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1163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建长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手册CKTJ-标第二项目分部编制二O一三年四月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 CP轨道控制网测设(一)施工复测1.1.1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量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1和表1-2的规定。表1-1 CP、CP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控制点类型坐标较差限差(mm)CP20CP15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Y坐标分量较差表1-2 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控制网等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CP1/130000CP1/800001.1.2采用导线复测CP控制点时,水平角、边长和坐标较差应满足表1-3的规定。表

2、1-3 导线复测较差的限差控制网等级水平角较差限差()边长较差限差(mm)坐标较差限差(mm)CP三等3.62mD15CP隧道二等2.62mD15(二) CP轨道控制网布设1.2.1根据方案设计,实地埋设CP控制点并编号。1.2.2 CP点应沿线路设置于路基两侧的接触网基础或独立基础上、桥梁点应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上方的防撞墙上、隧道点应设置于边墙或排水沟上。1.2.3 CP点沿线路布置的纵向间距宜为60m左右,最大纵向间距不宜超过70m。同一对CP点的纵向里程差不宜大于1m,各CP控制点应设于轨道设计顶面以上30cm处,并应大致等高的地方。1.2.4CP点的预埋件应埋设稳固,当预埋件垂直埋设于

3、接触网基础或独立基础顶面时应保证其铅垂;当横向埋设时宜使预埋件大致水平。1.2.5 CP点的编号应符合相关规定,并统一标示,便于查找。1.2.6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0mm1.2.7 CP平面网水平方向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水平方向观测应满足表1-5的规定。表1-5 CP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平面网0.52696136961.2

4、.8CP平面网距离测量应满足表1-6的规定。表1-6 CP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回半测回间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CP平面网21mm1mm1.2.9 轨道控制网CP高程网的外业观测,可采用单程或往返测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CP点与上一级水准点的联测应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当采用单程观测时,每相邻4个CP点之间应构成水准闭合环。1.2.10轨道控制网CP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 CP高程网主要技术指标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m)附合路线或环线周长的长度(Km)附合路线长环线周长精密水准243-(3)

5、加密基标测设1.3.1 加密基标平面测量应依据CP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极坐标法或光学准直法测设,高程测量应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施测。1.3.2 加密基标应根据轨道类型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设置,曲线段应考虑超高影响。1.3.3 使用的全站仪精度不应低于测角1、测距1mm+2ppm,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0.5mm/Km。1.3.4 自由设站观测的CP控制点不应少于4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位于所观测的CP控制点的中间。更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CP控制点不应少于2对。二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一)一般规定2.1.1 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2-1。CP测设及评估铺

6、设条件评估及接口条件验收施工设备 路基地段 隧道地段混凝土底座施工 隧底仰拱回填层拉毛或凿毛铺设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支承层施工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质量检查图2-1 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2.1.2 根据轨枕设计间距提前计算确定轨枕垛间距,桥梁和隧道地段轨枕垛可沿线摆放在线路两侧的电缆槽盖板上,路基地段轨枕垛可沿线摆放在两侧的路肩上。摆放是轨枕底部应用支垫支撑。2.1.3 无砟道床施工前应调查当地气温资料,掌握气温,轨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轨排精调和混凝土浇筑时间。2.1.4 轨排组装用工具轨应采用与正线轨型相同的钢轨,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工具轨应无变形、损伤、硬弯、磨

7、损,工具轨质量及状态应经常检查。2.1.5 螺杆调整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螺杆调整器应架设牢固,并与钢轨垂直。2.1.6 轨排调整定位合格后应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移位和上浮。2.1.7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轨道部件的防护,避免混凝土等产生污染。2.1.8 道床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75%之前,严禁在道床上行车和碰撞轨道部件。2.1.9 支承层。底座上不得堆放杂物,不得有油污。2.1.10 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与道床板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形成流水作业,其施工环境温度差不宜太大。2.1.11 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8、前,应对基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拉毛不明显的地方应凿毛处理。(2) 支承层施工2.2.1滑模摊铺机及模筑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2-2、2-3施工准备 基准线测量基础面清理及湿润水硬性材料拌制、运输确定摊铺速度自卸车喂料或机械布料摊铺机参数设定及校准滑模摊铺机作业拉毛及修整切缝覆盖养生质量检查图2-2 滑模摊铺机施工基本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础面清理及湿润放样、安装模板低塑性混凝土拌制、运输混凝土施工拉毛及修整拆除模板切缝覆盖养生质量检查图2-3 模筑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2.2.2 检测基床表层的施工质量,高程、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满足要求。以CP控制点位依据进行模板或基准线桩放样。2.2.3 混凝土

