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最后深刻复习资料(天津1055).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2336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最后深刻复习资料(天津10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最后深刻复习资料(天津10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最后深刻复习资料(天津10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最后深刻复习资料(天津1055).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与社会保障(天津1055)之名 词 解 释1、劳动者:指那些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某一劳动岗位,通过参加实际社会劳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2、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资源中的再也人口和求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通过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并增进其福利水平的社会安全稳定机制。5、就业:是劳动就业的简称,是劳动者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

2、入的经济活动。6、就业率:所有就业人员的总数与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7、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量变化的比值。8、劳动力市场:就是指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领域中,按照市场规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对劳动力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的机构。9、劳动关系: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10、劳资关系:是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或企业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11、集体谈判:是指劳动者团体为维持和改善雇员的劳动条件、劳动待遇等其他雇佣条件或其他团体进行的交涉活

3、动。12、雇主:也称雇佣者,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并向雇员支付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13、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各自权利义务的契约。14、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约,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是指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15、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纠纷。1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一句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从而保障其

4、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事业和制度的总和。17、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在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定。18、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19、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指由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对神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运行条件等进行的规划和监督。20、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

5、为保障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1、基本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为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管理机制的总称。23、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第二层次,是指在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为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而设立的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24、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社会的约定,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0%就属于老龄(或老年)社会。25、医疗社会

6、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医疗资金,挡个人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6、公费医疗:是适应建国以后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实施范围包括政府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公费医疗的经费来源于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公费医疗的待遇享受全额报销。27、劳保医疗:是适应建国以后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享受的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劳保医疗的保险项目和待遇标准与公费医疗基

7、本相同,劳保医疗属于职工福利,一般由企业自行管理,从职工福利经费中列支。其开支范围除了职工的医疗费外,还适用于职工供养的直系家属的医疗补助(即家属半费医疗)、企业医务人员工资、企业医疗设备购置、医务经费等。28、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利、互助互济的基础上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互助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筹集合作医疗基金,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时所需要的医疗费给予一定的补助;合作医疗的财产是集体财产;医生和卫生人员的劳动报酬由集体经济支付。29、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30、失业保险是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

8、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非自愿原因暂时失去劳动机会,无法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工资收入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31、下岗职工: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一样,都没有工作,所不同的是下岗人员还与企业保持着劳动关系,并由企业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从而继续保持着法定的、与国有企业正式职工身份相称的社会保障权利。32、工伤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3、工伤康复:工伤康复是按照 “先治疗康复、后评残补偿”和立足于“基本康复”

9、的原则,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其身体功能以及生活处理能力、劳动能力,让其重返工作岗位的一项医疗服务。34、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党的安全和健康。35、社会救助: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社会按照法定的白哦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行动。36、三无人员:计划经济时代的“三无人员”是指没有劳动能力 、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37、五保

10、:指由农村社区(集体)负责保证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援助,即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教育)”,简称“五保”。38、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提高时,依照规定重新核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陷入贫困的人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国家称之为“贫困线”制度。39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

11、会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制度。40、社会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特殊社会保障对象。41、社会优抚是一种补偿和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使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军人及其家属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一项特殊制度。42、社会安置是国家和社会为了妥善安排和保障退伍军人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使其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而建立的一项制度。43、社会优待。优待是指国家、社会和群众依法对优抚对象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待遇的社会保障措施。一般来讲,优待可分为政治优待和物质优待两大类。政治优待是指各种政治待遇,包括节日慰问、给予各种优先权等

12、;物质优待包括组织生产、代耕土地、发放优待金、介绍就业、国家给予的补助以及日常生活照顾等。44、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的总和。45、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所有经济方面基本相同的个人之间出现了不公正的报酬差别。46、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相对均衡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的状态。47、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48、生育社会保险是国家和政府针对女性生育行为和过程的生理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为怀孕和分娩的职业女性及时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障受保母子的基本生活,保持、恢复或

13、增进受保妇女的身体健康及工作能力的社会保险计划。劳动与社会保障(天津1055)之简 答 题1、劳动力资源的涵义及特征: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的总和。劳动力资源的特征:1)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2)劳动力资源可重复利用(生物性资源的一种,具有再生性)3)劳动力资源具有时效性(生命周期、某一阶段)4)劳动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最根本区别、劳动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者所从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过程。具体表现在:、主动地开发自我、自觉地从事劳动生产,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并积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5)劳动力资源具有积累增值性(具有可再生性,且能够产生

