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守牢底线引领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本源守牢底线引领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回归本源守牢底线引领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虎 发布时间:2021-06-02 摘要。2021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银行业改革发展既面临多重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江西银行业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改革转型进程,守牢风险防控底线,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贡献新动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风险 一、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
2、革优服务,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坚持有扶有控,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对接重大战略实施。引导银行业机构紧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原中央苏区振兴等发展战略和赣江新区建设,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二是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督促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机制,着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三是大力支持过剩产能化解。紧盯全省过剩产能去化目标,加强协调对接,指导银行业机构有理、有力、有序地支持去产能。四是因地制宜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督促银行业机构认真落实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神,既支持居民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住房,又坚决遏制投机性
3、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补齐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短板。一是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研究出台银行业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引导银行业机构策应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目标,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配套金融支持措施,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二是以落实政策要求为抓手,激发服务小微企业内生动力。督促制订并落实小微企业续贷政策和尽职免责的实施细则,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确保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三是以增强实际效果为目标,改进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督促银行业机构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推广行之有效的金融扶贫模式,力促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是以
4、加快探索创新为途径,提升科创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引导银行业机构创新组织架构和信贷管理机制,加快发展“双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好投贷联动试点准备。 (三)落实因企施策,巩固提升债委会功能作用。一是健全规则、规范运作。建立健全债委会议事规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工作,努力实现银企共赢。二是集体协商、一致行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切实做到增贷有度、稳贷有力、减贷有理。三是把握原则、分类施策。按照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原则,对相关行业和企业给予差异化信贷政策。 (四)把握政策要求,鼓励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试点。
5、一是深入做好政策研究。持续关注并抓好债转股有关政策要求的学习,准确把握债转股的原则及关键点,研究出台我省银行业支持企业去杠杆的实施意见。二是积极做好前期准备。督促各分支机构密切关注总行相关工作进展,积极争取将我省客户纳入试点范围。三是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支持银行业机构依法实施债转股,今年争取推动省内12家符合条件企业纳入试点。 (五)加大减费让利,推动降成本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转变理念机制。引导银行业机构稳妥调整发展预期,优化绩效薪酬考核办法,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二是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督促银行业机构健全定价机制,切实做到科学定价,挖掘减费让利空间。三是进一步规范收费标准。督促银行业机构对于
6、能在利差中补偿的,不允许再另外收费;对于必须保留的补偿成本性收费,严格控制收费水平;对于巧立名目、变相收费增加借款人负担的,一律取消;对于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等,按照市场规则规范管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督促银行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坚决遏制、严肃处理违规收费行为。 二、紧咬提质增效目标促改革,加快推进银行业转型发展 (一)坚持回归本源,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一是回归并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和领域,切实做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二是制定并执行发展战略。督促银行业法人机构遵从发展规律,统筹兼顾经营效益
7、和社会责任,制定并执行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三是找准并坚持市场定位。引导银行业法人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聚焦目标客户,深耕细分领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优化并用好绩效考评。督促银行业机构围绕专注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实施绩效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传导机制以及综合应用机制,防止热衷于赚“热钱”、“快钱”引发风险事件。 (二)着眼科学有效,严格落实公司治理各项要求。一是健全治理架构。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科学界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之间的职责边界,规范决策、执行、评估、纠偏机制和报告路径,切实提高履职效能。二是优化股权结构。引导法人银行业机构处理好推进股权多元化与防止股权
8、过度分散的平衡,加快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严禁控股股东不当谋取银行经营决策权和控制权等行为。三是完善内部监督。督促法人机构监事会要与党内监督有机结合,强化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监督职能,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第三只眼”作用。 (三)加强督促引领,促进法人机构审慎经营规范发展。推动加快城商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商行审慎开展综合经营,拓宽利润来源。督促指导农商行转换经营理念和机制,坚持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强化资本约束。推动省联社规范履职,着力增强服务能力。组织非银机开展“精细化管理巩固年”活动,进一步加强风险与合规管理,增加主动管理业务占比和省内业务规模,严禁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 三、紧盯重
