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题3分)唐宋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
2、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古文
3、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
4、偏向。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1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
5、一场古文复兴运动。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的。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
6、古文家们不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比唐代更大的文学成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宋代古文家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下列不属于文章第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的作用是( )(3分)A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B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C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
7、古文运动的产生做伏笔。D说明五代到宋初的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与于襄阳书韩 愈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
8、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
9、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注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士之能垂休光 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过:不对 D未尝干之 干:请求【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休:壮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10、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今乃亡赵走燕B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岂上之人无可援 行李之往来D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
11、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12、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从中概括、归纳人物的言行。文章并无批评之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莫为之前
13、,虽美而不彰。(3分)(2)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3)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答案】 (1) 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2) 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3)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附参考译文】七月三日,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上书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显荣于当世的原因,莫不有先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引导者;读书人能够留下壮美的光辉,
14、照耀着后世的原因,也莫不有后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继承者。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没有人做他的继承者,即使功业盛大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依赖。不过这种情况要经过千百年才能够碰上一次啊!难道是在上位的人没有可以攀缘的,在下位的人没有值得推举的吗?为什么互相依赖这样密切,而互相遇会却这样少呢?它的原因在于在下位的人仗恃他的才能不肯讨好他上面的人,在上位的人仗恃他的权位不肯关心他下面的人。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没有去请求他,不可以说上面没有提携后进的人;没有去物色他,不可以说下面没有值得
15、推举的人。我叨念这些话好久了,没有敢把它讲给别人听。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办事讲究实际,进退不跟着时俗转,文武人才都加以使用,难道不正是我所说的那种能引导后进的人吗!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受到您重用,难道是物色人才而没有得到吗?或者是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到可以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吗?为什么应该听到的举荐人才的消息而长久听不到呢?我虽然不是人才,可是自己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可能是寻找人才却没有得到吧?古人有句话:“(招揽人才)请从我郭隗开始。”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
16、,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上可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韩愈所敢于知道的。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惶恐地拜两次呈上。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春雪唐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9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
17、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5分)【答案】(5分)(1)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2)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3)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4)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两首诗歌的具体语句,分析它们在内容上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在地点上的不同,可分别从韩诗中“庭”、高诗中的“堤”得出前者在庭院,后者在野外。以此类推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如韩诗中的“惊”或“嫌”
18、,高诗中的“拂”“醉”或“忙”。请从两诗中任选两字分析其妙处。(6分)【答案】(6分)“惊”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嫌”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醉”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天的美景。“忙”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8分)文章千古说韩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
19、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
20、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说: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
21、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于是他到任之
22、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
23、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11试分析“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承上启
24、下。承上文韩愈递奏折谏言被贬而来,引出下面对韩愈面对挫折的叙写及议论。【解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韩愈的逆境比“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4分) 【答案】(1)韩愈是从政权的高层被贬到最底层。(2)韩愈的家眷也被赶出京城。(3)幼女惨死在驿道旁。(4)潮州当地的情况坏。【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问题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此题答案区间在第四段,然后选取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作者为什么说韩愈“
25、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4分) 【答案】因为屈原、李白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而韩愈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心想着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实事。我觉得韩愈为官的立场也在于为民办事,所以,不管到了哪里都一样,他心系百姓,为百姓解决问题,是好官,让人敬佩。【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答案区域在第四段,从第四段韩愈被贬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韩愈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心想着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实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文章结尾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案】韩愈从高山的顶峰跌落至无底深渊。无疑是“悲”的,可他不以失意为意,通过几件事,彻底改变了潮州的面貌,尤其是在其家破人亡之始,这样的举止又是何等的壮烈,可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却因直言进谏被贬,是何等的可悲,愈是壮烈,愈显其悲。【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就此提而言,理解“悲”与“壮”的内涵。“悲”指韩愈从高山的顶峰跌落至无底深渊,“壮”是就韩愈被贬后所作的事情而言。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