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银行贷款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银行贷款申请报告.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绪论10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0二、 项目承办单位10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1四、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2五、 报告编制说明14六、 项目建设选址16七、 项目生产规模17八、 建筑物建设规模17九、 环境影响17十、 原辅材料及设备17十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8十二、 资金筹措方案18十三、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8十四、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9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22一、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2二、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25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31一、 “百项千亿”项目投资工程31二、 全力打
2、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31三、 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34四、 基础设施补强行动37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38六、 生态主导”企业培育工程39七、 “三纵三横”研发创新工程40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41一、 项目选址原则4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1三、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9四、 全面推进数字变革,建设新时代数字浙江53五、 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54第五章 建筑工程方案5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7二、 建设方案5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8第六章 产品方案60一、 建设
3、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6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6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61第七章 运营模式62一、 公司经营宗旨6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3四、 财务会计制度67五、 “智慧高效”基建补强工程73六、 “十百千”企业培育行动74七、 杭州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行动75八、 保障措施76第八章 法人治理7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79二、 董事81三、 高级管理人员86四、 监事88第九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9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0第十章 工艺技术说明9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92二、 项目技术工艺
4、分析94三、 质量管理96四、 设备选型方案9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7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生产99一、 编制依据99二、 防范措施101三、 预期效果评价105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说明107一、 项目节能概述107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08能耗分析一览表109三、 项目节能措施109四、 节能综合评价110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1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11二、 建设投资估算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6三、 建设期利息11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7四、 流动资金118流动资金估算表119五、 项目总投资12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5、12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1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123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23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7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9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30五、 偿债能力分析13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2六、 经济评价结论132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133一、 项目招标依据133二、 项目招标范围133三、 招标要求134四、 招标组织方式136五、 招标信息发布139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140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4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2建设
6、投资估算表14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5流动资金估算表1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5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5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56能耗分析一览表156报告说明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向汽车共享服务商转变,加快汽车由传统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大力发展共享出行服务,推广分时租赁等共享用车商业模式,探索电池租赁、共享充电等
7、共享新业态。创新共享物流和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动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建立共享大数据平台,推动车位共享、充电桩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177.0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1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9%;建设期利息48.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8%;流动资金131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1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346.34万元,净利润1794.3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32%,财务净现值3598.8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
8、资回收期合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加快重塑,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主攻目标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建立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新能源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探,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二是智能网联化成为
9、新特征。随着现代传感、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演变为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通过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形势。三是产业重塑竞争新格局。国内外传统车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依托先发优势和技术特点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型企业跨界进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路线持续渗透,产业竞争将进入格局重塑、价值链重构新阶段。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
10、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程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11、,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
12、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积极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发挥省内氢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系统集成企业技术优势,推动形成集群效应,加快推进低成本、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商用化。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介入氢燃料电池行业标准制定。突破大功率密度牵引电机、高磁阻转矩
13、电机技术,探索车规级轮毂电机技术。攻关高性能IGBT功率半导体器件,突破车用SiC宽禁带大功率器件,优化车载充电机(OBC)及二次电源(DC/DC)技术。开发电驱电控系统高度集成化技术,优化驱动电机能量回收技术。四、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一)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
14、实施制造强基工程,提高网络通讯、关键仪器设备、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工业控制体系等稳定供应能力,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和百亿级的“新星”产业群。积极培育有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链主”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全面推进补链强链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内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链条
15、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计划2.0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分行业打造标杆县(市、区)和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落后产能退出。重视传统民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实施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小微企业园布局。深化品牌、标准、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引导企业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响浙江
16、“品字标”。(二)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壮大生命健康产业。推动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源头创新、精准医疗全链创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加快发展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药物制剂国际化能力建设,发挥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主攻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做优做强化工、有色金属、稀土磁材、轻纺、建材等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石墨烯、新型显示、金属及
17、高分子增材制造等前沿新材料。畅通新材料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各环节,培育百亿级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五、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