9、点领域风险抓整治,坚决守牢系统性风险防控底线 (一)健全风险防控治理体系。一是明确风险防控责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尤其是董事长、行长和监事长要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二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督促银行业机构认真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建立健全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和审计体系等。三是健全联防联控风险化解机制。推动风险监管重点地区建立由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业机构参与的联扶、联防、联控风险化解机制。四是加强压力测试及应用。督促银行业机构以适当频率组织开展压力测试,并加强结果运用。五是完善资本补充机制。督促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健全资本约束机制,强化资本管理,严格限制审慎监管指标
10、不达标机构的分红。 (二)持续加强信用风险防控。一是强化排查,摸清底数。一季度,督促各银行业机构以2021年底信贷资产数据为基数,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二是紧盯重点行业、大额和集团客户风险。健全重点行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持续跟踪监测大额和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风险状况,实施台账管理和行业授信限额动态监测。三是抓好房地产、融资平台领域风险防范。督促银行业机构严格执行房企资质审查、最低资本金比例、资本金真实性审查等要求,因地施策,做好风险防控。配合推进融资平台转型,全面理清平台债权债务关系。四是严防担保圈引发区域金融风险。指导银行业机构通过解包还原、转换担保、救助核心企业、联合授信管理、风险隔离、
11、损失分担等方式拆圈解链,逐步化解担保圈风险。五是加快不良贷款处置。督促银行业机构运用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贷款,通过追加担保、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措施缓释潜在风险。 (三)提高突发性风险应对能力。一是严盯流动性风险。督促银行业机构将同业、投资、理财、托管等一同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加强资金业务限额和杠杆率控制,对于流动性风险突出的法人银行机构,实行“一对一”贴身盯防。二是严防信息科技风险。督促完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架构,提升治理履职能力。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网络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监管力度,完善应急演练考评机制,开展非银机构信息科技基础设施风险排查。三是严管声誉风险。督促银行业机
12、构提高信息披露频率和透明度,正确引导各方预期,妥善应对社会舆论,避免恶意炒作造成负面影响。四是严控涉诉法律风险。切实规范信访投诉事项办理,建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通报机制,加强压力传导,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四)强化交叉性金融风险防控。针对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染性明显的状况,把交叉性金融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一是摸清风险情况。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季度实施交叉性金融风险摸底排查,切实掌握交叉金融产品风险底数。二是完善内控管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督促银行业机构将各类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全面风险识别、计量、预警和管理体系。三是推动规范发展。加强对交叉金融风险的研究,进
13、一步明确监管思路和监管规制,出台交叉金融产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引导交叉性金融产品向着标准化、透明化、简约化方向规范发展。 (五)落实案防主体和监管责任。一是健全案防责任体系。督促银行业机构落实案防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案防目标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案件责任追究制度,既要追究案发层级机构高管人员责任,也要对其上一级机构高管人员进行问责,确保处理到人、问责到位。二是抓好合规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合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强化合规意识培育,筑牢遵纪守法、依规操作防线。对于纳入“灰名单”库的从业人员,将专门组织参加案防知识考试。三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采取稽核调查方式积极推进员工异常行为跨行联动
14、排查,进一步增强排查效果。四是强化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加大物防、技防、人防投入,扎实推进检查整改,打牢安防基础,消除风险隐患。 (六)加强外部风险冲击防范工作。一是加强社会金融风险防范。督促银行业机构密切跟踪社会金融风险变化,加快完善专门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隔离“防火墙”。二是配合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督促银行业机构主动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落实监测预警办法,强化可疑资金分析识别,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严禁为非法集资提供任何金融服务。三是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和电信诈骗整治。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推进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校园网贷业务综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联合整治、电信诈骗集中
15、整治,着力净化网络、电信金融环境。 李虎,江西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江西南昌330008) 金融与经济2021年第1期 第二篇:引领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案引领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学重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意义;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教学难点: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五大理念和五大政策引领供给侧改革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怎么改革。首先,大家先看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6亿吨,美国年产为8800万吨,欧盟28国产1.69亿吨,
16、北美年产1.2亿吨,而我国产值却高达8亿吨,所占比重接近一半。近两年,我国平均每月钢材的库存都多达3000万吨,钢铁库存如此之多,我们哪有这么大的需求。我的老家河北唐山号称是“钢都”,钢铁企业多而又多,选矿厂、炼钢厂鳞次栉比,前些年都很火,但是这两年,由于铁粉价格一直在下降,钢材销售不出去,有时,甚至一斤钢材卖不到一斤白菜价。有的钢厂刚刚建好,但却尚未营业就面临关张。 第二组数据。全球煤炭年产量为81亿吨,我国煤炭年产量为40亿吨,所占比重又是接近一半。40亿吨煤炭就相当于全国人均3吨,怎么用的了这么多。尤其现在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石能源价格一再降低,煤炭价格一落再落,有时甚至一斤煤炭
17、卖不到一斤废纸钱,煤炭企业陷入了全行业的亏损。 第三组数据。全球水泥年产量为41.8亿吨,我国为24.76亿吨,占比超过了59%,这又相当于全国人均一吨多水泥。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建筑需要这么多水泥呢。 第四组数据。全球平板玻璃年产为8亿重量箱,我国占比又超过一半。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些数字以后,会作何感想。下面,我们再来看以下几组资料。 第一组资料。我国不缺世界500强的企业,2021年就有106家入围,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有专家预测,中国到2021年将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数量上赶超美国。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国家的品牌却很少能入围世界百强品牌。国际品牌集团从2021年开始就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可
