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系统设计任务书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尘系统设计任务书改版.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 号: 0721408890136课 程 设 计题 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 业环境工程班 级2014级环境工程01班姓 名王校博指导教师刘恩栋2017年6月3日,目录1 概述51.1 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51.2 课程设计任务和相关标准51.2.1 设计任务与要求51.2.2除尘设计相关标准61.3 课程设计内容与有关数据62 集气罩的设计72.1集气罩的种类72.2集气罩的设计原则82.3 集气罩的设计与计算82.3.1污染源控制速度82.3.2集气罩排风量、尺寸的确定92.3.3集气罩各部分设计参数113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123.1 除尘器选型依据123.1.1粉尘
2、的粒度123.1.2处理风量123.1.3出口含尘浓度133.1.4使用温度133.1.5入口含尘浓度133.1.6粉尘的物理性质143.2 除尘器选型143.2.1除尘器选择的考虑情况143.2.2除尘器性能参数154 管道的初步设计与压力损失的确定184.1防尘管道初步设计的确定184.2 设计管道的布置原则194.2.1设计输送管道的布置原则194.2.2管道系统网的布局形式204.3通风管道构件204.3.1通风管道介绍204.3.2 弯头204.3.3 三通214.3.4 渐扩管214.4 管道配件224.4.1清扫孔224.4.2调节阀门224.4.3测定孔224.4.4法兰盘23
3、4.5 管道布置234.6压力损失的计算255 通风机和电机的选择295.1 通风机的计算风量295.2计算风压295.3风机的选择296 课程设计总结307 主要参考30,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1.巩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2.掌握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提高工程设计中资料运用、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二、设计内容1.题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2.设计已知条件:(1)车间面积和两台产尘设备(见附图);120006000;12006001000;(2)产生轻矿物粉尘并以较低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3)污染源气体含尘浓度4g/m3,密度1.2g/cm3,
4、温度20oC,大气压力1.013105Pa,车间高6m(不影响设备安装);(4)伞形罩口距污染源表面600mm;(5)管道和集气罩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0.15,排气筒距地面12m;(6)采用自选除尘器;三、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设计步骤:(1)集尘罩的设计和风量计算 (2)除尘器的选择及除尘系统管网布置 (3)除尘系统阻力计算 (4)通风机和电机选择(5)说明书编写 (6)绘制图纸2. 选用设计资料: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资料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1.设计说明书:(1)目录(2)设计任务书 (3)除尘系统的选择(4)除尘系统计算(附:除尘系统图、阻力计算表、设备明细表)(5)除尘
5、系统设备布置说明(6)结语2.图纸:(1)A2号图纸完成除尘系统立体图和除尘系统平面图和断面图;(2)图中画出检测孔位置、标出设备定位尺寸、设备及管道标高、设备编号和明细表;3.要求:每班分为4组,各组除尘器位置不同(按任务书要求)五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答辩,采用平时指导时的随机提问,和完成设计后最终答辩相结合方式。最终答辩主要针对评优学生。六课程设计进度表:序号内容所用时间1布置任务,收集资料0.5天2工艺流程选择与计算2天3绘制图纸编写说明书2天4打印及装订成册0天5答 辩0.5天七、主要参考资料1、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周兴求. 环
6、保设备设计手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金国淼. 除尘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孙颐. 袋式除尘技术与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孙一坚.工业通风.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指导教师: 刘恩栋 系主任: 2017年6月3日1 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能使我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 1.对设计的整个思路的把握,大体的布局,以及细节的掌握;2.学到了课程设计许多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实践设计中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
