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优秀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欢树优秀读后感.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合欢树优秀读后感 终于,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我怀念母亲,遥想母亲,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母亲似乎曾回来过。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 看完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那种无私的爱,史铁生面对困境顽强的精神鼓励着我,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上。 第二篇:合欢树读后感合欢树读后感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今天读了史铁生的合
2、欢树。文章以平淡的语气陈述了昔日往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母亲的怀念,内心难以掩饰的愧疚。 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有笑但对母亲来说更多的是泪,有欢乐但对母亲来说更多的是痛苦。但她为了儿子的志向,无怨无悔的耗尽了余生。 儿子终于踏上了成功的正途,但那时母亲已经不在了,余下的除了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眷恋还有那棵顽强的合欢树。 母亲的爱,母亲的自责,母亲的愧疚,多年以后儿子才想明白,可惜已经太迟了“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回首往昔,固然母亲没有好好的倾听儿子的心声,但儿子不也一直跟母亲怄气吗。小时候装不在意气母亲,残废后对自己毫不在乎,以致母亲加倍的担忧。母亲去世后搬家,那是因为悲伤。不敢
3、再踏入小院子,那是儿子的歉疚。因为歉疚,儿子甚至没有勇气独自面对那棵曾经寄托了母亲希望的合欢树。更加遗憾的是,一直以来的没勇气,最终变成了不可能“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因为遗憾,所以悲伤。有一种悲伤只属于当事人“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有一种故事无须他人知晓“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它在成长,他在成长。因为她的爱,不断的成长。 那棵不断成长的合欢树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还有那个不哭不闹的小孩,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树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么。只是,我不明白。 也许我所写的东西有些语无伦次,我无法深切的感受到他所想传达的东西。等到他回去的时候,那
4、些可爱的邻居,依旧喜欢他,依旧像原来一样照顾他,却无人提及她,怕他伤心。后来有人说那棵合欢树开花了,心中也随之泛起涟漪。她为自己付出的太多,背负的太多,还没来得及补偿,还没来得及让她为自己骄傲,还没来得及看到合欢树的花。但其实,她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求,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论是苦还是甜,是哭还是笑,不求回报,因为她是母亲。 早早离开的母亲,你,还好吗。院子里的合欢树开着花,今年,也开着花。你看到了吗。 第三篇:合欢树合欢树史铁生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品味平
5、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2课时课前准备: 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铺垫感悟本文的情感基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磐”一般坚强地站立起来,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21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
6、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 1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
7、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树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
8、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诵读第一自然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2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诵读第 二、三自然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
9、,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这时候,你会想
10、起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意大利) 3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 “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3.30岁时小说发表
11、“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 老舍我的母亲: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
12、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1.请同学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合欢树是_在_时,在_挖来的,种在_里。4第二年,合欢树_,母亲_。第三年,合欢树_母亲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第五年,我们搬家合欢树_。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
13、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 3.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14、”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
