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悟.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悟 对书法艺术特点的剖析 一,概述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艺术,它不同于绘画的是:书法借助于汉字的书写、运用丰富的笔墨变化与多样的线条组合,抒发、寄托创作者内心的艺术理解和思想感情。 文字的表现是自由的,书法家笔下的汉字或粗狂豪放、风驰电掣,或婉柔清丽、含蓄隽永,这些都属于比较纯粹的艺术创作。 中国书法在艺术界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与中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脉相承。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为我们民族拥有这宝贵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 书法艺术是纯粹生长于中华大地上、并且与中国传统
2、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书法从古至今、从里到外散发的都是地道的中国作风和气派,是中国璀璨文化的标本。 作为一门艺术,必然会有她的表现方式与特点。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线条是她的基础和灵魂,因为毕竟书法的载体是用以表情达意的汉文字。线条也是书法赖以延续其生命力的重要媒介,因为线条美是具体的,也是可以传承的。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沟通欣赏者和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和震撼。以毛笔作为工具,这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以书法线条作
3、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这样的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4。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
4、之力而送之”5835。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欣赏者在这种凝固的字形中领略到动感的生命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二)立体感 书法本是平面艺术,说其富有立体感是矛盾的。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不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调乏味。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书法创作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的立体感,这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
5、容的制约,书法也不例外。 (三)节奏感 节奏感表现的是书法作品的活力,在活力里面我们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判断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和交叉。在形式上,就是空白与墨迹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会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的构成过程、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等。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所谓结构美,就是各种线条组织成的字形结构如何能很好的反映出现实中事物的普遍形体结构美的问题。汉字虽然早已脱离了象形文字的
6、原始阶段,但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却仍具有造型的意义,依然是形象的艺术。字的结构之美离不开五个方面,即平正、匀称、参差、连贯、飞动。 一要平正。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给人以稳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等等。所以历来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正。二要匀称。字的笔画和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一般来说,字的匀称只须注意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便能达到。但书法家常从无实线的白处着眼来使黑白得宜,虚实相成,这叫“计白当黑”。 三要参差。有些事物以参差错落为美。如山峦的起伏,海浪的翻
7、滚,卷云的叠秀,皆为参差之美。在书法方面,即使是法度较严的隶书、楷书,也强调结字、布白的参差错落之美。书法的平正、匀称与参差错落看来是矛盾的,其实并非如此,平正、匀称是常、是法,讲的主要是结字的基本要求;参差错落是变、是势,讲的主要是各部分的灵巧变化之美。写字不能光讲常和法,那样就得不到生动活泼的书法形象;写字还要讲奇变,那样才能得到姿态横生、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品。 四要连贯。字的笔画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有照应、映带,甚至要衔接在一起。连贯能使字的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8,这里的“若”和“似”字,就是说线条
8、不是真断,绝对的断,而只是“若断”。王羲之善于运用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审美原理:艺术品在“似有若无”之间能表现出最大的美。 五要飞动。这是书法具有活泼形象的最重要方法。不但能创造出静态的美,还能生成动态的美,似乎还能看到生气勃勃鲜活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艺术动态美,往往要胜过静态美。 当然不同的书法家对结构美的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也很大。同是写楷书,欧体结构瘦劲险绝,中宫内敛,颜体则宽博雄浑,中宫外放。米芾和苏东坡都以行书名世,但前者结构欹侧生动,充满奇趣,后者则平和冲淡,典雅秀润。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过程中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去品评,切不可一概而论。 四、中国书法艺术