18、是从这以后的连续7年内,我国都没有一个品牌能进入前一百位。有一家中国机构在美国的街头随机调查100人,问他们是否用过中国的产品,这些被调查者都点头称是,但当问到他们都用过哪些品牌时,他们的回答却是“三星、丰田、索尼”等。这样的回答,真是张冠李戴。 第二组资料。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小到螺丝钉,大到远洋巨轮,上天的、入地的、下海的都能造,“madeinchina”更是随处可见。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仍处在加工地位,很少有自己的专利品牌。比如,我国晋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制鞋基地,我国每年全国制鞋70亿双,其中10亿双就来自晋江,这在世界鞋业上的比重占到了10%以上。并且,晋江很多鞋厂的制
19、鞋成本与美国的耐克只差几美分,但价格却相差近十倍。 第三组资料。我国卖出五千万件中档以上的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747;卖出八亿件中档以上的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第四组资料。我国每年生产350万亿支圆珠笔,可是其中50%的笔芯、笔水都来自国外。尤其是我国在每年产钢8亿吨的前提下,却生产不了圆珠笔头的小小钢珠。我国计算机产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却都依赖进口。我国汽车销量世界第一,但是70%的转向器、发动机等四个要害部件也都依靠进口。 第五组资料。我国是中医药原产国,但目前在世界中药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却不足五分之一。 第六组资料。我国是饮食王国,但目前却很少有哪
20、几种食品能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在全世界大受欢迎。 第七组资料。我国是纺织古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样服装进入世界百强的名牌中。 第八组资料。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及使用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品牌的自行车在全世界走红。 第九组资料。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品牌的香烟成为世界名牌,进入百强。而我国每年在香烟的生产、消费上多达4950万箱,有将近3.5亿的烟民。 第十组数据。我国是家电生产大国,彩电、冰箱、洗衣机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品牌在世界驰名。我所说的“驰名”,是驰名中外、并是驰名商标的意思。 还有这样一些材料。近年来,国人对手机的需求
21、量与日俱增,全世界智能手机34%的消费在中国。美国的iphone手机极为走俏,而我国本土品牌却难有高端的产品与之媲美,从而致使大量的资金流入了外国公司的腰包。中国有很多生产电饭煲、马桶的企业,但是很多国人却不惜重金、不怕麻烦地从日本往中国背。我国奶制品企业非常多,产量也很高,可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上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牛奶需求量的一成,成为当天最受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同时,日本的纸尿裤、韩国的化妆品、澳大利亚的婴儿奶粉都成为最畅销的海淘商品。全世界钻石首饰12%的消费是在中国,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可见,中国的这个“世界工厂”正在变成“世界市
22、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埋怨老百姓去选择国外的商品,更不应该给国人戴上不爱国的帽子,很多时候,也可以说,老百姓这样做也是实属无奈。国内有些同类产品,可以说是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无法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说起来也是实在令人汗颜。 大家看了以上这些材料,又有何感想。是不是也会联想到我们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与意义 2021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
23、整体跃升。”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先后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21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人对这个热门词汇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实际上,供给侧的“侧”字就是“端、面”的意思,需求侧与供给侧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提到这两个概念,就不能不想到“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消费、出
24、口都在需求侧一边,而供给侧则更强调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所谓供给侧的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的产能,把发展的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加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一个公式。也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有效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
25、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政策。 我们党确定了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的目标。2021年是决胜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极为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这对完胜这一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它是2021年经济工作开局之年的重要引领。 2021年是“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年。因此在这一年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要有思路,要有理念,要有路径。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回答。国外评论认为,从传统的需求侧角度,即关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的推动因
26、素,对当下中国经济来讲,要么效率不够,要么链条过长,要么不能左右。而供给侧的改革是以结构性改革来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我认为这种评论很有道理。 第三,它是“三期叠加”矛盾的化解良方。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矛盾与挑战中,应对这些问题,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失为良方。其中就蕴含着新机遇、新内涵、新境界,预示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化解矛盾的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它是新一轮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之举。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名闻天下,但我认为这并非是当之无愧。虽然我们能够入深海、进太空、绕
27、月球,高铁、核电惊动世界,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却极为低下。比如,像马桶盖、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化妆品、手表甚至奶粉更是如此,很多国人选择从国外购买这些产品,导致我国大量的资金外流。有时,联想到厨卫设备,餐桌上的食品就使人更加汗颜,不粘锅经常用不到两年就粘锅了,保温瓶没用多久就不保温了,电池没用几天就没有电了。过去在长期贫困下,容易使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这就使得企业生产标准不高,残次、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现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再不创新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将倒逼企业生产加速创新,推出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以适应大众日益提升的品位需求。 第五,它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
