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三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第三章.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本章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 强调科学技术研究是实践活动,方法论也应该按照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入手,讨论辩证思维与实践特性,让研究生变表征的科学观为实践的科学观,变表征的方法论为实践的方法论。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1、本节有四对辩证范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要分析为什么单独的一个概念会走向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把这些对两两范畴结合起来?为什么结合才是辩证思维?教学难点也在这里。 2、辩证思维对于科学
2、、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要讲清创新思维的特性,如何把握创新思维的特性,形成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情境,从而触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1、本节讨论了四个创新思维与方法的特性:收敛与发散;逻辑与非逻辑;直觉与顿悟;移植、交叉与跨学科。 2、教学重点是在讲解清楚每一个特性的基础上,讲清如何在这些两极特性间保持张力的创新思维特征。教学难点也是如此。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帮助研究生意识到数学和系统思维是当代科学方法的重要方面。把握数学方法和系统思维的特征、运用的情境和条件。培养科学抽象、建模、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有系统化特征的思
3、维习惯。 1、数学方法的教学重点:讨论每一种数学方法对于科学抽象、建立模型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作用,简化研究对象、条件和情境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数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数学可以使人精确,但过分数学化也使人远离自然,过分狭窄。 2、系统方法的教学重点:在讲述四类系统方法各自的用途以及优势的基础上,讲清系统方法的整体处理问题的视野。 3、复杂性思维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处理问题时不要过分简化与还原,建立多学科融贯的信念和思维。复杂性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教学要点:把科学和技术视为一种实践性活动,以科学实践的活动观考察科学、技术研究。这个部分增加了科
4、学实践、技术实践、科学仪器和实验室场所对于科学研究之意义的讨论。此部分由于吸收了科学实践哲学、新实验主义科学哲学的部分新观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1、科学实践部分的重点:改变以往对于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静态认识,指出科学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给科学仪器以一定地位,对于科学实验室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当代科学在实验室的情境与条件下的扩展。难点在于自然的实验室化的影响分析。 2、技术活动部分的重点:对比科学思维指出技术思维的定域和实践特征;通过程序性技术方法的解释,指出技术活动涉及社会的不同方面,作为工程师的技术人员的技术认识与实践的意义。技术活动的恰当性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教学的重点是以科
5、学实践的活动观为基点,构建新的重辩证思维的、重科学实践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是一种与以往重科学理论的静态的科学理论观非常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不是科学技术方法论,而是研究的方法论,是活动的方法论。 因此,一切要以科学实践作为视角,以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活动为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对象。 2、要注意把这样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较高抽象程度的思维贯彻到具体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因此,教学可以结合科学研究的程序讲述这些思维特征;如结合科学研究的提出问题环节、观察实验环节、建立假说环节、形成理论环节讲述这些思维的普适性与重要性。 3、注意案例教学,注意对案例的重新建构和解读。本章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6、方法论 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思维 恩格斯指出: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7、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自觉地认识和提升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分析和综合(一)分析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二)综合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三)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形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与阶段。 在科学研究
8、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二、归纳和演绎(一)归纳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归纳是从其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适用的一般性结论的。把归纳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情境时需要注意其适用性。(二)演绎 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只要其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
9、结论就必然正确。在科学研究中,演绎常常用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三)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三、从抽象到具体(一)抽象 抽象即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二)具体 具体有两个含义,第一,指感性具体,也就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本身所获得的感
10、性表象;第二,指理性具体,即反映事物本质规定的、与科学实践结合的理论内容。(三)从抽象到具体 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贫乏的概念、理论赋予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内容的过程。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上升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践,赋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一)历史 历史方法是一种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研究需要掌握具体的研究过程、概念演变史、学科史和前人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创新性
11、科学研究的背景。(二)逻辑 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它以抽象为基本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个别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事物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被人类建构的事物的本性,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是抽象的基本形式。(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
12、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构建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规定性或原则。科学技术历史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科学技术历史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 在思维中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求: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事物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的逻辑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以历史起点为逻辑起点,以历史的进程为逻辑的进程,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具体地、历史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思维的
13、逻辑进程是对思维的历史进程的概括,而思维的历史进程是思维的逻辑进程的基础。思维的逻辑进程是以概括的形式再现思维的历史发展。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使得科学家与工程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既可以从横向也可以从纵向把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脉络和前景;也可以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既具有理性的、缜密的思维与科学修养,也具有宏观开阔的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
14、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一)收敛思维特性 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 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结果。(二)发散思维特性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15、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16、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二)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三)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 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是指不拘逻辑形式或没有逻辑形式的思维,其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直觉和