9、支撑层正式施工前2个月应提前进行配合比试验。2.2.4 气温低于5时或雨雪天气时,不应进行支承层施工。2.2.5 支撑层施工前对路基面进行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2.2.6支撑层材料应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一致,有生料、成团现象的非均质拌合物严禁用于摊铺。2.2.7支撑层材料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自卸车运到现场,运输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拌合料水分蒸发。2.2.8滑模摊铺机摊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承层施工前,应根据CP控制点按10m间距测放摊铺机走行引导线。(2) 支承层拌和物宜采用自卸卡车运输,每次使用前后应将自卸卡车清扫干净,长距离运输时应采用覆盖措施。(

10、3) 滑模摊铺机的施工参数设定及校准应按其操作规程进行。首次摊铺时,应对其摊铺位置、几何参数和机架水平度进行调整和校准。宜采用钉桩或基准线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和滑模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往返校核1-2遍后,方可开始摊铺。(4) 在摊铺机摊铺开始的5m内,应在摊铺进行中对摊铺出的混凝土标高、边缘厚度、中线、横坡等参数进行复核测量。(5) 在摊铺机摊铺前,拌和物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均匀预摊铺,摊铺长度宜超前摊铺机约5m,滑模摊铺应缓慢、匀速、不间断进行。(6) 摊铺中滑模摊铺机停机待料最长时间超过当时气温下混凝土初凝时间的4/5时,应将滑模摊铺机及

11、时开出摊铺工作面,并做施工缝。2.2.9模筑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承层施工前,应根据CP控制点按5-10m间距测放支承层模板放样点,为模板定位提供基准。(2) 现场混凝土浇筑施工应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车运输。每车混凝土均作坍落度检查,并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坍落度,每工班测定不应少于2次。当混凝土运输距离较长时,应在拌制和浇筑现场分别检查。(3)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现象。(4)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

12、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5) 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并在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 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在7d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掺用缓凝剂等的混凝土养护期按规定适当延长。(6) 初凝前,支承层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深度宜为1.52.0mm,道床板范围外应按规定设置排水坡。2.2.10 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应在12h内进行横向切缝;采用模筑法施工时,应在24h内进行横

13、向切缝。缝深不小于支承层厚度的1/3,切缝距离不应大于5m,每个工班结束时的施工缝宜安排在切缝处。2.2.11 支承层摊铺或浇筑完成后应喷雾或洒水并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2.2.12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厚度202中线位置103宽度+15、04高程+5、-155平整度7/4m2.2.13 路基与桥梁及路基与隧道过渡时,支承层的厚度应按设计要求平顺过渡,支承层厚度大于30cm地段应分层分步施工,开始上层支承层施工前将下层表面拉毛,上下相邻两层之间的施工间隔时间宜控制在2h以内。(3) 端刺及锚固钢

14、销钉施工2.3.1 端刺的设置位置应在设计范围内根据轨枕位置提前计算确定,不应影响后期轨枕的安装。2.3.2 路基上支承层施工时,宜提前预留出端刺位置,或在支承层施工前施工端刺。2.3.3 端刺基坑宜采用空压机配合人工挖凿,基坑成形后,应及时安放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2.3.4 端刺底部应按设计要求铺设高强度挤塑板,高强度挤塑板的刚度及耐久性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3.5 端刺与道床板连接的钢筋间距。外漏长度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对外漏连接筋应采取保护措施,对变形的外漏连接筋,在道床板施工前应予以恢复。2.3.6 端刺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手册2.2.9条的相关规定。2.3.7