14、价值递增的效应)2、社会保险的特征、功能及原则:社会保险的特征:1)强制性与福利性2)自助性与互济性3)特定性与普遍性社会保险的功能:1)化解劳动风险,补偿劳动者2)保证劳动力扩大再生产3)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4)调控经济合理运行社会保险的原则:1)政府责任主体原则2)社会互济原则3)权利义务一致原则4)基本生活保障原则5)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3、社会保障的涵义及特征: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通过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并增进其福利水平的社会安全稳定机制。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现代社会保障不同于传统社会以家庭为主体的保障和计划经济体制下

15、由用人单位组织经办的单位保障,它突破了由家庭和用人单位组织保障的局限性,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业。具体表现在: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具有社会性;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社会性福利性: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性的福利事业,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和责任,它在本质上是不能用市场法则来调控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保障的各种项目都体现了国家的福利政策,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符合法定的条件下,都能真正享受到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福利分配。第二,国家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各种教育,环境、卫生、就业等政策措施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增进社会福

16、利。第三,社会保障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造福社会成员为主要目标。互济性:社会保障的互济性主要是指通过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助来帮助少数遭遇风险的成员减少损失战胜困难。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保障由政府依法统一管理和实施,其资金来源于社会多渠道,但能够实际享受保障待遇的仅仅是一部分特定的社会成员。第二,在社会保障中,互济性贯穿在整个基金的筹集、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剂分配。强制性: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各种利益群体的竞争与博弈,如果没有强制性,任由他们自行其是便不会有社会保障制度稳定运行

17、的基础,更不会起到真正的社会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每一位社会成员只要其符合社会保障法的有关规定,都有参加社会保障享受保障待遇的权利;第二,社会保障的项目标准由法律予以规定。第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都以立法的方式来保证实施。4、简述劳动力市场歧视、表现及产生的原因:P37-40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所有经济方面基本相同的个人之间出现了不公正的报酬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者与其劳动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进行不公正的评价,进而对于在所有经济方面基本相同的劳动者给予不公平的差别待遇。分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表现:1)机会不均等2)分配不公平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个人偏

18、见2)市场缺陷3)社会文化5、影响就业水平的因素:1劳动力资源因素 劳动力资源对就业水平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当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增长过快,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会增大失业率并使在职人员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减少。当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出现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一定的就业空缺。当劳动资源的数量能够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基本相适应时,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且有助于社会生产的健康发展。其二是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就业水平。如果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

19、劳动者就易于就业,社会就业率也就易于提高,同时就业结构也易趋于合理;反之,如果劳动者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职业要求,那么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发生就在所难免。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来实现的。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就业的总体水平。其次,一个社会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就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总的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提高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但不利于其持续健康的发展;相反,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有利于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最后,经济结构对就业水平

20、的影响最大。第一,各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经济所能提供的就业总量;第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所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就业水平的进步程度。3科技因素 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科技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催生出许多新兴的职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总量,提高就业水平。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影响着就业总量,而且也影响了就业结构。新的科技革命加剧了传统行业的萎缩,减少了该行业的就业容量,而各种新型行业的不断涌现,又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变了原有的就业结构。

21、4就业观念 劳动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就业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在职业转换、就业竞争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进而会对整个社会的就业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6、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第一,从数量上看,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且增长较快。我们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增量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加,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同时也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第二,从质量上看,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较高。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虽然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仍有一定差距,但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从劳动参与率上看

22、,我国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较高。7、导致城镇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经济改革深化导致“体制性失业”。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体制。这种就业体制符合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中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国有、集体企业吸收的劳动力超过了其实际承受能力,造成了巨大的“隐性失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工量以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当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取得并行使劳动用工自主权时,企业必然要减掉大量的“冗员”,导致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涌现。其次,市场竞争加剧,传统产业衰退导致了大量失业人员。长期以来,中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建设模式

23、,各地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普遍性的产业结构趋同化,大部分地区的行业结构与企业规模都比较类似。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相对弱势的传统产业与行业逐渐衰退,大部分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甚至于破产,导致其职工下岗失业。这是产生下岗失业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随着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弹性下降,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第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激发了就业矛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存在数量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1978年底农村开始实行家庭承包制,同时,政府开始对价格进行改革,诱导农民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在农业的剩余劳

24、动力被释放出来后,原来主要集中在农业的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小城镇甚至大中城市流动,这些源源不断涌入城镇的劳动力加剧了原有的失业形势。8、劳动关系的特点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与不平等兼备的特点(如何理解劳动关系的平等性与不平性?) 劳动关系的平等主要体现在双方权利义务的表面上的对等。首先,劳动者是自己劳动的所有者,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自己的雇主。同时,雇主则根据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权选择和购买劳动力。劳资双方的这种相互选择是完全自由和平等的。其次,劳资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者按照雇主要求提供劳动,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这也是体现了双方权利义务上的平等。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

