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建设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建设计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建设计划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185.1亿元,增长15.7%。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地域财政收入550.77亿元,增长2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4亿元,增长21%,占gdp的比重达到5.88%,提高0.22个百分
2、点。金融实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24.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788.4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8.3%。工业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8.8%,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6户,净增142户,完成增加值812.3亿元,增长22.4%;实现销售收入2501.6亿元,增长22.8%;利税257.6亿元,增长24.9%。市场物价稳中趋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9%,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24646.8调整为6.645.947.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3、的比重达到66.7%。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61.5亿元,增长19.3%,占gdp的比重达到39.4%,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140.3亿元,增长5.7%。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48亿元,增长16.2%,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3.2%,提高2.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877.5亿元,增长20.9%,占 gdp的比重达到40.2%。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端,路、水、电、医、学等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67.
4、9万吨,平均单产403公斤,均创2021年以来最好水平。蔬菜总产量710.4万吨,增长1.3%;肉类总产量43万吨,增长2.1%;奶类总产量26.8万吨,增长16.9%。农村生态建设进展良好,完成荒山造林3000公顷,退耕还林还果2800公顷。市财政“三农”投入8.6亿元,增长41.5%,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全部落实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0家,比上年新增15家。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73.7公里,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已达96.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村用电保障
5、程度提高,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沼气用户达到4.4万户,增长3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9%,提高0.09个百分点。专利受理量和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66.8亿元,增长2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3%,提高2.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2%,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森
6、林覆盖率达到25.4%,提高1.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4.1%,增加12.3个百分点。 (五)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6.8亿元,增长25%。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694个,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5.2%,提高3.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2%,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83.2亿元,占37.7%,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00.7亿元,占59.1%,提高1.9个百分点。外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引进投资561.4亿元,占全社
7、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2%。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3亿元,增长16.3%;接待游客172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4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9.9%。 (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安排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81项,全年完成投资3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4%。老城改造全面铺开,腊山立交,大纬二路、英雄山路等市区道路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明湖综合整治、北园大街道路改造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新区开发势头良好,奥体中心、长清大学科技园、高新孙村、历城唐冶、槐荫腊山、天桥鹊山龙湖等重点片区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
8、年完成投资160.1亿元,增长32.2%。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田园新城、西区安置房二期等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和拆迁安置用房项目进展顺利。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市国资委监管的255户企业中,累计完成改革改制238户。行政审批、资金管理、投融资等重大改革成效显着,经营性公用事业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3.9亿美元,增长16.7%,总量占 gdp的比重达到16%;出口创汇24.4亿美元,增长37.2%。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外商直接投资4.04亿美元,增长15.1%。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取得新进展。 (八
9、)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普通高考总录取率达75.4%,高于全省平均录取率11个百分点。实施振兴农村教育十项工程,启动了333个农村教育建设项目。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安置就业再就业13.27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7%,控制在计划之内。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5.9万人、16.5万人和1.7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增长13.9%。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保持了
10、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等特点。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外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带动作用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还很艰巨。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压力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三是推进协调发展力度尚需加强。在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力度仍需加大,公共产品城乡覆盖差别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11、,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因素不可忽视。四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亟待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二、20*年发展环境与主要发展目标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一年。总体上分析,今年我市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多于矛盾和困难,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组织和研究机构分析判断,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从国家政策取向看,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
12、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三大市场需求看,在投资和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将实现较快增长。目前我市在建投资规模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批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也将陆续开工,今年投资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资政策,今年还将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医疗体制、社会保障、教育收费等方面的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将明显增加,购买力将有较大提高,消费预期将明显改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我市加快调整出口结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
13、势较好,外贸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从支撑条件看,我市电力供给比较充足,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交通、通信、水利等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能支持经济较快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谋求新发展的共识空前统一。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受成本上涨和市场约束的双重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和效益会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潜在的亏损风险加大。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仍将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重点,土地和信贷供应紧张的约束不会有大的改变。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14、,再加上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出口和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对于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和化解各种矛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是。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省城优势,大力发展省会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安排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为:
15、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14%和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出口增长1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1:46:47.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3.3: 37.7。5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4.3%,提高2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达到2%,提高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16、提高0.08个百分点,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0.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均增长18%。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投资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2.98%,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 关于今年的指标体系,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初步研究确定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
17、、质量效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五大类,共75项指标。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强化了质量效益、节能减排和社会民生方面的指标。目的是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预期上,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要突出好中求快。 三、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 继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推
18、动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粮食安全“三条底线”,提高优质粮食生产比重,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畜牧、蔬菜、林果和渔业生产,搞好蔬菜八大基地、六大精品园建设,争取新增保护栽培瓜菜面积2万亩,出口大棚瓜菜面积达到6万亩。积极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农业基础科研设施,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切实抓好农民科技、转移、绿色证书、创业、村(站)远程教育五大培训工程的实施,大力提升农业标准化、良种化、无害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比去年增加10家。 加强
1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倾斜。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灌区配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黄河标准化堤防二期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大站水库扩容续建、营子闸改造以及50个小水库除险加固,搞好田山、邢家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供电网络,抓好道路、供电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解决850个村、55万人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搞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沼
