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社会角色与大众传播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社会角色与大众传播优秀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社会角色与大众传播第1页,本讲稿共42页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角色第2页,本讲稿共42页一、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角色”一词本是戏剧舞台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原意是指演员根据剧本扮演某一特定人物。20世纪初.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米德把“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以此来说明人的社会化行为。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团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行为及行为期望。它规定了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行为,并且每个人只要扮演了某一角色,同社会或团体中的其他人将不约而同地以该角色所应具备的角色行为标准来评价他的行为。第3页,本讲
2、稿共42页二、角色类型二、角色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性别、年龄、种族等。自致角色(成就角色):指主要靠个人活动与努力获得的角色。第4页,本讲稿共42页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自觉角色:指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做的角色表演,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如讲演,表演等。不自觉角色:指承担者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清楚其行为规范是什么。有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在网吧上网,突然感到肚子痛,赶紧往厕所跑,结果生下一个孩子,可她丢弃不管,回到网吧继续上网。这个未婚先孕的少女当她生下孩子时就已
3、进入“母亲”的角色,但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做了母亲,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当母亲,当然也不知道遗弃孩子是犯罪。第5页,本讲稿共42页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上的区分规定型角色:指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开放型角色:对行为规范没有明确、严格限制,承担者有较多自由和发挥余地。如父母、朋友、夫妻等。第6页,本讲稿共42页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功利型角色:指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效益为目标的角色,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此种角色在社会上主要发挥实现效率目标的功能。表现型角色:指不
4、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角色,如学者、教授、宗教信徒等,此种角色在社会上主要发挥体现社会公平的功能。第7页,本讲稿共42页三、大众传播的社会角色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第8页,本讲稿共42页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大众传播的群体角色和民意代表的功能)大众传播的群体角色和民意代表的功能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都是舆论的载体,是民意论坛,可以进行群体意向的公开表达,传媒充当着民意代表。(2
5、)大众传播的公关角色)大众传播的公关角色媒体向受众传达信息、评论、广告。媒体有意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受众群体中为各种公共主体树立各种形象,因而具有公关角色。第9页,本讲稿共42页(3)大众传播的政策顾问角色和社会协调功能一个国家要保持其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就必须实施社会协调,社会控制。作为社会中的个人,也必须要进行社会调适,这就需要对政策法规有所了解。传媒是政策宣传的工具,各国政府、执政党等非常重视大众传媒的政策宣传,依据大众传播协调社会效应。第10页,本讲稿共42页(4)大众传播的知识传授功能(5)大众传播的道德裁判角色和扬善抑恶功能。第11页,本讲稿共42页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一、社
6、会化社会化:人类个体在自然环境下,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社会化:人类个体在自然环境下,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过程。自然人:又称生物人,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不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动机和需要。社会人:是指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产生自我意识,最终成长成为社会化的人。第12页,本讲稿共42页传播最大的效果在于它影响了我们理解与思传播最大的效果在于它影响了我们理解与思考的习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一个逐考的习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一个逐渐形成自己世界观的过程。渐形成自己世界观的过
7、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第13页,本讲稿共42页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 与猪共眠的婴儿第14页,本讲稿共42页 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锅柽子村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她的生父姓欧阳,头脑聪明,是编织业的能工巧匠,但是个聋哑人;生母姓张,其5岁那年患大脑炎,导致重度智残。显凤的母亲妊娠4月时,与其生父离婚,两个月后与智商不高的王姓人结婚。一家三口住在村最南头一间半土房内,四邻不靠。特殊的家史让刚出生的王显凤有了以后9年的猪孩生活。重度智残的母亲,根本不懂养育孩子。王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3米远并排有3个猪圈,多时养猪30余头。养父常抱着刚出生的显凤去吃猪奶,因此孩子大多
