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2559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经营的新型化发展,但是由于相关法律不足,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产业的质量化、规模化发展。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发展,从法律层面分析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从而为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营主体;法律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是其重要的主体构成,也是拉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关键力量。本质上,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解决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农业产业化

2、发展不足等问题,而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正是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需要经济法等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率与质量1。由于我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障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加上相关立法完善的程序化,以及农业经营主体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影响到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化探索与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特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向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升级。在此过程中,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并在这些特点的带动之下综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

3、的深入实施。首先,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体现出了生产专业化和规模扩大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时期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从而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现出了集约化经营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时期农业经营的家庭化,当前农业经营主体在设施装备、生产经营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不断提升,能够对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农业本身的集约化水平2。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呈现出依据市

4、场需求进行生产种植的特点。当前,随着网络营销等方式的普及,农业经营主体也开始主动融入到市场中,提高种植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衔接性,促进种植产品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这也促进了农业经营主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 2.1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释放了农业经营的活力,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但是,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未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农民并未实际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相应的,其在经营过程中的使用权也不健全,这就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稳定性,甚至造成农业经营主体土地使用权丧失的可能性。根据我国法律对集体所有

5、权的界定,集体所有权属于集体中成员所有,但是现行法律进一步对集体的主体进行界定,即集体的主体是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等3。这就造成了农业经营主体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并不能代表自身的意志,而是由村民小组等主体行使所有权,呈现出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的问题。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相对传统的农业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尤其是在现代化、机械化等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与支撑。但是,就当前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着明显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就当前来看,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员制度和管理机制存在着自身的不足,由此造成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存在一些“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这就影响到了合作社资本的稳定性,对合作社的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保障。同时,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机制存在着不完全分配的问题,如返还总额的最低限制为60%,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常按照这一额度,这就影响到了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的积极性,对农业合作社的资本发展造成了必要的限制。此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上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合作社本身所采用的投票制度,虽然彰显了民主管理的特色,但是影响到了管理权与入股资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抑制了社员的积极

7、性。其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制度存在着可操作性较低的问题,这也影响到金融扶持制度的具体实行。近年来,虽然我国也配合乡村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惠普金融+农村小额信贷”等方式,积极引导各个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主体进行合作,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搭建灵活、系统、全面的服务机制;但是,由于政策本身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法律法规方面缺乏明确性等问题,相关政策与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受到影响,如金融信贷门槛设置相对较高等。最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农业种植土地的抵押政策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抵押的过程中,农业种植土地不能参与抵押。但

8、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可用于抵押的物品相对不足,并且除了农地以外的其他物品存在着抵押额度较低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物权法中相关条例进一步明确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过程中,农地属于禁止抵押的物品,这就使金融机构也逐渐明确了这一标准,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信贷能力。 2.3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农业经营主体也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经营主体具体经营的开展。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关于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近年来,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在种植的基础上,开设了家庭农场,以此来

9、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最基础的就是对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如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性质、纳税等,以此来明确家庭农场的经营地位。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深化农村承包地土地产权改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解决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所有权模糊的问题,应当对农村承包地土地产权进行调整与改革,对土地所有权主体进行明确,对各个主体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进行合理的界定,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使用权等权益进行界定。应当在保证农村集体占有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给予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更多的权益,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同时,还应

10、当对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进行完善,确保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对土地使用权中的产权界线进行明确,使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牢牢把握土地流转的决策权,确保其土地流转中受益人的地位,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3.2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当从法律层面着手,对融资难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一方面,要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进行调整,实行封闭式成员制度和坚持开放式管理原则,充分尊重社员自身的决定,根据社员自身的占股进行管理权益的分配,并且在社员的利益分配上也应当进行调整,在利益

11、分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员内部的协商作用,在协商的基础上采用按社员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以此来保障社员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应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表决中的差额表决、等额表决都能够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年检制度,为各个经营主体的融资提供信息的支撑,以此来为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保障与支持。 3.3明确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现存的法律问题,就必须对其法律地位进行明确,以此来保障其能够充分地享受到自身的权益,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一方面,由于各个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各个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国家相应的法规与政策指导

12、,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此来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各地在明确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以后,要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切实保护好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合法权益。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调动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也需要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从而来为农村的产业振兴、治理振兴等提供动力。这就需要我国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能够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现存的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税法等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具体可行的法律保障,以此来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有序发展,充分释放出农村市场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谌力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21(5):112-114,137. 2杨桂玲,丁明元,梁顺有.浅析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的思路与措施j.甘肃农业,2021(4):46-48. 3孔祥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21(4):7-8.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