15、 端刺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中线位置202顶面高程+5、-153截面尺寸+20、02.3.8 路基与桥梁及路基与隧道过渡时,应在道床板与支承层、道床板与隧道底板之间按设计要求设置钢销钉。2.3.9 钢销钉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长度允许偏差+10、0mm。2.3.10钢销钉埋设的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双块式无砟轨道埋设钢销钉时不得影响轨枕的布设。2.3.11 按规定的深度钻锚固孔,钻孔成形后,清除钻孔内的钻屑及水浆等杂物。2.3.12 由孔底部至上缓慢注入锚固剂,竖直旋入钢销钉,钢销钉外漏长度允许偏差为+10、0mm,位置允许偏差10mm。(四

16、)桥梁段混凝土底座施工2.4.1 混凝土底座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2-4.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钢筋绑扎底座模板安装 凹槽模板安装 图2-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质量检查2.4.2 清理桥梁保护层上的杂物,保持混凝土面的清洁。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2.4.3 施工前需提前2天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预先湿润处理。2.4.4 通过CP控制点进行底座边线放样,每隔10m测设一个断面,作好标记,并对每个标记点进行高程测量,作为底座立模依据。2.4.5通过CP控制点测出桥上凹槽的平面位置。2.4.6 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

17、钢筋方式与桥梁连接。梁体预埋套筒或预埋钢筋的位置、数量、状态以及锚固筋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4.7 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并清洁,无积水、油污。2.4.8 底座钢筋现场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底座钢筋的规格及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半成品加工好后,分类存放,挂牌标识。(2) 加工好的钢筋运输至施工地点,分类堆码在相应需用区域的线间。(3) 先铺设底座纵向钢筋再铺设横向钢筋,钢筋绑扎完毕后,严禁踩踏。(4) 底座钢筋绑扎时应兼顾凹槽位置,不得影响凹槽模板安装。2.4.8 底座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弹出的模板边线,精确安装侧模板、结构缝端模板和

18、凹槽模板。两侧模板连续设置,在结构缝处安装横向模板。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处不得漏浆。(2) 彻底清理模板范围内的杂物。混凝土入模前应对基床面喷水雾湿润。(3) 底座混凝土浇筑前再次检查确认模板、钢筋状态,再次复核抗剪凹槽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4) 底座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手册2.2.9条的相关规定。(5) 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应注意避免漏捣、过振。振捣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底座标高。(6)底座及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mm)1底座顶面高程10长度10宽度10中线位置3平整度

19、10/3m2凹槽中线位置3相邻凹槽中心间距3横向宽度5纵向宽度5深度10(五)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2.5.1 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层。2.5.2 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前应检查并清洁底座表面和凹槽地面。2.5.3 将隔离层分中铺设,并根据凹槽位置画出凹槽边线,按所画线条剪裁隔离层。2.5.4 将隔离层平整地铺置于桥上混凝土底座上,在底座边缘处,用固定胶带将土工布固定。2.5.5 隔离层宜与道床板等宽,铺设时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2.5.6 将弹性垫层粘贴于凹槽的侧面,使其与凹槽周边的混凝土密贴,不得有鼓泡、脱离现象,缝隙应采用薄膜

20、封闭。利用剪裁下来的隔离层铺设于凹槽地面,并与侧面的弹性垫层牢固粘结。(六)混凝土道床板施工2.6.1 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2-5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铺设道床板底层钢筋轨枕、工具轨质量检查铺设轨枕、组装轨排螺杆调整器准备粗调轨排、安装螺杆调整器道床板上层钢筋绑扎钢筋绝缘性能检查钢筋接地焊接模板安装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准备精调并固定轨排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抹面初凝后松扣件及螺杆调整器混凝土养护螺杆调整器、模板拆除填充螺杆遗留孔质量检查图2-5 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基本工艺流程2.6.2 测量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结构表面的浮渣、灰尘及杂物。(2)依据CP控制点,宜每隔10m在

