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网上,21世纪资本论,这个宏大壮阔、傲气十足的名字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但鉴于自身经济知识水平有限,我一直没敢挑战这部在学术界极具争议又看起来块头很大的书。直至经济文化导论课上再次遇到它,在众多最新最热的经济学作品中它的名字依旧是那般夺目,我知道这次再没有理由逃避了。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艰涩难懂,皮凯蒂在整本书的设计结构上绝对照顾了经济学零基础的读者,但也足够迷惑这些读者了。就像我,不无惭愧地说,我是在看到萨默斯、阿西莫格鲁等人对本书的评价之后才发现rg,=r,=s/g这些结论和公式并不是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而是皮
2、凯蒂个人基于历史和数据研究得来的。虽然第二个是会计恒等式,但之前并未有学者利用它大做文章,更遑论成为什么资本主义第一定律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皮凯蒂的开创性和他试图道破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雄心壮志,就冲他这份挑战大问题的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更何况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不但在经济学界引起极大关注,更是成为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可以说本书的价值已经不止于经济学研究了,其政治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毕竟比起马克思,皮凯蒂更想做的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就像萨默斯说的那样“即便他的理论解释全错了,他转变政治话语的数据工作也值得诺贝尔奖了”。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皮凯蒂的观点绝对是耀眼并具有建设
3、性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21世纪人类将再次面临收入不平等的重大威胁和挑战,而资本收入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皮凯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全球人口的变化,还是人均产出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变化都呈现出u形曲线的趋势,这引发他得出21世纪rg,即资本收益率将会超过经济增长率的结论,而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经济放缓和老龄化使得储蓄率也越来越高(=s/g)。由此资本/收入比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的收益率又较高,则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占有社会大量资本的富人会越福,而只凭劳动收入的穷人会越穷。借此他大胆预
4、测:21世纪会和19世纪一样,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尖锐的社会矛盾、红旗到处飘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可以说皮凯蒂的预言较为悲观,而悲观的预言往往带来激烈的建议,为了遏制这一局势的发生,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征收累进税,呼吁政府加强建设“社会国家”,强化累进所得税。他乐观地表示这样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第一,征税意味着金融统计要公开透明,这有利于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第二,资本税可缓解资本的无限扩张,但同时又保护私人产权和经济自由;第三,有助于巩固社会国家,维护民主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尽管这些想法不免陷于“乌托邦”的质疑和嘲讽,但如果社会真如他所预言的那样糟糕,这就绝不是空谈和
5、玩笑。 皮凯蒂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日益肥硕的资本,其“富者越富的动态学”理论是否道破了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秘密。经济学家索洛对此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填补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空白。就如皮凯蒂所言,尽管收入不平等问题始终如阴魂般缠绕着社会,但经济学家大都不愿碰触,宁愿乐观地相信“库兹涅茨曲线”,相信市场对如此分配的合理性。所以说,传统理论倾向于用最低工资被侵蚀、全球化导致低工资工人竞争、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来解释收入不平等,但索洛认为,这些理论都无法解释1%和99%群体的收入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而且过于依赖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而皮凯蒂的解释显然更为直接,避开无谓的闲谈,直插资本的心脏,将隐
6、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的资本暴露在人们面前,让其无所逃遁。 其实单单从宏观方面谈资本会让人觉得隔离和遥远,但微观方面就不同了,它切实地深入到芸芸众生的生活中,关乎你我,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皮凯蒂指出,一个社会(目前更多是西方)将出现两种极端的收入不平等,一种是“超级拼爹社会”,另一种是“超级精英社会”。“拼爹”不难理解,就是财富的继承。据统计,美国资本收入最高的10%群体拥有全社会财富72%,收入最低的50%群体只拥有2%,而这还可能还低估了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财富是如此地集中,以至于社会中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见识过财富。”也许你辛辛苦苦奋斗一生所得来的积蓄还不如一个富人肚子中的孩子的钱多,这是多么令人
7、心灰意冷的事实啊。而这10%的人群中还有1%是真正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人,他们的财富主要是股票和期权,他们将资本的手伸向了社会各界,站在高高的云端,通过政治献金操纵着社会的生存法则,穷人们只能继续无奈地在忙忙碌碌中讨生活。而“超级精英”是指以美国超级经理人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精英,企业的ceo,好莱坞和体育界的明星们,都有可能成为这一阶层。在这里,是“赢家通吃”的,只要你具备一定能力,又有足够运气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你就会享有无限风光。 也许有人会为富人辩解,说他们的财富都是自己赚来的,是对他们的勤奋和天赋的奖励,就像比尔盖茨、乔布斯,人家做出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贡献,难道不应得到更多的财富吗
8、。政府已经对穷人实施那么多福利政策,你们自己没能力、知识水平低能怪谁。哦,你弱你有理呗。就像萨默斯指出的那样,21世纪的不平等问题加剧是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它给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人类未来的主题不是陷在不断积累的财富和社会不平等的泥潭中,而是机器人、3d打印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科技革命和发展前景中。这一切都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很可能会推翻以往社会科学的认知,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状态,岂是一个rg所能说得清的。 我对萨默斯的观点很赞同,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短期发展水平,但却对长期的发展持保守态度。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人类因其时代局限性难以窥测,包括担任现代“巫师”
9、职位的经济学家,所以我对皮凯蒂的悲观预言并不赞同,多余的经济学论证不谈,单说他将目光局限于发达国家,漠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做法就十分不妥当,难怪有中国学者嘲笑他是“哀怨、无知,偏见的小资产者”。但他对收入不平等方面的论述还是十分深刻的,针对上一段“奋斗致富有理”的慷慨之论,皮凯蒂给出了有力的回击,比尔盖茨的成功固然靠的是他的天才和努力,但也不容忽视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这一事实,而哈佛大学一年的学费在美国仅有收入前2%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这说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并不平等。而类似的还有股神巴菲特,其父是国会议员、证券投资商,家境也较为优越,巴菲特从小就对股票耳濡目染,也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0、。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对个人而言,社会上真正的不平等不是资本,而是环境。同样的小孩子,人家在别墅中学英语法语,请最好的钢琴老师,从小深知优秀的必要和竞争的残酷;而你却在自己家楼下玩过家家,每天不情愿地应付作业,还天真地做着科学家的美梦。差异就是这般明显。真正可怕的不是“富二代”,而是比你勤奋,比你优秀的富二代。起点不同,环境的沟壑深深地竖在那里,社会的流动是凝固而缓慢的,就像高老头中付脱冷说的:“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在这个人堆儿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不变。如果这个社会总欠年轻人一个奋斗的机会,那么社会的负能量不断积聚是难免的,
