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省国税系统对税源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一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省、市、县三级国税局分别将年纳“增消”两税3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入监控范围,实行重点监控。全省重点监控的税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省局直接监控户数由2021年的64户增加到2021年的692户,监控收入面由原来的52%扩大到72%。二是建立了两套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管理体系。在按照总局要求建立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同时,结合湖南税收管理实际建立了湖南省国税系统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数据库。制定了
2、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及其考核办法,明确规定重点税源监控的级次、规模、范围、信息采集、数据质量、考核计分等内容。三是全面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全面分析了分税制以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从经济税收指标的实证对比分析中,找出了湖南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对2021年-2021年湖南省国内增值税纳税能力总规模和征收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估算,形成了湖南省国内增值税纳税能力估算报告。2021年省国税税收弹性达到2.91,国税收入占湖南gdp的比重达到6.02%,创历史最好水平。四是对重点税源行业的调研分析不断加强。2021年以来,省局对全省卷烟、钢材、商业超市等11个重点行业的经济税源现状
3、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湖南两税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县域经济与两税协调发展的思考等10多篇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五是加强个体零散税源的监控管理。积极推行定位定税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个体税收监控管理。规范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和固定个体工商户的定额定率的标准和程序,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加强源泉控管。 (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在全省所有基层县(市、区)局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通过税收管理员的管户与管事有机结合,达到对税源的适时、准确和动态监控,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以强
4、化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申报准确率为目标,以行业评估为抓手,以提高纳税评估质量为主线,立足规范性,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纳税评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来,全省共评估18000余户(次),补税2536万元,零税负未申报率由24.2%降至11.5%。非正常原因形成的异常申报率也控制在10%以内。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与湖南省地税局合作,规范统一了纳税人登记号。完善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审批、管理制度,规范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建帐和个体户的评税、定税。建立健全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岗责体系。积极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全省所有加油站安装了税控加油机。以全面推广运用综合
5、征管软件为契机,对全部纳税户的所有纳税信息都进行了一次重新审核,将全省22万多户纳税人2021多万笔基础数据录入了该系统,实现征管数据省局大集中,提高了税源信息的共享程度。 (四)强化欠税管理。从2021年初开始,就将欠税管理工作作为市州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市、州局必须把新欠控制在当年应征税金的2%以内,陈欠每年清缴20%。实行欠税约谈、欠税公告、欠税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欠税的管理。2021年全省共清理陈欠23.6亿元,占陈欠余额的82,发生新欠仅2.8亿元,新欠发生率为0.9。 加强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和征管质量的提高。2021年全省国税系统共完
6、成税收收入335.3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增长34.9,增收86.7亿元,收入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管理地位与现行征管模式不相适应。目前税务部门已经构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但是当前有些税务机关片面理解或过分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忽视了管理监控职能,一些地方弱化和疏于对纳税人税源的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重点纳税户了解不深不透,税源管理存在缺位、断档现象。 (二)税源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税务部门还未与工商等部门实现登记户信息的及时传送和全面共享,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
7、善。二是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全面地将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纳入监控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企业改制中的分立、兼并、破产等信息,以及纳税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收支往来情况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三是对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体系和办法,仍然依靠人工催报催缴办法,容易造成漏报漏缴和迟报迟缴等问题。全社会参与协税护税的税源管理外部环境还没能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支持配合还不够。 (三)税源管理力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湖南省共有纳税户48万多户,包括企业6.4万多户,个体纳税户42万多户。全省国税系统共有税收管理员6000多人,人均管户达80户以上(税源集中的城
8、区人均管户在100户以上)。基层税源管理任务较重,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力量相对偏少,税源监控手段还相对滞后,往往只能依靠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措施来监控税源,缺乏配套措施。 (四)税收管理员素质还不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021年,湖南省国税系统实现了综合征管软件全省同步上线,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但由于部分税收管理员对税收信息化管理缺少必要的认识,规范管理意识差,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采集的信息质量不高、税源监控基础薄弱以及责任意识不强等,可能对系统运行带来重大影响。另外,综合征管软件对税源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还必须防止为逃避考核监督而把一些问题户、难管户放到综合征
9、管软件系统之外进行机外管理,出现新的漏征漏管现象。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税源监管机制。全面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建立健全纳税人户籍管理和纳税人终身识别码制度,将所有纳税人纳入综合征管软件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税务登记验证制度,定期清理空挂户、漏管户,使税源户资料更加真实。加强国税与工商、地税、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已办工商登记而未进行税务登记户的提示和预警机制,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建立税源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把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纳入监控范围,对纳税人应税收入是否依
10、法纳税进行适时监控。 (二)完善税源调查和税收分析制度。定期对纳税人的户籍信息、税源构成和相关纳税信息等开展调查,及时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利润等方面情况。依靠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税源管理,实行户籍管理、分类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税种、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上级国税部门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定期发布税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税负预警指标。基层国税部门侧重对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进行分析、监