25、源于劳资双方经济上的悬殊差异。虽然双方具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双方在力量上的不均衡造成了实际权利的不平等。2)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的特点 只要劳动者和雇主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从人身上都从属与雇主。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特点 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劳动者向雇主提供劳动,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福利。工资和福利是连接雇主与劳动者的基本经济纽带,如果缺乏这种经济上的关系,劳动关系就不可能形成。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特点 劳动关系并非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在其中还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及政治关系。劳动者在寻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26、也寻求其他方面的利益,如人们的尊敬、归属感、成就感等。这就要求雇主在满足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劳动者的心理需求。9、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关系就其构成要素而言,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1,存在就业组织和劳资双方主体;2,劳动者加入到就业组织中并向雇主提供有偿的、职业上的劳动,而且其劳动行为应得到雇主的认可;3,劳资双方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关系。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会产生一个具体的劳动关系。10、简述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答:第一,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第二,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第三,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第四,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第五,劳动关系主体

27、的利益逐步实现市场化。11、简述订立劳动合遵循的基本原则答:一是平等自愿原则;二是合法的原则;三是协商一致原则。1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第一,目的不同。实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和整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利用合同制度实现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主体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由工会代表的全体职工,在我国是企业与由企业工会(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代表的全体职工;劳动合同的主体是雇主与单个雇员,

28、在我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 第三,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不仅规定本企业的一般劳动和生活条件,而且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内容具有广泛性、整体性的特点。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多是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定。 第四,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适用于企业全体职工。劳动合同仅对劳动者个人有约束力。 第五,责任不同。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如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侵害了工会和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物质赔偿责任;工会一方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规定一般只对上级工会和全体会员负道义上的责任,由上级工会给予批评教育,纠正违约的行为,以适当方式弥补因违约给企业造

29、成的损失,但一般不承担物质赔偿责任。1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四种:当事人协商解决;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人民法院审判。()劳动争议调解。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制度。劳动争议调解的广义概念也包括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实施的先行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在用人单位内部,由员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是依法调解本单位内部劳动争议,预防劳动争议发生的群众性组织。在没有成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则由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协商决定。经调解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但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争议调解一般经过申请和受理、调

30、查与调解、协议执行等程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后,在日内结案,到期限未调解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裁决的活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具有强制性,即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毕竟途径,只有经过仲裁,才可以向法院起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主要方式。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简) 第一是申请与受理;第二是组成仲裁庭,审阅案卷、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第三是开庭调解和裁决;最后是送达调解协议书或裁决书。()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

31、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诉讼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在我国,由于没有建立社会法院,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们法院的诉讼请求,由民事法庭依据民事诉讼进行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诉讼程序包括:第一,起诉与受理;第二,案件审理前准备,组成审判庭,审阅案卷,调查取证,查明事实;第三,开庭调解和裁决;第四,执行,即送达法庭协议书或判决书。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与当事人协商,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劳动关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我国社会保障制

32、度(或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政策和立法体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项目,即使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几个部分。它们在保险对象、资金来源、支付方式以及权力义务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1)社会救助(国家对无生活收入来源的寡残孤独、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变得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在国家规定最低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存保障制度)(2)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

33、断或减少时,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3)社会福利(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或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4)社会优抚(国家或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复员退役军人、烈士及其家属提供的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15、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之外、资金来源多元、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独立于企业事业之外”就是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34、“企业劳动保险”、“单位保险”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保障不再是企业的责任,而是成为一项社会制度。“资金来源多元”就是将过去社会保障资金基本由企业承担转变为由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多元”出资。“保障制度规范化”就是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并进行明确的法律规范。“管理服务社会化”就是将旧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事务由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管理转变为由社区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个目标的实质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的社会保障职能和责任进行准确的定位: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组织者、政策制定者,负责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监督,并承担一定的资金责任;企业和个人有必须缴纳社

35、会保险费的责任;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则由 有关社会机构来承担。这样的职能定位既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潮流。16、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的特征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社会保险缴费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

36、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这一制度的保障对象是“有选择性”的而非全体公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也较低,强调的是保障而不是搞福利。17、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1)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3)差别过大和平均主义并存4)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高待遇18、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及其基本要素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

37、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事业和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第三,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第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19、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特点及筹集模式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是社会