11、“拼爹”还是“拼搏”。年轻人的选择其实是身不由己的。 以上似乎都在谈论发达国家,那么被皮凯蒂忽视的中国呢。他说的这些在中国也适用吗。一些学者给出了很明确的观点:不适用。袁志刚教授分析说,皮凯蒂的rg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因为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实业资本的回报率并不比gdp增长率高。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以及城市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膨胀。中国更深的或许是体制问题,比如腐败、垄断等问题。中国人反感的不是作为结果的收入不平等,而是痛恨作为起点的机会不平等。而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显然赶不上发达国家,所以上一段所提到的情况在中国感受的也同样或者更为清晰。皮凯蒂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分析显然过
12、于浅显,目前来看,我们还是要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而很有意思的是,基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独特而深厚的情感,中国学者对21世纪资本论的期望与要求比传统西方学者更高,总是将其与资本论作比较,但结果显然令人很失望,对马克思概念的误解、资本财富概念的刻意模糊导致的结论简单粗暴或许使这本书或许连狗尾续貂的资格都没有。毕竟皮凯蒂说到底还是为资本主义出谋划策,为政治发声,“危言耸听”也不过是为了赚取眼球,博得关注,这就决定了本书充其量是一部应景应时的经济著作,难以望其项背啊。 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收入不平等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至少应该保障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加大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1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财富不要像以前那般傲慢了,要学会谦卑,尊重社会中的大多数,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关注社会不平等,煽动一场新的西方政治经济理念的热潮和变革,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资本论真正的核心和意义所在。未来的西方经济界会上演怎样的戏码,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篇:读后感三:21世纪资本论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前言。11月,托马斯皮凯蒂带着21世纪资本论中文版来到中国,并进行了数场演讲和对话,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该书用翔实的数据描述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不平等加剧的现实,并试图给资本主义
14、经济开一剂良药。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根本不同,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皮凯蒂在书中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法的讨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21世纪资本论主要论点 财富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19世纪,从马尔萨斯、李嘉图到马克思,无不关注贫富分化及其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到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之后,学界似乎以此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库兹涅茨曲线”
15、由库兹涅茨于1945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主要观点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分配将逐渐趋于平等。这一倒u形曲线表明:贫富差距的增加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收入不平等程度又开始恶化。他认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u形曲线,而是u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世纪将回到19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皮克迪用“承袭制资本主义”替代了“良性资本主义”提法。该术语表明,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如果越来越多富翁手中的财富是通过继承得来,那么“美国梦”无异于自我安慰。若收入不平等发展至极端,到了可用政治影响力以及知识
16、和信息产品来衡量时,民主体系将很难运作。 二、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 皮凯蒂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继承马克思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他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仅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生产过程的必然结果之一。而21世纪资本论一书,仅探讨了造成当今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一些直接原因,提出了消弭不平等分化的一些解决办法,且这些办法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相比之下,马克思从本质上指出,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才能真正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 同时,在对资本概念的认识上,两者也是不同的。皮凯蒂认为
17、“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这一定义较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而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此外,21世纪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前提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分析框架未能超越“新剑桥学派”,解决方案也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进行的。 三、我的思考 那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中国这块“玉”呢。笔者认为是不行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1、在中国,贫
18、富差距世代相传现象并没有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那么严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先天的继承财产收入以及它作为资本产于投资所获得的收入会超过后天的劳动收入。然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以下分为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两个方面讨论。 古代中国: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大量资本所得的储蓄并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变成了非生产性财富资本,因而土地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收益率。同时,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长子继承制,财富在富人众多的子孙后代中均匀分配,导致财富跨代之间的相对集中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家族的破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使得财富更加集中,其原因在于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父母双方的财