8、数时间是与猪在一起的。在猪圈里的显凤学会了跟在猪后面爬,猪崽吃奶她也吃,还跟大猪抢食;跟猪一起啃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和墙角蹭痒痒,像猪那样哼哼,甩脑袋。由于王家的猪圈与住房无隔栏,家里的猪也可随时进房上炕,因此孩子经常是和猪睡在一起。1983年6月2日,当中国医科大学的考查小组从猪圈里拉出这个满身污垢,屎尿一裤的女孩王显凤。王显凤惊呆了,她从来就没想到世界上还有着那么多人,她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的人群。专家把她接到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细致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验量检查。结果表明孩子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均为正常,但大都接近最低值;心理学检查明显异常:不分男女,辨不清颜色,不知大小高低,词语极为
9、贫乏;情绪多见哭笑和恐惧,极不稳定,不懂礼貌,不与同龄孩子交往。最后,专家一致认为王显凤是后天环境导致的心理畸形。第15页,本讲稿共42页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劳伦兹认为:动物包括人类的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即要赶在生命的一个特定阶段形成,超过这一关键时期,后天的弥补及难易见效。劳伦兹在1937年发表的鸟类的感情世界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印记”一词,用以解释动物的社会行为现象及其形成的关键期。第16页,本讲稿共42页印记,指个体出生后不久的一种本能性的特殊学习方式。印记式的学习,通常在出生后极短的时间完成,学得后持久保存,不易消失。刚孵化的雏鸭对初次见到的活动对象,如母
10、鸡、人、自动弯角等,很快就学会与之亲近,就像雏鸭与母鸭的一样的关系。但如孵化后,超过一定时间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雏鸭就不会出现印记现象。第17页,本讲稿共42页英国动物心理学家斯丁堡斯丁堡1954年以雏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实验者在雏鹅出生四天后才出现,雏鹅非但不与之亲近,反而掉头就跑,因而出生后头四天就是雏鹅与活动物理亲近的关键期。第18页,本讲稿共42页蝌蚪出生后就会游泳,研究人员在蝌蚪一出生时就把它放在麻醉液中,如果在八天之内把蝌蚪取出放到水中,蝌蚪仍然会游泳,但如果十天后才把蝌蚪放回到水中,蝌蚪将丧失游泳能力,八天就是蝌蚪不忘却游泳行为的关键期。第19页,本讲稿共42页
11、“野彼得”早在1724年,人们在英国汉诺威附近发现一个全身赤裸、褐色皮肤、黑色头发的怪物,当时他才有12岁。他可以很容易地攀爬在树枝之间,以植物为食,却不会说话。当人们试图接近感化他时,他拒绝食用面包、却宁愿剥树皮吸树汁,不过最终他还是学会了吃水果和蔬菜。由于他的行为非常怪异,人们都叫他“野孩子”,并对他起名“彼得”。后来,被视为“怪物”的彼得送到了乔治一世的宫廷中进行展示,然后被送到英国,在那里他学会了说几个字母。他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中被当成“宠物”,生活了68年,直至80岁才逝世。他一生除了“彼得”、“乔治国王”之外,几乎不会说任何话。但据称他的听力和嗅觉能力“异常敏感”。第20页,本讲稿共
12、42页 狼女(卡马拉和阿马拉)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部米德纳波尔附近发现的两个女孩,当时人们营救她们时两个女孩正处于多只狼的包围之中。在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带领下村民成功地射杀了母狼,他们将两位女孩命名为卡马拉和阿马拉,估计她们的年龄分别为8岁和2岁。依据这位英国传教士描述,这两个狼女长着畸形下颚,牙齿变得很长,她们的眼睛在黑暗里像猫和狗一样释放出野性的眼光,阿马拉在营救后的第二年就死了。然而,卡马拉却一直活到了1929年,到那时她已不再吃腐烂的肉,能够直立行走,并学会说50个单词。第21页,本讲稿共42页 狗孩(奥克纳-马拉娅)奥克纳-马拉娅出生于1983年11月,当1991年发现她时
13、,已是一个8岁野性十足的孩子,她小时候一直与狗相伴。她的身上具备着狗的许多习性,却不懂得如何说话。据了解,马拉娅的父母经常嗜酒如命,根本不照顾她。最终她选择了与狗做伴生活,居住在家后的一个狗舍中,并学会了狗的习性特征。随着她逐渐长大,她的叫声越来越像野狗,在吃食物前都先嗅闻一遍。她像狗一样具备非常敏锐的听力、嗅觉和视觉能力。第22页,本讲稿共42页三、社会化的特点三、社会化的特点1.社会化要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基础社会化要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基础第23页,本讲稿共42页2.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发展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发展3.社会化是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社会化是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共同性,是指一个国家、同一
14、个民族的不同个体有着相同的人格特征,一般称为国民性或民族性。个体的社会化又是个体自身成长的过程,因而社会化会因个体的不同而具有其社会化的个别性和独特性。第24页,本讲稿共42页第三节第三节 大众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大众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一、大众传播与人的社会化一、大众传播与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经过传播实现。第25页,本讲稿共42页社会学家把人早期的社会化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童年期:培养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第26页,本讲稿共42页人从童年期开始真正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也开始能
15、够接受和初步分析,消化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学习理论有三种机制:第27页,本讲稿共42页联结:联结: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他以动物为实验研究的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学习行为,从而建构了学习心理学中最早也最系统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联结,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许多公益广告和正面的教育给刚启蒙的小朋友的影响。当他们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时,就会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当他们看到地上有钱包时,第一反应就是捡起来