11、控,及时为纳税评估提供信息反馈。 (三)建立并完善经济税源数据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中现有的税源数据资源,建立与税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库。按照综合征管软件的要求,加强税源数据采集、比对、录入等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提高管理效率。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系统运行中的数据、网络等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维护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税源管理的电子化,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精细化。 (四)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注重选拔一批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和法律、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员,充实基层税
12、源管理力量,适当提高税收管理员占一线人员的比重。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税收管理员和相关纳税户。强化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税源户的日常管理职能,包括税源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纳税服务、发票管理、政策宣传、催报催缴等,及时核实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实采集企业工艺流程、工资计算方法、主要耗材、投入产出比等信息,充分发挥其联系征纳双方的纽带作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五)完善纳税评估体系。明确纳税评估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
13、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认真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情况与统计的增加值、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嫌偷骗税的要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六)强化税务检查。特别要区分好征管部门日常检查和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协调相互关系,避免职责交叉。按照税收管理的客观要求,稽查部门职责可以界定为以下四项:即所有纳税人偷逃骗抗税案件查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的协查、牵头实施专项检查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日常检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及时对纳税人进行辅导,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建立起征
14、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偷逃抗骗税案件,要移送稽查局查处;稽查发现的税收管理漏洞,要及时反馈到征管部门,形成税源监控的合力。 (七)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发挥税源管理整体效能。随着信息化、专业化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税源管理的职能主要由县(市、区)国税局承担。在省以下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设立税源管理科、股,负责所辖区域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资料的调查核实,进行税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展行业及企业纳税评估、经济税源宏观分析等具体税源管理工作。完善办税服务厅设职能。加强申报资料的审核,加强发票的比对,建立前台窗口采集数据与后台管理数据共享等制度。 (八)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税源
15、管理的社会监控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协助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监控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税氛围,提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第二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优
16、化纳税服务。通过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征纳和谐。 (二)构建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稽查检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不同类型重点税源的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执
17、行税收政策的情况。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有效提升对全局收入预测水平。 (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彰显其重要性,拉动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而分析、预测、评估、检查等管理手段是促进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一个地区的重点税源缴纳的各税收入总额往往会占到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50%以上,户数在10%以下。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基本上也就把
18、握住了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变化和预测的各项指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重头戏。 二、开展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税局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探索重点税源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逐年递增,为国税局整体税收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理顺运行机制,搭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平台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获取必须有畅通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基于这种认识,国税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探讨,初步构建了上下内外“双层联动”的重点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对内,明确了计统部门和一线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联系,对外,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报送的质量
19、要求和时限。在局“双层联动”的总体框架下,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工作需要,在广泛征求征管一线人员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为重点税源监控搭建系统的工作平台。在制定和落实了国税局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
20、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二)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为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国税局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机构调整,对税源管理机构进行了结构性理顺和调整,城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一科集中管理;城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由所在地基层分局按所辖区域实施属地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集中到具体科室/分局的同时,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岗,由专人负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了“重点税源岗税收管理员科长/分局长分管局长”三级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人员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的
