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第三讲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心理学第三讲精选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播心理学第三讲第1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传播者的角色与任务传播者的角色与任务v1、你从电视新闻里看到的有关世界各地所发生事件的报导是对事件绝对客观并完全真实的“复写”吗?v2、新闻记者和编辑在制作和报导新闻时是否会受到约束?如果是,会受哪些因素约束?第2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一一 传播者的角色传播者的角色第3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专职传播者专职传播者v即那些专门负责进行传播的人,他们以传播为职业,传播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现代社会的专职传播者多为大众传播者,他们通过先进的印刷和电子媒介,向为数众多的、素不相识的,且无法预知的大众进行传播,专职传播者通常是代表某特定阶级(多为统治阶级
2、)的利益,站在特定阶级的立场上,对广大民众进行传播。因此,他们的传播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向普通传播者那样随心所欲。v普通传播者普通传播者v是指那些不专门负责进行传播的人,他们不以传播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其传播活动非常自由、灵活。在一般情况下,无论什么时候他们想传播时就可以传播,传播的内容也完全由他们个人决定,通常多为大众日常生活内容,或群体所关心的问题。普通传播者多为人际传播的传播者,其角色极不固定,随时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两种角色之间转换。第4页,此课件共59页哦v1.传播者角色的多重性传播者角色的多重性v(1)社会角色及其多重性)社会角色及其多重性v角色理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
3、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心角色理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它用角色这一中心概念来解释理学三大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它用角色这一中心概念来解释个人的社会行为,将影响个人行为的文化背景、社会隶属关个人的社会行为,将影响个人行为的文化背景、社会隶属关系以及个人自我等各个环节的因素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以及个人自我等各个环节的因素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个人的整体行为动力系统来考察个人的行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个人的整体行为动力系统来考察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状况及发展。为和心理的状况及发展。第5页,此课件共59页哦v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的是处于某种社会地
4、位,因而具有某种社会职能的人。v角色是角色理论从戏剧舞台表演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v角色理论认为,任何个人在社会中都不可能是作为“纯粹”的个人而存在,他必然要和周围环境、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也如同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而个体在社会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同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分不开的,换句话说,个人的一切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都是由他在社会上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规定的。社会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对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会有一种公认的期望,并以这种期望来要求承担这一角色的人。v由于个人总是处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体的社会角色因
5、为总是受到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往往具有多重性。第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社会角色的多重性有两重涵义:社会角色的多重性有两重涵义:v一是指个人身份的多重性,即处于各种社会一是指个人身份的多重性,即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交接点上的个人具有不同的身份;关系交接点上的个人具有不同的身份;v二是指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多重性。即在各二是指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多重性。即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个人所居的地位高低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个人所居的地位高低会有所不同。会有所不同。第7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传播者角色的多重性传播者角色的多重性v传播者角色的多重性是指在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传播者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传播者
6、角色的多重性是指在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传播者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扮演着不同的具体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扮演着不同的具体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v在传播过程的初始阶段,传播者是信息的编码者和发送者;而在受传者接受信息并发出在传播过程的初始阶段,传播者是信息的编码者和发送者;而在受传者接受信息并发出反应性信息之后,传播者又成了反馈信息的接受者、诊断者和评价者;之后,他又成为反应性信息之后,传播者又成了反馈信息的接受者、诊断者和评价者;之后,他又成为传播过程的改进者。传播过程的改进者。v另一方面,尽管传播者在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扮演着各不相同的具体角色,但从总体上另一方面,尽管传播者在传播过程的不同
7、阶段扮演着各不相同的具体角色,但从总体上看,传播者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导控者,这又集中体现在传播者的看,传播者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导控者,这又集中体现在传播者的“守门守门”行为中。行为中。v虽然传播活动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共同参与,双方互为信息的传送者和虽然传播活动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共同参与,双方互为信息的传送者和接受者,但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接受者,但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整个传播系统的运动主要是由传播者所输出的信息推动的作用是不同的,整个传播系统的运动主要是由传播者所输出的信息推动的,传播者接受对方的反馈信息,是为
8、了了解传播系统的状况与功能,对的,传播者接受对方的反馈信息,是为了了解传播系统的状况与功能,对传播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正确的控制,以便最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传播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正确的控制,以便最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第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二传播者的任务二传播者的任务v1.收集信息收集信息v传播者对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出于传播者生理、心理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出于传播目的的要求和受传者的社会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收集工作。多数时候,传播者都是在有意识、有准备的情况下从事信息收集工作,但有时传播者也会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或无意识中接触到有用信息。对于职业传播者来说,应该具
