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3485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 1、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

2、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

3、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制度。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

4、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针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目标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第二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 1、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

5、、指导、检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

6、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

7、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制度。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针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目标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于家务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

8、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管理方法及其经济效益概念的综合体现。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无因医护技和管理措施不当给病人带来

9、不必要的痛苦、损害、感染和差错事故;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医疗技术使用的合理程度;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经济效益;病人生存质量的测量;病人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室、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

10、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工作量、转归、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好转率、感染率、死亡率、医疗事故发生次数等。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中相关要素的自我培训提高、制度落实、物资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教科、医疗质量监督

11、管理科、护理部、护理质量监督管理科、院感科、药械科、病案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基础质量中相关要素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对制度落实、物资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以及进行教育培训,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12、第三篇: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和持续改进制度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和持续改进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我中心的诊疗质量,持续改进住院诊疗工作,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并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制度。 一、健全中心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一)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 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对全中心医疗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2、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医院质量标准,并对全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落

13、实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 4、开展医务人员质量意识教育,负责对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进行质量管理教育。 5、定期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向中心领导及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提高医疗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提出修订和完善管理规定的意见。 6、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殊情况随时召开,研究问题,总结工作。 7、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执行委员会议定事项,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二)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高职称医师、护师组成,其职责为: 1、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2、检查本

14、科室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3、依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 4、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持续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二、诊疗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科级监控。即定点监控,每月进行一次,由各科室自我进行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院级监控 1、每季监控。每季度进行一次,由医务部、质管部、感染管理科等科室进行监控,监控目标主要为病案

15、质量、各种统计指标、医院感染、传染病报告等;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同时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对医疗缺陷进行监控;不定期对重点问题进行督查。由中心主任对全中心医疗质量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并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由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已出院的病案进行检查评级。 2、环节监控。各项医疗活动中的医疗质量进行动态监控。 3、终末监控。每个病人诊疗活动完毕的医疗质量总评监控。 三、诊疗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针对医院制定的各项制度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科级监控及院级监控,持续落实、检查、考核、评价、反馈、监督、改进。 1、落实和检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会诊

16、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病人入、出院制度、病人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制度等。 2、对病历进行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落实和检查有关病案各项制度,如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管理办法等。 3、合理用药情况。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制度及有关抗菌药物临术应用整治的各项相关指标的落实情况等。 4、落实和检查医患沟通制度和病情告知制度的执行情况。 5、落实和检查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将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四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17、进制度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工作。 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四、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保证医患权利。 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各科室每月检查一次本科医疗质量;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点评。 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要有文字记录,由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18、有利于不断改进医院医疗服务技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结果与个人考评挂钩,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真正落实。 医患沟通制度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认真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二、医患沟通的时机 (一)门急诊医师接诊时,应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就疾病诊疗的有关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做必要的告知,争取患者和家属对诊疗的理解和配合。必要时,将沟通的关键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二)病区医护人员

19、接诊时,应与患者或家属就住院事项进行沟通。 (三)主管医师必须在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与患者及亲属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并签署入院病情知情书。 (四)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与患者及时沟通: 1.患者病情变化时;2.有创检查及操作处置前;3.变更主要治疗方案时;4.贵重药品使用前;5.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6.危、急、重症患者疾病变化时;7.术前和术中改变术式时;8.麻醉前(应由麻醉师完成);9.输血或血液制品前;10.对医保、农合患者采用医保、农合目录外诊疗或药品前。 (五)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或家属就诊疗情况、出院后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以

20、及是否定期随诊等进行沟通。 三、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在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听取患者或家属对诊疗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二)在诊疗中,医护人员应就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收费等 ,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提出的问题,争取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 (三)在诊疗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充分的综合评估,科学预测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转归的详细沟通,使其对疾病发展有所了解。 (四)出院时应明确告知带药及注意事项、复

21、诊的具体时间、联系电话等。 四、医患沟通的方式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面对面沟通、电话回访、出院回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医患沟通。 (一)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可能,应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及时沟通。 (二)在主管医生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时,应调换沟通者,即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三)对发现可能出现问题或纠纷的病人,主管医生应立即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并进一步有的放矢与患者沟通,消除患方心中疑惑。 (四)如已经发生纠纷的病人,应由上级医生和

22、科主任重点沟通。 (五)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起共同与患者沟通。 (六)病人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生之间、医护之间、护士之间要先进行相互讨论,必要时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统一认识后由上一级医生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由于沟通不统一导致病人和家属的不信任和疑虑。 (七)对需要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患者或家属,或一些特殊(如丧失语言能力)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八)各病区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坚持落实病员座谈会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座谈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中沟通,并做好记录。 五、医患沟通

23、的记录 (一)对医患沟通的情况,医护人员须在病人的病历中结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按规定记录清楚。 (二)沟通记录的内容要着重记录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姓名,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必要时在记录的结尾处要求患者或家属、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 六、医患沟通的评价 (一)院、科两级对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考评,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二)因未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的,医院将从经济或行政方面给以从重处罚。 七、 七、沟通中要求做到一个宗旨、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 (一)一个宗旨。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二)两个

24、技巧。多倾听、多解释,即多听患者及家属的想法和要求;对患者及家属多说、多介绍、多解释。 (三)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四)四个留意。留意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留意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五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病人及家属不易听懂的专业语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病案借阅制度 ,又是医疗纠纷、伤残理赔、保险、复诊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益