9、的意境美 在书法中,古人称之为“神”、“神采”、“神气”、“精神”等等,都是讲的书法的意境美。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和精神,就难以形成一种美的意境。 成功的书法艺术,应该是每个字的线条和结构是美的,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集中体现出某种美的意境。也就是由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某种美的理想或美的境界。 书法意境美的创造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神采。它是对在书法创作活动中个性的强调。它的对立面,是外观的形。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早就有形神兼备的提法。在书法理论中,神作为形的对立面,是非常清晰的、不可含混的。南齐王僧虔笔意赞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10、”14唐代张怀瓘评书药石论则云:“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15此中所论的“神采”,都是作为形的对立面而言的,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对立面而存在的。神采的范畴是意境、情感的笼统范畴。 二是诗情。在诗的国度里,诗的审美决定了其他艺术的审美。书法中意境的审美内容之明显地靠向诗,是一种心甘情愿还是一种无可奈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导致艺术无论是在精神观念上还是在具体形式上都具有极明显的渗透痕迹,当然是一种较单向的渗透:以诗去影响书法。王羲之之所以在几千年来先是受皇帝的崇拜,后是受子孙后辈的供奉,香火旺盛,其原因即在于他那种萧散简远、淡雅柔逸的魏晋风度一无例外地符合诗的目标而已,从中可见中国艺术审美中万
11、变不离其宗的意境观。它的基本特征则是诗的介入,和诗对书法“小道”在审美意识上的绝对控制。 于是,书法美的意境范畴又多了一个具体的内容。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上看,他们用来判断一幅作品成败的,除了形式处理之外的,还有一个诗意的标准。大凡在形式上不分上下的两幅作品,如能在“诗情”上略胜一筹,则其受青睐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诗的意境有多少厚度就意味着书法的意境有多少厚度。“诗情”多面多维的审美意识的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书法意境的丰富内涵。作品的最终完成是以美的完整性作为标志的。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它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正是在这种似乎巧合但并非巧合的有序性中,我们发现了书法的意境美无所不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12、,其实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线条、结构等内容;线条美、结构美、结合起来便是一种和谐美,都是可见的形体美。线条美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美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二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它包含的神采、诗情都是无形之物,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加以表现。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指出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实”、“虚”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总而言之,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不再寻绎单一意境和风格,不再只津津乐
13、道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趣,而是将前人的韵、法、意、趣熔为一炉,并从传统书法的境、韵、气、神、理等哲学内容本质上加以拓展和创新,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拼搏与腾飞的时代精神,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书法作品风貌。 参考文献1鲁迅.门外文谈m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88.2宗白华.文艺美学精选丛书: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337.3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4邓代昆.广艺舟双楫注译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5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杨素芳,后东生.中
14、国书法理论经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8.7陈振濂.对“中实”理解db/ol.20211020http: 9.12陈廷祐.书法之美的本原与创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161.13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14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221.15梁励.我国传统审美教育特点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10. 第二篇:中国书法学习的感悟校长论坛 中国书法学习的感悟 冯明军河南省新密市杨台学校 作者简介。冯明军,中学校长,教学名师。现为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名誉教授,教育科研论坛中国书法研宄会名誉
15、会长,教育科研论坛新密市杨台学校工作站站长。曾指导学生荣获中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 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弹性。笔毛部分包括毛根、毛肚、笔锋。笔根与笔锋相连,笔肚用来贮墨,笔锋用于书写。毛笔的选择必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笔锋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尔后悬挂,以备再用。 二要注意书写姿势,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学习中国毛笔书法非常重要,必须养成习惯。同时
