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3240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3分)(2013徐汇区二模)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家用燃气C医用酒精D二氧化碳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3H6、C4H8)等,均属于混合物C、医用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等

2、物质,属于混合物 D、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2(3分)(2013徐汇区二模)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ASBH2SCSO2DH2SO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B、氢元素显+1价,设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3、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C、氧元素显2价,设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2=0,则y=+4价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4=0,则z=+6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3分)(2013徐汇区二模)物质在运动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熔化B粉尘爆炸C海水晒盐D黄瓜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4、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冰块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尘爆炸的过程中粉尘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是利用了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黄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从黄瓜中分离出黄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3分

5、)(2013徐汇区二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后者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A硫粉、红磷B镁带、红磷C蜡烛、木炭D纸张、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B、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C、木炭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D、铁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黑色固体解答: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浓厚白烟生成故选项正确;B、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有火焰,而木炭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

6、生火焰故选项错误;D、铁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黑色固体,不能形成白烟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3分)(2013徐汇区二模)对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A3O2表示三个氧分子B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元素D3H表示三个氢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D、标

7、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O2中“3”表示三个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3”所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SO3中的“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H中“3”表示三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3分)

8、(2013徐汇区二模)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碘加入酒精中B面粉加入水中C食盐加入植物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食盐不溶于植物油,不能和植物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

9、错误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3分)(2013徐汇区二模)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A烧碱:Na2CO3B氧化铝:Al2O3C氯化铁:FeCl2D生石灰:Ca(O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B、氧化铝中铝元素

10、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3分)(2013宝应县二模)纳米材料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B碳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C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考点:碳元素组成

11、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纳米碳管元素组成考虑;B、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D、根据碳燃烧的产物考虑解答:解: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物质的吸附能力与物质的表面积大小有关9(3分)(2013黄石)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

12、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A胆汁(6.87.4)B唾液(6.67.1)C血液(7.357.45)D胃液(0.81.5)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D、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13、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10(3分)(2011福州)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取一定量的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固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B

14、正确,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11(3分)(2013徐汇区二模)我国早在西汉发现的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CuO+C2Cu+COBHg+CuCl2Cu+HgCl2C2Fe+3CuSO43Cu+Fe2(SO4)3DFe+CuSO4Cu+FeSO4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古代湿法冶金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我国早在西汉发现

15、的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2(3分)(2012泸州)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

16、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A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13(3分)(2013徐汇区二模)使用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汽车尾气中的CO与NOX,其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x2XC02+N2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物质是()AC02BNOxCCO

17、DN2考点: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氧化剂是指反应物中在反应过程中提供氧元素的物质,自身失掉氧被还原,在2XCO+2NOx2XC02+N2中NOx失去氧变成N2是该反应的氧化剂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氧化剂概念的考查,理解氧化剂的概念化学反应中失掉氧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概念考查题14(3分)(2013徐汇区二模)固体物质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醇中溶解度Bt1时,物质R在水与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gCt2时,物质R在

18、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R的饱和乙醇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溶液状态变化,从而判断析出晶体的情况解答:解:A、不确定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如:当温度小于t2时,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小于乙醇中溶解度,故说法错误;B、t1时,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mg,故说法错误;C、t2时,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19、曲线相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同,正确;D、物质R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时R的饱和乙醇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并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答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3分)(2013徐汇区二模)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氢气用于做清洁能源B石墨用于做电极C硫酸清除金属表面的锈D天然气用作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氢气做清洁能源的优点考虑;B、根据石墨的导电性考虑;C、根据硫酸清除铁锈的原理考虑;D、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考虑解答:解:A、氢气做

20、清洁能源的优点: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氢资源丰富,所以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C、硫酸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发生化学反应,将锈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16(3分)(2013津南区二模)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B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

21、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C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D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涂上硼酸液,后用大量水冲洗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碱液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食盐水时,应先放酒精灯,后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

22、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该实验操作错误C、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以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D、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液,故该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7(3分)(2013徐汇区二模)甲()和乙()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

23、的甲和乙分子的个数比是2:1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都没有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的全部参加反应,而3个分子的中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以及反应时分子间的个数关系,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依据图示及分析可得该反应的图示可转化为如右图所示的情况A、根据反应前反应的分子数量可知,参加反应的有2个、有6个,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A错误;B、反应生

24、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为两种单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B正确;C、由B的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依据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解答即可18(3分)(2013徐汇区二模)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

25、沉淀析出,则理论上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CuBAgCFe和CuDCu和Ag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首先会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即: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析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即加入的铁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析出的固体是银,没有铜析出,也没有

26、铁剩余,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9(3分)(2013宝应县二模)如图表示的是A、B、C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符合该实验现象的A、B、C三种溶液依次是()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B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C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D盐酸、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依据图示中物质间的反应现象以及选项中物质的情况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所以不会出现A和B反应生成气体的现象,故A错误;B、由于氯化钠溶液

27、和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反应,所以不会出现A和B反应生成气体的现象,故B错误;C、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无现象出现,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故C正确;D、盐酸和硫酸钠溶液不反应,所以不会出现A和B反应生成气体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组成方面的问题,解答类似题目可以从给定的选项直接分析,而不需要从题干去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20(3分)(2013徐汇区二模)在化学反应xM+yNmP+nQ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Q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系数x:y:m:n之比是物质的量之

28、比C若取a克M与b克N反应,生成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a+b)克D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M物质加N物质生成P物质加Q物质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算数的意义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分析解答: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中和反应之外还有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A错误;B、系数x:y:m:n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正确;C、取a克M与b克N反应,生成P和Q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a+b)克,若有一种物质剩余时生成P和Q的

