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年度经济发展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改局年度经济发展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改局年度经济发展报告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建设“幸福瓯海”战略目标,紧扣“推进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两大主线,全面实施“十大举措”,振兴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发展环境,全区呈现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预计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因样本户
2、调整等因素影响而没有完成外,其他指标如期完成。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如下(详见附件1): 表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略 (一)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8.27亿元,增长8.7%,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逐步回暖,完成工业总产值739.21亿元,增长5.3%,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84.61亿元,增长6.6%。有效投资增长较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35.6%。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3亿元,增长14%;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完成外贸进出口总
3、额21.62亿美元,增长6.7%,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9.77亿美元,增长6.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完成财政总收入42.11亿元,增长14.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01亿元,增长27%。 (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8.1%和7.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9个,启动工业小区改造提升10个,建成标准厂房107万平方米。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6亿元,增长10%,高于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58.440.2。重大商贸业项目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中央商务区、站前商
4、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潘桥国际物流基地一期等8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35.99亿元,增长22.3%。农业“两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粮食功能区1.1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个,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4个。完成“个转企”2239户、“小升规”114家、“限下转限上”95家、企业股份制改造15家。积极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努力搭建商贸平台,瓯海眼镜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三)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大学科技园启动区正式开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全区完成工业性技改投资18.99亿元,增长99.7%
5、,占工业性投资的64.7%。预计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0.12亿元,增长60.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培育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2家。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分别增长35.7%和47.3%。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金州、联域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运营,站南商贸城电子商务大厦已结顶。 (四)有效投资显著扩大。全区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266.06亿元,增长25.3%,其中区本级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228.82亿元,增长26.1%,位列“三区两市”第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区本级投资结构来看,完成工业性投资29.36亿元,增长48.6%,占限上固定资产投
6、资的12.8%;生产性服务业投资53.68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27.2%;完成民间投资131.46亿元,占限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7.5%。从政府性投资来看,57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区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2.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1.8%。从招商引资来看,全区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195.26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5亿元,完成量和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 (五)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省重点工程7项,全部如期开工建设,为全市重点建设做出重大贡献。11项市重点工程超额完成任务,位居全市前列。一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肯恩大学一期建成投用,吹台山隧道提前贯通,104国道西过境公路加快
7、施工。39项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6.0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2.3%。其中站前公共服务中心、输变电工程等6项建成投用或基本建成;新双南线、牛山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等11项开工建设;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工程、任桥河拓宽整治工程等25项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广化南路、港龙城市商业广场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转为实施项目。 (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成效,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18%、4.59%、7.05%和5.08%,均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3家,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24家,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8、87.4万吨。加快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南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建成污水管网53.2公里。大力推进温瑞塘河整治,47条黑臭河整治基本完成,塘河水质和沿岸环境进一步改善。开展重污染行业治理,完成泽雅机械造纸污染整治。深入推进生态区建设,拆除违法建筑284万平方米,完成绿地建设778.66公顷。申报国家级生态镇1个,新增省级生态街道4个。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七)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南白象一小建成投用,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科教文卫体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强,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至850元,累计开工建设城中村
9、改造项目103.58万平方米。二三产返回地建设全面铺开,全年开工建设2021.8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4和9.5,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为1.951。“减员增效”取得明显成效,全区登记流动人口比上年减少15.6万人,降幅为20.2%。加强涉企价格和收费监管,强化价格监测预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价格环境。开展“88诚信日”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参选“百佳诚信企业”,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八)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功能区机构进一步健全,创建示范社区33个,新增土地规模流转面积2.2万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森马新教育实验
10、学校等重大项目落户,完成第二批试点学校登记40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区级公立医院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零差率销售,药品收入同比减少16%。三农保险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连续五年实现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收取保费131.5万元。金融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瓯海农合行股份制改造正在加快实施,设立农村资金互助会1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年累计发放贷款9.19亿元,有效支持了“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严格落实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制度,全区共下放事权376项。 (九)“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我区开展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从中期评估结果来看,我