18、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二)报告编制原则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
19、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4、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二) 报告主要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
20、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六、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1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七、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新能源汽
21、车驱动电机的生产能力。八、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6464.24,其中:生产工程11773.80,仓储工程1836.8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867.95,公共工程985.63。九、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建成后落实本评价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而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十、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xx、xx、xxx等。(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xx、xx、xxx等。十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
22、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177.0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1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9%;建设期利息48.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8%;流动资金131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817.6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4152.7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55.58万元,预备费109.30万元。十二、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6177.0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973.19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三、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
23、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18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9346.34万元。3、净利润(NP):1794.3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2.32%。3、财务净现值:3598.88万元。十四、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
24、。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0667.00约16.00亩1.1总建筑面积16464.241.2基底面积597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5.012总投资万元6177.082.1建设投资万元4817.622.1.1工程费用万元4152.742.1.2其他费用万元555.582.1.3预备费万元109.3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8.342.3流动资金万元1311.123资金筹措万元6177.083.1自筹资金万元4203.893.2银行贷款万元1973.194营业收入万元11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9346.346利润总额万元
25、2392.517净利润万元1794.388所得税万元598.139增值税万元509.5010税金及附加万元61.1511纳税总额万元1168.7812工业增加值万元3919.6613盈亏平衡点万元4490.84产值14回收期年5.4615内部收益率22.3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598.88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顺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动力,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配套能力,提升整车综合竞争实力,把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产业
26、链,构建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数字技术、绿色能源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汽车强省。(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产品向中高端转型。系统谋划。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抢占产业链制高点,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链融合发展。市场主导。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质量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用,推动有
27、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自主品牌全球市场,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做大,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动力电池与管理、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材料等优势零部件领域持续做强,形成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28、业100家。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整车和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检验检测等方面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优于12千瓦时/百公里;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省级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倍增,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智能网联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车载操作系统、感知与控制、车联网云控平台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L2级别 以上智能汽车技术新车渗透率达到60%以上;建成一批5G车联网示范城市和智能汽车应用先行区,更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化商业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车实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港口、城
29、际物流等领域实现量化推广。(四)总体布局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整车制造优化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着力打造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特色推进各地方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一湾一带多基地”的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一湾: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以杭州湾经济区为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关键技术领域,集聚国际化的先进制造基地、创新平台、测试中心和高端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规模效益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一带: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以温州、台州等为重点,优化新
30、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建设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多基地:多个新能源汽车特色基地。以全省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的开发区(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特色小镇等为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整车以及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等零部件,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二、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一)提升整车制造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乘用车。支持吉利集团布局中高端乘用车市场,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推动威马、合众、零跑、天际等造车新势力提升正向开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加快差异化发展和模式创新,充分释放产能。推动传统汽
31、车企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着力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企业。支持省内低效整车产能兼并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着力提高整车智能制造水平,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提升集约化、柔性化、定制化生产能力。特色发展商用车及专用车。补齐省内商用车产业链短板,夯实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盘活商用车产能,积极发展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客车、重型货车等中高端商用车。大力推动专用车产业特色化发展,重点开发冷链物流车、市政用车、工程机械车、港口牵引车和叉车等新能源专用车,打造新增长点。(二)突破关键零部件产业短板重点突破动力电池。巩固正负极材料产
32、业优势,全力突破隔膜材料、电解质产业化瓶颈。加快补齐电池电芯短板,支持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微宏动力等电池企业做大做优,积极引育一批电池企业,提高电池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动力电池模组封装和系统集成能力,做优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开发和软件匹配自主可控。支持电池材料、电池电芯、整车制造企业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电池产业链国内竞争力。补强驱动电机电控。发挥省内稀土永磁材料、电机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探索培育轮毂电机等新一代驱动电机。培育电控功率器件产业,加快发展车规级IGBT功率半导体器件、IPM模块等,布局SiC等宽禁带大功率器件。提升电驱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33、,开展电驱系统三合一集成,提升电驱系统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布局车规级芯片和智能传感器。依托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等地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础,加快布局车规级MCU芯片、AI芯片、网联芯片,突破车规级芯片“卡脖子”局面,持续提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车用传感器等优势领域竞争力,做强车辆控制器、车用电器等高附加值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做强特色关键零部件。巩固提升热泵空调、车用电子水泵、“三电”热管理技术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基地。加快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等线控底盘技术产业化,打造国内领先的底盘系统产业基地。推动内燃机动力总成企业提升产品节能水平,重点发
