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0302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 究的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猛增,滞留在家乡农村的就学的儿童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抚州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2、离开家乡涌向城市谋生计,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产物“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早年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及其后来整个人生的社会化过程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代养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爱、没有温暖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

3、曲和变形。使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历年的刑事犯罪中,就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并未引起社会和学者们的注意,特别是对其心理问题的研究处于被忽略的状态。目前,这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心理问题已日渐突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已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许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改变以往的研究角度,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调研对象 临川区展坪乡的各村抽取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地域原因,具体数据通过网络查找提供) 三、

4、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网络上所发布的具体数据与现象,推究与讨论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改进的方法,收集各放资料,整理出最终论断。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精心细致的调查问卷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大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心理上表现出自卑、孤僻、冷漠、行为怪癖等现象,并且自我意识太强。在调查中得出,57.45%的留守儿童偶尔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 6.38%的人从来不与别人谈心,甚至有5.32%的留守儿童从没想过与他们谈心。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

5、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当问及留守儿童遇到困难会求助于谁时,40%的人愿意自己解决,只有29%的人会求助同学,28%的人会求助老师,3%的人求助于亲人。留守儿童非常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对于家庭生活的现状和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他们能够给予理解,但同时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记。当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选择求助对象时呈现显著差异,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愿意向老师求助

6、,而非留守儿童则更倾向于向同伴或家人求助。你觉得父母、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120210806040200 a对你非常关心,61.70%b比较关心你, 34.04%c很少关心你, 4.26%d不关心你,0遇到困难,求助谁自己解决40%求助老师28%a.求助老师b.求助同学c.求助亲戚d.自己解决求助亲戚3%求助同学29% 2、心理上存在较大缺陷,各种不良情绪经常干扰农村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学习。其中, 34.04%的留守儿童心理总觉得有事, 18.09%的人容易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突然很想发脾气,还有17.02%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或突然感到自责。在个人成长的各种社会环境中,家

7、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父母的缺位使得留守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就面临着失败的境地。亲子关系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单亲监护人因为繁重的劳动负担,根本没有这样的精力和体力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再给留守儿童施与爱。隔代监护又使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了解与满足。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生活当中,你会遇到如下情况吗。心里总觉得有事, 34.04%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或突然感到

8、很自责, 17.02%以上情况都没有遇到过, 30.85%706050403020210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突然很想发脾气, 18.09% 3、学习焦虑情绪较重,应试教育的阴影比较明显。 当问及农村留守儿童最快乐的事情时,50%的孩子认为,考试得高分是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19%的孩子认为,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是最快乐的事情;出人意料的是,只有18%的人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回家过年的时刻是最快乐的时刻。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使其变得对父母冷漠,或者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 d与朋友在一起玩19%c父

9、母外出务工,过年回家18%b得到老师的表扬13%a考试得高分50%a考试得高分b得到老师的表扬c父母外出务工,过年回家d与朋友在一起玩让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是 4、逃学、厌学的情绪时有发生。 逃学经历与厌学情绪100500从来没有35.48%遇到烦心事才有, 39.78%偶尔有过, 20.43%经常有, 4.30%在调查中,有64.52%的农村留守儿童有过不同程度的逃学经历和厌学情绪,其中,当他们遇到烦心的事时,发生逃学现象或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为39.78%。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留守儿童被剥夺了这种权利。由于外出务工父

10、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额的“择校费”挡住,他们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亲人抚养,而祖辈看护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规模不大、相应配套设施落后并且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困境,学校普遍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每班人数在80人以上,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情感需求更无法顾及。 5、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同龄儿童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易受同龄儿童的影响。在调查中得出,57.4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大部分人是可信的,但依然有42.55%的人认为大部分是不可信的。因此,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受不到父

11、母的保护与关心,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同伴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同伴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确实多方面的。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在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大部分事物感到怀疑。遇到问题也只能求助于同伴,在心理各方面又比较依赖同伴。因此,留守儿童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你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相信吗。a是,都可以,57.45%120210806040200a是,都可以b、否,不可信b、否,不可信,42.55%同时也容易感染很多不良习惯。 36.96%的留守儿童有过说谎的

12、习惯, 1.09%的人有过抽烟、喝酒的习惯,甚至有6.52%的留守儿童有过偷钱物、破坏公物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大部分是受到同伴或同龄儿童的耳濡目染,渐渐染上的恶习。 父母不在身旁,你有过以下不良习惯吗没有不良习惯,55.43%有过说谎的习惯, 36.96%有过偷过钱物、破坏公物的习惯, 6.52%120210806040200有过抽烟、喝酒的习惯, 1.09% 6、自我保护心理和意识不强,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调查中发现,当留守儿童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有39.78%的人会选择忍让,任其欺负,不采取任何的措施,长期以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只有35.48%的人会和