16、,还要讲宄执笔方法,才能把字写好。所谓执笔方法,是指毛笔书写汉字的用笔方法。也就是书者的手腕动作和毛笔相配合而形成的汉字的点和线的笔画规律。毛笔执笔方法有五指执笔法”、悬腕法(也叫悬肘法)、枕腕法等。具体的讲,就是按、压、钩、顶、抵,即:拇指按住笔杆,食指压住笔杆,中指钩住笔杆,无名指顶住笔杆,小指抵住笔杆。写字执笔的位置应在笔杆的中部,写大字可偏上,写小字可偏下。执笔应遵循:笔杆垂直,以使锋正;执实掌虚,运笔自如;腕肘悬起,舒展有力。 三要牢记笔画,把握变化笔画。笔画,有基本笔画、变化笔画。楷书中的每个笔画,都包含起笔、行笔、收笔。具体要求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
17、,轻重适宜,涩行疾笔,中锋偏锋。 基本笔画中的横、捺、挑笔画从左至右书写,为横向笔画;竖撇从上至下书写,为纵向笔画;折画有横竖组合而成,为合成笔画;钩画附于其他笔画的末端,不独立出现,为附属笔画;点画为横竖内缩而无行笔,为浓缩笔画。基本笔画在书写中,注意写好起、行、收。且起、行、收要连贯,不能停顿。同时,还要讲宄各种笔画的形状、轻重、长短、曲直、方向等。 变化笔画。就是基本笔画的变形。为什么会出现变化笔画呢。这是由于书写的方法不同。但不论笔画如何变化,它们的写法都是基本笔画的变化,要融合变通。柳公权说:用笔在心。”我们只要用笔在心”就能妙笔生花,写出好看、漂亮、美丽、出色、非凡的字;写出美观、
18、大方、喜欢、满意的字。 四要强化笔墨意识,弄懂书法语言。书法语言,就是笔墨和书写的结合。即作者用笔墨书写的笔画,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并对笔画的线条抽象,打破汉字的 法的用笔通于画意。由此,抽象线条涵意深邃。作书,心中之想。所谓尽在笔下,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努力追求书法语言,把字写得体势劲媚,法度严谨,方圆兼施,极富变化,温文尔雅,雍容大度,沉着健劲,丰腴开朗,雄伟厚重,自成一家,是历代书法家追求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要实现的理想。我们要努力使书法多姿多彩,奇崛诡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学生要学会楷书,把字写得好认;中学生要把握楷书,把字写得好看;大学生要用心楷书,把字
19、写得漂亮;研宄生要钻研楷书,把字写得美观;教师要研宄历代书法名家经典字谱,特别是柳公权楷书、颜真卿楷书、欧阳洵楷书,掌握字形结构、笔画笔位,把字写得规范;书法家要精益求精楷书,充分运用袖象线条元素”,按照形式美的原则去表现书法语言,使笔墨语言表述的线条和章法,即书法作品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30年来,我所在的新密市平陌镇二中、新密市杨台学校全 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粉笔书法、铅笔书法、钢笔书法、毛笔书法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编辑部授予教育科研论坛新密市平陌镇第二初级中学工作站金匾”,并在学校建立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中国书法研宄会。5月1日, 2021年第七届教
20、育科研论坛杯中国书法杨台论坛暨庆祝教育 科研论坛创刊七周年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新密市平陌镇二中隆重开幕。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院长、中国书法研宄会会长程满仓教授代表教育科研论坛主编李捷出席开幕式,发表演讲,讲解、传授中国传统书法咏字八法”,并应邀请挥毫为与会学者书写学书为乐”,从而使本次大会达到高潮。 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荣誉站长、新郑市和庄镇中心学校校长赵喜生出席会议,观看展览,给予了高度赞誉,并泼墨题词:古有神笔马良,今有妙笔杨台。” 让我们握笔挥毫,重墨泼彩,把字写得好认、好看、漂亮、潇洒、规范,继承民族文化,启迪人类智慧。 2021年第7期(总第413期)规范结构而形成的表现形
21、式。字,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生动自然,这说明书者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即把握书法语言。 书法语言,没有线条抽象,不但没有章法的趣味,而且没有章法的艺术。西晋书法家钟繇论书法说: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见万象皆类之,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者如游女之入花林。”这是说书 第三篇: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 一、以简驭繁 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合,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的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
22、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总总,自身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
23、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篇章的综合性。由单字、单词组织起来的汉字篇章,同其他文字的篇章一样,总是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具有无限组合的可能。而汉字的结构与点划本身是多变的、复杂的,组合成篇以后,彼此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较之一般文字的篇章关系更加复杂。 此外,作为一幅
24、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见,在这最为简单的形式中,却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式关系问题。中国书法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的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甚至认为,在
25、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观念(以及形式和结构的原则),还影响到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正是(书法所探索出来的)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二、以静寓动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 但是,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仔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