21、基础面上测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3)以轨道中心控制点为基准放样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边线位置。2.6.3 道床板底层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设计要求铺设道床板底层钢筋,对钢筋交叉点进行绝缘处理。(2)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底层钢筋下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2.6.4 散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散枕宜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龙门吊或轮胎式挖掘机与散枕器配合施工。(2) 作业前进行设备组装调试。设备。检查设备状况,并调整好布枕间距。(3) 龙门吊(挖掘机)与散枕器组合后,走行到轨枕垛处作业工位。散枕装置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5根轨枕,移动至线路中心线上,调整到设计轨枕间距,将轨枕均匀

22、散步到设计位置。2.6.5 轨排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枕铺设前应检查轨枕桁架无扭曲变形,承轨槽内干净无杂物。(2) 轨枕铺设应垂直于线路,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5mm。(3) 工具轨应编号配对使用,相邻工具轨配轨时应考虑钢轨不对称度,断面尺寸偏差等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合理配对。(4) 工具轨安装时应检查确保轨枕胶垫居中,扣件紧固时应保证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扣件各部位密贴。(5) 轨排组装后应对轨距、轨枕间距进行检查,轨排组装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4轨排组装轨排组装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附注1轨距1变化率不大于1/15002轨枕间距5-2.6.6 螺杆调整器

23、托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线地段每隔3根轨枕、曲线地段每隔2根轨枕安装一对螺杆调整器托盘,同时应在轨排端头轨枕间安装一对螺杆调整器托盘。(2) 螺杆调整器托盘安装前应清理干净并确保托盘伸缩灵活、居中。托盘安装时应检查插销与插孔对应位置正确,确保托盘与轨底密贴,各部螺栓紧固到位。2.6.7 轨排粗调宜采用粗调机组进行,精调应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配合螺杆调整器进行。2.6.8 轨排粗调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排组装完成后,粗调机沿轨排自行驶入,均匀分布在轨排上。(2) 粗调机走行到位后,放下两侧辅助支撑边轮,支撑在底部结构物顶面上。放下夹轨器,加紧钢轨。(3)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测

24、量测站附近3对CP控制点棱镜,计算确定测站坐标。改变全站仪测站时,必须至少观测后方2对交叉CP控制点。(4) 全站仪自动搜索,测量每个粗调机顶部的棱镜,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对比生成轨排的方向、高低、水平和中心线位置偏差,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发出调整指令。(5) 粗调机组接受调整指令,自动实现轨排提升。横移、偏转、侧倾4个自由度的调整,直到轨排方向、高低、水平满足标准要求。(6) 轨排粗调应先对偏差较大处进行调整。当轨排横向偏差较大时,粗调应分多次调整到位,避免在钢轨横向出现硬弯。(7) 采用人工粗调时,应遵循“先中线、后高程”的原则。轨排起升应两侧同时进行。(8) 轨排粗调到位后,及时安装螺杆调整器螺

25、杆,确保各螺杆受力均匀无松动。(9) 检查螺杆基本垂直后,拧紧侧面锁定小螺栓。(10) 轨顶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11) 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应用鱼尾板进行连接,轨缝宜控制在10-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及错台。2.6.9 铺设上层钢筋、绑扎道床板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正确、钢筋的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2) 钢筋与钢筋、钢筋与轨枕桁架之间应绝缘绑扎牢固。2.6.10 道床板钢筋接地焊接及绝缘性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地钢筋单面焊缝搭接焊焊缝长度,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

26、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3) 绝缘钢筋的绝缘电阻实测值应大于2M。2.6.11 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干净道床内杂物。(2) 检查模板无变形,模板安装应顺直且与下部结构物垂直,无错台、错牙现象,并加固牢靠。(3) 封堵好模板缝隙,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4) 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5)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板安装后,调整模板的几何尺寸符合要求。(6) 路基与桥梁及路基与隧道相接处,无砟道床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伸缩缝,横向伸缩缝应设置通缝,并按设计要求作好防水处理。2.6

