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四).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6568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四).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市监察局课题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是中央统一部署、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握转型工作重点,是促进我市“十二五”规划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去年五月制发的宜宾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七个方面开展监督检查。一年来,宜宾市加快转

2、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落实责任,提供组织保障。为确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督查目标办和市监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监察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宜宾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监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成员单位均确定一名中层干部担任联络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

3、作格局。 (二)细化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宜宾市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任务分解、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各牵头部门研究制定了监督检查具体方案和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目标、细化分工、落实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协调配合,有序推进工作。一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各牵头单位定期向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每次检查结束后提交检查报告。二是建立协调联系会议制度。各牵头单位切实发挥主抓责任,加强与配合单位联系沟通,推进监督检查协调开展。三是建立案件移

4、送制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影响科学发展的违法违纪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予以处理和纠正。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确保了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认真组织,全面开展检查。2021年6月以来,市级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共组织开展监督检查94次,检查项目615个,发现问题30个,提出整改建议56条。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通过对监督检查工作开展调研,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今年4月底,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召集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了对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专项检查。 通过监督检查,从整体情况看,我市转型发展工作有以下几

5、个特点: (一)坚持了正确的发展导向。市委前瞻性地提出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指导思想,明确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以“两化互动”为重要抓手,“高位求进”为基调要求,“转型工作”为工作主题,“民生优先”为价值取向,努力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总体上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县域经济活力迸发,实现突破性发展,市县经济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

6、设不断完善。 (三)转型工作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结合宜宾实际制定宜宾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好地体现了“五个坚持”。体现在:三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科技和创新对发展的促进作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执行科学的用地政策,严肃查处违法供地用地;水利改革发展政策落实全面推进;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房建设基本达到上级指标要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通胀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中、省要求,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困难。表现在:

7、(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标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发展压力不断增大。一是投资拉动力有较大幅度下降。我市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程度较高,随着国家较大规模投资拉动结束,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加大。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使依靠出让土地筹集发展资金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受资金落实、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等因素的影响,一批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争取开工项目进展严重滞后。二是需求拉动不振。通胀已造成普通群众在同等收入情况下实际购买力的较大幅度下降,内需拉动受到很大制约,增加群众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此外,作为重要的煤和电力输出地,因经济发展速度下降造成能源消耗下降,也可能给

8、我市能源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三是要素保障困难加大。天然气供应缺口增大,相关部门预计我市进入冬季后,随着民用气的大幅增长,工业用气形势也较严峻。用地持续紧张。今明两年我市在建和即将开工工业项目用地需求约2万亩,而用地缺口达1万亩。企业融资困难。原材料、人工工资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超过13%,甚至更高。 (二)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多种原因,水利改革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表现在骨干水利工程严重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江河湖库水质受到污染。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1580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蓄引

9、提水总量7.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4%,水利用系数0.4。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因种种因素影响了工程进度:一是部分项目受前期准备不足、招投标工作环节耗用大量时间、征地赔偿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较多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推进缓慢。二是区县财政资金困难,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或不能足额到位,或到位较迟。三是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开展现场指导和监督检查,有的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较差,监理单位也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进展缓慢。 截至5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工7066套,占任务数的42.5%,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710套,占任

10、务的16.5%,11个区县中,除3个区县外,其余8个区县开工率未达到30%,更有5个区县开工率未达到10%,离省上“6月底完成开工任务”的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究其原因,一是土地政策与供给制度设计滞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通常涉及征地或拆迁问题,实施难度较大,一些项目虽然有了用地指标,但很难落实到具体地块,致使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保障性住房建安成本约1800元/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成本市本级在4500元/平方米,各区县建设成本在2800元/平方米,而中央(省拨)补助资金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中所占比例不到成本价的三分之一。三是分配及管理中的问题逐步凸显。首先是收入核定