9、备对有用信息的敏感性,具有在无意之中保持有意反应的能力,于是能很快从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变无意识的信息接触为有意识的信息收集。否则就难以抓住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第9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加工制作信息加工制作信息v在信息收集完成后,传播者要对信息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加工处理,这主要包括对信息的取舍和将信息符号化信息的取舍和将信息符号化两个方面。第10页,此课件共59页哦v3.传递信息传递信息v在此阶段,传播者必须采用灵活而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技巧,借助一定的传播通道,使信息到达受传者。为此,传播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v(1)合理选择和利用传播媒体;)合理选择和利用传播媒体;v(2)注意克服信息传递
10、中的干扰。)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v在媒体的选择利用方面必须考虑媒体与具体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关系,视内容的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决定采用不同的媒体;也要视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要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媒体;当然在选用媒体时还需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能性,即现有的条件是否允许采用你认为是理想的媒体。v传播通道中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噪音或干扰因素。它们是一些不利于信息传递的、妨碍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的消极因素。如传播设施不善、传播环境不良、疲劳、心理错觉等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和正确理解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始终与干扰现象做斗争,随时注意排除与克服可能存在的干扰,这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方法
11、(如重复传递、核对传递、多通道传递等)、改善传播环境等来实现。第11页,此课件共59页哦v4.收集处理反馈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信息v在人际传播领域或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中,反馈信息的收集将会更容易、及时、全面、往往也更真实。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要获取反馈信息就相对显得困难一些。往往只能通过受传者的来函、来电、文章或调查报纸订数及广播电视的收视率等方法来收集受传者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其收集反馈信息的特点是时间缓慢,不能及时、全面地获得受传者的反馈信息。而且,其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大众传播为了克服自己的弱点,常常采用的方法来收集反馈信息。第12页,此课件共59页哦v5.调整修正传播行为调整修正传播
12、行为v反馈是实现系统控制的有效方法。当传播者收集到了所需要的反馈信息之后,通过把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传播目的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就可以了解传播效果,找出实际的传播结果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个传播过程进行调整,或改变传播策略,或调整输出信息的类型、数量与速度,或修订信息传输的方式方法,以保证传播结果与预定的传播目的趋于一致。第13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者的角色规定传播者的角色规定v角色规定即社会为各种角色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角色规定即社会为各种角色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该角色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上
13、面,反体体现在该角色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上面,反映了该社会角色的规范性的一面。映了该社会角色的规范性的一面。v一定的社会地位同一定的社会规范之间具有一致性,每一种身份地位的人都必须依照他的这种身份地位所应有的行为模式行事。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具有怎样的社会职能,他必须按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事,他既享有这种地位赋予他的某种权利,同时他也必须履行这一地位要求他所尽的义务,权利与义务通常总是对等的。具有某种社会地位和职能的人,其行为标准一旦违背了社会角色规范就会受到人们的抵制和谴责,就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其目标也就难以达到。角色规定有时意味着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都不是他们自己,而仅仅是扮演一
14、个角色。第14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二二 传播者的权利传播者的权利 v一个国家的公民有进行传播活动的权利,这一般由国家宪法加以规定。对此这里不拟详加论述。这里主要针对专职传播者谈谈他们的权利,包括新闻、出版、文艺、文化机构等方面的大众传播人员的专业权利。v1.编辑权编辑权v作为专职的传播者,有权对信息进行编辑,即有权根据自己个人作为专职的传播者,有权对信息进行编辑,即有权根据自己个人或所属群体以及社会的需要、意见、主张、立场等对信息进行取舍、或所属群体以及社会的需要、意见、主张、立场等对信息进行取舍、修改和组织。修改和组织。v编辑权具体包括:决定和实施编辑方针,行使一切必要的业务权如稿件取舍、
15、修改,制作形式的决定,媒介的管理等,因此编辑权实际上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控制的权利和自控的权利。编辑权很少是绝对独立、自由的,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编辑权总是反映了不同阶层或阶级利益,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一定的政治服务。第15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采访报道权采访报道权v采访报道权也叫知察权或知闻权,是传播自由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传播者可以采访任何他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事件,也可以与任何部门、任何人接触。主要包括不受阻挠地搜集、核对消息情报,并安全、有效地加以传送的权利,对人民应知晓的信息拒绝提供也违法的。传播者的采访报道权具有重要意义。v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知晓自己的国家、政府、社
16、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动态以及一切有利于正当活动的信息,这一权利的实现往往要依赖于传播者及传播媒介的活动才有可能。通过传播者的采访报道权,广大人民大众能够随时随刻了解外部世界的各方面信息及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的各种正当目的服务,加强和密切了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联系和交往,也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传播者的采访报道权,使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得以宣传和传播,并引导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第1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3.版权(著作权)版权(著作权)v传播者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取舍并制作成一定的信息产品以后,拥有对该产品的著作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要完