27、.12 轨排精调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配合全站仪和螺杆调整器进行轨排方向、高低、水平精调。(2) 所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棱镜等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定期校核准确。(3) 测量前应复核所用线形设计资料、CP成果资料无误、并输入准确。(4) 使用至少4对CP控制点自由设站,设站间距不得大于70m,两次设站至少重叠观测2对CP点,设站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5) 自由设站点应尽量靠近轨道中线,并宜设于相邻两对CP控制点中部位置。(6)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现场组装,并安装棱镜,置于轨道上推行,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自动测量每根轨枕的轨距、超高、水平等几何形位。(7) 使用全

28、站仪测量棱镜,将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传递给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8)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接受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误差值,在屏幕上显示,指导轨道精确调整。(9) 调整螺杆调整器,进行轨排轨向、高低和水平的调整。(10) 高温、大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11) 每次精调时需与上次或前一站重叠至少8根轨枕,同一点位的横向和高程的相对偏差均不应超过2mm.精调过程中,应先调整偏差较大处,相邻几对螺杆调整器同时调整,调整时步调应协调一致。曲线地段调整时竖直和水平方向同时调整。(12) 轨排精调到位后,应对轨排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

29、轨排横向移位及上浮,并采集数据作为最终的精调数据。(13) 精调合格后,对线路进行保护,禁止轨排上进行任何作业或行人。(14) 轨排精调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如间隔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轨排。(15) 精调完成后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的规定。表2-5 轨排精调后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备注1轨距1mm相对标准轨距1435mm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3高低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4水平2mm不包含曲线上的超高值5扭曲2mm基长3m

30、,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6轨面高程一般情况2mm-紧靠站台+2、0mm-7轨道中线2mm-8线间距+5、0mm-注:表中a为扣件节点间距,m。2.6.13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1) 清理支承层或底座表面的杂物。(2) 复测轨排几何形位、钢筋、模板状态,复测接地及绝缘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3) 对钢轨、扣件、螺杆调整器和轨枕等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污染。(4) 对调整螺栓涂刷油脂,便于混凝土浇筑后拆卸。(5) 对浇筑道床板范围的支承层或底座及轨枕洒水湿润。(6) 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报检,并经现场监理检查确认满足浇筑条件后方可开始浇筑。2.6.14 道床板混凝

31、土浇筑除应符合本手册2.2.9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浇筑宜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从轨枕下自动漫流至下一根轨枕后,方可前移至下一根轨枕继续往前浇筑。(2) 混凝土在进入道床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轨排造成冲击,在捣固过程中应避免振捣器碰撞轨排和螺杆调整器。(3) 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应加强轨枕底部位置混凝土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漏振和欠振。(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轨排几何形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5) 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加强高程控制及排水坡的设置控制。(6)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收面。收面分三次进行,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及时用木抹完成粗平,

32、随后再用钢抹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三次抹、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坡,并严格控制道床板顶面的标高和平整度。(7)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清理钢轨、扣件、螺杆调整器、轨枕上残留的混凝土,保证轨道的清洁。(8)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松开螺杆调整器、扣件和鱼尾板,释放钢轨温度应力。具体松螺杆调整器和扣件的时机需要根据施工环境温度提前试验确定。(9) 当路基和隧道地段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24h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道床板接茬处进行处理。(10) 剩余的混凝土应集中处理。现场洒落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2.6.1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洒水或喷养护剂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昼夜。2.6.16 拆除螺杆调整器、模板、工具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浇筑完成24h后,方可拆除螺杆调整器、模板及工具轨。(2) 拆除螺杆调整器、模板及工具轨时应避免对道床板混凝土的碰撞。(3) 拆除下来的螺栓调整器、模板及工具轨应及时清理干净或涂油,且不得堆放在道床板上。(4) 采用同强度无收缩混凝土及时封堵拆除螺杆后留下的空洞。(5) 对道床的缺棱掉角及局部混凝土缺陷进行修补和整修。2.6.17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6的规定。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顶面宽度102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3中线位置24平整度3/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