11、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顺利,大部分目标任务完成达到预期要求。但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源要素制约等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呈现经济指标完成困难,生态指标、民生指标完成较好的特点,后半期将加倍努力,予以克服和改进。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外贸出口形势仍不乐观,实体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增长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要素制约突出,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城区交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
12、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全力推进赶超发展的关键之年。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区发展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仍不容乐观,但发达国家经济有望进一步好转。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环境仍将错综复杂,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我区发展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十
13、大举措”不断落实,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将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以上发展环境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委八届五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围绕“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对接全市及各县(市、区)预期目标,建议202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详见附件1): 表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略 以上预期目标的安排,我们认为是比较积极稳妥的。现将有关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区实体经济仍存在许多困难,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经
14、济已进入中速平稳发展期,速度不宜定得过高。二是我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创业热情。三是从纵向、横向比较来看,全市平均增速8%左右,“三区两市”生产总值增长也均在8%左右,计划安排不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考虑内外各方面情况,2021年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是稳健适中的,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与上年持平,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和9%,三次产业结构为: 1.457.441.2。主要考虑。在稳定一产、提升二产的基础上逐年提高三产比重,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预期2021年三产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符合经济转
15、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二)关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随着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和积极性,推动实体经济回归,有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2021年新增规下转规上工业企业114家,2021年预计增加产值25亿元,将大幅提高规上工业经济总量。同时外迁、停产企业27家,2021年预计减少产值10.5亿元。三是围绕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冲千亿”目标,2021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安排不宜过低。四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工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外迁、资金链断裂风险等问题仍制约我区工业企业发展。综合考虑,我
16、区完成工业经济增长8%的目标任务难度很大,需通过加倍努力。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标。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主要考虑:一是实施温商回归“领头雁”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民间投资占比达58%以上。二是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力争工业性投资增长达50%以上。三是遵循“量力而行、积极有为”的原则,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项目,突出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拆迁安置房、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建设。全区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90.57亿元,下降3.3%,其中区级政府性投资59.22亿元(包括省市补助9.42亿元),下降21.5%。综合考虑,2021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有基础,完成限上固定
17、资产投资增长15%需经过积极努力。 (四)关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主要考虑:一方面,我区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需巩固,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同时受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上年基数高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入计划安排不宜过高。另一方面,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考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实体经济政策兑现等刚性支出需要,兼顾全市各地横向比较,财政收入计划安排也不宜过低。综合考虑,2021年以来我区加快土地出让步伐,推动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耕地占用税、房地产税收相应增长较快,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所
18、以提出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一致。 (五)关于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其中外贸出口增长3%。主要考虑:2021年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仍将面临外部需求乏力、综合成本攀升、国际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较大,均对出口增长形成压力。但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有望继续改善,扶持外贸政策成效进一步显现,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外贸发展形势可能略有好转。综合考虑外贸总体形势、2021年基数相对较高等因素,2021年外贸出口有望实现增长3%的目标。 (六)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19、%。主要考虑: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消费扶持政策,提振消费信心,引导释放有效需求,推动消费升级。2021年新增限下转限上企业95家,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亿象商业广场等大型市场将相继开业,有利提高我区消费水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但汽车消费热点降温,以住、穿、吃为主体传统消费难以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区消费新增长点尚未形成,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热点占比较小,对消费整体贡献度有限。综合考虑,预计2021年消费形势与上年基本持平,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较为合适。 (七)关于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1.65%。主要考虑:我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明显
20、不足,r&d经费占比提升缓慢。预计2021年r&d经费占比1.4%,跟“十二五”规划目标2%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积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是科技研发投入,努力提高我区创新发展水平。综合考虑,2021年rd经费占比1.65%较为适宜。 (八)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主要考虑:整体经济不景气,群众财产性收入减少,企业利润收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较多。同时考虑到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两项收入安排也不宜过低。安排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
21、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更好地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具有导向意义。 (九)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目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主要考虑:节能减排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每年市政府均会下达目标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我区就不再另定目标,而根据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抓好落实,力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十)关于人口、就业等社会保障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主要考虑: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这几年,暂不考虑国外出生国内落户
