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自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自查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质灾害自查报告 印象康城 3、 5、 6、 7、 2021年5月20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我工地认真落实关于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工地进行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 工地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具体管理此项工作。工地领导和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政教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排查情况 通过自查两层护坡完好,无松动,无坍塌。工地外围由水泥路面和绿篱区组成,排水渠为路面排水,经查排水通道正常,目前工地地质地形正常。 三、防范措施 1、对工地薄弱
2、、已存在隐患的地点进行定点、定期测监,一经发现有重大险情,应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应急保护措施。 2、工地利用一二三级教育对工人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教育,禁止未带安全帽者进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场所活动,教给工人紧急避险的知识和方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工地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宣传应再加强,工人对地质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强防治措施。 2、汛期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严重隐患点设立警示牌。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领导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危及到全体工人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不仅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还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第一位,实行责任追究
3、制,加强防范和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印象康城 3、 5、 6、 7、8 第二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自查报告北京瑞信投资有限公司滦平矿业分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滦平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加强汛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公司加强了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本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并于近日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对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的危急程度及受胁情况进行逐一核实,排查工作中,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
4、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严海生(安全副总) 副组长:王 静(生产矿长) 成 员:赵巍巍(安全科长) 杨青山(生产副矿长) 史全信(生产副矿长) 曹玉洪(生产副矿长)乔术强(安全科) 李艳军(技术科)赵 然(技术科) 领导小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采矿办公区,由杨青山任办公室主任(手机:18232202198)。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讲座,确保全员具备地质灾害应对意识。 三、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理,其具体排查情况如下: 1、对我矿的施工场地、办公区、职工宿舍、餐厅等靠近
5、山坡的建筑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排除了有活动可能的山体,消除了山体滑坡的危险。对房屋全部进行了检查,消除了危房。 2、挖设、安置、疏通了矿区范围内的排洪渠道,加强、加固了山坡及主要建筑。 3、组织了专门的队伍在矿区地表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山体裂缝、地面塌陷、房屋裂缝、公路塌陷等隐患。 4、检查了建筑物、配电室等重要设施的防洪、防雷设施情况,确保建筑周围排水畅通、建筑地基不受洪水浸泡,并装备了有效的防雷装置,保证了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免遭雷击。 5、我矿的井口、建筑物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矿区现开采范围内无其它小井,并采取可靠的安全度汛措施。 6、对矿区防汛机动设备、库房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也进行了
6、检查,补充了短缺的设备和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保证了矿地质灾害排查监测治理领导组统一调用。 7、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规程措施执行,切实抓好井下“一通三防”、“水害治理”、“顶底板管理”,杜绝了井下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突水等。 8、公司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了工作经费,并严格落实执行了汛期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能做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应对。 四、根据矿区巡查情况,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完善了各项防灾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确保统一调用
7、,强化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抓好了地质灾害应对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北京瑞信投资有限公司 滦平矿业分公司2021年6月24 第三篇:地质灾害报告关于朱昌镇麦乃村 六、 七、八村民组唐凤明等户依法承包耕种的茶山磅房白沙大田责任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未得处理申请复查一案情况反映 报 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我们是朱昌
8、镇麦乃村 六、 七、八组村民唐凤明等户,我们依法承包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已经耕种三十多年。上述责任地原靠张家湾水井及老井口两处水源灌溉供养,七十年代初,由于金西矿茶山井采煤影响;导致该耕地无法耕种。后经麦乃村(原大队)与矿方协商。由金西煤矿茶山井修建提水站抽水灌溉。九十年代初,由于该提水站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我们耕种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责任地至今无法耕种。 二oo五年,金西煤矿将茶山井承包给富宏煤矿经营开采。二oo七年麦乃村 六、 七、八组部分村民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及白沙大田耕地与金西煤矿茶山井签订土地改种补偿协议,该补偿协议约定:矿方按亩每年500元改