19、产。由此看来,贫富差距不仅世代相传,还逐渐加大。近年来“拼爹”现象逐渐变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鸿沟。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担心继承财产收入会远远超过劳动收入呢。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在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鉴于其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财富继承额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都会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当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因此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将是来自现有人口的积累,而不是祖上的遗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口红利”。 继承财富的现象在全球范围的再现将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受其影响程度最深的可能还是经济处于发达水平的欧洲以及美国,而不会再较大程度
20、上影响中国。 2、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而不是增加企业税负。皮凯蒂提出,发展收入和财产的累进税制,用以限制财富不平等的现象,制约财富的累积。这在当代中国无疑会打击实业家的创业活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现阶段中国需要做的还是曾经西方做过的事,即形成强大的中产阶层,而非搞“财富的均贫富革命”。但这种相对重要性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关注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我国也需要开展各类税制改革,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中,应该推出房产税以限制其被过分热炒。总之,我国急需遏制财富累积的阶段尚未到来,还处于发展阶段,并需要生产性资本要素的推动。因此,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
21、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这样才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赢。 3、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探索出一种无冲突的演变方式以推动实现较大程度的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会出现推动社会重新洗牌的是战争而不是和谐民主或经济理性行动,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 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政府调控是强有力的,在中国资本自由可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管制,而是长期扶持生产性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并且建设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缓解劳资矛盾促进双赢,而不必像作者说的发生动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公共政策促进资本与劳动者的和谐,不必采取矛
22、头指向财富或资本的极端措施。这些极端措施往往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分裂、经济发展快速的下降。 四、结束语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无疑是21世纪的经典之作,他的财富观表达了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担忧与反思,他对方法论的探讨也反映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家迫切想解决当下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此外,皮凯蒂的某些观点如“市场无法调整收入分配达到平等状态,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与中共十八大精神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说不谋而合,但是,产生于异域土壤的理论能直接指导我国的经济运转,笔者仍对这种说法持谨慎的怀疑态度。21世纪资本论对我国的发展是毒药还是良药。这还需要国内外众多学者用理论与
23、实践来证明。 参考文献 1、 2、 3、 4、蔡万焕.21世纪资本论风靡西方的启示j.红旗文稿,2014,(16).杨春学,张琦.如何看待21世纪资本论对经济学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14,(9):4-13.齐昊.21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评价与贡献j.红旗文稿,2014,(17).武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j.财经界,2014,(28). 第三篇: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21世纪资本论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涉及到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社会贫富差距。在金融海啸过后,发达国家失业率的飙升,经济衰退。我们都看到一个贫富差距极端的两面。一方面,普通的劳动人民
24、在失业之后,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因资不抵债而被赶出自己的房子。而另一方面,大企业的老板们,却能在破产前领走了巨额的奖金,华尔街的人们正在领着纳税人纾困给金融机构的公帑,依旧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它十分系统的展示了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历史财富与收入数据,皮凯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试图论证在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所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认为此书的一大优点就这这些详实的数据的搜集,他的很多中心观点都是从这些真实数据里面形成的。他的数据表示在资本主义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这个都是事实,唯一的例外是
25、1910年代到1950年代正好赶上两次世界大战。至于争论很大的rg问题,即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率,但是由于我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我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看法,皮凯蒂认为当资本回报率大于劳动回报率时,会导致财富分布不平等的增加。给定一个经济体财富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不变,长期来看,财富总额的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一样。而当一个有钱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全部用于投资,只要他将当年投资收益的一个份额用于再投资,他的财富的增长率就高于了社会财富的增长率。由此一来,在社会财富的总构成中继承财富的比例将增加,富人与穷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皮凯蒂认为给
26、富人征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财富分配不均发生后,用征税方式就能拉平社会差距,我认为是片面的。征税也许能缓解现有的压力,但没有从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出发,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还远不能够到达生产资料按需分配的理想化程度。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社会,而从工业革命开始看,穷人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是社会走向富裕的证据,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后果。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向富人征收了高额税,一味的征税也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且要求每一个国家都采取相同的征税手段也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很多人指出皮凯蒂书中的许多问题,例如数据的真实性,概念有所混淆,理论框架构设的局限,以及有中国大学的教授提出质疑说在我国劳动收入的