11、难。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入核对机制,收入证明一般由工作单位或社区单独出具,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加上收入来源及组成方面本身就比较复杂,具体界定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同时,在财产收入的具体核实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其次是退出保障难。由于现行规章制度在廉租住房退出机制方面没有硬性措施,住房保障对象不再符合保障条件后,退出廉租住房执行的难度大。其三是举报查证难。虽然各地建立了三级审核公示制度,以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但面对举报,保障部门查证起来非常困难。其四是处罚“成本”低。由于对象的特殊性,相关政策对弄虚作假等违规方面的处罚规定就较为宽松,处罚手段间既无严厉的法律也无罚款等经济制裁

12、,难以起到有效扼制违规行为的作用。 (四)部分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振兴项目推进缓慢。 受资金短缺、招投标工作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个别项目不能按期竣工;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进展缓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划拨程序较为复杂,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展;科技创新项项目单位缺乏专职管理人员,部分会计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账务处理不够规范;科技创新资金缺口仍较大,全市八县二区,几百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项目量大,国、省项目配套量大。要更加有效的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倾斜。 (五)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13、压力大。一是医疗废物收集范围不够。只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废物进行收集处理,镇乡村和个体医疗单位的废物收集工作还未全面开展。二是农村整治亟需加强。乡镇和集中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达标排放率较低,农村面源污染较重,连片整治难度较大。三是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仍是薄弱环节。近年来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但仍未摆脱作为资源富集城市的很多粗放型发展特点,依靠资源开发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在工业中占相当大比重,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以石化能源为主,其中煤炭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且年消费比例逐年增加。资源、能源供求矛盾凸显,支撑发展的环境容量不足。随着八县二区城区建设规

14、模不断扩展,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势设备和设施投入的不足,势必给环境保护造成更大压力。 (六)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有待加强。 一是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耕地保护措施主要采取的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难以在经济上予以激励补偿。二是“金土地工程”实施同当地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结合不够。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区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工作跟不上,影响了整理后的农村土地效益发挥,另一方面,农村村民集中居住的愿望不高,新村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受区位影响和招商引资的迫切需求,产业用地土地价格和投资强度普遍较低。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还比较粗放,节

15、约集约用地的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 以上种种,反映出我市转型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发展不足的现实矛盾。宜宾处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尽管近年来奋进直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帐,经济总量仍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会存在因经济量的不足造成质的转变困难,转型发展面临很大的具体困难和压力。二是现行以gdp评价经济发展成绩的目标考核体制与转型发展要求的矛盾。地方在考核压力下,过分重视gdp总量,忽视转型发展,忽视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反映在具体工作中,是一些区县和部门贯彻转型发展的意识不强,工作不

16、主动,一旦发展指标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相冲突,选择的往往是踩政策红线甚至突破政策,转型发展还没有成为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三是发展理念与发展要求的矛盾。部分干部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仍不到位,直接体现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不重视。有的部门仍片面地认为监督检查只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摆位不正,积极性不高;有的单位行动迟缓,整体工作推进比较滞后;个别牵头部门工作机构不健全,在组织推动方面存在着人员不足、保障不力、协调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转变思想。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把干部群众思想统

17、一到“转型工作年”主题上来,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形成一个共识:在传统发展模式已造成目前高通胀居高不下、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再依靠以大量投资项目,以高耗能、高资源消耗产业拉动gdp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只有充分依靠改革创新、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工作,才能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引导。国务院已将2021年经济预期增长率调低到7.5%,减轻了各地的gdp增长压力,为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市也应进一步强化转型引导,提高经济社会综合

18、发展在目标管理中所占的考核比重。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短期效应与长期发展目标的关系,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经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从而改变单纯追求高速发展的想法和做法,自觉推动转型发展工作。 (三)提供保障。从调研情况看,涉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技术、专业人员、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问题,除去客观原因,部分干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不重视有直接的关系。应按照中、省要求,结合宜宾实际,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资金配套、土地供应、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

19、)加强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县要认真履职,按照职能分工和中、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实施意见要求,切实推进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确保监督检查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奖优罚差。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督促牵头部门切实承担牵头责任,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效能的监督,促进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促进重点项目高效推进;要加强对国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民生工程等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对招标投标、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益。第 10 页 共 10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