9、种损失支付给农户作为损失 1补偿费,协议期限为5年(2021年止)。同年麦乃村 一、 二、 三、 四、 六、 七、八组村民房屋出现开裂,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 二oo七年九月三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委托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技术鉴定。 二oo七年十二月,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成因关系作出了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源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该鉴定报告确认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地质灾害系金西煤矿茶山井、富宏煤矿采煤、金朱采石场放爆采石人工活动引发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
10、任认定。 二oo九年六月四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对引发麦乃村地质灾害的直接责任人(金西煤矿、富宏煤矿、金朱采石场)下达了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该责任告知书明确告知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于二o一o年六月一日前完成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三日,由于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按期治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村民堵路与矿方发生群殴的群体事件。案发后,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责令富宏煤矿妥善处理其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经各方协调、富宏煤矿按村民受损房屋按每平方米60元的加固维修费支付村民。 2
11、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高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法委托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受采矿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二o一二年二月,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编制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该地质灾害排查报告查明受损村民956户,村民房屋956栋,塌陷坑17处,水井枯竭4处,因灾造成改变土地利用水田13处共计673亩(含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
12、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观山湖区人大副主任、朱昌镇党委书记徐飚无视法律规定,在有关部门未对麦乃村地质灾害受损区域内房屋进行损坏等级鉴定,并未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批的情况下,擅自允许麦乃村委会与富宏煤矿以1060万元对麦乃村因地质灾害受损房屋,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进行包干赔偿。 3麦乃村委会分别按每户农房10560元进行赔偿,并对汪家田、小冲、老赵、王家陡坡、坟山、偏岩脚小井田等处塌陷责任稻田给予
13、青苗费十年的赔偿。麦乃村委会作为非法律授权的行政职能部门,无须行使他项行政管理职能,无权处置地质灾害的防治相关事宜。其违反了法律规定,草率地处置麦乃村地质灾害。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其行为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侵犯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麦乃村 六、 七、八组村民唐风明等户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的耕地系金西煤矿、富宏煤矿机井抽水的人工活动导致。河边塌陷坑(t01)、白沙大田塌陷坑(t17)见(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见第15页表3-1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统计表、第19页表3-2蓄水能力变差的水田基本情况),上述耕地属地质灾害的治理区域范围。麦乃村委会以沟渠、水井、塌陷坑土地属集体部
14、分不予赔偿为由,没有事实证据,其行为侵犯唐凤明等户的合法权益。 根据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唐凤明等户依法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系人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该耕地至今无法恢复耕种。该耕地依法应由责任方富宏煤矿承担治理责任。 本案由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受损耕地未得妥善处理,唐凤明等户依法向朱昌镇人民政府、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反映上述情况,有关职能部门未对本案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 4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
15、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如实反映上述情况。望有关工作部门对本案依法予以复核审查处理为谢。 此呈有关工作部门 特此报告 报告人:年 月 日 后附相关证明材料: 1、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金西茶山煤矿采煤与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 2、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3、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三份; 4、房屋赔偿协议书 份; 5、补偿协议书 份; 6、土地承包证 份; 7、中国信合存折 份; 8、麦乃村与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纠纷协调会专题会议纪要一份; 9、朱昌镇人民政府信访答复意见一份; 10、贵阳
16、市观山湖区人民政府信访复查意见一份。 第四篇:地质灾害实习报告青岛典型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 0引言 摘要: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 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治理施工方案;青岛市崂山区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1,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的同时,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
17、响也日益明显,引起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并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2,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隐患,而且给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多,特别是2021年8月11日崂山区遭到了50年一遇的暴雨,对区内的地质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哥庄街道返岭前发生滑坡,其他地点也发现灾害隐患。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新对全区地质灾害隐 患点进行了新一轮详细的调查,进行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编制了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方案。为崂山区全面科学地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地质灾害类型