34、展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提升车身内外饰产业,进一步提高轻量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向一体化集成、综合性服务升级。(三)打造智能汽车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智能网联系统。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突出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数字化转型、零部件价值的数字化迁移与整零关系的数字化重塑,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打造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及应用生态。加快车用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提高产业化应用水平。加快无线通信设备、北斗高精度定位装置等硬件研发生产,培育智能算法、高精度地图、信息安全等业态。加快智能汽车产业化。整合汽
35、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优势资源,推动L3级别自动驾驶整车量产,支持整车企业探索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由试验场区封闭、半封闭场景到开放交通环境的测试及试验示范。(四)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积极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发挥省内氢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系统集成企业技术优势,推动形成集群效应,加快推进低成本、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商用化。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介入氢燃料电池行业标准制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鼓励省内整车企业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引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
36、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推动整车与氢燃料电池企业开展整车集成合作,率先发展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性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卡车、客车等专用车和商用车,探索氢燃料电池高端乘用车产业化。开发高效可靠的储运氢、加氢技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商用化进程。(五)完善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共享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向汽车共享服务商转变,加快汽车由传统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大力发展共享出行服务,推广分时租赁等共享用车商业模式,探索电池租赁、共享充电等共享新业态。创新共享物流和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动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建立共享大数据平台,推动车位共享、充电桩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优化后市场服务。完善新能源
37、汽车展示、物流、金融、保险、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装潢改装、检验检测等后市场服务链。培育新型服务企业,发展零部件连锁贸易和售后汽配连锁市场,鼓励发展汽车后市场电商化。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车况、出行、维修等大数据挖掘和应用,驱动汽车后市场服务精准化、规范化发展,拉动售后配件制造业优化提升,推动价值链延伸。健全绿色回收服务。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构建新能源电池“设计生产一次使用梯次利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锂电池等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梯次利用,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构建动力电池拆分回收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开展资源深度循环利用。探
38、索金融服务在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中的创新应用。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百项千亿”项目投资工程聚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做好要素保障,落地一批具备引领性、前瞻性、标志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提升项目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重点项目超过100项,预计完成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二、 全力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立
39、足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有效供给穿透循环堵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基本建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内外贸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变革枢纽、高端要素高效协同的配置枢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增强循环畅通能力畅通高端要素循环。以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畅通市场要素循环,加快从有形市场为主向线上线下市场融合转变,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构建世界级市场平
40、台。畅通资源要素循环,加快从总体上受制于人向以我为主、面向国际转变。畅通技术要素循环,加快从先进适用技术运用为主向高端领先技术自主研发运用为主转变,加快科技高端平台建设和国内国际布局。畅通人才要素循环,加快从依靠中低端人才为主向中高端人才为主转变。畅通产业要素循环,加快从中低端产业为主向中高端产业为主转变,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加快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二)全面促进消费推进消费扩容提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坚持和完善消费新政,发展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扩大公共
41、消费,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消费加快发展,引导高端消费回流,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持续培育养老、文化、教育培训、旅游、健康、家政、托幼等消费热点,积极培育5G、智能设备、在线内容、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消费,支持发展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建立与商业变革相适应的新型消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废旧家电、家具、汽车等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优化游艇、民用飞行器等消费环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善农村消费网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畅通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实施消费助农计划,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42、额达到350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达到32000亿元以上。(三)拓展有效投资空间优化投资方向。优化投资工作导向和评价体系,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大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鼓励和引导投资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网络、农林水利、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巩固一般贸易优势,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促进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培育计划,加快外贸主体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
43、作用。优化市场流通环境,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降低出口产品内销成本。鼓励出口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推动外贸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自有品牌。优化内销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促进内外贸监管机制、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三、 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一)现实基础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乘用车持续增产、专用车特色鲜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全省
44、共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已批复产能65.4万辆,吉利集团连续九年入选世界五百强,威马、合众、零跑、天际等一批新势力造车项目相继投产;三花集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华友钴业成为全球核心车企的电池材料供应商,旭升股份稳居新能源轻量化系统全国龙头地位。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19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开发出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战略性成果。吉利集团PMA整车平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零跑汽车成功研发一体化电驱总成Heracles,均胜电子已具备ADAS、被动安全
45、技术整合能力。智能网联技术应用进程加速。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和领先产品。海康威视、舜宇光学的高清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制造水平国内领先;均胜智行全球首个5G-V2X平台项目即将量产,可输出L3级以上自动驾驶基础技术;阿里AliOS车载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近200万辆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建设全国领先,杭州、宁波等地依托“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优化城市交通,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德清加快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布局。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爱德曼成功开发了七种金属板燃料电池产品并全部实现量产;峰源氢能研
46、发的100-150kW金属双极板电堆,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4.5kW/L;巨化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98MPa高压储氢罐技术全球领先,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嘉善县开通全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路线,建成加氢站2座,逐批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辆。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2万辆,其中,杭州推广应用成效全国领先,累计推广应用近21万辆,主城区公交车实现100%清洁能源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4万根;高速城际快充网络基本成型,建成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站180座;综合供能服务站规模和能力持续提升,具备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服务站比例超过50%。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形成了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协同融合的链式发展态势,但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不足,亟需加快释放;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商用车发展基础薄弱,亟需提档增质;先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仍待突破,高附加值的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