7、.各阶段的基本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一学科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1.2 课程设计任务和相关标准1.2.1 设计任务与要求1.2.1.1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1)集气罩的设计及风量的计算(2)除尘系统的选择及除尘器的计算(3)输排管道系统阻力计算(4)通风机和电机的选择1.2.1.2图纸绘制2号图纸2张,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除尘系统断面图;1.2.2除尘设计相关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手册(4)除尘工程设计手册1.3 课
8、程设计内容与有关数据课题已知条件:(1) 车间面积与两台产生粉尘设备的位置(见图1),车间高6米。 (2)产尘设备产尘设备形状及尺寸:立方体、长宽高=12006001000车间操作条件:20、101.3105KPa污染源气体含尘浓度4g/m3,密度1.2g/cm3,污染源产生轻矿物粉尘,以轻微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 (3)在该污染设备的顶部设计两个伞形集气罩,罩口边须距离污染源上平面H=600mm时才操作正常。 (4)管道和集气罩均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K=0.15排气筒口离地面高度12m(5)所用除尘器 LCPM28-8-2700脉冲除尘器 取该除尘器阻力为1200Pa;图1 车间
9、面积与两台产生污染设备的位置2 集气罩的设计2.1集气罩的种类 集气罩,是烟气净化系统污染源的收集装置,可将粉尘及气体污染源导入净化系统,同时防止其向生产车间及大气扩散,造成污染。其性能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污染源设备结构和生产操作工艺的不同、集气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分为:吸气式和吹吸式;(2)按集气罩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及适用范围,吸气式集气罩分为:密闭罩、排气柜、外部集气罩、接受式集气罩等。2.2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集气罩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形式以及性能参数计算,集气罩设计得合理使用较小的排风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扩散。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不一定能
10、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设计的书画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集气罩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使污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的围内,尽可能减小吸气范围,防止横向气流的干扰,减小排风量。(2) 在保证控制污染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使风量最小;伞形罩应设罩裙(垂直边),罩裙高度为;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在进入集气罩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充分利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3)集气罩应力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而造价低,并便于制作安装和拆卸维 修;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流如堂风、逆风气流等对吸气气流的影响。2.3 集气罩的设计与计算2.3.1污
11、染源控制速度根据该车间除尘设计的条件和要求可知,本设计采用外部集气罩中的冷过程上部集气罩。对于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的确定多采用控制速度法,确定控制点控制速度Vx。 本设计中污染源产生轻矿物粉尘,以轻微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所以污染源的控制速度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表1可得表2-1污染源的控制速度Vx污染物的产生状况举例控制速度Vx/()以轻微速度放散到相当平静的空气中蒸气的蒸发,气体或烟气敞口容器中外逸0.25-0.5以轻微速度放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喷漆室内喷漆;断续地倾倒有尘屑的干物料到容器中;焊接0.5-1.0以相当大的速度放散出来,或放散到空气运动迅速的区域翻砂、脱模、高速(大于1 m/