28、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如今,已经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奔向富裕的国人,对生活质量、生活品位逐渐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如今,农村人对城里人都这样说:我们进城了,你们反倒下乡了;我们吃大米白面了,你们反倒吃粗茶淡饭了;我们吃肉了,你们反倒吃素了;我们吃糖了,你们反倒尿糖了。这是对城乡人民大众生活变化的一种幽默写照。 特别要看到,我国中产阶级人数不断扩大,从而产生的对高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亟待满足。外国媒体就一再讲到,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去求学、求医、购物,这都说明很多东西在国内还是供不应求的。另外,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有缺口。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
29、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但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之道就在于结构性的改革,重点在于供给侧。在全球经济的新瓶颈之下,有些经济体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从财政的刺激政策中寻求突破。我国是经济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则是一种“新平庸”,我国经济仍在以中高速发展并不断演进。现在,我国选择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供给侧,力求巧妙地运用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压旧促新,打造更具竞争力与活力的中国新经济,这显示出党中央的深谋远虑与高超的艺术。 我们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还因为这种改革能认真观察、
30、悉心研究人民大众的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趋向。比如,现如今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中大多流行“一二三”:“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享受一点;“三要”一要俏、二要跳、三要闹。其中,以健康为中心,就大有讲究、大有学问、大有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作为一种产业,其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5%,加拿大、日本为10%,我国却只有4%。仅就老年人而言,就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需求。他们要健康、他们要潇洒、他们要享受、他们要俏丽,这其中的需求侧着实不小,那么供给侧就要为此发力。我在海南就看到,每年10月
31、一过,大量北方“候鸟”式老人就飞去了,到第二年5月份左右才回到北方。那么,这些“候鸟”式老人在海南居住大半年时间,他们对养生、养老都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可是限于海南条件不足,他们的很多需要还不能被完全满足。而对于北方企业来说,就可以加大力度开发,加强这方面的供给。比如,解放军301医院就在海南设立分院,很受欢迎。再比如,中国现在的旅游团,几乎变成了全球的采购团。人们都在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卫生、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而这些现在都有很大一部分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对于1980年至2021年出生的一代人和广大女性消费群体,这两个群体正在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其中,
32、1980年至2021年出生的这代人的消费就占我国总人口消费的30%,他们中的80后十分注重生活质量,90后则属于主动型消费。2021年十一长假期间,这些人就在网络上不断地展示旅游、聚会的各种照片。这说明中国的需求侧仍极为可观,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9%,占了半壁江山。还比如,多年以来,老百姓都面临着入托难、上学难、看病难、一线城市购房难等各种问题。可以说,这些难题是难在百姓中、难在需求上。这里又该有多么巨大的需求侧。而这种需求侧,就召唤着供给侧。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在倡导坚持问题导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也十分重视从问题出发。这完全符合
33、矛盾的学说和主要观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矛盾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问题。比如,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在2021年金融风暴发生后以及后续时期所产生的影响,针对需求不足矛盾,政府采用了“西医”疗法,很多政策重点是在需求侧发力,这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相继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结构失衡的问题。 在看中国的经济时,国内外很多人始终紧盯gdp。实际上,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速度问题,实则却是结构问题。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使得“烟囱”式工业大肆发展,“三高”行业问题突出,一些重化工行业
34、和一般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纵观我国的供给体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待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才适逢其时。 因此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的倒逼,也是必经关口。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
35、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是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只来了一桌客人,就算大家使劲地吃,也是吃不完的。 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过。而要科学地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因此,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
36、,根本解决之道就在于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在于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实现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以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并且要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
37、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而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就在于要在减产能方面有实际性的操作。此外专家还建议,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加快培育有利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通过改革实现协调、绿色、共享。因此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提供实践依据。 四、“五大政策支柱”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五大政策支柱”与“五大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