20、气、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积极创造干净整洁、方便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不断增强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和劳动力吸纳能力。规范、完善农村劳务市场,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和转移,计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次。 (二)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约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
21、、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继续抓好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力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交通装备产业群,重点抓好章丘重汽工业园项目的规划建设,壮大产业实力,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加快中车集团铁路货车、青年汽车、吉利汽车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电子信息产业群,重点抓好浪潮科技园和产业园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冶金钢铁产业群,重点是加快济钢集团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中厚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石化化纤产业群,重点抓好年产60万吨pta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在稳定原油加工量的基础上,抓好聚丙烯、丙烷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机械装备产业群,继续巩固提升数控
22、机床和锻压设备的优势地位,做大做强汽轮机、电站锅炉、变压器等重点产品,做好济柴工业园建设收尾工作。食品药品产业群,加快将军集团异地迁建项目建设,力争形成100万箱的生产能力。继续扩大乳制品、食品、药品等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重点行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集中开展制造业关键技术、软件技术和资源节约等技术研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全国软件出口等基地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出规模,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继续加
23、大工业投入力度。计划安排工业投资450亿元,增长20%。着力抓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加强工业经济载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带动作用,巩固其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骨干地位,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争取启动东部新城
24、金融商贸区前期筹划,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抓好物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发挥泉城特色优势,筹划、推出“泉水节”等一批优势旅游产品,承接举办一批国内外展会,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77亿元,举办各类会展110个,直接营业收入2.2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20亿元。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积极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积极发展和引进会计、咨询、评估、法律、房产服务、营销策划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进商贸
25、服务业“一核两区四片四心”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一批商业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积极协调落实好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增加职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积极培育热点消费,扩大服务性消费,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旅游、休闲等消费。着力优化居民消费环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购物创造便利。加强市场管理,以食品、药品监管为重点,继续整顿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四)切
26、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方针,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初步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0亿元,增长20%,投资率为48.8%。安排续建和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498个,投资总规模3550亿元,计划当年投资1048亿元,占当年全社会计划投资总规模的85.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1个,增加33个,当年计划投资527亿元,增长28.8%。对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要继续完善计划目标制定、日常检查调度、定期考核通报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一批重点项目
27、年内竣工并发挥效益。加强和完善投资管理。继续抓好新开工项目的清理和整改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综合运用投资、土地、规划、环保、财政、信贷政策和手段,搞好政策配套联动,增强投资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坚决制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过剩的以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全方位抓好资金筹措。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精心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和组织推介,力争全市引进外来投资达到6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积极推进市场化融资,鼓励和引导
28、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以迎接“全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一是继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各功能分区、重点片区和专项控制性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2021多平方公里控规全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安排城市建设投资35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7%。城区,继续加强道路改造和市容整治,抓好北园大街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工程,整修一批市区主次干道,完成济微路、阳光新路、舜耕
29、路等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大明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泉城广场北侧综合开发、解放阁片区综合整治等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推进东、西区开发和北跨发展。东部新城区,主要是加快奥体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抓好孙村片区、唐冶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进区项目加快落地。西部新城区,主要是加快高校新校区二期扩建工程、教职工住宅、村民转市民安置房三期、商务公园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北部地区,以鹊山龙湖、建邦黄河大桥等项目为投资重点,推进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区项目建设。三是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初步安排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增长25%,重点
30、是改善商品房供应结构,开发建设一批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四是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河道和水系治理力度,显着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六)完善节能与环保政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政策配套,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全年节能与减排的任务目标。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健全完善节能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确保实现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的任务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建立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标准。加大节
31、能科技投入,集中突破一批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艺流程,积极推广应用节约型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动力,重点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加强对小清河、大明湖及市区主要河道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置。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搞好植树造林和大环境绿化美化,重点抓好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城市干道、铁路沿线、河流水系和可视山体等绿化。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实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七)积极扩大对外
32、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国家出口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企业扩大出口。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扩大新兴市场、开拓空白市场”的思路,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完善促进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在规避贸易壁垒、出口风险预警等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严格执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
33、指导目录,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完善外资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进和协调,提高项目履约率。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 (八)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构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已改制企业运作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城市公交、供热等经营性公用事业产权改革,逐步实现
34、经营性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二是加快所有制改革。全面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金融、税收、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4%,提高3.8个百分点。三是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有关配套政策,按照放权、方便、快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核准和备案办法。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改进政府投资资金使用办法,完善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和后评估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探索并积极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35、(九)继续加强财源建设,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强化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考核,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各类收入应收尽收。持续推进财源建设,突出培植税源大户,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加强对骨干企业服务、支持力度,增强财源大户的贡献能力。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的支持,加大骨干企业培植、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运行的监督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运行。 (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
36、推进和谐*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努力增加投入,完善发展政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健全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机制,把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分解落实,并纳入各级考核范围。采取完善优惠政策、加强培训指导、建立专项援助制度等综合措施,促进和扩大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继续完善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5万人、
37、0.53万人和3.4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和城市困难居民廉租房制度,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深入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快各项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全面推进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面启动全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加快各类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抓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防震减灾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诚信、创新、和谐”的*精神,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 18 页 共 18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