12、s)皮带运输机的转运点、混合、装袋或装箱1.0-2.5以高速放散出来,或放散到空气运动迅速的区域磨床;重破碎;在岩石表面工作2.5-10根据本设计中车间粉尘的类型,污染源产生轻矿物粉尘,从轻微速度发散到上述平静的空气中,故本设计选用Vx=0.51m/s。2.3.2集气罩排风量、尺寸的确定图2-1集气罩计算示意图本设计中污染源尺寸为L W H= 12006001000(mm),故适宜采用矩形集气罩,长、宽分别以a、b表示。题目已知罩口边距污染面H=600mm,集气罩宽b=W+0.4xHx2=600+0.8x600=1080mm。选用外部集气罩中的冷过程上部集气罩,则气体只能从侧面流入罩内,为避免
13、横向气流干扰,要求H尽可能0.3a,题设中已给出H=600mm,因此,a2m,取a=2。但是集气罩下方设置了罩裙,则不用考虑a=2,集气罩的长度可以比2m小集气罩长a=L+0.4xHx2=1680m罩裙高度计算公式:A-集气罩的面积h2=340mm,为保证罩口吸气速度均匀,伞形罩的开口角度宜等于或小于90,最大不应大于120,本设计中取90集气罩高度为h=tana/2=840mm。由图1可知,污染源中心距墙中心线630mm,墙厚300mm,集气罩边缘距墙中心距离:630 -(1080/2)= 90mm 集气罩置于污染源上的排风量可按下式(环境工程设计手册P48,式1.3.12)计算:Q=KPH
14、Vx式中:P-罩口敞开面周长,m; H-罩口至污染源距离,m; vx-控制速度,m/s; K-考虑沿高度速度分布不均匀的安全系数,通常取K=1.4; 集气罩排风量 Q=1.4(1.68+1.08)20.60.53600=8364.24(m3/h)2.3.3集气罩各部分设计参数集气罩各部分设计参数如表2-2所示 表2-2 集气罩参数集气罩选型长A(m)宽B(m)与污染源距离H(m)顶角控制速度(m/s)排风量Q(m3/h)局部阻力系数吸气式1.681.080.6900.518364.240.193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3.1 除尘器选型依据3.1.1粉尘的粒度可以根据许多特征进行分类,在大气污染控制
15、中,根据大气中粉尘微粒的大小可分为:飘尘:系指大气中粒径小于10m的固体微粒,它能较长期地在大气中漂浮,有时也称为浮游粉尘。也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10。降尘:系指大气中粒径大于10m的固体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它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到地面。总悬浮微粒:系指大气中粒径小于100m的所有固体微粒。也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英文缩写为TSP。3.1.2处理风量处理风量是指除尘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净化气体的体积量。单位为每小时立方米(m3/h)或每小时标立方米(Nm3/h)。一定要注意除尘器使用场所及烟气温度。高温气体多含有大量水分,是袋式除尘器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风量设计或选择袋式除
16、尘器时,一般不能使除尘器在超过规定风量的情况下运行,否则滤袋容易堵塞,寿命缩短,压力损失大幅度上升,除尘效率也要降低;但也不能将风量选的过大,否则增加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而且浪费资源,不节能。合理的选择处理风量常常是根据工艺情况和经验来决定的。它是袋式除尘器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1.3出口含尘浓度口含尘浓度指除尘器的排放浓度,表示方法同入口含尘浓度,出口含尘浓度的大小应以当地环保要求或用户的要求为准,袋式除尘器的排放浓度一般都能达到50mg/Nm3以下。3.1.4使用温度对于袋式除尘器来说,使用温度出现误差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使用温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滤料的最高承受温度,第二是气体温
17、度必须在露点温度以上。对高于这一温度的气体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对低于露点温度的气体必须采取提温措施。高温这一点不同于电除尘,对电除尘器来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粉尘的比电阻等影响除尘效率。对袋式除尘器来说,使用温度与除尘效率关系并不明显3.1.5入口含尘浓度是由扬尘点的工艺所决定的,在设计或选择袋式除尘器时,它是仅次于处理风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以g/m3或g/Nm3来表示。对于袋式除尘器来说,入口含尘浓度将直接影响下列因素:压力损失和清灰周期。入口浓度增大,同一过滤面积上积灰速度快,压力损失随之增加,结果是不得不增加清灰次数;滤袋和箱体的磨损。在粉尘具有强磨蚀性的情况下,其磨损量可以认为与含尘浓度