38、改革的关系。2021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 (一)“五大政策支柱”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39、 “五大政策支柱”是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点。一方面,资源环境、劳动力工资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已经在消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再升级,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压力也在增大。这都要求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真正依靠产品质量与品牌信誉取胜。而五大政策支柱,恰恰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五大任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重点任务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的重点和关键点。 “五大任务”的提出既体现了务实作风,又体现了创新思维。例如
40、,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方面,会议提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电力价格”;在“扩大有效供给”方面,会议提出“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些内容都准确把握了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作出有力部署,其中的新内涵蕴含着发展的新境界,需要各方凝心聚力,扎实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在供给与需求两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市场需求强调的重点是“有没有”,而现在需要解决的重点是“好不好”;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很多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正如前面讲到的,我国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供大于求还不是一点
41、点,而是非常严重。与需求侧重点变化紧密相联,供给侧需要主动与之适应,需要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效率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不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遇到一些严重的矛盾。 比如,房地产库存备受各方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1年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8亿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了2122万平方米。与2021年同期相比,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加了1亿平方米,增幅为17.8%。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具体要求。2021年到
42、2021年期间,我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一再飙升,很多地方就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来限制购房。而这次经济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针对这项措施,一二三线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限制性措施。比如,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本身就很大,这就没有必要再实施以前的限制性措施了;而有些一线城市,由于人口仍然过于集中,对于以往的限制性措施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专家表示,以上这些政策既是化解库存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必然之需。我们讲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城镇化,没有房子又怎么能实现城镇化呢。所以,要引导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引导农民来城镇居住、购房。 五、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
43、性改革,全力消除两大误解 在明确了上面所说一些内容以后,我们大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的政策,一定要有准确科学的认识,这其中,一定要消除一些误解。我认为,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解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二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搞新的“计划经济”。对于这两种误解,我们要全力消除。 (一)第一种误解与解决办法 第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供给和需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也要注意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
44、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二)第二种误解与解决办法 第二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也是种错误的观点。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 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5、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这些“僵尸企业”的存在,本身可能就是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一种影响,而对于这样的企业,有些政府可能还在继续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
46、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不是多了,而是还要大大的开放,大大的吸引外资。 六、加大力度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注重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2021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以下是这十个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一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四是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
47、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五是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六是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七是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八是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九是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是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二)坚持四个重大原则 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要注重十个工作重点转变以外,还要坚持四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坚持以民生为本。民为邦本。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以来,一直把
48、人民高高举在头上,凡事坚持民为先、民为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自然如此。实际上,供给侧,供给谁。说到底还是供给人民大众。因此,党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还是着眼于人民大众。所以说,坚持以民生为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 工作实践中,要以“十个更加注重”和以上四大原则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就不能再干了。就像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所谓的“鬼城”,这就是盲目扩建新城所造成的。再比如,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2021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