27、增长率其实是大于资本回报率的,然而贫富差距的问题任然存在等等。他新颖的理论和对资本与工资的变迁的历史的疏通还是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另外,我在搜集资料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后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不久之后网络上许多相关的讨论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曹长青那篇长长的批判文章,也许是因为话题涉及了敏感的政治体制问题,也许是影响了某一些人群的利益问题,在这里也不容深究了。 第四篇: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受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历史如镜,兴替之后总会留下痕迹,顺着那些斑斑点点,我们去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并憧憬着今天的真理。题记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幅画,那经济可以看作是描绘这幅画卷最神奇的
28、画笔,它沾着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不同的颜料,渗透到画卷的每一个角落,让历史的每一处都精彩纷呈。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些执着的人们,他们以逻辑为舟,热情为桨,不断地探求这幅画卷的秘密,发出时代最智慧的声音,如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凯恩斯等等。他们仿佛都能从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他们起着各种有意思的名字。“财富”、“看不见的手”、“资本”和“经济增长曲线”等等,而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是一个叫做托马斯o皮凯蒂的经济学家,他从这些孩子中领养了一个叫做“资本”的家伙,细心地观察着他几百年来的成长,耐心的感悟着它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谨慎的思考着如何从他那里获得让世界更加幸福
29、的力量。他为它在新时代写了一本传记,名为21世纪资本论,许多的经济学家对其大加赞扬,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连续发表评论,称其为“最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使用丰富详实的数据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存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事实,并提出收入差距会继续增大。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本质差异,然而,本书在给资本主义寻找药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思考,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当前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其次,本书的理论分析对象以西方发达国
30、家为主,对于发达国家面临经济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规避未来经济中可能会遇到困境。 19世纪以来,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他们都对贫富分化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给与了充分关注,直到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实证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30年里也的确出现了不公平程度下降的现象,似乎事实已经给该理论提供了支撑,这个观点似乎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过程中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学术界对于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似乎以“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观点为定论
31、,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然而,托马斯o皮凯蒂认为之前的理论支撑只是一段时期的特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好转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加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出现了大规模的再分配调整。依靠数据工具,皮凯蒂分析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国家收入与分配的变动趋势,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u形曲线,而是u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世纪将回到19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速仅仅为2,与之相伴的是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皮凯蒂以资本(存量)/国民收入
32、(流量)为指标,发现历史上存量资本普遍是当年国民收入的6-7倍,而社会上1%的人占据了存量资本的绝大部分。在人类历史上这种资本的高度集中只有一次例外,1930-1950年,这段时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资本重新分配;两次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同时国家职能扩张,使得20世纪中期资本分配集中趋缓。但是到了20世纪末,资本再次有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趋势。那么,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源是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说,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发言权,我们必须意识到,数据如水,分析若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拥有详实的数据只是向真理的灯塔迈进的必要条件,数据和正确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的结合,才是通
33、往真理制高点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详实的数据为作者提出关于收入差距理论提供了可靠的现实支撑,然而,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洞察这种机理不仅对于我们研究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导向作用,更是我们解决和规避问题的有效手段。作者为了找出只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内因,进行了三个层次问题的分析。 首先,资本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缘由是什么。为分析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两个资本主义定律,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r*,(是资本创造收入的比重,r是资本收益率,是资本/国民收入);资本主义第二定律:=s/g,(s是储蓄率,g是经济增长率)。推导如
34、下:第一,资本收益率始终大于经济增长率,rg。这确实挑战了传统观点“资本收益率是实体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作者认为,如果资本收益率小于经济增长率,持有人倾向于及时消费而不是投资,消费的增长继而刺激产业对资本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刺激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即rg。第二,资本收入比=s/g(储蓄率/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历史上一直呈现极低的增长,3%-5%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新兴国家一旦赶超发达国家后,也会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而老龄化的社会将激发储蓄率的提高,由此导致资本收入比的提高。第三,由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的收益率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收入的增长,这会进一步提高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