18、成正比;预收尘有无必要。预收尘就是在除尘器入口处前再增加一级除尘设备,也称前级除尘;排灰装置的排灰能力。排灰装置的排灰能力应以能排出全部收下的粉尘为准,粉尘量等于入口含尘浓度乘以处理风量;操作方式。袋式除尘器分为正压和负压两种操作方式,为减少风机磨损,入口浓度大的不宜采用正压操作方式。3.1.6粉尘的物理性质粉尘的物理性质包括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及导电性、粘附性、自燃性和爆炸性3.2 除尘器选型3.2.1除尘器选择的考虑情况在选择除尘器时,必须全面考虑有关因素,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一次投资,维护管理,对于除尘效率尤为重要,要完全考虑以下方面: (1)整
19、体综合设计的实际情况选用除尘效率合适的除尘器,以便除尘器达到最佳的运行效益; (2)选用的除尘器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 (3)不同粒径粉尘的除尘器除尘效率有很大的不同,注意粉尘的物理特性对除尘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4)气体的含尘浓度较高时,在静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前应设置低阻力的出净化设备,去除粗大粉尘,以使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 (5)气体温度和其他性质也是选择除尘设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6)所捕集粉尘的处理问题;(7)考虑污染物为重矿物粉尘,如果不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对粉尘进行回收利用,故在其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做好不用湿式除尘器,因此最好在设计的时候就不采用湿式除尘器;
20、(8)设备位置,可利用的空间、环境条件等因素,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以及操作和维修费用等经济因素。3.2.2除尘器性能参数下表2给出了LCPM型脉冲除尘器的性能参数。其采用分室侧喷新技术,大大减少了脉冲阀数量,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并延长了滤袋寿命。采用侧面进风的预收尘结构,具有初级除尘之功能,允许入口浓度高。先进的弹簧涨圈紧固方式和进口袋笼自动生产线上生产的高质量袋笼产品不但保证滤袋的有效封。广泛用于建材、冶金、粮食加工等行业粉尘治理和物料回收。型号规格滤袋长度滤袋数(条)分室数(个)过 滤 面积(m2)过滤风速( m/min)处理风量(m3/h)设备阻力(KPa)除尘效率设备重量LCPM64-4-2
21、000200064448132880-86400.6-1.2 99.52895LCPM64-4-27002700643840-115203050LCPM96-6-20002000966724320-129604258LCPM96-6-27002700965760-172804580LCPM128-8-200020001288965760-172804920LCPM128-8-270027001287680-230405380LCPM160-10-2000200016010120.57200-216006270LCPM160-10-270027001609600-288006680LCPM192
22、-12-20002000192121448640-259207370LCPM192-12-2700270019211520-345607890LCPM224-14-2000200022414168.510080-302408550LCPM224-14-2700270022413440-403209280LCPM256-16-200020002561619211520-345609800LCPM256-16-2700270025615360-4608010760LCPM320-20-200020003202024014400-4320012400LCPM320-20-27002700320192
23、00-5760013600LCPM384-24-200020003842428817280-518415100LCPM384-24-2700270038423040-6912015900LCPM448-28-200020004482833620160-6048017100LCPM448-28-2700270044826880-8064018500LCPM512-32-200020005123238423040-691219200表2 LCPM型脉冲除尘器性能参数综合考虑对除尘效率的要求、烟气的性质及气量及经济成本等宜选用型号为LCPM28-8-2700脉冲除尘器,该设备的除尘效率99.5%以上
24、。4 管道的初步设计与压力损失的确定4.1防尘管道初步设计的确定防尘管道的初步设计应该根据设计施工的现场实际探测后的数据,在进行设计是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具体设计的步骤如下(1) 根据现场确定产尘设备的位置;(2) 由产尘设备的位置确定除尘器与风机的位置;(3) 根据各个具体设备的空间位置确定管道的走向,画出管道走向图,并注明管道的长度及所需的弯管、三通类型;(4) 查询资料,根据排风量计算各管道的直径,以及管道、弯道阻力,以及管道的阻力平衡;(5) 根据所需处理风量的大小和排尘情况确定除尘器、风机、电机的类别、形式、及规格;(6) 根据总风量与总阻力选择除尘风机。4.2 设计管道的布置原则4.