15、的象征。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五、结束语 5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 2.背诵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 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教学反思。 第四篇:合欢树合欢树课堂实录 执教:陈钟樑 地点: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时间:2021年5月6日下午2:30-3:15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史铁
16、生的合欢树。史铁生这个名字大家熟悉吗。读过他的文章吗。 生。读过。 师。哦,读过的。我们看一下史铁生的介绍。(屏幕显示史铁生简介)史铁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大家看一看史铁生的简单介绍。(生默读)他多次获得大奖,特别是华语文化传媒的大奖。 师。这篇课文合欢树,大家看过吗。 生。看过。 师。都看过了,很好。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合欢树这篇文章,它要赞颂的主题是什么。那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 生。母爱。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史铁生对于母爱,是怎么认识的。下面这段文字,取于史铁生的另一篇文章,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读过的 生。我与地坛。 师。对,我与地坛。我们先仔细看
17、一遍,再齐声读一遍。 生。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格言和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虽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师。好,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合欢树,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默默翻书) 师。哪些同学看出来了。你看,对母爱的认识,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吗。这里特别讲到虽时光流转,随着时光的流转,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这篇文章,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时间。 师。我们把有关的时间词语圈点一下。比如第一自然段的十岁那年二十岁,到下面的三十岁母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写到合欢树的时候又出现了哪些时间词。有一年,接下来呢。 生。第二年。 师
18、。嗯,第二年,又过一年,下面还有呢。 生。再过一年。 师。对。这篇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特别多。因为随着 2时间的流逝,我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来,我们先看看整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2个。 师。现在我们先看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作者起笔到底写了些什么。我想这样,我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好不好。 (师生共读合欢树第一自然段) 师。好,我们看史铁生的起笔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就是写他十岁那年,一次作文比赛得了第一,他和他母亲之间的一个生活片段。 师。生活片段这是一方面,还有吗。 生。描写他母亲的性格和品质。 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生。活泼。 师。还有呢。 生。开明。 师。活
19、泼、开明,还有呢。你看啊,和儿子争论起来了,她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 生。好强。 师。对,很好强。还不够,还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讲,是什么。 生。爱美。 师。哎,是个很爱美的女性。你看,第一个自然段写了母亲当年的阳光,她好强的脾气,而且在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很追求美的女人。同学们,我们想想看,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丰富吗。 生。丰富。 师。这样丰富的内容,全在史铁生笔下的叙述表现出来。第二个自然段二十岁,我的两腿残废了,在这个自然段里母亲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变老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变老了呢。 生。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师。对,可是一个女人的变老,不在
20、头上增添了几丝白发,或是脸上增添了几分皱纹,而在于什么。史铁生在这里的细节是抓得很准的,表现在哪里。 生:(思考) 师。这个同学们可能太小了,感觉不到。一个女人的变老,最主要的表现在哪里呢。不断地重复同一句话。 生:(笑) 师。怎么会烫伤了呢,怎么会烫伤了呢。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 生:(大笑) 师。史铁生在这里抓得很准。到了我三十岁,我的小说发表了,我得奖了,可是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文章的一开始,看来很平淡,但是在叙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是非常真挚的。我们看作家王安忆是怎么评论史铁生的散文的。我们齐声把第一句话朗读一遍。 生:在叙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 师。对,原初面目的的情感,写母爱。
21、那么怎么在后面,用了很多的笔墨,写的却是什么呢。 生。合欢树。 师。而在写合欢树之前,又写了一群什么。 生。老人。 师。对,一群院子里的老人。有人问,这算不算是闲笔呢。写母亲是文章的主题需要,怎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一群老人呢。 生:(思索)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故乡读过吗。故乡写农村的破产,主要是通过谁来表现的。 生。闰土。 师。但是文章还写了谁呀。杨二嫂,对吧。如果说写闰土,是确保了这篇文章主题的深刻,它的深度;那么写杨二嫂呢,就是文章的厚度。这里写母亲,是确保文章的深度;那么写院子里的一群老人,就是文章主题的厚度,也是母爱 5的一种折射。大家看,写这群老太太,主要写了她们的什么。 生:(默