35、入的比重。这从更本上否定了依靠劳动缩小收入差距的可能性。 资本收入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是什么。以上分析了导致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超高比重的原因,为了分析导致资本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作者又提出收益率不平等的概念。第一,更高的资本能够占有更多资源,比如聘用高质量的投资机构;第二,大资本抗风险能力强,在风险中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使得大资本对小资本进行排挤、兼并和取代;第三,当前各国税收体系对于大资本更有利:资本利得的税率远远小于实体经济税率;富人的边际税率小于中产阶级承担的税率。 最后,资本集中到被少数人手中的事实能否有所改善。作者指出,基于以上原因,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现
36、行的继承体系,使得资本代代传续,持续的高收益使得继承人成为超级“食利者”。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美国出现超级经理人,他们的劳动收入毫无理性的远远高于普通劳动收入。超级经理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教育、技术扩散带来的收入平等。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有一种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推动收入与财富趋同分化,而这力量不会自动减弱或消失。趋同的力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扩散,而分化要在于rg,即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如此看来,现实条件告诉我们分化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趋同的力量。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本途径: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作者回顾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详尽分析了资本无
37、限积累和自我增值的内在特性,指出,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在低增长的新常态社会,资本必然高度集中在垄断财阀手中。解决之道就是利用政治强制力量,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对极少数垄断财阀征收合理税金,促进教育、医疗、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作者的理由是市场力量必然导致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导致“食利”,长期以往损害经济活力、阻碍创新。国家进行财富分配的途径主要是以上分析的利用通胀再分配和税收。通胀很难控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是国家应有责任。考虑到欧洲大陆发达国家每年投资于教育的金钱仅仅占国民收入的1%,对垄断财阀、超级富豪7-8倍国民收入的存量资本征税,将有效推动各项公共事业进展。但征税的政策手段需要满足的条件过
38、多,可谓困难重重。 许多人认为该书所描绘的许多现象在当今的中国有所印证,作者本人也在中国版的绪论中提出:“因为眼下在中国,公共资本似乎占国民资本的一半左右,据估算约占30%-50%。如果公共资本能够保证更均等地分配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及其赋予的经济权力,这样高的公共资本比例可以促进中国模式的构想结构上更加平等、面对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护公共福利的模式。中国可能在21世纪初的现在最终找到了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良好妥协与平衡,实现真正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经济,免于整个20世纪期间其他国家所经历的种种波折、朝令夕改和从众效应。”笔者认为,我们在分析21世纪资本论对于中国问题的启示时,应该把握的是这本书提供
39、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排除数据误差和对中国实际问题错误理解带来的错误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一些通向未来的钥匙,我只是将这些历史呈现给读者,但历史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路径,这些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实际用处还有待考证。 第五篇:21世纪技能读后感21世纪技能: 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读后感 沂源第二实验小学唐秀 最近,按照上级要求我认真阅读了21世纪技能: 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书中主要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在发生巨变先进的技术与交流手段、迅猛的经济发展与激烈的竞争、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从金融危机到全球变暖等)。如果我们的学
40、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我们该如何应付未来的世纪挑战。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个21世纪学习的框架,提出了生活于这一复杂而相互关联密切的21世纪必备的技能。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素养等。一句话,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 这些挑战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使学生具备时代变化所需要的能力,学校教育必须主动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21世纪中国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
41、“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
42、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教师就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来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并教会他们熟练运用。主要表现在: (一)责任感和适应性在个人、工作和社会环境中既能够承担 责任,又表现出灵活性;能够为自己和他人确立高标准或重要目标并实现它们;能够忍耐不确定性。 (二)沟通技能在各种情境下,以各种形式理解、应对和进行有效的口头、书面和多媒体形式的交流。 (三)发展信息与交流技能。善于运用通讯、
43、信息加工与研究工具(如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软件、群件、呈现工具、网页设计、网络搜索工具),以获取、处理、综合、评估、创建和交流信息。 (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决策制定,理解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出、实施和交流新的思想,理解并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 (五)人际交往和合作技能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适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能与他人高效合作;富有同情心;尊重不同意见。 (六)自我指导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获取合适的资源,将学习由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七)社会责任感行事负责,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公私场合中的行动都符合人伦常理。 总之,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携起手,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素质,为更好的服务学生打好基础,为自己今后发展铺就道路,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努力适应21世纪发展的要求,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内容总结(1)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网上,21世纪资本论,这个宏大壮阔、傲气十足的名字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2)二、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 皮凯蒂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继承马克思理论(3)三、我的思考 那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中国这块“玉”呢第28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