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针对训练3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针对训练3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1(易错题)(2019江西赣州联考)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被动运输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解析:胞吞和胞吐为非跨膜运输,通过膜的层数为0,A正确;协助扩散也是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式,B错误;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C错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消耗能量,D错误。答案:A2(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面图一中的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甲、乙、丙、丁代表被细胞选择的
2、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图二表示组织液中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一中有关,与无关B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甲、丙、丁分子数的多少影响细胞内外溶液浓度但不影响乙进入细胞的速率D图二只能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不能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的参与解析:图一中为蛋白质,为多糖,为磷脂双分子层,决定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因素是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A项错误;图一中甲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丙和丁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3、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项错误;当溶液中有多种溶质存在时,某种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速率仅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有关,与其他溶质无关,C项正确;O2浓度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ATP的产生,从图二可以看出K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说明吸收K需要耗能,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K吸收速率不再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载体蛋白)的协助,D项错误。答案:C3(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
4、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答案:C4(2019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月考)生物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能够维持相应环境内的物质浓度,下图a、b、c代表跨膜运输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回答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问题:(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
5、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2)图1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填写图中编号),其中_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图中可以表示主动运输的类型为_(填写图中编号)。(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_(填“内部”或“外部”)是疏水的。(4)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填图中编号)。(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_(填名称)。解析:(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生物
6、膜静态模型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因此遭到了质疑。(2)图1中a、b、c跨膜运输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前两者为被动运输。(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4)温度影响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故图1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a、b、c。(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说明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答案:(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a、bac(3)内部(4)a、b、c(5)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