22、读) 师。同学们,课文内容反映出来的,写了老太太的什么呢。第一,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看到吧。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说明这一群老太太,这一群善良、忠厚、慈爱的老太太,她们是非功利的。没有什么功利心,讲究的是实在。我是不是得奖了,得了什么奖啦,她们毫不在意,她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腿。 师。对了,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工作。好像更重要的有个内容她们和史铁生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从来不提起母亲。为什么。 生。怕他伤心。 师。对了,怕史铁生伤心,这是二。但是,她们最怕的是什么呢。既不提起,又怕什么。 生。我觉得最怕的是史铁生忘了他的母亲。 师。对,所以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请大家圈
23、下一个词终于。下面要请同学们想想看,你认为终于这个词包含着哪几层意思。两两讨论一下,然后起来回答。 生:我觉得终于包含了两个角度,一个是作者本身,就是他和老太太聊天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讲到他的母亲,他可 6能心里也会觉得她们为什么不讲呢,终于等到这一年,她们终于讲了,其实作者心里可能一直很希望老太太她们讲到他的母亲。这是一个角度,就是作者的角度。另一个角度是老太太,她们之前一直没有提起是因为怕史铁生伤心,但是她们又真的很害怕他会忘了他的母亲,所以她们忍了一年又一年,还是讲了。 师:还有补充的吗。如果今天大家回去,翻一翻汉语大词典,我们对刚才女同学的发言,既有热情的肯定,也可以作一点补充。终于,包含
24、了三层意思:第一,时间的等待。终于总是有一段时间的,不能由刚才马上到现在,这个不能用终于。第二,刚才女同学讲到,头脑的酝酿。想了好多次,但一直没有实行。第三,行动的努力。时间的等待、头脑的酝酿、行动的努力,所以终于这个词和另外一个词语最终截然不同,这两个词语不能随意调换。请一位同学把终于包含的三层意思再复述一遍好不好。 生。终于包含着三层意思,一层是时间的等待,一层是头脑的酝酿,以及行动的努力。 师。对,所以终于又提到了母亲。提到母亲以后,就带出了合欢树。所以刚才我说的,写这几个老人,不仅使整个主题更有厚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生:引出合欢树 师。对,几位老太太在文中还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
25、文章合欢树的出现显得非常自然。听了老太太的话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感觉怎么样。 生。一阵抖。 师。我心里一阵抖,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王安忆的这段话里,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从心里的震动开始,逐步趋向理性。(引导学生看屏幕显示的第二句王安忆语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所以老太太的出现还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过渡作用。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合欢树。母亲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后来竟变成了一棵合欢树。第一个问题,母亲为什么要把路边的合欢树搬回家。她没有搬其他的草其他的花,搬的是合欢树,搬的是含羞草。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首先我们从第一自然段知道母亲是个
26、爱美的女性,所以她搬了合欢树是情理之中的她本身喜欢花。另外,母亲把含羞草搬回家,可能是想让我,也就是她的儿子看到花,心情会好一点。 师。你有一点讲得非常好。母亲是一个很爱美的女人,和第一个自然段相照应。另外,她也想让家里增添一些欢乐的气氛。那为什么要她不找其他的花,而找含羞草呢。这是 8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生。我觉得呢,就是母亲那时候去帮他找工作,而且作者的脚已经残废了,遇到很多困难。就像含羞草一样,每次去碰它它就合拢然后战胜自己的困难,再重新开放。母亲就想通过这盆草告诉他的儿子,让他看到它会有另外的想法,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师。在你讲话的里面,其实已经有一个闪光点和含羞草一样什么和含羞草一
27、样。你从母亲这个人的一生,她从文章里的出现,她和含羞草一样的是什么。含羞草是怎样的一种草。 生。含羞草是你一碰到它它虽然会叶子合拢低下去,但是你一走开它又会和以前一样。 师。生命力很顽强。还有别的同学发言吗。你看,含羞草,和母亲有相似的吗。 生。朴素。 师。母亲这么爱含羞草,因为含羞草和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们说对不对呀。是那样的温柔而不张扬,美丽而不耀眼。这就是史铁生他注意到了母亲的性格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女人。同学们,在这个地方我们看书一定要把它挑出来。你挑过以后,就会越来越觉得史铁生的文章是那么有味道。 师。但是最后这个含羞草呢,却是一棵合欢树。这里有 9两个副词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是想不到
28、的。第一个副词 生。竟。 师。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副词是哪一个。 生。但。 师。哦,不是,比但重得多了。 生。却。 师。对。第一个,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却长出了叶子。一个竟一个却,这个给史铁生一种深深的震撼。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情感经过历练,逐步地趋向了理性。 师:同学们,接下来文章写到: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短短这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啊。 生。三个句子。 师。我们是否应该注意这两个叠词一个人进入沉思的时候,前边一个慢慢,后面一个静静,于是进入了一种静寂。啪。一个句号,造成了一个断裂,引起了下面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我们齐声读一遍。 生。