13、欺负自己的人协商解决, 20.43%的人找自己的监护人解决。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孩子受到欺负后只能忍气吞声。由于留守儿童的保护体系不够健全,以及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留守儿童在受到欺负后,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妥善解决。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将导致留守儿童不平衡心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你在受到别人欺负后,会怎么办80706050403020210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4.30%找你的监护人解决, 20.43%与欺负你的人协商解决35.48%无所谓,忍着不与他计较, 39.78% 7、学习心理压力和负担重,渴望得到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

14、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即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教育资源紧缺以及财政投人缺乏激励机制,如乡村教师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多门课程,非常辛苦,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 在被调查的200个农村留守儿童中,68.82%的孩子认为在学习上需要得到帮助,有16.13%的孩子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帮助,有8.60%的孩子希望在生活上得到帮助。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教育方面,孩子希望得到更大的帮助。 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你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学习上的,68.82%1401202108

15、06040200生活上的, 8.60%感情上的, 16.13%其他, 6.45% 8、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大。 在我们调查的186人中,有36.56%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其中9.68%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变化很大。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务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资料表明,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

16、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学习成绩没什么变化,和以前一样,37%706050403020210学习成绩下降很大,10%学习成绩稍微下降,27%学习成绩有所提高,27% 五、主要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坏境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访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

17、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种消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农村中小学周围存在许多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难于抵挡的诱惑。同时,电视和媒体中充斥着种种暴力和血腥镜头很容易影响到缺乏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的孩子们,他们会通过学习模仿,结成团伙,崇尚“江湖义气”,若受到不良的引导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其次,同辈群体对其影响巨大。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更多地受同辈群体的影响。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时期,孩子们精力充沛,很少生病

18、住院,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潜在的高危险阶段。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上出现巨大矛盾,如精力过剩,活泼好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会用之不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违法犯罪。 同时,人类天生的依附感,又使未成年人在同龄人中寻找友情和安全保护,在团队中寻找力量,在特点经历与自己相似的群体中,他们又获得了一种社会性支持。而他们还没有能力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友谊,哪些是江湖义气,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结成少年团伙。由于父母外出,其他监护人管束又趋于形式,一些学生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孩子迷上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十几岁就学会打麻将赌博,或者早恋;有的拉帮结

19、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再加上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泛滥,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成才成长的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能否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其心理发育。 1、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据调查,大多数乡镇小学平均每班学生达七八十人,最多的班学生超过100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寄宿学校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是由班主任负责。而班主任负担极重很难深入细致地关心所有留守儿童。而大班教学,也使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落空。 学

20、校教师反映,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变化快、充满活力和朝气、富于好奇和想像、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主要时期,他们大部分性格内向,平常不太说话,朋友圈相对狭窄。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或其他原因,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常常被忽视,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

21、问题。 加之有的教师方式粗暴,用体罚、辱骂等极端行为管教学生。而孩子犯错后,教师的严厉指责只能使得他们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易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在一定程度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 2、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22、。学校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家庭方面 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儿童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因此,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也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造成行为偏差。留守家庭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

23、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对亲情的需要源于依恋。父母与儿童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父母与儿童间形成的血缘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儿童以后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而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本来就是“多事”的年龄段,但由于缺乏亲情,缺乏于父母的情感沟通而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和心理失衡。这种失衡往往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封闭自己,以伤感的心态来看待外部世界和他人,自怨自怜,倍觉不幸;二是向他人宣泄不满,多表现出寻衅心态,惹事生非,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人际关系。 2、亲情缺失造成心理障碍。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

24、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父母的缺位使得留守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就面临着失败的境地。亲子关系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单亲监护人因为繁重的劳动负担,根本没有这样的精力和体力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再给留守儿童施与爱。隔代监护往往又步入另一个极端过于溺爱,结果使得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单向度地接受爱,不知道付出,更不知道感恩图报。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六、相关解决措施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

25、留守儿童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处理不好,留守儿童成长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就当前现状看,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远不是开几节心理课、搞几次讲座就可以奏效的,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在广泛重视全员认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启动和渗透,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才能显示成效。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向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具体来说可采取

26、以下方式和措施。 1、社会与政府方面 社会风气的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社会环境。 1、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在农村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在农村宣传,普遍增强农村群众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2、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已经对保护学生身心成长作了规定,如对学校课程量、在校活动总量、作业量、体育卫生等方面分别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保障学生体力

27、的适当负荷;又如规定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保障学生心理不受伤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亟需强化执法观念,从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的高度,规范教育行为。中学教育不能以“出于好心”、“为了学生升学”为由来违法侵权,作为传播文明的教育单位,必须严格执法。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减少社会上留守儿童的数量。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留守儿童了,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去怎么样解决了。所以这个治本之策,就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要彻底打破。,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

28、”,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学校方面 在农村地区,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是学校。学校作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自身的特点使其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之有现成的教学设施、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农村学校无疑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最理想的场所。在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留守

