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读后感(一).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47631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读后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伶官传序读后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读后感(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官传序读后感(一).doc(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伶官传序读后感 读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深有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呀。 庄宗继承晋王遗志,为了报仇雪恨,发奋图强治国,终于消灭了仇敌,平定了天下。之后,庄宗没有了奋斗目标,无所事事,整天只跟宠爱的伶官、伶人在一起,纵情声色,朝政日非。一个武夫兵变,四方响应,连父亲养子的矛头也指向自己,庄宗岂不身亡国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成了欧阳修的警世之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最好的例子。越王被吴王打败,献出美女西施才保住性命,他忍辱负重替吴王做了几年的奴隶,才获得回国的权利,且要年年向吴王进贡。几年中他和他的大臣极讨好吴王,使吴王不再警惕,而且摸清吴

2、国的种子全是从越国进贡的种子中挑选的。次年他们就进贡了熟的种子;吴王用了,颗粒无收,国内大乱。越王趁机讨伐吴王,大获全胜。 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吴王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斗志和勤勉后,毁灭就接踵而来。你不前进,别人就在前进,这是必然。 机会永远属于敢作敢为的人。在上天赐予的机会面前,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看不起,有的人想要又不敢为,有的人抓住就尽力而为。所以,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小有作为,有的人却大有作为。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所不能的,不一定他不能。卖茶盐蛋的就造不了原子弹。玩魔术的纵可隔墙易物,但终究比不了科学家的宇宙飞船载人载物穿越太空。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人类却做到了。以

3、前的肺结核是绝症,现在却是小毛病,药到病除。癌症、艾滋病也不再是“谈虎色变”,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一天天不断得到突破。 俗话一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我们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良好意愿,才能促使我们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类每天都在进步。先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改进,最终解决问题。 动画片爱迪-奥特曼中,冰雕艺术的迷人被心魔利用,它把人迷住并唆使人们自相殴打,连护卫队队员也忘记消灭心魔的任务。只有奥特曼克服心魔对他的心理召唤,最终战胜心魔。其实“心魔”在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有时是来自外部的,有时是源自我们自己,它就是

4、我们的弱点,它就是其他阻碍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因素。所以,希望我们都象奥特曼,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顽强的毅力,不懈地努力,事事有成。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自从在24岁袭的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致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

5、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

6、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 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的那么突然。 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

7、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一切得于伶官传序。伶人和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而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一) 伶官传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政论文。文中言五代时期的唐庄宗临危受命,坚守父亲遗命,立鸿鹄之志。英雄盖世,破敌势如破竹,及大功告成,沉迷于声色,宠幸伶人,不到三年,身死国破,典型的玩物丧志。 唐庄宗盛时,雄姿勃发,大志冲天,攻敌如入无人之境;庄宗衰时,仓皇出逃,狼狈不堪,逃跑如丧家之犬。两两对比,何其悲凉。 很多时候得之不易,失之易。这是得和失相比较而言,其实得的过程也何其艰难,如果容易的话,庄宗的父亲早为自己报仇了,何须等到临死遗

8、命给儿子。失之易,纵观历代皇朝,有的短短几年,有的几百年,但都没有万代。因为得到后没坚持做下去,而是玩物丧志,导致灭亡。 坚持很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坚持就是胜利。回想自己教学生活中半途而废的事真是汗颜。练字,从一开始接班就要求练字,为了鼓励坚持下去,每两星期还来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全员参与,每个人的作品都粘贴在后黑板的后面,逐一亮相,逐一评比,前六名优胜者有奖,一个本子。可进行了几次之后,发现领奖的人基本上每次都是熟悉的面孔,激励后进者没什么效果。于是想到奖励进步大的,进行了几次,效果也不很明显,可能和自己的方式、方法有关系。在思考的过程中放慢了要求的步伐,学生依然如故,好的依然好。我多想写的不

9、好的同学写工整呀。让人看着也舒服。有点以偏概全,今天反思自己,其实还是有人在进步,比如:李银河、赵瑞凯、李胜辉原来写的根本看不清,现在至少写的看清了。坚持,反思的过程同样要严格要求,坚持下去,鼓励学生,也提醒自己:成功贵在坚持。 (二)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自从在24岁袭的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致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

10、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

11、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 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的那么突然。 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可她依然没有走

12、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一切得于伶官传序。伶人和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而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三) 今天在上课之余,翻看了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文章记得是读高中时学习的。当时只是为了考试而记知识点,对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领悟不深刻。如今,重读此名篇,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改国号梁,定都洛阳,史称后梁。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五代时期。次年,原唐朝晋王李克用病死,长子李存勖继位。他牢记父亲嘱托,以

13、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洗雪家雠,中兴国祚,于公元923年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庄宗。当此时,虽少康之嗣复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而称帝后,他忘记栉风沐雨之艰辛,沉湎于色禽荒乐,安于享乐,不理国事,终至众叛亲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所言,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长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第一,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我们党已建立88年,执政60年,革命战争年代过去了多年。建国前的老同志和老干部早已全部退出领导岗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亟需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大幅度提