29、质量和小于(a+b)克,故C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M物质和N物质生成P物质和Q物质,“+”号不能读作“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七、填空题(共19分)21(6分)(2013徐汇区二模)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化学式是H2O;同学们对水进行如图实验,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医疗中常用的生理盐水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aCl,如果

30、要检验其中的金属元素,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NaCl焰色反应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0,其中含碳40%,氢6.7%,其余是氧,则核糖的化学式是C5H10O5;6.021022个核糖分子的质量是15g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的基本构成微粒保持着物质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检验氧气使用的是带火星的木条,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元素的含量即可求得物质的化学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简易净

31、水装置中的小卵石、石英砂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起到了吸附作用,b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故填:H2O,吸附,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钠离子的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使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钠离子,故填:NaCl,焰色; 核糖中碳原子的个数是=5,氢原子的个数为=10,氧原子的个数为=5,故其化学式为C5H10O5,6.021022个核糖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质量为:0.1mol150g/mol=15g,故填:C5H10O5,15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以及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2

32、2(5分)(2013徐汇区二模)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KCl27.631.034.037.040.042.645.5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m”和“n”两条溶解度曲线如图,其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m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34.0gx37.0g20时,134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3.4g若要在含有少量KCl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分离出KN

33、O3,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很大,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增大不如硝酸钾明显,在2030之间时硝酸钾和氯化钾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很大,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增大不如硝酸钾明显,故m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故填m; 在2030之间时硝酸钾和氯化钾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其取值范围是34.0gx37.0g,故填:34.0gx37.0g;

34、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在饱和溶液中蒸发10g水,析出的氯化钾的质量是:,故填:3.4g; 在含有少量KCl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分离出KNO3,可以先将溶液蒸发水分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再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故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有关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23(6分)(2013徐汇区二模)“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加入A物质的化学式是Ca(OH)2;分离操作的

35、名称是过滤;写出高温反应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可循环利用的B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OH,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2CO3或Ca(OH)2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O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考虑;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成物解答:解:在捕捉室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入反应器,所以加入的A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物,高温能放出二氧化碳

36、,所以A物质可以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是捕捉室中的反应物,所以可以循环利用;如果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时,碳酸钠过量,还可能含有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就含有氢氧化钙;由于最后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前面加入的A可以是氧化钙,所以氧化钙还可循环利用故答案为:Ca(OH)2;过滤;CaCO3CaO+CO2;NaOH;Na2CO3或Ca(OH)2; CaO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

37、生成物,还要熟悉方程式的书写八、简答题(共21分)24(8分)(2013徐汇区二模)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并验证其还原性,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写出仪器a、b的名称,a长颈漏斗、b锥形瓶;实验室制、取收集甲烷可选用的仪器是CE(填编号),理由是甲烷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将甲烷气通入甲装置中,加热,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时,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该装置的作用是验证甲烷与黑色粉末反应生成水写出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4CuO2H2O+CO2+4Cu

38、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专题:科学探究分析:依据常用仪器回答;实验室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依据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可知反应生成了铜,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甲烷和氧化铜反应还生成水,无水硫酸铜遇水会由白变蓝,常用来检验是否生成水;依据实验现象推出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铜,据此书写方程式解答:解:仪器a、b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实验室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

39、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甲烷气通入甲装置中,加热,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可知反应生成了铜,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甲烷和氧化铜反应还生成水,无水硫酸铜遇水会由白变蓝,该实验中是用来验证甲烷与黑色粉末反应生成水;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铜,方程式是CH4+4CuO2H2O+CO2+4Cu;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锥形瓶;CE; 甲烷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白色固体变蓝; 验证甲烷与黑色

40、粉末反应的生成物中的水;CH4+4CuO2H2O+CO2+4Cu点评:本题考查了装置选取、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对实验装置的分析、物质的作用等知识,依据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验情景分析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5(5分)(2013徐汇区二模)现有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溶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由实验可确定营养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碳酸钾(K2CO3)原营养溶液的组成可能是硝酸钙、氯化钾Ca(NO3)2、KCl、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Ca(NO3)2、KCl、KNO3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41、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图示推断营养液的组成,就要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及反应现象推断(1)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其中不能同时含有硝酸钙和碳酸钾,因为二者反应能生产沉淀由实验1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一定不含碳酸钾,(2)由实验2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因有无硝酸钾不影响上述实验现象,故可能含有硝酸钾解答:解:(1)实验一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里面有硝酸钙,那么就肯定没有碳酸钾,因为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能生产沉淀;(2)实验二滴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里面含有氯化钾,因为硝酸钾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不能推断存在与否那么,溶液中肯

42、定含有硝酸钙与氯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答案:(1)碳酸钾(K2CO3)(2)硝酸钙、氯化钾Ca(NO3)2、KCl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Ca(NO3)2、KCl、KNO3点评:首先排除原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物质,再根据实验现象逐一得出一定存在的物质和一定不存在的物质,当然要考虑不能确定的物质26(10分)(2013徐汇区二模)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用品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对纯碱和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探究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两者都变红色;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纯碱和小苏打溶液都显碱性,并可推测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你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直接用pH试纸进行测定该兴趣小组按图1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乙烧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该实验设计体现的思想方法是对比与观察(选填:控制变量、对比与观察、定量分析、节能环保),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测定纯碱粉末的纯度取纯碱粉末试样11.0g,利用图2置进行实验测定数据记录如下:称量项目称量时间质量/g试样+装置+稀盐酸反应前141.0试样+装置+稀盐酸反应开始后30s137.0试样+装置+稀盐酸反应开始后60s136.6试样+装置+稀盐酸反应开始后90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