22、对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控制较好。但考虑生育政策微调等因素,年出生人口会增加,人口自增率也将进一步提高。综合考虑,2021年这两个指标仍按规划目标安排。 三、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根据区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幸福瓯海”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扩大有效投资,改善发展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3、(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落实扶持实体经济政策,合力振兴实体经济,努力打造瓯海经济的“升级版”。一是实施工业“冲千亿”行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加大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区域特色,以学城联动为龙头,着力打造休闲中心、商贸中心、高教中心和医疗中心,大力发展大学城经济。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切实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三是稳步发展都市农业。
24、以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城市农业公园,努力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四是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完善外贸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拓宽销售市场。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二)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八倍增两提高”计划,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打造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创新企业。2021年,rd经费支出达到6亿元,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超6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家。二是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启动区产
25、业转型和孵化器入驻企业“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科技、节能、环保型产业和创意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大都市特色功能区,成为创新创意创业的先导区、示范区、集聚区。三是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坚持把网络经济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新产业”来抓,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网络产业项目,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坚定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实施投资驱动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一是突出投资重点。加快交通道路、水利、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塘河整治、公园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养老服务等公共
26、服务的投入,提高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比,努力扩大有效投资。二是突破要素制约。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利用步伐,积极申报省重大产业、重点工程项目,争取更多土地计划指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单体项目的质量和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城投债券发行工作,努力缓解建设资金短缺局面。三是突出综合推进。围绕投资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督考核,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建成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前期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保持投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力争在建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 (四)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狠抓项目前期、开工
27、和进度,发挥大项目支撑作用。一是加快区重点工程建设。全区实施区重点工程40项,总投资538.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32亿元(详见附件2)。二是加快区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区实施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区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含功能区政府性投资)94个,总投资49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4亿元(详见附件3)。符合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条件的,列入区重点工程计划管理。三是加快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进铁海联运通道瓯海段二期、南过境路、瓯海中心路等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前期;七宝山文化旅游项目、华侨城、总部经济园二期等社会投资项目前期,具备条件的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五)合力推进生态文
28、明建设。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塘河整治和“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攻坚之战,全面提升城区品位档次。一是加快浙南美丽水乡建设。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加快推进桃源水库、三溪片河道综合治理、主塘河梧白段生态整治、泽雅库区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河治理巩固提升和农村污染源治理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美丽塘河、宜居水乡”。二是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深化能源消费双控目标管理,全面开展节能审查和评估工作,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大燃煤锅炉改造力度。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南片污水处理厂工程实施,继续推进排污管网建设。三是加快生态区建设。严格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绿满瓯海”行动,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
29、边三化”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我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力争在2021年创成省级生态区,并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我区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产资本化。分类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农业保险承保工作,丰富三农保险服务。二是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推进试点学校改革项目落实,不断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学,加快森马新教
30、育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民办学校办学品质。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区级公立医院转型升级,深化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抓好温州和平国际医院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努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四是深化金融综合改革。贯彻落实民间融资条例,积极做好民间借贷备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完成瓯海农合行股份制改造。五是深化民政综合改革。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六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强化审批服务。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小微创业园整体审批制和企业市场准入多
31、证联办制,扩大模拟审批和无偿代办的项目范围,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范围的管理。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外国语学校一期、梧田三小、区三医新病房大楼、丽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落实就业帮扶优惠政策,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瞿溪归国华侨侨眷老人公寓等养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快保障房建设。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农房集聚改造,今年计划开工建设拆
32、迁安置房40万平方米,建成20万平方米。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继续实施“减员增效”,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加快推进发展规划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的总体指导和综合调控作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刚性约束。更加注重“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将规划目标与年度计划充分结合起来,以年度计划实施来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尤其是对完成难度较大、相对滞后的部分主要指标、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和监管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启动“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等重大课题研究,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基础保障。 第 16 页 共 16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