17、整地、大量地复制或使用该产品,必须事先征得信息产品制作人的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传播者的版权简单地说就是传播者对自己信息产品的控制权和复制权。强调这一权利,可以防止对信息产品的剽窃,使信息市场趋于规范化和有序化。第17页,此课件共59页哦v4.消息来源保密权消息来源保密权v消息来源保密权也叫秘匿权或取材秘密权,指传播者有权利也有义务对消息提供者的情况实行保密,不向任何人提供有关他们姓名、职务、所属机构等基本情况,也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他们所提供的文件、资料等。行使消息来源保护权有利也有弊。v行使消息来源保护权的好处是可以保护消息提供者免受打击、迫害或其他各种报复,也可以保证传播者有充足
18、的、必要的消息来源。v行使消息来源保护权的弊端是不排除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传播者可能以此为保护伞,制造假新闻以博取受众注意,为此,有的国家制定了专业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法庭必要的审讯、取证程序中,传播者或媒介不得行使消息来源保护权,以防止新闻失真。第1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5.安全保护权安全保护权v安全保护权是指要保证从事大众传播事业的新闻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本国或国外都能得到保护,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他们有进行本职工作的最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传播者往往活跃在各种矛盾尖锐交锋的领域,很多时候其采访报道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十分艰苦的。在中外历史上就有不少新闻工作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19页,
19、此课件共59页哦v三传播者的义务三传播者的义务 v1.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泄露国家机密,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 v传播者应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传播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传播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使社会大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朝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方向发展。举凡国家未公开披露的情报、资料等机密,任何传播机构或个人均不得公开发表或传播;凡未公开发行的内部刊物、文件等,一律不得向限制范围以外的人传播,不得因为任何原因从事有损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传播活动。自觉维护、增进本国人民的团结,不损害本国各族人民的和睦与合作。v2.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至上
20、的原则 v首先,传播者理所当然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事实,不得报道虚假的信息或未经证实的消息情报以及对社会和人民有害的信息,当然更不能为追求宣传效果而制造假新闻。其次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宏扬社会正气,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和正义,惩恶扬善,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良好环境。第三,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引导人民的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第四,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得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内容。第20页,
21、此课件共59页哦v3.未经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公布法庭秘密和开庭审讯的内容不得公布法庭秘密和开庭审讯的内容 v传播者有义务向广大公众公布事实真相,但某些案件,在尚未弄清楚之前,是不宜公开传播的,以免给法庭带来许多干扰,妨碍法律程序。还有一些案件,因关系重大或涉及机密内容,既不能公开审讯,更不宜公开报道。v4.未经批准不得为外国提供服务未经批准不得为外国提供服务 v主要指在提供非日常生活信息时,不得涉及有损国家利益的机密文件、政治经济信息、军事情报等。v 5.尊重个人隐私尊重个人隐私 v传播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不得采取任何不正当手段打探他人的隐私,也不得通过大众媒介对他人的隐私加
22、以宣扬,比如,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其非公开活动的照片或录制或公布别人的谈话,不得了解或传播别人的私生活。不得对任何个人或团体进行诽谤。传播者必须意识到,并非真实的就是可以宣扬和报道的。第21页,此课件共59页哦v 6.不得以权谋私,不得行贿索贿不得以权谋私,不得行贿索贿 v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编辑们完全有条件利用手中的采编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大搞钱权交易,实行有偿新闻,但这样的传播者迟早是会被清除出传播者的队伍的。不利用大众传媒谋取私利,秉公办事、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是传播者应有的品质。第22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 v一一 自我意识与传播
23、行为自我意识与传播行为 v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第23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一)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v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v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及自己同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及自己同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使人能够以自身为对象,实现自我反映,是人意识,它使人能够以自身为对象,实现自我反映,是人的心理区别并高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的心理区别并高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v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24、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第24页,此课件共59页哦v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v“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具体来讲,自我意识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v我是个什么样的人?v我有什么样的个性?v有什么样的优缺点?v我有什么价值?v有无巨大的潜能?v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v达到什么样的目标?v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已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等四个主要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
25、我意识”。第25页,此课件共59页哦v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也指出,自我评价的基础是他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就仿佛是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从中照出了自己的形象。为此他还创造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概念 镜中之我,来说明自我的形成过程。v根据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个体自我的形成过程为:v(1)我所想象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v(2)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的形象的评价;v(3)由上述两方面引出的某种自我感觉自尊或自卑等。第2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内容v自我意识包括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体验和控制。v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自身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感