29、儿童的心理问题。 1、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各级、各类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多渠道,全方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正面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

30、要做到:一是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二是通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三是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不断强化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切实把健全人格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教育的职责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人格培养,这一基本教育要谛要反复重申和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心育”意识要强化再强化,并应采取切实措施把心理教育、人格培养落到实处。 4、重视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学

31、校、家庭环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要全面考查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言行,改革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方法,开辟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多种渠道,使留守儿童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庭中家长的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家长良好的心理是学生良好心理的保障。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重视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

32、教育子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5、中小学校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负担;并将会逐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留守儿童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

33、理健康。 6、要消除校园歧视,对后进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后进学生,是特别需要关爱、需要教育的群体。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否得当得力,往往决定这些学生的整个人生走向。教育必须对他们负起责任,任何嫌弃、放弃和漠视、歧视,都是教育的失职和失败。学校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力度,把它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的硬指标,并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学生,区别情况采取转化措施,摸清转化规律,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学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造福学生个人和益于社会的功德无量的大事来抓,应当看到它的意义远比提高一点考分大得多。 7、建立制度、开辟渠道、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第 一、各农村中小学可结

34、合活动课程的开设设置心理辅导课或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心理、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辅导,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心理调适。第 二、开辟交流对话渠道,倾听学生心声,及时给他们以支持帮助。心理咨询室、知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都是有效的沟通渠道,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则不仅具有交流沟通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健康人格成长的可贵环境。第 三、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磨砺意志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受到锻炼,增加实际体验。第 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家教指导,引导他们把子女的健康人格培养作为家教的主要任务,并给予具体的家教方法指导,帮助部分家长矫正不当的方法,减少简单粗暴。

35、3、家庭方面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且终生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父母担任着第一任教师。因此,留守儿童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1、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2、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

36、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4、留守儿童自身方面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是自己走向成功的一大步,所以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2、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

37、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3、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习阶段的高年级的留守儿童也对非留守儿童尤为重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关系国际核心竞争力能否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38、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当我们面对孩子含泪倾诉着对父母的思恋的照片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一群在课堂上悄然变化着的孩子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家长的叮嘱时无奈的双眼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在接受者拷问,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科技的发展,城市的突飞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涌向城市。但在这些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子女带到所在城市就读,他们只好将子女留在父母身边或寄养在亲戚家中,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或家庭监护力

39、度的乏力,他们的学习心理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变化着的学习心理,为了搞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调整好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祖辈过分的溺爱与家庭监护的不到位,临时监护人面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上的偏移,学习心理状态的扭曲的儿童漠然与无奈。一些留守儿童变现在学习情绪上的低迷、自卑、郁闷、厌学、旷课直到逃学。因此,为了搞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调整好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资料,能够引起农村家长的关注,能起到呼吁

40、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我校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并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是下列家庭中的我校在校学生。 (一)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将其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委托其祖父母抚养教育的。 (二)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其子女有父母一方进行抚养教育的。 (三)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子女寄托亲戚或朋友进行抚养教育的。 (四)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其子女独自生活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 (二)分析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 (三

41、)写出相应的论文,提出调查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向相关的职能部门反馈课题研究的 信息。 四、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课题在调查我校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的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原 因,找出原因的症结,并将分析研究的情况向有关的职能部门汇报。 2.给我校进行的教育教学的教师们提供有关我校留守儿童学习心理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原 因,以便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状况,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地心理素养。 第三篇: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比较研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

42、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一、研究课题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比较研究 二、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

43、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三、研究意义 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 三、研究现状(文献回顾) 文献一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透视与实施路径选择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豫东、豫西的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0个乡镇,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访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卷794份。并对部分监护人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从心理、人格、人际关系、学习四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用数字说明留守儿童心理所存在

44、的问题文献二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所采用问就按调查法得到数据加以分析,侧重点在于问题的产生和如何解决问题。 对比两个文献其优点是采用问卷得到数据,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文献一所进行的深入访谈会受到文化说平的限制,结果会有一定误差。文献二研究内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粗糙不够细致。 四、研究方法 我组准备在问卷与无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加入对比,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找出其心理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还是有很多地区属于贫困,恶劣的天气和低效的受益使得很多父母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孩子,来到发达地

45、区去赚钱。孩子是每个父母心中的宝贝,是祖国发展的关键。但还是有很多孩子正在失去着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和家庭温情、社会关怀。 调研时间:2021年7月208月20日 调研地点: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田家湾村 调查对象:全村儿童 调查主题: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调查人员:田敏珊 【摘要】 根据中国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21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调查显示,岁和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和.,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

46、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21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 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21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 13.32%,规模达813万,比2021年减少了1

47、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留守儿童在各地之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其次,安徽、广东、湖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全国百分比也很高,分别为7.26%、7.18%和7.13%。以上五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另外,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也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 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