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知识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知识点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知识点练习一、单选题(共16题)1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分子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016年诺化学奖授予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利用原子、分子的组合,制作了最小的分子马达和分子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
2、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实验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3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化学物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下列对于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科学家可以操纵原子和分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D化学科学只能认识分子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B我国明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了丰富化学知识与经验C1661年, 波义耳提出原
3、子和分子学说,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D在世界上,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6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律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普利斯特里D阿佛加德罗7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知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B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终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8化学上提出“有核模型”原子结构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汤姆生C卢瑟福D波尔9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C化学
4、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明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1化学与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硫酸可以洗去锅炉水垢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死流感病毒C食盐既可做调味品,也可以做防腐剂 D洗涤棉制品可以使用弱碱性洗涤剂或肥皂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只要能源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废弃物中的原子都可以成为有用物质的原料 化学家能合成大量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 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成功的关
5、键在于如何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ABCD13观察法是利用你看、听、闻、感触等感官来获得实验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有沉淀生成 B有刺激性气味 C有电子的转移 D放出大量的热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B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各种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证明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C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等活动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D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但不能制造分子15下列图像与其相应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直至过量的过程,溶液的导电性变化B向硫酸溶液
6、中逐渐加水的过程中,溶液密度的变化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D向2L 0.015mol/L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沉淀质量的变化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B确定要研究的化学问题之后,提出假设,假设是有化学原理作为依据的,不是凭空臆测C将CO2通入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CO2的水溶液显酸性D铝是金属,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二、综合题(共3题)17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经历了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代表科学家是_;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发
7、现了 X射线,请填编号贝克勒尔汤姆逊卢瑟福伦琴道尔顿德谟克利特墨子18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他们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排在钠的前面,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预测钾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实验验证。钾在氯气中燃烧:_。点燃钾剧烈燃烧:_。将小块钾投入冷水中:_。(2)推测钾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是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3)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是_。19用浓盐酸与氯酸钾固体反应制氯气时,发现所
8、得气体颜色偏深,经分析该气体主要含有Cl2和ClO2两种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分离制得的混合气体,并测定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其熔点为59.5,沸点为11.0,能溶于水,不溶于浓硫酸、四氯化碳,有强氧化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为NaClO3。制备与分离:(1)实验加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2)装置C、E的作用分别是_、_。(3)F中Cl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测量与计算:反应结束后,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2.0g和14 .2g,将D中的液体溶于水,配成2.5 L溶液,取25.00 mL
9、该溶液,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加入指示剂X,用0.2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已知:2ClO2+8H+10I=5I2+2Cl+4H2O;2Na2S2O3+I2=Na2S4O6+2NaI)(4)指示剂X为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5)原装置收集到的ClO2物质的量为_。结论:(6)浓盐酸与氯酸钾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1C【详解】A、把化学物质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故错误;B、化学研究到最小单位是原子,故错误;C、可以通过合成等方法,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如塑料,故正确
10、;D、门捷列夫发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错误。答案选C。2C【详解】A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A不选;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故B不选 ;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且需要做实验验证,故选C;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故D不选。3C【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B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B错误;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正确;D焦耳发现“能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C。4B【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
11、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由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B. 科学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成熟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操纵单个原子和单个分子,然后再按科学的方式把它们重新组合。故B正确;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 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故D错误; 本题答案:B。5C【详解】A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A项正确;B我国明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12、等著作中蕴含了丰富化学知识与经验,B项正确;C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661年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C项错误;D我国化学家与1965年9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D项正确;答案选C。6B【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详解】A. 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A项错误;B.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B项正确;C. 普利斯特里加热氧化汞时,发现了氧气,C项错误;D. 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D项错误;答案选B。7D【详解】化学研究会治理严