25、2.1设计输送管道的布置原则在除尘系统的灰尘输送管道中,可能的含尘气体、或有害气体、或其他介质特性不同,需要考虑不同的差异性,均需遵循的原则是: (1)不同含尘气体性质不同,则净化的分段处理应不同。当污染源多时可以集中在一个净化系统中,也可分为几个系统,但出现污染物混合会引起燃烧、爆炸危险、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气体,混合后出现管道内结露、粉尘或气体性质不同,影响回收或净化效率的。(2)管道系统布局应减小阻力。一般圆形的风道强度大,耗用材料少,但占用空间大,矩形管道占用空间小,易布局,但也需遵循空间实况。(3)管道系统的铺设原则。管道铺设一般有明装和暗装两种,一般均采用明装以便于检修,在无法采用明装
26、时考虑暗装方式,管道尽可能的集中成列,尽量沿墙或柱子平行铺设,若管径大或保温应布局在靠墙侧。一般两根管道平行布局时,间距不小于100200mm. (4)管道的支撑原则。管道不宜与阀件直接支撑在设备上,应单独设置支架或吊架,管道的焊缝位置应在施工方便或受力较小的地方,焊缝不得位于支架处且距离不小于200mm. (5)管道的连接原则。在以焊接为主要连接方式方法的管道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法兰连接,在以螺纹为主的连接管道中应设置足够的(6)管道布局中要保证整体系统的漏损小,确保吸尘口的足够风量。4.2.2管道系统网的布局形式 为方便管网的管理和运行调节,管网系统不宜过大,同一系统有多个分支管时,应将这
27、些分支管分级控制,且同一系统的吸气点不宜过多,一定要注意各支管的压力平衡。常用的管网布局方式有干管配管、个别配管、环状配管3种。一般对于水平管内的流速要求是小于3m/s,垂直管道内流速小于6m/s。4.3通风管道构件 4.3.1通风管道介绍通风管道是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弯头、三通、渐扩管的设计计算目的在于保证要求的风量分配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风管布置和尺寸,使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最优。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最重要使用效果和技术经济性能。 4.3.2 弯头 弯头是连接管道的常见构件,其阻力大小与弯管直径d、曲率半径R以及弯管所分的节数等因素有关。曲率半径R越大
28、,阻力越小。但当R大于2-2.5d时,弯管阻力不再显著降低,而占用的空间则过大,使系统管道、部件及设备不易布置,故从实用出发,在设计中R一般取1-2d,90弯头一般分成2-4节。 4.3.3 三通 在集中风网的除尘系统中,常采用气流汇合部件三通。合流三通中两支管气流速度不同时,会发生引射作用,同时伴随有能量交换,即流速大的失去能量,流速小的得到能量,但总的能量是损失的。为了减小三通的阻力,应避免出现引射现象。设计时最好使两个支管与总管的气流速度相等,即V1+V2=V3,则两支管与总管截面直径之间的关系为d12+d22=d32。三通的阻力与气流方向有关,两支管间的夹角一般取15-30,以保证气流
29、畅通,减少阻力损失。三通不能采用T形连接,因为T形连接的三通阻力比合理的连接方式大4-5倍。另外,尽量避免使用四通,因为气流在四通干扰很大,严重影响吸风效果,降低系统的效率。 4.3.4 渐扩管 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如管道的截面骤然由小变大,则气流也骤然扩大,引起较大的冲击压力损失。为减小阻力损失,通常采用平滑过渡的渐扩管。渐扩管的阻力是由于截面扩大时,气流因惯性作用来不及扩大而形成涡流区所造成的。渐扩角a越大,涡流区越大,能量损失也越大。当a超过45时,压力损失相当于冲击损失。为了减小渐扩管阻力,必须尽量减小渐扩角a,但a越小,渐扩管的长度也越大。通常,渐扩角a以30为宜。4.4 管道配件
30、4.4.1清扫孔 清扫孔一般设于倾斜和水平管道的侧面,异形管、三通、弯管的附近或端部。清扫孔的制作应严密、不漏风。 4.4.2调节阀门 集中式除尘系统阻力不平衡的情况在运行中是难免的,因此,在与吸尘罩连接的垂直管段上设调节阀门。常见的调节阀门有蝶阀,斜插板阀等,在吸入段管道上,一般不容许采用直插板阀,因为它容易引起管道堵塞。作为调节风量用,无论是斜插板或蝶阀,都必须装设在垂直管段上。因为阀板前后产生强烈的涡旋,粉尘很容易沉积,如果这类阀板装在斜管或水平管段上,沉积粉尘还会妨碍阀板的开关或堵塞管道。 4.4.3测定孔除尘系统在这行前应进行启动调节,运行过程中也要进行空气动力性能测定,因此管道上要