38、消费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1)保障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2)调解收入差距,维护公平分配3)规避社会风险,调解稳定社会经济4)激活资金市场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强制性、储备性、互济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1)多渠道筹集原则2)收支平衡原则3)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原则4)依法筹集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一)社会保障基金不同来源的筹集模式 三方共付模式、国家单方负担模式、个人单方负担模式、企业单方负担模式、国家和企业负担模式、企业和个人负担模式、国家和个人负担模式(二)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模式2完全积累模式3部分积累模式20、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39、)社会化管理原则现代社会保障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形式。作为社会化分配形式的社会保障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统筹使用,实行集中统一的社会化管理。这种社会化管理就是由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部门统一制定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并由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主管和专管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对象和社会保障基金。2)统一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原则就是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子系统,实行相对集中而又统一的管理,防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同时根据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使政策制定、资金运营和监督管理三位一体,协调配合。3)法制化管理原则法制化管理原则是指社会保障的管

40、理工作,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适,以法律为依据,以法规规范管理行为,并且以法规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准绳。在立法上,强调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社会保障总体立法与分项立法并举;在执法上,强调在相互依托彼此促进的法制网络下,认真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律要求办事,依法处置违规行为。4)科学化管理原则科学化管理原则是指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必须科学划分,层次分明。在社会保障体制构建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分开管理:一是执资分开,即管理部门不介入资金运作;二是执政分开,即管理部门只是执行政策而不制定政策;三是执法分开,即管理部门不能以政代法,分清执法与立法的界限;四是执监分开,即管理部门要接受独

41、立的监督检查机构的监督和社会监督,而不仅是自我监督。科学化管理还意味着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的高层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2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国民的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要以确保基金安全为最高目标。其内涵包括:一是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二是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三是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四是保持高效率,堵塞浪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专款专用、收支分离、预算管理22、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1)从管理机构来看,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系,设立了各级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社会保

42、障的行政主管机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和财政部。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决策机构。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我国社会保障对高层决策机构。 第二,执行机构。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委员会下设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接受中央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负责经办社会保险各项目保险费的征集、核算、发放和转账等业务。 第三,基金运营机构。各省、市、自治区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经营各项社会保险资金,并接受社会保障委员会的监督。 第四,监督机构。在各省、市、自治区政府领导下,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主要行使对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执行、

43、各类基金收支、营运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权。目前的监督机构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社会团体的人士组成。2)从管理方式来看,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是一种政府直接管理的方式。政府直接介入社会保障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对社会保障事务负最后责任。从权力结构的分布来看,是一种以中央政府集权为主、地方政府适当分权的体制。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全国统一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对困难地区提供资金帮助;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根据中央的统一政策制定本地法规、政策和标准,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3)从管理内容看,由于初步实现了社会保障行政主管机构的相对集中与统一,因此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有所加强,管理体制也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基金管

44、理体制也有了一定改善。中央、省、市、县分别设立隶属于政府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的、非盈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0万人。主要责任是,办理参保登记,收缴社会保险费,记录缴费,管理个人账户,确认并支付待遇,管理社会保险资金,提供查询等。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社会保险协定,由中央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执行。23、我国现阶段的失业状况及成因1)劳动力供大于求2)我国正在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与之相适应,劳动力结构必然要进行相应调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人员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的状况增加了事业压力。3)三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领域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传统部分,不仅不能扩大就业

45、容量,反而会减少用人,分流部分劳动力,致使失业人员数量增加。4)由于许多失业人员技能单一,职业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加上择业观念陈旧,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加大了实现再就业的难度。5)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劳动力流动和合理配置也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4、养老社会保险的特点1)由国家统一立法,强制实施)养老保险基金多源性)社会专门机构,实行统一管理25、养老社会保险的种类和特征)基本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为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特征: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

46、统一立法,强制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全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由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方负担,主要是后两者缴费;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是保证人们年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待遇水平相对比较低。)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而设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既是一种养老保险,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一项福利待遇。它可以使因年老推出劳动岗位的劳动者在按国家规定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再增加一些收入,有利于稳定劳动者队伍,发展企业生产。特征:企业为本企业职工举办补充养老保

47、险一般遵循自愿原则,不具有强制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可以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补充养老保险的经办方式灵活多样,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也可以选择商业保险公司。但选择商业保险公司时,经办补充养老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对补充养老保险进行再保险。此外,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也可以自己组建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有一定的经营风险;政府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和管理中不承担直接责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6、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答:(1)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 (2)医疗社

48、会保险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 (3)医疗社会保险具有短期性、经常性 (4)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待遇均等 (5)医疗社会保险的发生频率高,费用难以控制27、简述我国享受失业保险的共同资格条件答:(1)处在法定劳动年龄并具备劳动能力 (2)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者 (3)必须是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志愿者 (4)依照法规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 (5)必须进行失业登记28、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最强,实施范围最广2)保障项目完备3)待遇最优29、中国工伤的认定程序:在工伤鉴定方面,引入了医疗卫生专家参与劳动能力鉴定的制度。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