29、悲伤也成享受。 师:这个也字不能少。现在值得我们思考而不是讨论:悲伤,怎么会也成了一种享受呢。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大家熟悉这个名字吗。 生。熟悉。 师。有篇文章大家学过吗。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写的,读过吗。 生:(摇头) 师。高三肯定会读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说,有一个小孩他一不留神走进了森林,结果在森林深处遇到了他心里十分害怕,就奔啊跑啊逃啊,一股劲的终于走出了困境。第二天,他给朋友给老人讲述他昨天的经历,这个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一种喜悦、骄傲的神情,再也不是森林里的恐惧,死亡前感到的威胁。什么道理呢。因为中间已经有了一个时间的距离。按照美学最基本的
30、原理,美,必须有什么。 生。距离。 师:对,距离产生美。史铁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所以他才会体验到:悲伤也成享受。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遍。要注意三句话,每一个句号要有相当的停顿。第二,要把慢慢静静读好。最后,悲伤也成享受,这种体验性的句子要读好。 生。(朗读文章11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重复再读一遍悲伤也成享受。 生。悲伤也成享受。 师:好。那么这篇短短的散文最难懂的,在这里: 为什 11么文章要多次提到那棵合欢树的影子,要多次提到那个小孩儿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而结尾又落在那个小孩儿上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31、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小孩儿,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树影儿。大家可以两两的议一下,到底为什么。 生:(讨论) 师。同学们非常好,说知道一点,但也不算太懂。对吧,那么你来讲,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是从那个小孩身上,折射出了他自己,想到了那一些童年的事。那个树影,应该是他和他母亲当初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也是母亲和他一起走过的那一段回忆。 师:我非常欣赏你用的一个词:折射。还有同学希望发言吗。 生。我的观点跟她不太一样。我把合欢树看作天下所有母亲的母爱,那个影子就是他的母亲对他的爱,只是那合欢树其中之一,把小孩子比作他自己和母亲所经历的一些回
32、忆。 师。好的。在这里只要发表意见就是很好的。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命的循环,母爱的延续。 师。生命的循环,好。刚才有位同学讲的折射,我很欣赏。你说的生命的循环,我也有同感。 师:刚才我们已经出示了两个句子:在叙述中流露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看第三句: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屏幕显示王安忆评价的第三句)在这里,史铁生的散文总给我们多一点感受。什么感受呢。一种神秘感。是不是因为母爱,搬来的原本是含羞草,却成了合欢树;因为母爱的感召,终于让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成为著名的作家。是不是因为合欢树的感召,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儿,整天望着树影儿,不吵也不闹。史铁生的散文,他成功的地方很
33、大程度就在于总给我们多一点的思考,多一点的感受。不管他的合欢树还是我与地坛都给人以神秘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结尾,特别出现了一个词语,叫意蕴(板书:意蕴)。将来你们会读到戈尔的文章和论断。他说什么叫意蕴呢。用言语很难表达出来的,比言语所能够表达出的更深刻更令人回味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属于史铁生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结尾出现了意蕴两个字,我觉得,用在合欢树的结尾,也是再妥当不过的。 师。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文章好好地默读一遍。 生:(默读) 师。然后,把作家王安忆的三句话抄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生:(抄写) 师。好,我们把这三句话齐声朗读一遍下课。 生:(齐读) 师。好,
34、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整理:深圳市学府中学屠谖) 深圳市南山区学府中学屠谖 看过太多好看的语文课,声光电影俱全,教学环节形式繁复,学生学习过程也显得很是繁忙,细细想来,心里却是一片空洞。近日观陈钟樑先生作合欢树一课,一如之前所作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卖油翁般,先生贴着课文教,疾徐有致,一派平和淡雅风度;学生静静读、品,向文中深处钻探,与文本相共鸣又相震荡,让人的心沉静而又饱满,进而有所思悟。 先生说过,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上成语文课。而所谓语文,就是要在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下功夫。先生的课本身,就是在诠释这一理念,并堪为示范 文字层面 竟是一棵合欢树
35、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 14了竟与却字里藏着什么心情。在对文章大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先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终于二字包蕴着什么意味。(合欢树)先生要求孩子们将字典常备案头,带着学生品析字眼儿,将自己的体会推心臵腹地与学生分享:终于二字,包含着时间的等待、大脑的酝酿、行动的努力。这样玩味一个词,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是种意外,也令讲堂里的老师们耳目一新,深深受教。 文章层面 用这么多笔墨写院子里的老人,是闲笔吗。(合欢树)先生这一问,引出鲁迅的名篇故乡,表达农村凋敝的主题主要通过闰土的形象实现,兼写杨二嫂等人,前者是为确保文章主题的深度,后者则为了保证厚度。此文亦同。如此
36、举一反三,既使学生触类旁通,又在行文笔法方面加以点拨,让学生体会文章丰满醇厚、摇曳生姿的风采。 文学层面 先生引用了王安忆评史铁生散文的一句话,呈现在幻灯片上,拎动各教学环节在叙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著名作家评著名作家的话语,凝练而含义丰富,三个分句层层推进,用于合欢树一课,不仅总领教学环节,更是带领学生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思维高度。使学生的情感 15站在健康审美的角度得以强化,又引领朴素的情感向理性乃至哲学的角度延伸。 文化层面 先生用为什么会把路边的含羞草搬回家。导出含羞草与合欢树共同的文化内涵:温柔而不张扬,美丽却不耀眼;通过对悲伤也