31、事先留出调节和测试用的测定孔。测定孔的开设位置尽可能避开气流的涡流区,一般设置在:(1)与吸尘罩连接的管段上;(2)除尘器前后的管段上;(3)风机进出口管段上;(4)对除尘器应设在能够显示出设备本身的压力损失的部位。 4.4.4法兰盘 除尘管道一般用钢板焊接制作,采用法兰盘式连接,便于拆卸清理。法兰盘中的衬垫可用胶皮或在水中泡湿的和在干性油内煮过并涂了铅丹油的厚纸垫。输运不超过70的正常湿度的空气的管道可以用厚纸垫,超过70则用石棉厚纸垫或石棉绳。4.5 管道布置在实际设计中,管道的直径、风速和流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阻力计算,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使输运气流的能耗最小。管道设计中还应该注
32、意上述未提到的问题。(1)管道布置力求简单,尽可能垂直或倾斜装设,倾斜角一般不得小于50,使管道内的积尘能自然滑下。(2)分支管与水平管或主干管连接时,一般从管道的上面或侧面接入。(3)管道一般采用圆形截面,因为方形、矩形截面管道四角会产生涡流,易积粉尘。最小直径一般不小于100mm,以防管道堵塞。(4)管道不宜支承在设备上(如通风机外壳),应设支、吊架。钢制管道水平安装时,其固定件的间距,当管径不超过360mm时,不大于4m;超过360mm时,不大于3m。当垂直安装时,其固定件的间距不大于4m,拉绳和吊架不允许直接固定在法兰盘上。(5)为减轻风机的磨损,宜将除尘器装置置于风机之前。通过给出的
33、设计信息,查询资料和对管道的计算,对除尘管道系统布置见附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注上管段的管径、流量、长度,按最大压损原则选择计算环路,从最小的支管开始设计计算,本设计中管道的布设为水平布设,污染物类型为轻矿污粉尘,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表13-4。得Vmin=14m/s表4-1除尘管道内最低气流速度粉尘名称垂直管水平管粉尘名称垂直管水平管粉状的黏土和沙1113铁和钢(屑)1820耐火泥1417灰土、沙土1618重矿物粉尘1416锯屑、刨屑1214轻矿物粉尘1214大块干木屑1415干型砂1113干粉尘810煤灰1012染料粉尘14161618湿土(2%水分以下)1518大块湿木屑1820铁和钢(尘
34、沫)1315谷物粉尘1012棉絮810麻(短纤维粉尘、杂质)812水泥粉尘81218224.6压力损失的计算管道1:总流量qv=8364.24m3/h,v=14.60m/s局部压力损失:集气罩1:由a=90得=0.19 ,90弯头Rd=1.5,=0.18,45合流三通,F2F1=0.5,F3F1=0.5,L3L2=1,=0.03 =0.19+0.18+0.03=0.4p1局部=v22=0.4128.1=51.24pa 沿程压力损失:l垂直=1.5m,l总=1.5+2.36=3.86m查表可知:Rm=4.79Pam-1p1沿程=Rml总=18.49Pap1总=51.24+18.49=69.73P
35、a管道2:同管道1p2总=51.24+18.49=69.73P_a管道3:总流量qv=16692.48m3/h,v=13.14m/s 局部压力损失:90弯头Rd=1.5,=0.18 =0.183=0.54,除尘器压力损失为1200Pap3局部=v22+1100=0.54104.7+1200=1256.54pa 沿程压力损失:l总=3.17+1.61+1.82=6.6m查表可知:Rm=0.0232104.7=2.43Pam-1p3沿程=Rml总=16.04Pap3总=16.04+1256.54=1272.58Pa管道4:总流量qv=16692.48 m3/h,v=13.14m/s 局部压力损失:
36、90弯头Rd=1.5,=0.18p4局部=v222=0.182104.7=37.69pa 沿程压力损失:l总=2.18mp4沿程=Rml总=5.30Pap4总=37.69+5.30=42.99Pa管道5:总流量qv=16692.48 m3/h,v=13.14m/s局部压力损失:通风机出口=0.1,伞形风冒=1.3, =0.1+1.3=1.4p5局部=v22=1.4104.7=146.58pa沿程压力损失:l总=12mp5沿程=Rml总=29.15Pap5总=29.15+146.58=175.73Pa并联管路压力平衡:p1-p2p1=0节点处可以认为是平衡的。除尘系统总损失:p=p1+p3+p4
37、+p5=1561.03Pa管道标号流量qv/m3h管长l/m管径d/mm流速V/(ms)Rm动压摩擦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系数局部压力损失管段压力损失压力损失累计8364.243.0045014.604.79128.118.490.451.2469.731561.038364.243.0045014.604.79128.118.490.451.2469.7316692.486.6065013.142.43104.716.040.541256.541272.5816692.482.1865013.142.43104.75.300.1837.6942.9916692.481265013.142.43