26、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运动性质却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其运动方向是任何一个接受过汉字书写基础训练的书写者都了然的。其运动过程往往还不许重复、不可逆转,因此指向性相当明确。这一特点,与音乐、舞蹈十分接近。 如此,则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南宋姜夔说:“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皆支离而不相贯穿。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又专门提出一组关于书写速度的
27、互为矛盾的概念“迟速”加以讨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盛熙明与姜夔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每观古人遗墨存世,点画精妙,振动若生。”显然,在他们的眼里,书法作品充满了节奏变化。 创作者同样对作品的这种特征有深刻的体察和自觉的关注。陈献章是一个哲学家,同时是一个书法家。他说:“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在他看来,“动”才是第一位的,他所求的“静”,并非作品凝定的静态结果,而是一种审美品质,是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宁静不乱的气质,是作者心胸修养的反映。 在汉字书法中,草书给人的动感最为强烈。萧衍草书状说草书“
28、有飞走流注之势”,宋曹说:“草书贵通畅。种种笔法,如人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唐代著名草书家张旭,曾经观看舞者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因而得悟草书的精意,杜甫有诗赞述此事,在书法史上传为佳话;又传闻他曾经见到公主和担夫争道,由彼此之间的动势而领会草书的要诀。因此,在后来的艺术家心目中,张旭的书法,已经充分表现了天地间各种事物的运动本质,故韩愈赞誉他说:“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但是,并非只有草书才能够体现运动之美。事实上,即使是最为工整端正的楷书,也能够(应当)表现动感。清人刘熙载书概一方面说楷书“详而静”、草书“简而动”,另一方面又说:“正
29、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认为“动”“静”之间是辩证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沈曾植说:“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指出楷书常常从行书中获取动感,篆书也常常从隶书的流动中得到启示。 早在唐代,张怀瓘就已经把书法同音乐相提并论,认为如果没有“独闻之听”,是无法来讨论书法这“无声之音”的。近代以来的学者,同样赞成这一观点。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徐悲鸿说:“中国书法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沈尹默也说:“(书法)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三位大家同以音乐比拟书法,正是看到了书法中蕴含的如林语堂所说的“韵律”之美。 三、纵横有象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其
30、结构、点划在产生之初,就已经不是写实的。经过书写的逐渐改造,发展出各种文字形态,特别是草书、隶书、楷书之后,篆书中残存的一点“物象”更是全无踪影了。楷书的横、竖、撇、捺,尽管各有各的形象,然而哪一笔也不是自然物象的传摹;至于每个单字,与物象本身的外形特点,更可能是矛盾的,例如“日”字已变成方形,与太阳这个物象的圆形特征完全不同了。 但是,汉字起始时字形是以象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先民的观念中,汉字是圣人“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而创造出来的。这种观念影响深远,造成了人们对书法艺术极重要的一种诉求:以形写象。希望在抽象的点划、结构乃至章法中,表现出或欣赏到自然的大美。
31、在古文字阶段,尤其是小篆以前,汉字随体诘屈,自然物象的形式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存留于汉字的表象。这种特点,易于使人们在阅读时同时产生对自然万象美的联想,从而有可能越过文字字义而直接进入对形式美的欣赏、玩味,并反过来生发出在书写中表现自然美的要求。 对自然美的要求,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从作品的形体联想到自然物的种种情态。对这一层次的表述,主要集中在东汉至魏晋时期。 传为东汉末期著名学者蔡邕所著的笔论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字势称赞古文说
32、:“其文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就而察之,有若自然。”又引蔡邕篆势:“或龟文针裂,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撇,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引崔瑗草势云:“草书抑左扬右,兀若竦峙,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传为卫夫人的笔阵图甚至对七种汉字基本笔画都提出了象物的书写要求:比如要求“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当然,这里的“象”并非外形的直接描摹,而是质感、力感或势的相似。 传为蔡邕所作的九势把上述种种表达,加以哲学化,提炼为书法艺术的生成论,说:“书肇于自
33、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源本,它通过作品的“形势”而展示出来。 第二,楷隶文字通行以后,抽象点划全面取代了残存着物象轮廓特征的篆书线条,从形象中直接领悟物象之美已不太容易,于是对书法自然美的体验,更多地转向深层次的精神、气势。 张怀瓘书议认为,书法“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一相是“无形之相”,是取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神意(而非外形)融铸而成的书法形象。韩愈赞誉张旭说:“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翁方纲甚至说:“世间无物非草书。”在这个层次
34、上,韩愈的“寓”是很重要的一个术语。“寓”就是寄托,自然之神意,寄托在书法的形象之中,为人所感知。“形”与“象”不是在“物”(对象)的外形情态上(客观),而是通过“人”(主体)对“物”的精神意态的感受上(主观)得到统一。 清代书学家刘熙载提出。“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强调“人”的行为应当体现“天”的精神。一方面是“肇于自然”(客体向主体),一方面是“造乎自然”(主体向客体),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此完成了书法学领域内表述的完善。 四、书为心画 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句话,本是用来描述文章意义的,但后来却成为关于书法与人的关