21、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税源的分析,通过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来反映本局税源的潜力和征管质量,对发现异常的重点税源户及时安排巡查走访。在年度终了一个月内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对今后的税收收入进行分析、预测,指导我局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三)分类分行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由于国税局地处市区商业中心,第 第三篇: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思考基层税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贯穿于税收征收的全过程。加强税源管理,也是税
22、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管信息质量不高,影响税源分析效果。一是征管信息不全面,信息质量不高。征管基础信息主要表现是税务登记信息与实际不符,行业信息与实际经营不符等,主要原因是日常管理没有跟上,基础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维护、清理。二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尽管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但纳税人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而税源分析采集的数据主
23、要是征管基础数据和申报数据,由于数据较分散,信息共享性差,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税源监控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2、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 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对策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税源管理队伍。按照征
24、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提高税源管理效能。一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税源科学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划分原则和标准。二是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
25、内外协动”的税源管理机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局面。三是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实现管理模式由“分散”向“一体”转变,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 元”转变,管理监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 3、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提高税源监控管理的效率。在税收分析上注重分析的实用性,尽量少用宏观指标,重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研究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对应规律,注重税收分析基础数据质量,规范数据统计口径,剔除人为调整因素。建立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税源监控效率。 第四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6、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框架为依托,着眼本地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以“完善税收岗责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专业管理团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税源分级管理机制。在税源基础事务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探索明确层级管理定位,强化专业团队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1、确立分级监控对象。将全市税源划分为“市局、区县局、基层分局”三级税源监控对象。市局层面成立预警评估工作办公室,对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具体负责预警评估工作的专
27、项考核和复审复核,全市行业税源、重点税源管理情况的集中分析。其他业务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征管数据分析,确定疑点企业清单,经评估办统筹后下发。区县局层面由税源管理二科统筹承接上级局下发的各类纳税评估任务,对下部署分配任务并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直接实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风险纳税人的评估。基层分局层面具体承担上级发布疑点企业的评估,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日常评估工作。 2、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成立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评估团队,推动市、县两级税源管理职能实体化。制订完善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税源评估监控横向联动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风险应对反馈制度。市级机关负责全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
28、遵从风险管理,市局整合各业务部门相关预警指标,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发税源监控平台,由税源评估监控团队在充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税源评估监控,对异常情况统一下达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监督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3、健全完善岗责体系。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设置,重新设立企业基础管理岗、个体基础管理岗、调查核实岗、评估管理岗和评估实施岗。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为基础性工作岗位,调查核实岗、评估实施岗为专业工作岗位,评估管理岗为管理性岗位,同时规定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与调查核实岗不得兼岗,评估管理岗与评估实施岗不得兼岗。二是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全面承担管户责任,主要负责
29、户籍管理、日常巡查和信息采集;调查核实岗主要承担重点执法事项和评估取证查证工作,负责资格认定、优惠政策兑现核实、出口退税核实、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增额等专项调查;评估管理岗主要负责评估事项的管理工作;评估实施岗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三是健全岗责体系。重新梳理和归集具体业务事项436个(其中基层286个),并对市局、区县局和基层分局三级岗责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征、管、查、评和法律救济五大类业务序列之间的衔接关系,细化岗位操作标准、时限要求、应用模块、流转方向及相关手续,搭建新的岗责体系,并配有业务流程图129个、涉税文书339个,形成职能岗责的全覆盖。 (二)建立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以“规模+行业”
30、为基础,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重点税源精细化,中小税源标准化、个体税源简约化”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1、科学划分税源。根据纳税人规模,将纳税人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特殊类企业等类别。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分布、可以将纳税人细分为若干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遵循“管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实效性。一是大企业管理,侧重事前风险防范,促进自愿遵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引导,帮助其在战略管理层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实行按户管理与按行业类别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行业管理办法,加大小规模企业
31、核定征收和督导力度,降低小规模企业零负低税额申报率。三是个体工商户管理,做好信息采集、典型调查、定额测算工作,实现税负核定公平、公开、公正,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现社会化管理。四是特殊类型企业的监管,研究总分机构、网上交易、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等特定纳税人群体的风险发生规律,推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五是加强所得税管理,按照企业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办法,以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分行业管理突出规律、分项管理化解风险、分层次管理提高效能为目的,根据纳税人不同类别实施相应管理,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2、合理调整征管查职责。一是做实纳税服务。在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基础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职能