16、给警察叔叔。第28页,本讲稿共42页强化:强化:强化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第29页,本讲稿共42页四块糖的故事四块糖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育才学校当校长。一天,一个男生用一块砖头砸同学,刚好被他看到了。他立即上前制止,并让这位男生一会儿到他办公室去。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那男生已经在他办公桌前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还没等那男生从惊异中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尊重我。”男生接过糖果,眼神中充满了狐疑。接着,陶行知先生又说:“
17、我去了解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打抱不平。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又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了男生。这时,男生又感动又惭愧,他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他,不能用这种方式制止他。”陶行知先生露出了笑容,他拿出第四块糖,欣赏地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能自己认识到错误。”陶先生自始至终都是采用的正强化,也就是忽略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比如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尊重老师的好品质,同情弱者的正义感,主动承认错误的精神等等。在强化优点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被引向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不知不觉地就会摒弃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第30页,本讲稿共42页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
18、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强化训练时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斯金纳箱第31页,本讲稿共42页强化指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增加行为反应的强度、概率、频度的强化指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增加行为反应的强度、概率、频度的过程,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过程,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刺激物强化物 物质性强化物: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
19、野餐、旅游、逛街等属于休闲性质的活动。社会性强化物: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拥抱、抚摸、微笑、奖状、注视、口头夸奖(聪明、能干、好孩子)等。第32页,本讲稿共42页强化的分类:正强化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孩子做了好事,被给予了一粒糖作为奖赏,日后他就会再做好事。第33页,本讲稿共42页负强化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一位员工有这种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
20、指责。孩子认真学习考出好成绩之后不被骂了,于是他以后可能会再认真考出好成绩。第34页,本讲稿共42页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例如:孩子看见别的孩子做了好事得到了一粒糖作为奖励,于是自己以后也会去做好事想得到糖。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自己以后也想使用这种产品。受众通过媒介提供的榜样,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所获得的强化属于替代性强化。受众从媒体榜样身上获得的替代性强化对人的社会化、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受众的广泛性,可
21、以激发受众学习的榜样的热情,形成社会效应。第35页,本讲稿共42页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是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第36页,本讲稿共42页模仿:模仿: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第37页,本讲稿共42页二、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二、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1.开放性与无强制性2.形象性与易感染性第38页,本讲稿共42页三、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三、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1.高度、瞬态化的影像信息突增,影响青少年与社会
22、的直接感知和互动2.节目内容的轻松性、刺激性,易引发青少年的惰性和其他技能的缺乏。第39页,本讲稿共42页3.影响青少年性别及审美的社会化4.暴力和色情的泛滥,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第40页,本讲稿共42页案例:伪娘现象第41页,本讲稿共42页“伪娘”一词起源于日本动漫作品,其代表人物是一个叫宫小路瑞穗的“伪娘”。此人物出现在一部名为少女爱上姐姐的动漫作品中,于2005年问世,讲述身着女装的男主人公宫小路瑞穗在女子学校的生活。由于家境富裕,家教严格,宫小路瑞穗精通各种少女应知的礼仪,同时精通武术,还长得秀丽无比,最终成了学院唯一的“姐姐大人”此外,日本动漫中还有大量的伪娘角色,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拥趸。这些拥趸被叫做“伪娘控”,即喜爱“伪娘”的人。第42页,本讲稿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