14、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教育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高瞻远瞩。李存勖战功赫赫,骑在马上打天下没问题,可是治国却是外行。具体表现在,缺乏统领全局的意识,消极治国,安逸享乐,众叛亲离,导致败亡。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做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内耗,共同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灯红酒绿中洁身自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三,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作为。位置就是责任,压力就是动力

15、。当李存勖消灭敌人后,脑子中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自然就没有了动力,丧失了方向,从而消极作为,亡身亡国。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使命,积极作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决克服无所事事、作风飘浮的不良倾向。要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路线,从而赢得群众拥护,树立良好形象。 第三篇: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导入。请一名同学概括说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1、首先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这篇文章 2、本文虽为一篇史论小序,但作者的感情充溢期中,他在叙事说理中的情感是有变化的,下面我们通过找一些能较鲜明地表明作者对庄宗得失天下这件事的

16、情感态度的句子来体味一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岂独伶人也哉。 3、我们通过诵读一同来品味一下这些句子中具体饱含了作家怎样的情感。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得天下908-923年15年,失天下3年,那么艰辛的创业、建国,却在短时间内亡国,能不让人感慨么。 六国论一上来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接着开始分层论述,我们这篇文章直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也能说明观点了,加”呜呼”有什么作用

17、。 呜呼。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家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而本文一开始就发表这样的感慨,可见作者内心郁结之情深到极点,不得不发,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毛诗序里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散文,庄宗得失天下这件事引起了作家心灵的震动。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难道不是由于人事么。感叹句中又反问,强调了人事对盛衰的重要性。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一开始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作家良多惋惜、感慨之情。呜呼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诵读指导。反问句要重读反问词、强调的观点,呜呼一词以无比的惋惜、感慨口气来读,语

18、速放慢,“呜”字后要有稍长时间语音的延长,延长中语调要有低沉到感慨的过程。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两处对比该分别以怎样的感情去读。昂扬激越沉痛凄怆找同学来反复读 作者对庄宗得天下时的盛,以昂扬的情调、激越的笔势记录了自己对此事的情感态度。但是仅3年的功夫,庄宗就仓皇出逃,君臣相顾, 2泣下沾襟,场面是多么的悲惨,结局是多么的可怜,“何其衰也”,笔试至此迂回,情调低沉凄怆,充分传达出作者对此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古人评价:李刚己评:“笔势骞举。”叙其衰,李评:“横空而来,如风水相搏,哄涛巨浪忽起忽落,极天下之壮观,而声情之沉郁,气势之淋漓,与史公极为相近也。” 方其系燕父子

19、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以昂扬激越的语气来读,读出胜利的喜悦和豪情。方和下面内容注意要有停顿,重读系、函,下面的短句要一气喝成,节奏稍快,还矢先王与下面的而告以成功气脉要联,从而后语调再上一层,从其处放慢,注意再次蓄势,准备最后的昂扬激越。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这一层整个语调要低沉,感情沉重,第一句读出天下已定的平和,从一夫起语速稍快,读出乱、狼狈的感觉,至于又是一个程度,再加一等沉重,语速也要慢下来,为何其衰也垫势。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20、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 3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明确:这是对庄亡国一事宗的评论:难道是得到它艰难,而失去它容易么。反问,答案是:不是。还是追寻它的成败,却是由于人事呢。疑问,答案是:是的。其实作者在这里并非有疑问,是想给读者一个思考的时间,文外有含蓄不尽文意,千古覆辙,大抵如此,何可胜慨期望他人也在沉思后得到警醒,因此,这里“抑”在读时要加重语气,语速放慢,读出思考的过程,得出结论就要以冷静、理性的语气,同时注意重读忧劳、逸豫、兴、亡四字。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前后对比读的与上段类似,这是一个被动句,作者在这里说庄宗溺爱伶人却困与伶人之手,导致身死国灭

21、,被天下人所耻笑,就好比农夫救蛇,反被蛇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种嘲讽、耻笑在里面。这里要注意重读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要读出嘲讽口吻,岂独伶人也哉。 明确。难道仅仅是伶人困庄宗使之亡国这件事么。反问实乃肯定,作者在这里感于庄宗盛衰得失,推广于其他事,皆有此理,他深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将来意义,是一种引申,带有更高远的见识和更深广的哲思。重读岂独、伶人,语速放慢、读出深远的思索来。 后人评价 德潜评。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4刘大櫆:跌宕遒逸,风神绝似史迁。跌宕: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遒逸:强劲有力、风神潇洒 4、总结 我们通过上面同学们亲身的诵读,感受到了

22、文章充溢的情感,大家看我们分析的朗读的感情实际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文章中确实有抑扬顿挫、跌荡遒逸。同时,作为叙事说理散文,文章中作者要说的史事是很多的,作者能以情感贯穿,可谓是“气脉中贯”,同时结构安排的条理谨严,散而不乱,这也正是它处在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原因。 我们把握文章有多种途径,可以梳理归纳,也可以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正所谓“因声求气”,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尝试通过诵读来欣赏文本。大家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最后请一名同学来读全文。 5、谈谈你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体会。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修宫庭,疏运河,凡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不一而足。终于