32、调整,合理界定好征收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职责。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种日常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划为依申请的日常管理和依职权的日常管理,两类管理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二是做专税源管理,以市局纳税评估办公室和县区局的税源管理二科为主体,深化以纳税评估为主的税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三是做强税务稽查。科学界定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的职责,规范评估案源移送和稽查结果反馈制度,建立评估与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建立以税源管理为核心的征管资源配置机制 目前,基层管理力量偏弱,事务性工作繁杂,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瓶颈之一。为此,临沂市局提出围绕税源抓管理、以税源管理为核
33、心配置征管资源的解决思路,采取“职能下移或征管力量下沉”的方式,解决机关与基层的力量配置上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对征管力量进行重新布局,通过将机关人员下沉到基层分局,充实一线税源管理力量,实现机关“瘦身”。二是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的办法,将机关职能转向税源管理,实行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税源管理上的一体化分工,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如,区县局业务科室直接参与税收分析,并将部分评估职能上收到机关科室,基层分局只负责常规性的调查核实、催报催缴等工作,使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同一层面上开展税源管理。三是着力减轻基层额外负担,使基层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税源管理上。要求除确需基层实地调查采集的数据外,不得向基层索 要
34、系统内已有数据信息,并尽可能地简并基层报送的各类资料,减轻基层负担,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干扰。 二、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专业化组织,应以县区局下设的一线管理机构为重点。应逐步考虑将按区域设置的派出机构调整为主要按纳税人规模和行业设置、少量按税源管理功能设置的“专业化”直属机构。但从操作层面看,仍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作面广量大。既涉及观念更新、职能重置、流程再造、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等诸多内部事项,又要争取所在区域各级财政主体、各类纳税主体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做好纳税服务网点和委托代征等配套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二是实施要求较高。必须兼顾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的不同要求,兼顾
35、同向、同步提升征纳双方办税效能,兼顾发挥管事、管户制的优势,同时还不能因机构整合使纳税人办税不便、增加办税费用,或是形成管理漏洞和服务盲区。 (二)推行专业化应以税源科学分类为基础,并注重税源分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从目前的税源管理实践看,按规模和行业对税源分类,适合于将基层现有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转型为专业化的直属机构。因为按规模或行业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和归集,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专业化的一线税源管理机构,不仅能够体现专业化理念和实践要求,而且能够保持机构功能和职责体系的相对完整,可以支持“一个头对外”执行任务。以税源管理主流程节点,或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主环节等为依据对税源进行分类,并据以改造既有
36、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似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有可能造成机构功能零碎和职责界定不清。即使构成了专业化作业模式,也可能难以保证理想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可能难以避免“多头”直接面对同一纳税人处理涉税业务的问题。 (三)注重加快税收管理职能调整。应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梳理各类基础管理事项,尽量减少前置的无差别的形式要件审核要求,把确有必要的事前调查、核查、审批等控管措施转化为事后的风险控管事项,有选择地开展风险防控,把一些基础管理事项从管理员的基础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 (四)注意强化部门及各环节间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实施专业化管理,前提是分工、分责,核心是合作、协作。因此,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科室部门间、
37、管理层级间及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协作配合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无论是“纵”还是“横”,都必须围绕核心目标,牢固树立并强化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找准、摆正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定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有效整合各环节、各层级的力量,形成专业化分工下的工作合力。 (五)稳步扎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会对现有机构人事造成冲击,而且工作的统筹度高、对体系化的要求高,不仅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突破管理思维定势,而且各层级、各环节之间需要更长的时间,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和准备,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结合实际,稳步推进,不能犯急躁情绪,更不能期望“毕
38、其功于一役”。鉴于此,临沂市局目前采用了相 对稳妥的方法,即将专业化划分为“机构专业化、岗位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三个层次,并在推行初期,要求各县区局结合实际,确定专业化实施的目标。条件不具备的县区局,可先通过实施人员专业化、岗位专业化,在条件成熟时再最终达成机构专业化的目标。 第五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准确把握管理规律,施以专业方法进行税源管理的一种新的征管模式。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管好税源、管好税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笔者拟结合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
39、专业化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情况 (一)对以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1.原有征管模式有碍于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农村税务分局主要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登记、发票等日常管理工作,而全县纳税人的征收、认证和报税等工作则集中在办税服务大厅完成,造成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多头跑、多次找”和税务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的现象,增加了纳税人负担。 2.信息数据的应用水平较低。对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应用的分析程度不高,对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发票流分析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向,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3.税源监控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征管资源配置
40、不合理,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税源管理科及城关分局的人员配置与工作量的矛盾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质量的提高。 4.税源管理停留在浅层次。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难以同时全面掌握了解多个行业、多个企业的动态情况和税收政策,谈不上对税源的分析,管户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或发挥。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税收法律宣传、调查核实各类信息和催报催缴等繁杂的日常工作,更谈不上管深、管细、管透。 5.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制约税源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信息管税水平不均衡,复合型人才不多,制约了税源管理质量。 (二)因地制宜,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合理配置管理资源 结合我县税源分布情况、
