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 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课题: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为本单元中的第一课,起承上启下,开篇之作用,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近代”,主要是讲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其中包含三件大事:文艺复习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积累资本,而本课主要讲述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上述三大事件发生的背景,也是西欧资本主义形成的前提。2. 本课分为两个板块: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第一板块主要叙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分别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生产关系出现了变化,进而导致了第二板块社会结构的改变,两者相
2、互影响,相互促进。3. 本课主要承接第三单元第8、9课的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的发展相关内容,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庄园的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在农村出现,以富裕农民为主的租地农场主阶层成为农村的新生力量;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了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上两股力量成为了推动西欧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示意图,对比归纳,了解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西欧社会开始在经济上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2.通
3、过对预设问题串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 理解、解释(历史解释)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经济开始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3.认同近代西欧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2.理解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性质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西欧封建庄园”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西欧庄园的相关知识,进而叙述在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引入正课。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既可以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的旧知识, 又可以带着怎么“变化”的疑问进入新课学习2.
4、正课讲授。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一)农业1、 直接引出垦殖运动的出现,并展示材料一,提出问题,垦殖运动的特点有哪些?答案可直接由材料得出。接着继续提问,垦殖运动所导致出现的新垦区与旧庄园之间会存在哪些区别,带来哪些影响?并展示材料二、三,从这部分学生可明白新垦区对于农民的吸引力就在于新垦区更加自由,进而进行情景引导,假如你是庄园里的农民,你会怎么做?从学生的答案中再次引出垦殖运动带来的影响,即导致庄园劳动力缺失,再加上黑死病的影响,庄园开始走向衰落和瓦解。过渡引导,我们再回头看看垦殖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展示材料四、五,得出答案为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工具的更新,再重点点出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更
5、新,让学生明白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材料一: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垦殖面积如此之大,触动了西欧大部分土地拓荒者是农村居民中的各个阶级,有领主,有修道院,有自治团体,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他们被财产和自由所吸引,走向荒芜的田野,走向人迹罕至的森林、山地和沼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拓荒及移民。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材料二: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
6、力。 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材料三:1348年到1349年的黑死病使欧洲农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在有些区域人口甚至只剩下从前的三分之一。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材料四: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 1800 万,11 世纪为3850 万,增长到2 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 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材料五: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河源温等
7、图说中世纪生活史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垦殖运动的特点、与旧庄园的区别和对旧庄园的影响、产生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同时三者为相互关联的因素,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2、运用结构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农村出现的新变化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通过简洁的方式将西欧农村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突出本课重点。3、 运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封建庄园与租地农场的区别,并通过总结租地农场中出现了雇佣关系,产品面向市场,进而得出租地农场的资本主义性质,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表格呈现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租地农场的性质正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比,让
8、学生明白比较史学这一分析方法。过渡:叙述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并展示“法国北部的市场一景”、“15世纪的法国商人雅克科尔贸易路线图”两幅图片,进而引入下一部分手工业的发展变化。(2) 手工业结合教材,用结构图的形式展示手工业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进而提问手工业中新的经营方式有哪些特点?并展示教材中截取的一段,即材料六。材料六: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统编版世界历史
9、九年级上册教材设计意图:回归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形成手工业发展变化的结构图,让学生更便于理解,同时通过对教材截取段落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读懂教材。小结: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经济的新变化指的是农业上的租地农场和手工业上的手工工场,提问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并展示对比表格。总结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即“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的整体面貌。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同之处,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其资本主义性质,同时也回答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新”在哪这一问题,突破本课难点。过渡: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西欧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2、 富
10、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分别展示农村和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构图,并指出富裕农民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市民阶层是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农村和城市两个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两者与第一板块之间的联系,明白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2、 指出市民阶层的兴起给西欧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展示材料七,总结出市民阶层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化进程。材料七: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使学生理解市民阶层兴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市民阶 层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也成为世俗 化的主要力量。3. 课堂总结。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