37、成享受的体会让学生初步体悟另一种人生况味;通过对树影儿小孩儿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到母爱的折射与生命的循环。 先生作结道。史铁生的文中常有一种神秘感,是不是由于母爱的感召,含羞草终成合欢树,腿残的儿子也成了著名的作家;是不是由于合欢树的感召,小男孩儿终日望着树影,不哭也不闹。他的文章带给我们的是多一点的感受,多一点的思考,这就是意蕴语言无法尽述的东西。 更有一张幻灯片,出于对学生状况的考量并未出示,却独具匠心。先生选择的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21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这样的结语,留
38、给学生的是无法作结的思绪和情愫,促使学生直面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诱惑着孩子们去潜入作家的其他作品。 先生反复强调,第一要识字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正是在这样一篇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 16由文字而文章,进而文学,乃至文化的训练与熏染,还原了语文的原汁原味。 在陈钟樑先生的教学示范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文中提到射箭能手,手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以手代人的词。为什么手可可代人,足不能(除了国足)。(惊弓之鸟) 这一连串的问题,不仅点出了手的一个义项,还和孩子们一起兴味盎然地积累了歌手棋手扒手打手行家里手一把手灌篮高手等生活中常用的和孩子们口头的词汇,更涉及到了社会学问题直立行走,解放双
39、手使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类也正是在运用手的过程中,创造了世界。因此,汉字中出现了很多手类部首和汉字。手字几乎是每个人最初学会的汉字之一,却很少有人想到其中的深意。陈钟樑老师在此处的着力,由文字而文化,给学生传递了深刻的文化信息。 老鸨是另一个重要人物,这个鸨字是鸟字旁,这种鸟在民间被视为下贱之鸟,所以鸨母用这个鸨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轻轻荡开一笔,片言只语,却给了学生字形上的强化和文化上的体悟:正是民间文化意识促使了语言隐喻功能的高度发散。 确实,文字本身就是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它们 17组合在一起,更是有场面、有节奏、有动感、有至情而语文老师,就是要打心眼儿里相信文字本身的魅力
40、;我们的语文课,就是应该通过咂摸字眼儿、揣摩意思、体验情感,把根扎进文字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那些音乐、视频,那些教学辅助手段,怎能凌驾于学生对文字的品味之上甚至取而代之。不用繁复的环节充塞课堂,不催逼学生,不追求繁华满眼、声浪起伏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老师,一定对文字、对自己、对学生都深具信心。 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一个层面是研究写什么,而第二个层面可能比第一个层面更重要,即研究怎么写。他引用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名言: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诚然如是,艺术家所表现的,还不是和普通人一同享用并处身其中的自然与社会,还不是普通人也一样在体验的情感与人生,而评价艺术的高低,正是在于怎
41、么画,怎么写之间。 在上卖油翁一课时,陈钟樑先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此文结尾没有对话,我们能否用文言补上一句康肃笑而遣之曰:。(卖油翁) 学生颇有妙语。汝酌亦精,去。吾终日以为艺精,今日方知乃雕虫小技也。然而一番讨论之后,大家发现,怎么补都不合适。所补之言固然于文意于情理是通顺的,但 18是却没有考虑到二人的年龄、功绩、地位和当时的社会风俗。二人是不可能有此对话的,最恰当的只能是如原文那样笑而遣之。 这一番看似无用的续貂工程,妙在前半段工作令学生综观了文意、把握了人物性格身份、尝试运用了文言表达,而最后的发现则使学生深深领悟到文章都植根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可臆测不可生造的道理。孙绍振
42、先生说:与文本对话,深读文本,不仅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要去揣摩作者为什么不那样写,不选择那些内容写。王荣生先生说:语文教师,要教学生看不到的地方。正是这些不为人留意之处,使语文教师无法被替代。 先生提到。我们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足够的文化准备。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堂上,因先生丰厚的文化底蕴而生的精妙点拨尤其令人难忘: 分析李甲这个形象时,先生提到一桩往事。当年上海越剧院小生为演好李甲,专诚敲开剧作家田汉的门,向他请教。田汉说,要演好李甲,一半在社会,一半在自身。分析老鸨形象时,先生又提醒学生注意她是一个信佛之人曾有西方人说中国信佛情况怎样,鲁迅说,国人有的信,有的不信,有需要时信,不需
43、要时不信。这话太尖锐太深刻了,但老鸨的信佛,多少于自己是种约束,可见 19她也并不太坏。 这样的点拨,是教师多年积蓄所得,超越了学生,又令学生深感信服,生发兴味。看似旁逸斜出,却含有丰富的意味提醒学生关注文本的细微处,暗示学生将人物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揭示人性本身的复杂多变,告诉学生千万莫要犯脸谱化的毛病。这样的言语,是拨动学生心思之弦的妙手,是引学生深思了或是亢奋了,乃至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催化剂。即使学生一时并未形诸言语,思维也在潜流狂奔。 在我看来,语文至味正是在于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设臵和情趣激发,在于对语言文字本身的重视珍视与玩味涵泳,在于以深厚学养为背景的信手点拨,令学生实现顿时通畅痛快、如醍醐灌顶般的妙悟。 而这一切,必然源自对文章的深度解读。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浑然形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们共同营造出了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高扬起语文本身的大旗。年逾古稀的陈钟樑先生为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的教师们展示的,是对语文的深爱与领悟,是一位半个世纪孜孜以求钻研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满腔的热血和赤忱。 贴着课文教语文,就是让课堂扎根在文本的沃土。用深情的目光抚摸一个个汉字,捕捉词句中传递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