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驻新福镇丕地村新农村指导员 何燕枢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我被派驻担任新福镇丕地村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21年4月9日驻进该村委开展工作,对本村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丕地村委会隶属新福镇,该村属边山穷地区贫困村,距新福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横县县城62公里,是西津库区移民搬迁区,该村地形以山地、丘陵和湖泊为主,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村委会有丕地、石排、龙门、新村、高料、木普和欧村7个自然村,2500多人,全部是壮族,大多数群众为初中以下文化,全村有水田1100多亩,速丰桉5
2、500多亩,甘蔗500多亩,兼种红薯、玉米等粮食,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和劳务输出打工收入维持生活,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1900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丕地村有村委会办公楼一栋二层,村委学校一所,教学点两个,现有教师7人,学生130人,各自然村已通公路(沙石路)。目前,有5个自然村改善了人畜饮水。各个自然村已全部通电,手机信号已覆盖全村98%区域。 三、丕地村保障民生情况 该村委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和低保享受条例政策,全村有五保户8户8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对象,落实享受农村低保18户128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五保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另外,该村100%的农户家庭全部参加新型农村
3、合作医疗保险。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丕地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3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3人,平均年龄42岁。该村委会设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村委会建立和推行村务公开栏,帐目公布上墙,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支持(扶贫)政策都能很好的得到宣传、贯彻和落实。 五、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1.丕地村现有居民危房31户,亟待改造,建议有关部门关注,把危房改造工程当作一项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来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居民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2.各自然村除丕地村、龙门村和新村有水泥路外,其他各村路段由于年久失修,严重损坏和多处塌方,路面又差,每逢雨季时节车辆无法通行,极大影响了村
4、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此段道路加固维修,确保人行、车辆保持正常通行,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该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3.丕地村委会办公楼自搬迁重建至今,村部四周无围墙且尚未硬化,卫生极差,乱石成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建议有关部门筹措资金,投入该村委会办公楼四周的硬化建设,形成一个村容村貌大改观的先例典范。 4.村民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村、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劳动技能的培训,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也多半干些体力活。 5.农村环境问题,多数家庭放养的鸡、鸭、狗等家禽、家畜有乱放养的习惯,部分家庭不建有卫生厕所,牛
5、马出村前在屯内的大小便无人清扫,生活垃圾不统一处理。 6.各村没有娱乐场地、图书室及篮球场,村民在农闲时不能娱乐活动及学习,使得少部分村民有打牌打麻将等赌博之风。 7.农村农业信贷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 析思考后认为,“三农”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下文就是笔者就*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粗浅地谈一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对策与建议。(http:/ 一、*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1、基本概况。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约为810人,其中男性约为460人,占57;女性约为350人,占43。按接受教育程度分类,接受小学教育的约320人,占40;接受
6、初中教育的约340人,占42;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约140人,占17;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约10人,占1。各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约为15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19左右;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约为65人,占43;女性约85人,占57,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务工人员约为115人,占77;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务工人员约35人,占23。 2、劳动力转移特点。一是转移滞后。客观上埭溪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 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接纳能力有限;*村内仅有 二、三家五金加工厂和一家服装加工厂,生产规模小,接纳能力更是弱小;主观上是思想意识观念缺乏“闯劲”、“干劲”,贪图安逸。二是转移劳动力女性多。各类外出务
7、工的女性劳动力占了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这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村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接受教育程度的以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劳动力居多,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劳动力比重小;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劳动力约为40人,占27;主要集中在五金、服装行业;接受非正规专业培训的有110人,占73;主要从事食品、运输行业。 二、加强*村劳动力培训的现实意义 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思想意识方面,整体素质较低的农民等、靠、要思想较重,市场经济、商品意识淡薄,通过培训,可强化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开拓创
8、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其次,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学习了新科技、新知识,掌握了一二门专业技能,提高了适应从业岗位的技能,就能够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合格劳动者。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促进*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2021年*村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余元,低于吴兴区2021年农民人均收入6253元。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其生活质量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3、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发挥*村人力资源优势,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人富村美的新农村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村地处丘陵地区,风景秀美,风车口水库更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安静宜人而得名,开
9、发风车口水库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国家重点项目老虎潭水库的开工建设,更给埭溪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也会给*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发展契机面前,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作保障。 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实现*村劳动力转移 1、积极参加“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能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去年,我市已全面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全市完成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村接受培训的有100余人。*村作为一个经济较弱村,应牢牢抓住这些培训机会,做好上下沟通,积极争取培训指标。 2、与用工单位相结合,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村干部要积极
10、捕捉市场用工信息,排出一批区、镇重点企业,掌握其动态的劳动力用工情况,争取与这些重点企业“联姻”,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相结合,走定向培训与定向输出的路子,既解决了一些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3、加强宣传发动,探索境外劳务输出的新路子。对外劳务输出可以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国外打洋工,不仅赚到了钱,掌握了一门外语,更学来了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回国后有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自已创业开辟出一片事业新天地。去年,*村已有一位叫张军的小伙子通过长兴外经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21年2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
11、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
12、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 (二)党情 *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4.9%。 (三)交通、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 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
13、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021年底,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完成栅栏建设1500米,绿化树种植160株,排水沟建设2021米。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确定10户为地震安居房建设户;*村农户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2021
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4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 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取得的成绩 (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 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15、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资金改造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省、州、县、乡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种植业、畜牧业等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 *委会在基础设施建
16、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要打20多米才有水,打井投入资金大;需要人工拉水到地里灌溉;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 综上所述,需统筹各方力量
17、,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草坝镇*村新农村指导员:杨蓉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沾益县播罗乡小海村委会指导员代桂明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
