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司马光主题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司马光主题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司马光主题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司马光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夜半酒醒,写下这首诗,次日早晨(诘朝)呈送给子骏等三人。尧夫,范仲淹次子。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开头两句描写春雨,当时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
2、来。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E最后两句用“玉冰壶”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格,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AE(A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见重在交代时节,而不是描写春雨。E“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不准确,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马光极力反对,诗人用“玉冰壶”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2孤独寂寞。园林偏僻荒芜,以后,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对
3、高洁品性的坚守。以比玉壶冰海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内心的压抑与委屈。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答对情感1分,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给分。)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了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
4、全诗加以理解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诗人本人“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诗人托物言志,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表达一种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皇上忠心耿耿的感情(2)本题考查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借景抒情借晴好天气、柳絮和葵花等景物抒情;使用比喻手法(或托物言志)来抒情,将柳絮比作投机小人,将
5、葵花比作自己,言在表达一种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皇上忠心耿耿的感情答案:(1)表达一种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皇上忠心耿耿的感情(2)借景抒情借晴好天气、柳絮和葵花等景物抒情;使用比喻手法(或托物言志)来抒情,将柳絮比作投机小人,将葵花比作自己,言在表达一种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皇上忠心耿耿的感情译文: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6、。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 _(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答:_答案:12.(8分)(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2分)。(2)不相同。(1分)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2分);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