。 但这次我至少委托我的厨娘郑重其事地付给他钱。我问她,安东是否满意。“当然啰,”她回答,“他从来都是满意的。我要给他六个先令,但他只拿了两个,这就够他今明两天用的了。但是,如果博士先生有一件多余的旧大衣能给他的话他”我很难描述我的喜悦之情,在我熟悉的人中,他是第一个奉献得多、索取得少的人。我急忙尾随他而去。“安东,安东,”我朝他喊道,“我有一件大衣给你!”我又看到他那明亮安详的目光。他对我跟在他身后跑来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在他看来,一个人把他多余的一件大衣送给另一个极为需要的人,是再自然不过
16、的事情了。我的厨娘翻找着我的那些旧衣服。安东看了看,从一堆衣服里拿出一件大衣,试了试,随即非常平静地说:“这件我穿着合适!”说这句话时,他像在一家商店陈列的货物里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随后,他对其他的衣服又投去一瞥。“你可以把这双鞋送给住在萨尔泽巷的弗里茨,他太需要了!那些衬衣给正阳大街的约瑟夫,它们对他有用处。若是你认为合适的话,我替你把这些东西带去。”他把鞋和衬衣包起来并补充道:“您真是一个高尚的人,这些东西就这样送掉了!”后来,我再也没有听到安东的消息。但是我几乎能向任何人表明,我对此毫不担心:他不会被上帝抛弃,并且,更为少有的是,也从不会被人们抛弃。(选自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有删改)6.下
17、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A.“我”与安东的第一次接触是因为“我”的小狗生了病,安东从出现到离开的过程很短暂,但已经表现出与别人的不同,很“奇怪”。B.厨娘告诉“我”的有关安东的情况使“我”更加好奇,因为“我”认为没有人能绕开一个牢不可破的法则:人活着就离不开金钱。C.安东是一个流浪者,他不贪心,要的报酬很少,得过且过,这使周围的人都对他有好感,所以他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主动帮助他。D.安东的行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后来再也没有听到安东的消息,但“我”相信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东出现后,作
18、者对他的外貌、神态和心理进行细节上的描写,接着用语言和动作描写,使读者对他有了初步印象。B.厨娘作为次要人物形象在文中充当了“我”与安东联系的纽带,她的语言对刻画安东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 C.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以“我”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来串联,在平静的叙述中交代了“我”与安东的两次交往过程。 D.小说通过安东这一形象宣扬自由和爱的主题,让读者在其中发现了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中的安东为什么是“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并请谈谈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19、)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
20、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
21、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
22、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略有不同。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3、是(3分)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出其不意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在湖中击败叛军。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
24、以栖守仁。(4分)(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4分)14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为何会取得成功?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题。长相思云千重 陆游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长相思面苍然 陆游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画凌烟1,上甘泉2。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注解:1 凌烟:是指凌烟阁,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后人常常以上凌烟阁作为功名的象征。 2 甘泉:即甘泉宫,汉武帝常在此避
25、暑,接见诸侯王、郡国上计吏及外国宾客。上甘泉:指得到皇帝征召侍从。15.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千重,水千重”,写了水天相接之景,为下文写词人垂钓其间作铺垫。B“月明收钓筒”,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这反映了词人安于现状的恬淡。C“面苍然,鬓皤然”一句实写词人的外貌,表现了年事已高的落寞之态。D. “满腹诗书不直钱”一句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自我解嘲的无奈。16.两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_,_ 化用秦惠王灭古蜀国时“五丁开山
26、”的神话,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2)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_,_”,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3)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_,_”,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 甲。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
27、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呦”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的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 )。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_乙_,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
28、佛变作了它的一枝。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B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C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19文中括号中的句子,选用下面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分)第一种: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呜呜噜噜;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马蹄声,得得得。第二种: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
29、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20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是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左右村庄消失。村庄一旦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简单拆掉,那人们祭拜祖宗真的可能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
30、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5分) 据悉,新锐科幻作家乔华的首部长篇软科幻小说犼先生:锦绣离人近日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犼”作为主意象,据此塑造了“犼先生”这一打着深深的中国烙印的人物形象,并融入了中国明朝时期的文化、中国古典特色建筑等诸多元素,在宏大视野与微观叙述之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照和当代中国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关怀。刘慈欣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乔华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科幻文学之路,把反差极大的诸多元素予以杂糅,使本来凛冽锋利的科幻故事,呈现出雅致古典的中华气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31、作。(60 分)当前,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科技核心技术的引进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和封锁;国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的倾向日渐明显面对今天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哪些要变?哪些又不能变?请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月考参考答案1.C。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涉及这两个方面,并
32、没有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B。选项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后期作品更趋成熟”也不合文意,材料二的表述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3.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5.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
33、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6. C。C项中“安东是一个流浪者,他不贪心,要的报酬很少,得过且过”的分析错误,于文无据。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人情冷漠。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不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不是得过且过的人;他塑造的是-一个不为金钱所约束、自由、博爱、带有作者理想的、有着高尚品德和追求的艺术形象。7.A。A项中,作者没有对安东进行心理描写,因为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不可能对别人进行心理描写,有的只能是对自己的