18、及成因 经调查发现,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类型,区内有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50处,其中崩塌34处,滑坡12处,泥石流4处,各街道办事处不同地段及景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情况见表1。 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拔250m以下,少数灾害点分布在300m以上。从地形特点上,多分布在山坡陡峭及河流切割深度强烈的区域,除此之外,一部分由人类工程地质活动造成的灾害及隐患点分布在交通干道两侧3。崂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及隐患存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地质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地壳区域性抬升和较强烈的断裂活动是导致地形陡峭、山势险峻、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山体顶部岩石多呈
19、散体状的内在因素4;流水切割、风化则是沟谷纵横“v”型谷发育的外部条件;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破坏地质环境则是造成灾害隐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区内山体或危岩体崩塌占灾害隐患数量比重较大,大多分布在山势陡峭、岩体破碎、坡面巨石堆积的地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多为陡峭的“v”型 谷、谷底被流水剥蚀形成阶地及小型滑坡、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的出口部位。交通干线的不稳定斜坡(崩塌)均为人工开挖路基形成。针对崂山区地质灾害情况,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别选取一个典型地质灾害点,按照彻底清查,力求根治的原则;“景治合一”的原则;经济合理,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条件的原则,进行崂山区地质灾害危险 2崩塌灾害
20、点危险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崩塌以王哥庄街道办黄山社区3号崩塌地质灾害最为典型。该点位于王哥庄办事处黄山社区西山坡之上,东为黄海,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态为低山和近海坡地,地面坡度35左右,地面标高200500m之间,出露元古宙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山体的风化剥蚀物为崩塌隐患提供了固体物源。 2.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2.1.1基本情况 危岩体下距黄山社区山前民房约70m,威胁附近3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处2个危岩体上下叠置,其中1号危岩体东北底部半悬空,顺坡向倾斜,坡向nw方向,地面坡度35,高15m,平均直径约9m,体积达500m3,重达1350t,下部1/3处紧靠2号危岩体,并依靠其支撑,空隙约
21、30m3;2号危岩体底部接触基岩风化层,最下部有8.5m3空隙,其底部受冲蚀作用后稳定性会越来越差,风化剥蚀底部接触支撑面越来越小,一旦滑动,1号危岩体亦将失去支撑而崩落,虽然崩塌规模级别为小型,但将直接危害下部的黄山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危险性较大5。 2.1.2崩塌影响范围分析 崩塌活动的主要特征参数除崩塌体体积外,主要为崩塌体的运动速度和沿边坡的弹跳距离。若忽略声能,则崩塌、落石的势能仅转化为动 能及克服摩擦做功(热能),设初速度为零,则崩塌体的运动速度为: 式中。v崩塌体沿斜坡运动的速度(m/s);g重力加速度(m/s2);h坡顶至坡底的垂直高度(m);f斜坡平均阻力系数;斜坡坡度()。
22、崩塌落体沿斜坡的弹跳距离: 式中。崩塌体的弹跳抛射角;其他符号同前1。该区边坡高度h=200m,斜坡坡度=35,根据专家经验评判和实际情况确定f=0.4,重力加速度g=9.8(m/s2)。经计算,崩塌体沿斜坡运动的速度为51.3m/s,崩塌体的弹跳抛射角=57.9,坡面破碎岩体崩落后的平均弹跳距离为94.2m。为增大安全系数,将其影响范围扩大为100m。 2.1.3崩塌危险性预测结果 危岩体下部地段,坡面相对较陡,危岩体稳定性较差,持续强降雨、地震过程中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距危岩体下面100m范围内为崩塌的影响范围,黄山前村最近的居民距危岩体仅为70m,正好处于崩塌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性为
23、中等,危害性相对较大,应该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以消除或避免其危害6122.2段秀铭,郑庭明.山东省地质灾害分区与防治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21,23(4):124.4贾永刚,李相然,韩德亮,等.环境工程地质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1:380189. 6廖育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指挥及综合防治实物全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21:314-315.7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41.8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 33. 第五篇:地质灾害读书报告题目: 地质灾害读书报告 浅谈斜坡变形六大影响因素 姓名
24、: 学号: 学院: 日期: 成绩: 评语: 浅谈斜坡变形六大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斜坡变形、分析斜坡变形主要的六大影响因素,进而得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斜坡变形的概念影响斜坡变形的因素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正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有关新闻。这些灾害频频发生,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就有近600人死于这些灾害。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威胁,同时也为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们被统一称为:斜坡变形破坏。 对于这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只有从地质灾害学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其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
25、这种灾害。 一、斜坡变形的概念 斜坡变形(slipsdeformation),指天然斜坡或者人工边坡在各种动力作用下,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产生变化以致发生严重位移破坏的现象。 其中,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岩块向下运动,表现为滑、塌落以及滑移这三种形式;而岩土体和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流动,则有沉积物流动,岩土坡移以及浊流等诸多表现形式。 上述多种多样的形式,都属于斜坡变形的范畴。因为几乎所有的土体运动都需要在斜坡上进行,故而无论是自然斜坡还是人工的边坡,斜坡变形灾害的发生,都可以认为是由地理环境、地质和人文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的。 斜坡变形灾害为人们带来的损失可见一斑,尤其是在土地资源
