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 、水、 、生物、 、地形等。2循环类型: 、生物循环和 物质循环。3循环目的:进行 迁移和 交换。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 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 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无机盐,通过 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各
2、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 的改变。(2)变化:在诸多自然地理要素中, 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地理要素,而岩石直接受人类影响较小。大气岩石土壤水循环岩石圈物质能量制约有机物叶绿素热量水分光合物质和能量统一协调地理环境状态生物和水重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
3、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
4、、能量传输 读生物与地理环境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 ,从土壤中吸收 ,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成为 能,进入生态系统中流动。(3)植物的产物是 和 的食物来源,被生物有机体吸收的 ,在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又以 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的环境中去,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 。【参考答案】(1)由上至下从左到右,分别为CO2 O2 O2 CO2 N2 N(也可是P或K) H2O(2)二氧化碳 水 氧气 化学能(3)动物 微生物 化学元素 无机 生物循环【全解全析】解答
5、此题的关键是要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有准确的认识,对生物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循环过程有明显的了解。只要对上述知识理解透彻,此题便不难回答。重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
6、园地球【特别提醒】(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
7、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全解全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是指: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体系统改变;每一要素都力求与整体的环境特征相统一、协调。该问题是总结当水文要素(R河径流量)变化时,会对其他四个要素(气候、地形地貌、生物、土壤)及本身产生何种影响。当R河
8、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水文);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物种灭绝(生物);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土地荒漠化加剧(地形地貌);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候)。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2依据上图原理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9、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3“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5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
10、2题。1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2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34题。3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是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4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开放性“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
11、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56题。5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好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6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
12、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B C D7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乙为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根据材料二和图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
13、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
14、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2015年北京卷)
15、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D(2015课标全国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8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
16、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9(2018年北京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10(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
17、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1(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案】1C 2B【答案】3A【解析】3根据材料,“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
18、2浓度,起保温作用,A项对。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气体,B项错。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增温关系不大,C项错。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D项错。【答案】4A5D6B【解析】4图中演示的是湖泊生物的生长、死亡沉积于湖底,导致湖泊萎缩,最终湖泊消失演变为陆地的过程。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主要原因是湖泊生物的死亡沉积。6图中演示的是生物生长对水文的影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C2B【解析】1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项正确。【答案】
19、3C4A【解析】3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故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4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5C6A【解析】5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故选C。6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
20、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故选A。7【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答案】1AB 2BC【解析】1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
21、D项错误。2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答案】3C【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答案】4C 5D 6C【解析】4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
22、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5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6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答案】7D【解析】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
23、不大。故选D。【答案】8D9【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10【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解析】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不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11【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解析】(1)本题为描述地理事物变化状态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整体趋势描述和局部特例描述相结合。(2)结合栖息地的变化趋势以及图中的人为因素即可得出答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