41、经营特点及当前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创新税收管理和服务理念,我们重新划分了税源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1.税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范围内除涉农企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含供销社)、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2.税务分局。负责所辖涉农企业(同上)、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打破常规管理方式,施以专业化方法 按工作事项将税源管理分为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专业化纳税评估、专业化纳税服务三大类,把税收管理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分工负责,专门从事某项或某类工作。 1.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以各税源管理部门为单位,针对自身的税源结构特征和人
42、力资源现状,整合税收管理力量,实施内部制衡,确保行业管理力量的有效匹配。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专业管理转变,发挥团队作战优势,集中力量从事行业专业化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管理风险。将辖区内各行业划分为重点税源(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行业)和一般税源(水泥、电力、烟草、房地产等行业)两大块实施团队管理,科学合理设岗,负责所辖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款缓缴的调查核实、日常检查、处理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2.专业化纳税评估。调整补充专业化纳税评估力量,集中精力专门从事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评估。以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为抓手,形成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
43、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强化税政、征管部门在纳税评估中的作用。通过纳税评估将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非主观性偷逃税款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为纳税人提供自我纠错机会,达到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评估一个行业、整改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专业化纳税服务。将纳税人个性化与共性化需求进行分类。搭建纳税服务群、互联网税收咨询服务工作平台,建立税收管理员与管理对象之间“点对点”的税收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班子成员对重点行业挂、帮活动等。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关注重点的差异,为纳税人“量身定做”不同的服务方案,强化个性化管理服务。 (四)建立健
44、全税源专业化管理内控保障机制,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办法顺利实施 1.建立行业税收信息采集机制,强化信息管税。充分运用电子申报软件(通采)采集纳税人基本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加强信息平台再造,让丰富的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2.完善行业纳税人需求收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主线,从“尊重纳税人、支持纳税人”角度,完善并大力推行支持和鼓励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制度,实实在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3.建立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税收风险。积极建立并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和行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税收预警分析,及时提醒纳税人依法纳税,避免各
45、类涉税风险。按照“高风险、高防范、高标准”的原则,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对存在不同风险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4.规范管理员岗责体系,实行绩效考核。税收管理方面,明晰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等;税收检查方面,按照统一的行业指南,明确检查项目、提示检查方法、统一处理标准、考核工作时限,一一对应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税源行业专业化管理。 (五)建立专业化管理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信息管税与综合治税 1.与政府有关部门搭建电子信息管税平台。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矿产品综合管理系统(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加强煤炭行业及其它矿产品行业的源头控管,强化对
46、重点行业的信息监控管理。 2.建立国、地税联合征管工作机制。针对建安行业税收流失现状,密切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相对优势,对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建筑耗材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由地税局将采集的信息反馈国税局审核,强化以票控税,堵塞税收漏洞。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解决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在农村分局与县城办税大厅“两头跑”的问题。由于科学划分了管理对象和管辖范围,将全县除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的企业的税收管理和征收工作划归税源管理科和办税服务大厅负责,让纳税人就近办理税收事宜,而将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划归税
47、务分局属地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更趋合理,实现了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为实施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了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工作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得到整合,相对平衡了基层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科的工作量和业务量,过去城区分局只管个体不管企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是增强了核心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了过去税收管理员面对多个行业纳税人“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四是强化了税源管理,堵塞了征管漏洞。通过对难以控管的税源行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强化纳税评估,信息共享度增强,行业管理得到了规范,最大限度减少了税收流失。开展专业化管理工作一年来,通过纳
48、税评估,增加税收400余万元,税收总量同比增收4579万元,增长39.44%。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因地制宜,要有侧重点和选择性。应结合本地税源数量、纳税人规模、行业特点而定,不能搞一刀切。如不顾实际,对所有行业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全面铺开,不仅工作量大,还可能顾此失彼,劳而无功。 二是税源管理与信息技术要协同并进。信息技术是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源管理也应与技术发展相协调,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变化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税源管理业务整合和优化,实现管理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三是应加大第三方数据收集交换力度。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数据分析为龙头,而数据分析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能否获取足够的第三方信息。获取第三方信息乃至建立经济财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