26、紧缺的当下。面对当下的严峻形势,只有知道了影响斜坡变形的因素,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这种不必要的损失。 二、斜坡变形的六大影响因素 影响斜坡变形的因素主要有六个大类。(1).地形地貌 斜坡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决定着土体岩块因为重力而产生下滑力的大小,也决定了滑坡,崩塌体的规模和速度。而滑坡和崩塌,则是山地斜坡变形的一种类型。 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而分析其地势,我们不难发现:西南地区山地沟谷较多,沟谷坡降有效地为泥石流的产生堆积了大量的“原 1料”,再加上山地沟谷区地形高差较大,坡度较陡,土体稳定性本来就比较小,因此泥石流的灾害便十分频繁。 (2).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地质构造
27、控制着山地的格局,而新构造的活动频繁程度,则反映着这个区域地质结构的稳定性。不同的构造体系有着各自的运动规律,故而难免造成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断裂。断裂的性质和断裂处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存在构造断裂的区域中频发灾害的种类。 比如崩塌和滑坡集中分部在不同构造体系的结合部位,崩滑流主要产生在地震频发带,而地震频发带(如天水-武都-汶川地震带)还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的密集分布区。 (3).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特性 如果说前两者都属于造成斜坡变形的外在因素,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面以及其组合形式,则是形成斜坡变形的内在条件之一。岩体结构的分类多种多样,而具有层状碎裂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的岩体则更容易引发
28、滑坡。 同时,岩体结构对斜坡变形的影响,还在于软弱结构面对其稳定性的制约作用。比如土体滑坡则一般在土质松散,且存在透水或不透水层于其底部的地方发生,因为这些结构,构成了能够允许滑体滑动的一切条件。 (4).地下水 斜坡地带地下水状态,对变性破坏有着显著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岩体,尤其是软弱岩结构面的强度。与此同时,地下水的压力可以降低滑面上的抗滑力,同时增加其下滑力,使岩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当富含黏土的微粒沉积物饱水之时,其内部压力就会上升,从而造成滑动。 (5).暴雨和连续降雨 斜坡变形对水的敏感性很强,崩滑流的主要爆发期便是在多降雨季节。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诱发斜坡变形的重要
29、因素。我国大多数的这类灾害,都是因为大量降雨下渗,导致土质结构松散、沉积物饱水、内部压力失衡而引起的。而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夏季,并且是多强降雨的时期。 由此可见斜坡变形与降雨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在中国,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危害程度也最大。 (6).人类活动 在人类文明飞速进步的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的本来2状态。由于我们大量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现今各地的土壤结构、水资源乃至森林资源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这些变化打破了自然平衡,让自然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比如铁路建设,矿山开发,水利水电以及码头港口的建设,都会对当地的自然坡造成破
30、坏,改变其原有结构,导致水的渗入以及稳定的土壤结构变得松散,从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此外,对森林的滥砍滥伐,也使得树木对土壤的稳固作用大大降低,促使了事故的频发。 纵观上述的六大主要因素,地质因素无疑是斜坡变形的产生基础,而那些并非地质本身的因素,则成为了诱发斜坡变形灾害的诱因,加速着灾害的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这样的损失减到最低呢。在纵观斜坡变形的产生基础和诱因之后,专家们也想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办法。 三、如何有效应对和预防斜坡变形 鉴于这种灾害具有高速运动、高能、多发、多样化以及难以预测等多种特性,经常为人们造成许多猝不及防的损失,人们对这类灾害的防治主要分类为针对崩塌、滑坡以及泥石
31、流的防治。 (1).对于崩塌的防治 防治崩塌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度,防止崩落;排水,疏通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对危岩陡坡的冲刷和潜蚀;拦截,修筑挡石墙、落石平台、拦石栅栏等,阻止崩塌物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建造明硐、棚硐等防护铁路、房屋等建筑设施。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居民点和重要工程设施要尽可能避开崩塌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 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2).对于滑坡
32、的防治 滑坡防治是指在无法绕避滑坡地段或斜坡不稳定地段进行工程建设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其措施必须在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对比各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诱发滑动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等。 防治方法有:排水(拦截和旁引滑体以外的地表水,汇集和疏导滑体中的地下水;改变斜坡力学平衡条件,如降低斜面坡度、坡顶减重回填于坡脚,必 3要时在坡脚或其他适当部位设置挡土墙、抗滑桩或锚固等工程防治措施;改变斜坡岩土性质,如灌浆、电渗排水、电化学加固、增加斜坡植被等。(3).对于泥石流的防治 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
33、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从上述防治措施来看,对于斜坡变形灾害的防治,主要体现在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加固土体稳定性、建立防护设施、排除有害干扰,做好紧急预案和预防检
34、测工作这几个方面。 我们也能够看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斜坡变形灾害,其防护措施虽然基本相似,却也有着各自的特点。而我个人认为,一味讲求防治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人类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本来的平衡,虽然如今土地资源紧缺,可用的土地资源应当被有效利用。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自然的发展角度看待各类建设,尽量选址准确,尽量多的利用人类的智慧来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努力进行科技研究,争取能够在发展的同时,给予自然母亲一定的治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专著:isbn:9787122021349作者:蒋辉.书名:环境地质学.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2021.02; 专著:作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书名:斜坡变形破坏分析及边坡稳定性评价.出版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出版出版日期:1991.12; 未定义类文献:;第 22 页 共 22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