18、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21年3月被选派为曲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沾益县播罗村民委员会小海村委会担任驻村指导员后,我特对小海村委会的建设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历史,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老乡们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作了有益的思考。 小海村委会隶属沾益县播乐乡,为乡政府所在地,距沾益县城53公里,位于沾益、宣威、富源三县(市)结合部,属高海拔山区。小海村委会下辖建新、小海子、窄口3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87户,乡村人
19、口2401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人,劳动力1435人。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其中:水田600亩),人均耕地0.85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小海村属于温饱村,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6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养殖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8%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及发展方式的反思 (一)对近些年发展经验的总结 小海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
20、好落实。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通过打造连片地膜玉 米、连片烤烟等样板种植示范区,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21年,小海村委会被曲靖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点,市、县、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筹劳5000余个,硬化乡村道理3.7公里,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37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群众基础好。小海村委会是云南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九五”播乐中学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小海村民风淳朴,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较高,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小海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
21、,工作踏实,曾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对发展方式的反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 二是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 三是大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对发展经济的领导能力和 素质不强,思路狭窄,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海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
22、面: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小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是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上缺乏骨干水源点,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种植作物单一,村中没 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 四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农业
23、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五是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峻课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小海最大
24、的问题是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为此: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 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市、县两级应进一步加大对播乐乡及小海村委会经济社会发
25、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帮助、指导、扶持小海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小海子村小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要积极引导,扶持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小海村委会是当归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区,只要稍加引导扶持,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规模,打造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生产链,畅通销售渠道,取得经济效益。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26、指导员调研报告2021年,我被派到*县*乡*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2月份驻村开始,我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乡情村情,我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对本村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教 文卫等情况作深入调查,从*村近几年来的发展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举措,也发现了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县*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 *县*乡
27、*村地处*县城西部,在风景名胜区*山、小鸡足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是*乡的窗口,距县城20多公里,有2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55户,3624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71名党员,民族以汉、彝两个民族为主,彝族是世居民族,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云豆、梅果、核桃和红雪梨等。*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21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基层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村地缘优势突出,水利条件好,长期以来,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热土为荣,
2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继承祖业,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21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散现象突出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求同存异,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八大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
29、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 2、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村委会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来源:http:/ 针对这样的情况,*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资金,基本实现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积极争取烟水工程项目,投资50多万元,建成全长5.7公里的”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21多亩;三是努力争取县农网改
30、造项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要实现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近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均达100%;五积极争取血防改厕项目和人畜饮水项目,全村80%村民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变了过去那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全村90%都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六是邀请县内外的科技人员和专家,请他们研究*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指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对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五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村、花果
31、山,打牢了*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3、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白乃村地处县城近郊山区,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酗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极易发生,户与户居住比较散乱,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村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白乃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
32、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大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移风易俗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
33、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村发展步伐 *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1、解决好思想问题,发展思路便明晰可鉴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的发展困难,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导致了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无人管
34、,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如*村上*村民小组的集体羊场(每年收入近万元)、集体的华山松林地(
35、价值近上百万元)。 2、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关键在有一个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两委班子,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村从守业到创业的深刻变化,源于此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为手段,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团结干事,以好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从而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各项思路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团结带动全村团结,班子实干带动全村实干,班子发展带动全村发展”的生动局面。 3、解决好环境问题,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怎样让各生产要素积极涌动,实现
36、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白乃村以环境改变人、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吸引人,激发村内村外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开始,通过制度建设、服务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改善软环境,促进硬环境建设,广大村民逐步被发展的实际成果感化,被发展的具体要求同化,支持发展、维护发展成为主流思想,全民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实证。内部环境好了,地缘优势就更具吸引力,投资者从无到有,迅速增加,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不断涌入,加速了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山林的权属,许多外商来*地区投资发展林果业,内部外部两股积极的力量互动发展,为*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第 20 页 共 2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