35、系命题的经典论述。刘熙载书概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把它上升为对整个书法艺术审美本质的一种界定。 艺术是人的创造。书法与其他一切艺术一样,必然反映创作主体的心智、性情、修养乃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早在汉代后期书法的艺术性质初步被社会所承认的时候,赵壹就已经指出这一点:“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传为锺繇所作的笔法说得更加简洁:“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但是书法艺术在此方面的表现,又体现出相当明显的特殊性。唐代张怀瓘说:“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文章言志抒情,犹可饰伪,而书法则无从遁形。 文章可以模仿
36、,而书法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也模仿,甚至有些传世经典作品就是拟作;但即使是最严格的手工复制,也必定会留下书写者本人特点的蛛丝马迹。故唐代孙过庭书谱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文章可以反复地加工修改,而书法创作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可以捕捉书写者的即时情绪和心态。孙过庭分析王羲之的各件作品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有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
37、言哀已叹。”因此他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王澍完全赞同他的分析,并且引申来评判颜真卿的作品:“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容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以异,应感之理也。”项穆书法雅言心相对此作了简明的总结,明确地把书的“相”作为已经显现的人“心”。他说:“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彩,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既然书相即是人心,则关于人心的各种要求,也就相应地在理论上被提出来,对书法审美作出规定。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
38、之曰如其人而已。”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到“德”,然而“德”却是“如其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唐代颜真卿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在宋代,而使他成为唐代书家冠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孝”形象。黄庭坚认为,苏轼之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学问文章之超卓:“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道德、学问、文章,都是人格的一个部分,如何转化为书法的形象,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强调,使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许多观念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提高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我对艺术的感
39、悟我对艺术的感悟 以前我对艺术只有模糊的感觉,看到梵高的画作,只觉得很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喜欢听歌,但也不会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喜欢读一些有意思的小说,但要我说小说为什么写得好,也不能分析得十分透彻。 通过上艺术导论这门课,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从艺术本质特征、发生发展与社会功能方面对艺术有了整体的了解。懂得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是艺术的三大要素。 现在我可以以艺术生产理论来分析,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对当下的一些艺术作品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结合历史与现实、生活与艺术的差异,形成一个对艺术整体而丰富的了解。 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生因艺术而丰富,艺术因人生而更美丽多姿。艺术的领域十
40、分广泛:绘画,设计,建筑,文学,音乐,电影,甚至游戏也被称为第九艺术。感悟艺术的主体是人。我们都有着丰富的感悟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体味艺术的能力。如同施莱尔马赫所说:人的心灵具有一种虔诚的迷醉般的狂喜,在这种状态中,整个灵魂都在有限与永恒的当下直接的情感中融化了。艺术来自于体验,也是人的体验的表现。悲、欢、苦、乐,艺术关乎人生,焉能不动情。艺术体验,使我们不断摆脱虚伪和成见,带着泪和笑去感受生命和思考人生。 西方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历史的长河中,总是积聚着无数的文化元素,而艺术几乎是在远古时期,随着人类手工制作的开始就应随而来。最早的应属石器时期的石器制作,虽然只是人类的简单劳动,
41、可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远古的洞窟壁画也算是一种艺术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种种变迁。艺术的发展受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艺术家在艺术的创作上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为当权者服务;另一种是当权者的对立者,无所畏惧的革命者;最后一种就是自我派,他们游离在权利之争外,崇尚自我,宣扬归零。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西方近代美术史的开端,影响之深,涉及之远,闪耀夺目。在整个文艺复兴背后的推手是欧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文艺复兴期间涌出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安吉利