25、,所以病案借阅是病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须高度重视。为保障病案及时、完整、高质量地提供给每一位所需人员,为此现将合理的病案借阅制度总结如下: 一、除涉及病员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务科相关人员外,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借阅病员的住院病历。病案借阅实行登记管理制度,院内人员借阅病案需把患者姓名、病案号、借阅人科室、借阅人姓名及日期、用途、归还人姓名及日期填写在登记本上。 二、病案室应建立病案借阅登记,定期对病案借阅情况进行汇总。借阅病历应尽快归还,借阅最长时限不超过7天,如需继续使用,应办理续借手续。 三、借阅者必须亲自前往病案室借阅,不得他人代借、转借。 四、借阅者应爱护病案,要严格保存,

26、病案中的一切资料严禁涂改、损坏、拆散、丢失、带离院外、复制或复印、不得泄露患者隐私,要确保病案完好无损的归还病案室。丢失病案者将视情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本院医师调离或其他原因离开本院,归还全部所借病案后方能办理离院手续。病案保密制度 一、病案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所有参与病案完成的医护、医技、病案管理人员等,都要自觉维护病案资料的安全,都有维护患者信息的义务。 二、患者享有对其病案的保密权,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疾病起始经过、治疗经过、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疾病转归情况等。 三、患者有权了解疾病情况、诊疗措施、费用及预后,并享

27、有对其病情保密权。患者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权复印有关病历资料;医院受理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 四、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应当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由医务科审核后予以协助办理。 五、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借阅制度,诊疗患者的医务人员可以借阅该患者相关病历;对与该患者无关的医务人员,为维护患者利益,病案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借阅病案。 六、住院病历不外借。 七、因科研、教学需要或临床科室用于死亡讨论的可借阅病历,需经病案管理员同意后方可借阅。 病案复印制度 一、病案室全

28、面负责全院病历的复印、复制工作,其他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复印、复制患者的病案(病历)资料。 二、病案室有专人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等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申请人应提供下列有关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四、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六、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

29、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七、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两名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九、可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30、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十、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申请后,应当在医务人员按规定时限完成病历后予以提供。十 一、未出院患者需要复印病历资料者,由病案室对符合复印规定者,通知病区医务人员,由病区派专人将需要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在规定时间内送至病案室复印。 十二、在申请人在场的情况下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病案室加盖证明印记。 十三、病案室应设立病历复印登记本,按照规定收取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费用。十 四、病案归档制

31、度 (一)出院病人的纸质病案必须在病人出院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 (二)纸质病案经由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审核无误并签字后交病案室。 (三)实行病案签收制度,病案室与各科室接收病案时,均要逐份登记核对并在签收本上签字。 (四)病案室必须在病案回收后第二天整理录入归档完毕,并妥善保管。 (五)病案室每日清查未归档病案,及时通知各科室未归档者按时交回病案,并做好催交记录。 (六)要求临床科室病案7日归档率达到100%,并将病案7日归档率纳入绩效考核。 (七)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截留私藏病案。病案回收制度 一、患者出院7天内回收至病案室。 二、严格执行院内病案交接制度,病房工作人员与病案室工作人员交接查收后

32、,在“病历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病案室应及时向临床科室催缴病历,并登记于催缴登记本上。 三、病案室每月统计出院病案归档情况,及时向医务科反馈。 四、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内容。病案销毁制度 为了加强病历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病历档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已达到保存期限的病历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销毁处置。 一、对已达到保存期限的病历档案由病案室进行清点、核对,填写病历档案销毁申请表,上报病案管理委员会。 二、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主管院长提交院领导班子讨论。 三、经过鉴定,对无需继续保存的病历档案

33、,报请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通知总务科和病案室。 四、由病案室填写销毁登记、清册存档备查,总务科负责销毁。 五、病历运输、销毁过程由病案室和总务科工作人员共同监督完成。 六、销毁过程结束后,总务科和病案室共同在病历档案销毁申请表上签字。 七、未经鉴定和批准,严禁擅自销毁病历档案。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以科主任及主要临床医师、护士长、药剂科负责人组成。 2、完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并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严格执

34、行执业医师法3)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有效安全,降低医疗安全隐患。3)确保医疗设施,处于正常盒安全的功能状态,以确保患者的诊断,治疗。4)严格药品的采购质量及保管,发放。 4、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 5、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范

35、围,凡是以下材料应手机归档。 1、医疗新技术的法令标准和规章制度。 2、医疗新技术的计划、总结。 3、医疗新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4、医疗新技术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5、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6、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二、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三、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问无关人员泄露。 四、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五、归档资料中的质控

36、资料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六、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科室档案包括科室人员档案,质控档案、技术档案、行政档案和档案管理条例。 执业范围内新技术应用专家诊治评估制度 一、新技术、新业务经审批后必须按计划实施,以增加或撤销项目需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进行。 二、门诊部负责实施全院医疗技术准入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包括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进行跟踪,了解进展协助培训相关人员,邀请专家指导,解决进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三、对不能按期完成的新项目,门诊部管理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申报人提出质疑批评或处罚意见。 四、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实施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妥善保管好。 五、要制定技术规范,以及相对应的新技术应急预案,有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六、认真执行技术风险预警实施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技术风险,防止技术损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