26、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v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的一定的情绪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同其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v当客观的自我满足了主观的自我的需要,如个人希望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实际上也取得了成功,个体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相反,若客观的自我未能够满足主观的自我的需要,如个人在他极希望成功的某件事情上失败了,个体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通常具体
27、表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信、自我欣赏、自满、自嘲、自卑、自责、自怜等。自我情绪体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v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语言的发动或抑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我约束等形式。v v通过自我控制可以发动人们去克服各种困难,或者根据需要抑制自己的某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或有损自我形象的某些言行。自我控制能够掩盖个人的真实面貌,以假象与人交往,即所谓的自我掩饰或自我克制。自我掩饰可以起到欺骗他人的作用。第27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二)自我意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二)自我意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v1.自我的统一性及其
28、意义自我的统一性及其意义v个人的自我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能统一,就会出现认同性危机,因其自我的各部分含混不清而导致缺乏生活目标,失去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因此,人总是要努力维持一个统一的自我,以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最常见的就是追求和保持自己的公开形象的一致性的倾向,于是人总是不希望给人以一种前后矛盾的不统一的形象。一旦人们表现出某种社会认同的积极的言行(如乐于助人)后,总是愿意花更大的努力来维持这一形象;同样地,当人们拒绝了别人提出的一个很大的要求后,就更可能接受别人接着向他提出的一个小一点的要求。第2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案例:案例:v弗里德曼等人
29、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人员登门去拜访一些住在郊区的家庭主妇,向她们提出一些很容易做到的小要求:在窗口挂一个小牌以支持“安全行驶”之类的活动。v两星期后再次拜访她们并提出更大的要求: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放一块不太雅观的写着安全行驶字样的大型广告牌;对另一组被试则不提小要求而直接提出大要求,结果第一组被试有55%的人同意大要求,而第二组只有17%的人同意大要求。这一实验表明曾经表现出乐于助人、富有合作精神的公开形象的家庭主妇,更愿意以相似的行为来印证她们曾经给人的印象,那怕这意味着去答应原本不很乐意做的事情。第29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传播者的自我概念影响传播效果、传播者的自我概念影响传播效果v传
30、播者出于维护自我统一性的需要,他们的传播行为也始终具有一致性。传播者的自我形象清晰稳定的程度将对其传播行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必须首先具有一个清晰、坚定而统一的自我概念。v传播者的自我形象越清晰稳定,并且符合一定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关于自我的认识对其行为举止、思想言论的影响就越强,并且这样的传播者往往会更自主、更有创造性,不在意他人的批评或评价,他们在进行传播活动时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够执着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或是值得传播的观点态度,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左右和摆布,因为他们不需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进行自我证实。v而那些对自我缺乏信心的人,由于没有
31、坚定统一的自我形象,缺乏自我确定感,常常需要依靠他人的意见和反应来进行自我证实,同时又害怕并试图避免听到他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惟恐会听到任何消极的评价。作为传播者,他们对自我的不确定和无信心会扩散到他们的全部传播行为上去,使他们对传播的主题、要宣传的观点、主张或态度同样具有不确定感,对自己的传播活动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和左右。可以想见,这样的传播绝不可能会有理想的效果。第30页,此课件共59页哦v3.适当的自我控制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适当的自我控制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v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传播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控制来获取受传者的好感,拉近与受传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提高传播效
32、果的目的。传播者主要可通过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来控制自己以便给受传者留下一个最佳的印象,有效的印象管理必须注重以下心理效应:v印象管理又叫自我呈现或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运用多种策略,选择适印象管理又叫自我呈现或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运用多种策略,选择适当得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外在形象,使别人对当得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外在形象,使别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以争取别人的理解,润滑人际关系,使交往顺畅自己形成良好印象,以争取别人的理解,润滑人际关系,使交往顺畅地进行。地进行。v首因效应首因效应v光环效应。光环效应。第31页,此课件共59页哦v首因效应首因效应v即人们通常所说的
33、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它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这一印象对双方的交往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是人际认知和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第一印象对人际认知具有导向作用,且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传播者要重视自己在受传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从仪表装束、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各方面给受传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第32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33页,此课件共59页哦v光环效应光环效应v又称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人的某一方面有了好感(恶感),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好(坏)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一种以点代面,从局部出发加以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的认知偏差。光环效应常常表现为以貌取人,以服装定