42、特、尼德兰等,他们的艺术手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爱好者们。 二十世纪也是一个活跃的年代,短短百年间,涌现出众多的艺术流派,从野兽派开始,经历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风格派、形而上画派、包豪斯、超现实主义、巴黎画派、抽象表现主义、新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地境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表演艺术、照相写实、激浪派、极少主义、女性主义、涂鸦主义、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介艺术、全球化时期、象征主义、俄国前卫艺术、构成艺术、八人画派、现代雕塑、后现代主义,直至世界现代设计。从最初的野兽派到最后的世界现代设计,我们大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社会发展史,只不过形式上用了另一种语言。
43、野兽派的产生是对学院派的背叛,继续着后印象主义凡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 我喜欢文学这种艺术。那些那些拥有一个细腻之心的优秀诗人,“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经那些人类早期的浪漫歌吟总让我动心不已。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的那些忧思和追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江畔思索,太白的浪漫,杜甫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盛唐那些边疆诗,田园诗也都各有韵味。或豪迈,或婉约的宋词,别具一格的元曲,明清时代的众多优秀小说。 印象中最深刻的也私下觉得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仍是红楼梦,特别是葬花吟辞,感人肺腑,总能让人莫名流
44、泪。这首诗歌遣词浅显流畅,音节回环复叠,抒情淋漓酣畅,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葬花葬人,花落人亡,读者已分辨不清这是悼花还是自悼。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任谁读到这里也会觉得酸鼻刺心,不由地洒下同情之泪。但它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使听者内心也油然而生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当初看红楼梦这本书和电视剧时,只觉得内心难以名状地忧伤,现在回头重新体味这种悲情艺术,才发现艺术在这里具有这么宏大的人文关怀。 现代的巴金,海子,艾青,北岛,阿来等众多诗人作家也都独树一帜。西方源自古希腊荷马,亚里斯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文学哲学源头,不断传承的西方文学
45、和艺术,也都博大精深。有很多我喜欢的作品,比如理想国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约翰厄普代克以及当代的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等等。 我也十分喜欢音乐这种艺术。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它独有的艺术性,我喜欢摇滚乐,但也喜欢博大精深的古典音乐。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肖邦,莫扎特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然其他形式的艺术,比如建筑,雕塑,绘画我也都很喜欢。美索不达米亚和古老的埃及艺术,爱琴海畔的希腊艺术:雅典的巴底农神庙,古罗马的罗马艺术:斗兽场。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廷艺术:众多的教堂镶嵌画.哥特风格的美丽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百花齐放,特别喜欢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以及收藏丰富的卢浮宫,真想以
46、后去亲自看一下那些杰出的艺术作品。西方众多的画家我也十分欣赏:毕加索,梵高,创作出拾穗者的米勒。中国独有的水墨山水画我也十分喜欢,那些引人遐想的留白,飘逸的笔墨。 当然我也很喜欢电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电影生之欲的观看,我不仅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俗和日本战后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反思官僚机构的本质,更深刻理解了普通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也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永久的哲学命题。通过这种自我拷问和思考,精神为之振奋,也感觉灵魂吸收艺术的灵气得以升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常常是文艺作品伫足沉思的问题。也是所有生者应该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 或许我对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入,但每一天的生活都会不经意间和艺术接触,从艺术中感悟生活,我也希望在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 第五篇: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许涛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从文字出现的三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传承都有书法的影子。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已慢慢成为学业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从生理上讲身体正在发育,这个时候抓书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手型、动作、姿势的定型,对于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和习惯有重要作用。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