38、104.729.151.4146.58175.735 通风机和电机的选择5.1 通风机的计算风量qv0=qv(1+k1)其中,k1一般管道取0.1;除尘管道取0.10.5,本次计算取0.1.qv0=qv1+0.1=16992.481.1=18691.73m3/h5.2计算风压p风机=p0(1+k2)其中,K2是考虑管道计算误差及系统漏风的因素所采用的安全系数,一般管道取0.10.15,除尘管道取0.150.2,本次计算取0.15。p风机=p总1+k2=1561.031+0.15=1795.18Pa5.3风机的选择根据上述风量和风压,应选择472型NO.8通风机,配套电机为Y180M2-4,18
39、.5kw。电机功率需求: Ne=qvop风机k3.6106me=18.23kw其中:k当功率大于5时,取1.15;为通风机全压效率,取0.6; me为机械转动效率,该型号为联轴器传动取0.98。6 课程设计总结这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老师给我们安排的是一个车间除尘系统,经过为期一周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课设。从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课设很难无从下手到之后的轻车熟路甚至对于该系统有了自身的一些了解,我慢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显著加强,对课程的理解也慢慢深入,不断地查资料、和同学们还有老师交流一次次的试错最终得到的劳动成果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甚至对我的以后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
40、用。很感谢这次课设,让我懂得了工程的不易和终于完成一件事之后的充足。7 主要参考1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刘天齐主编,三飞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殿印,王纯主编.除尘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孙熙主编.袋式除尘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向晓东主编.现代除尘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王琳,朱建霞主编.工程制图,科学出版社,20067.金国淼等主编,除尘器,化学工业出版社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 名王校博性 别男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401班课程设计题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41、答辩或质疑记录:1. 管道内的压力损失有哪几种?答:管道内气体流动的压力损失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气体本身的黏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摩擦压力损失或沿程压力损失;另一种是气体流经管道系统中某些局部构件时,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形成涡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局部压力损失。摩擦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之和即为管道系统的总压力损失。2. 进行并联管路连接时,如何判断管道连接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么调节?答:当两根并联管路交汇时,若两管路压差与较高管路压力之比小于10%,则可判断两管路压力平衡;若压差大于10%,可得该两段管路节点压力不平衡,采用调整管径的方法进行压力平衡调节。3. 设计集气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集气罩尽可能把污染源包围起来,或者是靠近污染源,使污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在保证控制污染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使它的集气量为最小;外部集气罩的轴线应与污染物散发的轴线相重合等。成绩评定依据:评定项目评分成绩实际得分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分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分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总分分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