34、地位等,光环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作为传播者要尽量利用其积极作用,利用自己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动人的微笑等,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为成功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v爱屋及乌第34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35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二二 社会文化心理与传播行为社会文化心理与传播行为v有时我们会说某人太斯文秀气,不象是个东北人,我们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第3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1.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 v社会文化心理则是指由于生活和生长在同一文化区域或地理区域而形成的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则是指由于生活和生长在同一文化区域或地理区域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总体特征,它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包括民族
35、文化心理和地域文化心理心理总体特征,它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包括民族文化心理和地域文化心理两部分。两部分。v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生活于同一民族中的人们由于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由于其特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条件,与该民族种系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逐渐积淀下来,再经外化就表现出该民族自己的个性即民族性,成为该民族所有成员共有的、典型的性格特征,也称为民族文化心理,包括该民族所共同具有的感情、思想、嗜好、激情、性格、语言、文化、宗教、神话、风俗等。如中国人自省、平和、含蓄、细腻、重视伦理道德,美国人喜欢历险、创新、情感外露,日本人节俭、注重团队精神。v地域文化心理:地
36、域文化心理:在同一民族内部由于地域的差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积淀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行为心理和行为习惯,成为地域文化心理,它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我国北方由于地理高远、辽阔、气候干燥、四季温差大,形成了北方人直率豪爽的性格特点,而我国南方由于多为丘陵平地、小桥流水、雨水丰润,从而形成了南方人谨慎细腻的性格特点。第37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社会文化心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v(1)直接制约着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以及传播者的思)直接制约着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以及传播者的思维习惯。
37、维习惯。v(2)通过受传者的欣赏习惯间接影响传播行为)通过受传者的欣赏习惯间接影响传播行为v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除了直接对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产生影响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受传者的欣赏习惯和收视心理(如东方人的含蓄节俭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激情浪漫就代表着不同的欣赏习惯)。传播者只有注意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尊重特定民族受传者的欣赏习惯和收视心理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第3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对同一主题或事件进行传播报道时,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导致人们从不同视角去考虑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传播思维。v新华社和美联社的新闻思维,认为新华社的思维主线是东方文化崇尚的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38、融合,追求的是完满、团圆和平和,富于理性;而美联社记者的思维主线则继承了西方文化的天人分裂,突出个人的存在,追求狂热、神秘和刺激,着重表现对个体生命的沉酣和放纵,情感意味强。比如,在报道天灾人祸时,美联社记者非常注重对灾难所造成的悲剧进行细致的描摹,直接描写出人的巨大痛苦和悲惨境地以及最终被毁灭的命运。而新华社记者则习惯于哀而不伤,悲而不馁,并不掩饰人的悲剧处境,但其着眼点,着力点却放在反映灾难中的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并用人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和行为去消解事件的悲剧性质。第39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40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41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三三 角色意识和角色心理与传播行为角色意识和角色
39、心理与传播行为v角色意识即是指个人对于某特定社会角色极其相应角色规定的角色意识即是指个人对于某特定社会角色极其相应角色规定的理解和认同。理解和认同。v角色意识对人们在各自社会位置上履行自己角色的过程,以及其角色职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为个人的角色意识意味着个人对于与某角色相应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是赞同、抵触还是无所谓,意味着个人是否愿意按这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第42页,此课件共59页哦v1角色扮演和角色承担角色扮演和角色承担 v角色扮演指个人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角色扮演指个人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出来的一
40、系列行为,由于个人地位和情境的不同,又受到不同角色期出来的一系列行为,由于个人地位和情境的不同,又受到不同角色期待的制约,这就规定了人们各自的行为界限。待的制约,这就规定了人们各自的行为界限。角色扮演着重于个人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常规期望所表现出来的行为。v角色承担一般指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的设想。角色承担一般指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的设想。v角色承担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予取的社会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通过角色承担,儿童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会了适宜的行为,成人则去关心和考虑他人的利益,留神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从而增强在各种不同情境中与他人的友好相处。第43页,此课件共59页
41、哦v对于传播者而言,在扮演传播者角色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角色期望的理解,以及是否认同并愿意按照角色期望行事,直接影响到传播者角色扮演的成效,因为正如角色理论家所认为的,实现角色期望的关键在于内因,在于被期望者真正领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否则不可能产生很大的期望效果。v传播者从理论上认识到社会和受众对于自己的角色期望并不难,难的是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自己的言行。第44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v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个人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个人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个角色