23、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败,身死部将之手。继之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古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实为忧劳兴国之典范。 明末农民领袖闯王李自成通过大小几百战,虽然其间有过挫折,有时甚至只剩下几十人,终于推翻了统治了200多年的明王朝,可是进入北京城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内部不和军纪涣散,最后竟败于他手 5下败将吴三桂手里,叫后人扼腕长叹。 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板书: 伶官传序 欧阳修 跌抑感慨、惋惜 荡扬昂

24、扬激越 低沉凄怆 遒顿逸挫理性警醒 嘲讽、深广哲思 人事盛衰散而思考不引申 乱 第四篇:伶官传序伶官传序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伶官传序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2021-07-06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自主模块 1.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

25、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 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

26、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4.自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伶官 有的放矢 盛以锦囊 及仇雠已灭 溺 5.整体感知课文。 6.名句填空 (1)书曰: , 。 (2) , ,自然之理也。(3) , ,岂独伶人也哉。 合作探究模块 一、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自读10分钟,完成下列练习 1、重要字词 原庄

27、宗之所以得天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岂非人事哉 乃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及凯旋而纳之 抑本其成败之迹 2、古今异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 今: ) 至于誓天断发(古: 今: ) 3、词类活用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函梁君臣之首: 4、特殊句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盛以锦囊 告以成功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翻译句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思考与讨论: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2、思考: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

28、中去的。 答: 3、思考。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4、思考。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5、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6、思考。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三、课堂延伸: 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写一写 小结: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教学

29、目的: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3、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教学难点。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第一节 一、导入: 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自己惨败的原因-“天亡我也”。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

30、咎于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为呢。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吉水人。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学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提倡古文,批评北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 三、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传:传记。 序

31、。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还有一种称为宴集序。 四、写作背景和目的: 五代的后唐国君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致使伶人重权在握。后来后唐发生兵变,而拥有兵权的伶人拒不发兵平叛,庄宗只得亲征,但败北,这时众叛亲离,伶人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2、。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讲解1-2段重要词句。 1、一词多义现象。知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与 a、与其所以失之者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c、无乃尔是过与d、与秦而不助六国也以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可以知之矣c、而皆背晋以归梁d、请其矢,盛以锦囊乃 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必以长安

33、君为质,兵乃出方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盛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c、请其矢,盛以锦囊告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b、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于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而皆自于人欤d、智勇多困于所溺e、霜叶红于二月花其 a、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其后用兵d、何其衰也e、其真无马耶之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莫能与之争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之二虫又何知f、吾欲之南海,何如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指出下列古今

34、异义词的用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抑本其成败之迹 3、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请其矢,盛以锦囊 3、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而告以成功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第二节分析全文: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是什么。“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2、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古代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用

35、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 3、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论据:庄宗得天下盛,失天下衰的史实。 例证法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小结:提出全文的论点,并以唐庄宗的事例为证。 4、“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慨叹,惋惜。 5、晋王弥留之际为什么赐予庄宗三支箭。赐箭的原因。勉励儿子誓报父仇。 6、庄宗对待晋王的遗命的有怎样的举动。这些举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受、藏、告、请、盛、负、纳。 接受遗命后,有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忠诚地执行遗命。 7、作者为什么如此详细的写庄宗忠诚地执行父命。 说明他的成功与他不断的努力分不开,体

36、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小结。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8、矢志复仇的庄宗取得了怎样的战绩。作者赞叹庄宗的成功,这照应了前文哪些词语。 “方其君臣之首”“盛”“得天下” 9、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在极短的时间,说说庄宗失败时的处境。作者慨叹庄宗的失败又照应了前文哪些词语。众叛亲离。“衰”“失天下” 10、庄宗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11、大家说说

37、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对比的作用。 通过强烈鲜明的对比“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满招损”“逸豫可以亡身” 在鲜明的对比中强调人事的作用,照应回应论点。 12、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和引证 小结。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13、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100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旧事,有何目的。 以古谏今,告诫当时的统治者。使“身死国灭”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豫”之中,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

38、突出,结构严谨。由杜牧题乌江亭引入 二、解题 三、了解背景,体会讽谏意味 四、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和断句。 五、疏通文意,课文探究学习 (一)第 一、二段课文学习 1、强调重点字词 2、探究: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第 三、四段课文学习 1、强调第 三、四段重点字词 2、探究: (1)、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七、课堂巩固练习 1

39、、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名句积累 八、美文赏读 1、结构美探究对比论证手法和全文论证结构 2、文理美探究主旨与教训 3、抑扬美探究抑扬手法 4、文笔美探究叙事简约、语言精警的特点、文句的对称美 九、拓展延伸 六、分析 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

40、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提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 提问1。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提问2: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2。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提问3。这段

41、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3。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对比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

42、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七、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八、总结: 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九、品语言并读课文。 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扬顿挫的笔法。以第三段为例

43、,本段文字句式上有问句,有叹句,有骈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盛”后一个大句子写的是“衰”,读是注意语气。问句读上扬调,叹句读下降调。 十、作业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常见文言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了解作者观点及对人生的启示。相关知识。 1、关于序 序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读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做的序。 2、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3),字永

44、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3、关于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