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9537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摘要。结合黑龙江本土情况,立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角度,探索传统村落如何抵御现代化的冲击,并提出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黑龙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 1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通常“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村落”比较接近“传统村落”的意思,这些地方的建筑遗产和文物传统能比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域特色。从自然价值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小乡村都被列为保护范围。从人文价值上,一些历史文物传统古迹、历史小乡村及历史小城镇都在保护范围内。 2传统村落的存在价值 所谓传统村落,一般是指

2、在民国以前即建村,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建筑风貌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气,并至今仍在为人们所使用的村落。传统村落被称为“民间收藏的国宝”,一个小小的村落其实也是一个地区乡村生活、文化的活的载体。 3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构成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使我国五湖四海的村落千姿百态、风情各异,同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和充满当地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我国村落文化多样性的真实写照。如何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根脉问题日益突出。 4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 4.1

3、中国文化本源。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中国文化是全体华夏子孙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农耕文明产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进化中,创造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价值的文化体系,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社会行为准则。文化可以理解为族群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是无数的行为组成的。自新石器时代农耕行为和农耕文化的产生,中国人以农耕行为为本源的“衣、食、住、行、想”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逐步确立。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本源,是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同时以“衣、食、住、行、想”为发源点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

4、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如迥然不同的民族服装,多种多样的华夏美食,居住地的选址讲究和不同风格的建筑,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及多元化的宗教信仰。行为决定文化,中国的农耕行为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 4.2传统村落与文化。传承传统村落就像一个“容器”,承载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孕育我国农耕文明的温床,是我国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传统村落是前人的智慧和自然环境的交融,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营造的,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空间形态,是祖先传统文化的人居智慧。第一,村落的选址智慧。我国祖先遵循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生存观念,村落选址一般都在傍邻小河的台地、丘陵等水位较高的地方。

5、第二,村落的建筑智慧。传统村落能经受住岁月的侵蚀,数百年不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能养一方建筑。房子犹如当地培育出来的生命,祖先在搭建房子时,都是就地取材,这样建筑才会与当地的水土吻合,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每一个传统村落独有的地域特色。 5黑龙江省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 5.1夯实基础,大力建设。“四大体系”2021年国务院确立“文化遗产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先后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并先后公布六批名村名镇名录,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

6、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进行保护和管理。在国家引导和社会力量参与下,一些名胜古迹、传统村落成为旅游热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主要支撑。一些传统风俗、技艺唤起人们浓烈兴趣,成功转化为新兴产业,产生经济效益,造福一方水土。逐步建立资源、名录、传承人、传承基地四大体系,搭建非遗保护整体框架。一是完善非遗资源普查体系,在非遗普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并整理挖掘重点项目,争取每年挖掘包装一个好项目。二是搭建四级名录体系,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争取有价值的非遗项目。三是搭建代表性传承人四级体系,完善传承人梯队,培养一批年轻传承人。四是扩大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立足现有的传承基地

7、积极开展传习活动,新建一批非遗传承基地。 5.2统筹协调,大力落实。“四大保障”逐步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建筑非遗保护强力后盾。一是落实政策保障,从政策制度上保证非遗保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完善组织保障,成立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组建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三是强化设施保障,以县非遗馆为龙头,乡镇非遗展陈室为辐射,搭建非遗展演展示平台。四是确保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3创造传承,大力推动。“四项机制”逐步构建培训、宣传、展示、创新四项机制,推动非遗保护新发展。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培训,设立免费开放课程,吸引广大群众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队伍。二是广泛开展

8、宣传,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手段,扩大非遗保护的影响力。三是群策群力开展展示活动,与乡村文化礼堂相结合,推进乡村展示馆建设。 5.4全面发展,大力构筑“四大保护”。一是抢救性保护,争取将更多有价值的非遗项目纳入保护名录,针对濒危项目按实际情况进行抢救性保护。二是整体性保护,从单一性的项目保护走向全社会的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保护体系。三是生产性保护,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落为基础,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抓手,多层次多角度地将非遗项目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四是日常性保护,将非遗保护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民共识,使非遗保护成为文化自觉。 5.5注重黑龙江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采取有效手段和保护

9、措施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活保护”措施。搭建非遗传承基地,如在佳木斯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建立鱼皮文化传承基地,向社会推广相关文化知识,使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学习制作赫哲族工艺品。开发网站及手机app软件,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开展鱼皮制作体验、演示活动,宣传黑龙江传统民俗文化,提高知名度。 6结语 通过对黑龙江省传统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规划,在原有村落结构的基础上,修补保护典型景观,尽量保持传统建筑的“原汁原味”,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将建筑文物型旅游和民俗风情型旅游有机结合,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真正做到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虹.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文物世

10、界,2021,(01):4447. 2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21,(01):3337. 3张晓萍,李鑫.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学术探索,2021,(06):105109. 4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13):8188. 5平锋.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基本原则以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03):133137. 6魏成.路在何方“空巢”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策略性方向j.南方建筑,2021,(04):2124. 7傅孙萍.传统村落在美丽泉州建设中的保护发展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09):2021. 8刘叶.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锡伯族传统村落为例j.科技与企业,2021,(08):65.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