13、重的环境污染,人类不可能毁灭在化学物质中,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点睛】环境污染不是化学研究导致,而化学研究的目的恰恰是治理严重的环境污染,造福人类。8C【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原子“实心球”模型,故A不选;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B不选;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C选;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不选;综上所述,“有核模型”原子结构的科学家是卢瑟福,故答案为C。9C【详解】A.因化学模型较直观、易懂,则
14、化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利用模型解释甲烷的结构,故A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故B正确;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只要是正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被实验证实,也可能不被实验证实,故C错误;D.化学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研究化学反应,如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故D正确;故答案选C。10C【详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原子的种类共有三种,所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正确;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B正确;C在反应物中,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单质,故C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
15、的种类发生改变,故D正确;答案选C。11A【解析】A项,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反应生成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盐,可附于内壁上,不能达到除垢效果,故A项错误;B项正确,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杀死流感病毒,因为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用加热的方法杀死流感病毒是采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C项正确,食盐有咸味,无毒,是常用的调味品,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引起的,盐渍能够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所以食盐是常用的防腐剂;D项正确,因为棉制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不易水解,所以可以使用弱碱性洗涤剂或肥皂。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点睛:此题考查了与生活联系
16、密切的化学知识,题目虽然不难,但也容易出错。因为硫酸是强酸,能够与CaCO3反应,所以容易误认为A项正确,从而错选了D。12D【详解】化学反应能够将原子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只要能源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废弃物中的原子都可以成为有用物质的原料,故正确;通过化学反应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物质、新材料,故正确;学习化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走出书本和课堂,故正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故正确;故选:D。13C【解析】A,有沉淀生成是通过“看”获得实验现象,属于观察法
17、;B,有刺激性气味是通过“闻”获得实验现象,属于观察法;C,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属于观察法;D,放出大量的热是通过“感触”获得实验现象,属于观察法;不属于观察法的是C项,答案选C。14B【详解】A原子分子论的问世,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较快发展,故A错误;B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各种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证明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故B正确;C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故C错误;D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D错误;故选B。15B【分析】根据变化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分析曲线正确与否。【详解】A项:CuSO4溶
18、液中加入Ba(OH)2固体时,发生CuSO4+Ba(OH)2Cu(OH)2+BaSO4。随着Ba(OH)2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几乎不导电;Ba(OH)2过量时,溶液导电能力又增强。A项错误;B项:大多数物质的水溶液,密度比水大,且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也越大。向硫酸溶液中加水,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并趋近于1g/mL。B项正确;C项:一定温度下,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加入的KNO3晶体也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D项:一定量石灰水中通入CO2,先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后发生反应CaCO3+C
19、O2+H2OCa(HCO3)2。两反应消耗等量的CO2,沉淀质量与V(CO2)的关系应为“等腰三角形”。D项错误。本题选B。16D【详解】A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故A正确;B 确定要研究的化学问题之后,提出假设,假设是有化学原理作为依据的,不是凭空臆测,故B正确;C CO2+H2O H2CO3,碳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将CO2通入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CO2的水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D 铝是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错误;故选D。17【解析】【分析】根据
20、道尔顿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解答。【详解】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原子
21、结构认知的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182K+Cl22KCl K+O2KO2 2K+2H2O=2KOH+H2 化合态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详解】(1)钾在点燃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22KCl;由题意可知,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2KO2;与Na相比较,K的金属性更强,更易与水反应生成KOH和氢气,反应更剧烈,反应的方程式为2K+2H2O=2KOH+H2;(2)钾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氯气等剧烈反应,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3)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
22、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后预测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通过观分解释、整合、比较,进而得出结论。故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1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l2 安全瓶防倒吸 2ClO2 + 2OH = ClO3+ ClO2 + 2H2O 淀粉溶液 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0.1mol 3KClO3 +10HCl=2ClO2+ 4Cl2+ 3KCl + 5H2O 【分析】实验目的有二:分离Cl2和ClO2混合气体,测定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紧扣思考装置的作用和所需实验操作,紧扣中测定
23、原理判断使用的指示剂和终点现象。最后由定量结果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制备气体的实验步骤通常是:连接仪器组成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试剂等等。故加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和题中信息,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二氧化氯不溶于四氯化碳、较易液化,从而可实现它们的分离。装置C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氯气,装置D可使二氧化氯冷凝成液体,装置E作为安全瓶能防止F中溶液倒吸至D中。(3)F中NaOH溶液能吸收氯气、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因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数相等,ClO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为 NaClO3,另一种只能是NaCl
24、O2,其离子方程式为2ClO2 + 2OHClO3+ ClO2 + 2H2O。(4)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含I2溶液时,使用淀粉做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5)由已知离子方程式得2ClO25I210Na2S2O3,则 25.00 mL溶液中,n(ClO2)n(Na2S2O3)/50.200mol/L 25.00103L/51.00103mol,2.5L溶液(装置D收集到的ClO2)中n(ClO2)0.100mol。装置C增重14.2g为氯气,即n(Cl2)0.200mol。故装置A中生成ClO2、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化学方程式为3KClO3 +10HCl=2ClO2+ 4Cl2+ 3KCl + 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