42、,当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望发生矛盾,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个角色,当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望发生矛盾,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期望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v个人身兼多种社会角色时,不同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之间发生矛盾,使多重角色扮演者进退两难,无所适从,如作为一个传播者,他觉得应该完成手头紧迫的采访报导后再回家,而作为一个父亲,他又感到应该准时下班照顾生病的孩子;v个人的社会角色改变时,新旧角色的社会规范之间也可能会发生冲突。第45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4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四四 信息敏感与传播行为信息敏感与传播行为v信息敏感是v指职业传播者善于
43、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并构成传播内容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能力,它要求传播者不仅要有对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敏锐的认识能力,还应具备准确迅速的信息反映能力。新闻界特别强调新闻从业人员的信息敏感,并称之为新闻敏感。v信息敏感的意义在于它直接关系到传播者能不能迅速地发现并有效地利用有用信息为传播目的服务的问题。还于对传播内容的组织、编排和传递过程中对题材的取舍、主题的提炼、事例的精选、文字的删节以及标题的点睛等。第47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传播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传播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v一一 卓越的认识能力卓越的认识能力v(1)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44、的注意力 v注意是我们从事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保证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效率的前提,说良好的注意品质是传播者顺利完成传播任务的保证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第4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v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必要时需要使用一定方法的高水平的、自觉的感知过程。观察往往是同有意注意和思维相联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智力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v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之未见;而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第49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50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51页,此课件共59页
45、哦v(3)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 v记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过程v记忆为我们积累和提供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我们思维的对象和材料,如果没有记忆为我们积累和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我们的思维和一切的推理判断都将无从进行,因为思维或推理判断都不能够凭空进行的。因此,即使是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记忆力的重要性也丝毫没有减少,“博闻强记博闻强记”仍然有其必要性。v传播者如果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良好的记忆品质,就能够很好地把握那纷繁复杂的信息、得心应手地应用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第52页,此课件共59页哦v(4)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 v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传播者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传播者只有不断
46、以新的思维、从新的角度推出新颖而独特的信息内容,才能使广大受传者时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吸引受传者并最终影响受传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传播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传播者才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其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或定规,往往能够突破已有观念的束缚,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的洞见。第53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二二 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v1.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 v你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对于传播者。第54页,此课件共59页哦v2.顽强的毅力顽强的毅力 v所谓顽强的毅力就是一种持之以恒、
47、坚持不懈的优良意志品质,它能够让人百折不挠地把目标贯彻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v顽强的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成就的高低。第55页,此课件共59页哦v三三 人际交往中的亲和性人际交往中的亲和性v1.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v 2.真诚关心别人真诚关心别人v3.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v5.经常赞美别人经常赞美别人 第56页,此课件共59页哦v四四 熟练的专业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v1.坚实而系统的传播学理论知识坚实而系统的传播学理论知识。v2.精深而实用的信息采编播知识。精深而实用的信息采编播知识。v3.高水平的言语能力高水平的言语能力v4.恰当而巧妙地利用非语言符号的能
48、力恰当而巧妙地利用非语言符号的能力 v5.熟练地操控传播媒介的能力熟练地操控传播媒介的能力 第57页,此课件共59页哦作业:v1.试论网络时代传播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v(根据自我体验和经验,题目自拟)v2.网络时代的受众心理特点分析v(最少2000字)第58页,此课件共59页哦v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娱乐化思考v(人文学院 06级传播学专业 姓名 学号)v摘要:娱乐功能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在消费至上的当代社会已愈演愈烈。而传媒的娱乐化更是成为席卷全球的一大壮观景象。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表现和思考呢,这是我们要仔细考虑的问题。v关键词:全球化;大众传媒;娱乐化vThe
49、Thought of Mass Medias Entertain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vAbstract:Entertainment is one of mass media s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s.And now the situ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fiercely.The entertainment of mass media is becoming a great image around the world.And what does this phenomenon bring to us,which deserves our consideration.vKey words:Globalization;Mass Media;Entertainmentv正文v参考文献:参考文献:v1 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 J,外语界,2003v2 3 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v4答美国杂志记者问,载世界广播电视参考1999年6月第59页,此课件共59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