34、心理的描写。8.“我”感觉安东是一个有能力、有礼貌、自由不受约束的、被大家热爱的人,因此,想和他有亲密的交往。安东对“我”的客气,使“我”产生一种失落和被疏远的感觉,为自己不能成为他的伟大而亲密的团体中的人门而懊恼。9.(1)安东不能被忘记,因为:安东是一个打破世俗“牢不可破的法则而无忧无虑地生活”的人;安东出于真正的善意帮助人们,使人们都成为朋友,没有敌人。充满爱心追求自由。(必答,可选答一条,共4分)(2)认识:安东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作者要追求的自由与爱的化身,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去追求的品质。(1分)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具体化,以他的形象来苛求生活。(1分)(共2分)10A
35、【分析】解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比对四个选项,可发现两处不同。一处是“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间的断句,一处是“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间的断句。画波浪线句是对王守仁的评价。第一处,“以直节著”即“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之意,“比任疆事”即“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之意,“提弱卒”的主语应是“王守仁”,而不是“疆事”,故“以直节著”后和“疆事”后要断开,故排除B.C两项。第二处,“未有如守仁者也”即“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之意,其主语是“文臣用兵制胜”,故不应在“制胜”前断开,排除D项。综上应选A。11D 【解析】D项不是道家,是儒家,“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
36、重要概念,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12C【解析】“采纳属下建议”错误,是王守仁自己的计策。13(1)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4分,“因”、“化”、“相率”、“栖”各1分。 )(2)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如果没有守仁,东南战事(或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4分,“谗邪”、“构”、“微”、“殆”各1分。)14王守仁选择直接攻打南昌,而敌人在南昌的守备力量不足;王守仁率领的军队刚刚集结,气势锐利;王守仁攻打南昌,逼迫敌军撤兵,在湖中迎击敌军,叛军的大船优势受到限制。(每点1分)15
37、.B“恬淡”说法错误,纵观全词,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16.(1)同:都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落寞。(2)异:第一首诗的“一尊与谁同”写出了闲居山林的孤独和无奈,同时“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句又隐含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第二首诗的“官闲常昼眠”写出了仕途不顺的无奈,“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则体现了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慨叹,以及知音无人的孤独之感。(本题6分,同2分,异4分)17.(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分,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D【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38、,应先了解常见的修辞种类,一般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等;同时要了解这些常见修辞的特点,最后根据文本内容,对照选项一一进行分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原文“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没有表现“你自己”与“迎春花”的相似点,“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比喻。19【示例一】选用第二种。理由:有更加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特点,表达效果更好;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物恬然的心境;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
39、一致。【示例二】选用第一种。理由:句子对称精炼;采用倒装句式,突出事物的特征。(选择第一种,理由陈述清楚,也不能超过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叮咚的”“呜呜噜噜的”“得得的”“仿佛一路轻的”,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凿石声、说话、马蹄声的特点;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
40、,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在边一点”“呜呜噜噜”“稍偏右边”,表述偏口语化,平白如话,更加亲切动人,与上下文“使你干什么”“展眼”“透到脚底的”“瞧着”等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20甲: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甲处,联系上下文“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栽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熟睡中
41、,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可知此处是表达来不及舒身就入睡,可填写“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乙处,联系上下文“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此处表达离开床去开窗,可填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21. 句去掉“大约”或“左右”;句“一旦”移到“村庄”前;句在最后添加“建筑”;句在“简单”前加“被”,或者在“村子”前加“把”。(每处1分)22.新锐科幻作家乔华首部长篇小说犼先生:锦绣离人出版,作品呈现出中华气质。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这是一道新闻压缩类试题。将新闻中的要素按照“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的格式提取组织即可,注意字数限制。23.作文立意参考:只写“变”或“不变
42、”,按二类卷计分;一类卷“变与不变”都要写。其它要求,请参考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不能变”的角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变,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不能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不能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不能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不能变,终身学习、勇于探索的求知态度不能变“变”的角度: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要变,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变参考立意1. 因时而变,莫忘坚守2. 非“变 ”无以为进,非“不变 ”无以为守3. 变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不变是一种坚守与品格4. 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前行5. 改变或是坚守,皆是民族复兴之帆6. 不忘初心,因时而变7.
43、变体现着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心性和信念8. 固守战略,顺势而为【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王守仁十五岁时,到居庸关、山海关访游客居。时常擅自远出边塞,放眼观看山岳江河的壮阔优美。二十岁时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当众杖打他四十棍,将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杂,苗族、僚族人同居一处。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兵部尚书王琼一向对
44、守仁的才能感到惊奇。正德十一年八月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安抚南、赣。在这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第二年正月,守仁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卒驻扎在上杭。守仁假装撤兵,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俘获斩杀(敌人)七千有余。后向大庾进军,总共攻破敌巢八十四个,俘获斩杀(敌人)六千有余。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大寇贼,远处和近处的人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疾速奔赴吉安,征集调用军队和粮食,建造兵器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让地方长官各自率领官兵救援朝廷。七月初一,宁王偷袭攻下九江、南康,出兵大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援助安庆,守仁说:“不
45、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掌管,我军跨过南昌和敌人在江上僵持,两郡兵力断我军后路,这样会腹背两面受到敌人夹击。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都出动了,守御戒备力量不足。我军刚刚聚集,气势锐利,进攻一定能攻克。敌人听说南昌被攻克,一定会解除包围自救。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将船连起来结成方阵。官兵用小船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上逮捕了他。总共三十五天敌人就被铲平了。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如果没有守仁,东南战事(或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守仁走到南安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守仁天生非常聪敏。被贬官龙场时,边荒之地没有书可读,他每天推究旧日已得的知识。忽然参悟格物致知,悟出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的道理,于是深信不疑。学者一致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有称赞说:王守仁最初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率领一支战斗力弱小的军队,跟随几个读书人扫除多年的流寇,平定藩王的叛乱。整个明朝一代,调兵遣将取得胜利的文职官员,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