17、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 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这种大脑中的知识、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来,形成新的联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常常触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建构。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如比较、分类、归纳等),为非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准备。三、直觉与顿悟思维 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一)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
18、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征。(二)顿悟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指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之特性等等。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移植和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一)移植方法 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
19、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移植方法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方法或技术移植等等。(二)学科交叉方法或跨学科方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
20、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恩格斯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达方式。数学方法是一种关注事物的形式和抽象结构的思维和科学方法,它抽象地表达事物的空间关系与数量关系。 系统思维是把事物视为系统来处理的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是一种整体性和关联性很强的思维方法。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 数学方法是所有成熟的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数学方法注重抽象、模型化,是我们可以把自然研究对象高度抽象、转化为人工模型,抽象其中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数学方法包括多种形式,如数学方程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实验方法,等等。(一)数学方程方法 方程是一种把事物的关键关系抽
21、象出来,建立某种关于事物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例如,洛特卡-魏尔特拉方程,抽象地描述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让人们理解了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生态系统的运行。(二)数学建模方法 模型是科学抽象的一种;模型是科学家考察和介入自然事物的中介与桥梁;数学在建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模型比实物模型更能够反映事物内在属性的抽象关系。(三)数学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人类对事物总体数量、类型及其关系的认识方法。统计方法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方法。数学统计方法对于认识事物总体状况、分布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四)数学实验方法 数学实验是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上以
22、数学方法设计实现的理想实验。数学实验方法有助于人类更加精确和在整体上认识事物内部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理想关系。数学实验方法丰富了实验的概念,扩展了实验的内容。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学实践。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系统方法是指20世纪40-90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重要的作用。(一)系统分析与综合方法 1.系统分析:把系统进行分解,对其要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思维与思考方法。 2.系统综合: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看作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这一系统综合整体及其要素、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发展趋势等等进行辩
23、证综合地考察,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方法。 系统综合是与系统分析相反的逆向思维方法。系统综合强调从系统整体出发,综合和分析同步进行,以综合统摄分析;强调从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规律。(二)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分析,主要运用于问题不够明确、任务范围无法完全确定的情境。软系统方法论认为,软问题是指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类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的不能精确定义无法精确说明的问题。软系统方法论采取现实与模型对应的方式直到较为满意地解决问题为止。(三)反馈与控制方法 1.反馈与反馈方法 反馈本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
24、系统功能的过程。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反馈方法是指运用反馈概念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以结果反过来影响进一步产生事物或原因的思考方法。 2.控制与控制方法 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是能预测和了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 控制方法有多种具体形态。控制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在系统视野中如何处理好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的辩证关系。运用控制方法对复杂对象进行研究时,是对其控制流程加以综合性的考察,是以事物的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立场观察事物。(四)信息方法 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
25、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方法的优点是不割断系统的联系,通过流经系统结构的信息考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变化发展,用联系的、全面的、功能化的观点去综合分析系统运动过程。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一)复杂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复杂性科学兴起而与简单性思维相对的思维方式。复杂性思维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凸显出来,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思维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科学上以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性为主要特征。(二)复杂性科学方法 在借鉴传统科学的方法基础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套方法,复杂性方法是一
26、种综合的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 复杂性方法着重从如下特性考察事物: 1自组织性:强调事物的自组织演化特性,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控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发展演化的特性,不过分和直接干预对象的演化。 2多样性:注意从多个侧面认识和把握对象;注意对象的多样性关系;注意事物多样性联系。 3融贯性:把对事物的历史考察和逻辑认知统一起来,把多样性与统一性联系起来,把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进行连贯、系统的认识。 4整体性:首先把事物作为整体考察,力图超越还原论,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认识事物的存在、演化的复杂规律与特性。 复杂性方法也是集多
27、学科或跨学科的多维融贯的方法。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发现、发明与创造,科学技术实践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活动。以往的西方科学哲学以一种“理论至上”的观点看待科学,把科学主要看成为一种理论体系,而不是活动,割裂了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科学的形象,而且贬低了技术在整个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实践,科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所论的人类重要实践内容之一。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有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仪器的运用。其中涉及观察、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关系,涉及科学研究主体、科学工具与研究对象,以及与研究环境的复杂关系。(一
28、)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过程,它不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 科学观察有很多种类。(二)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 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科学实验中既有观察的内容与任务,也有介入自然对象的可控实践任务。它不仅提供观察资料,它为理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导引。实验是科学介入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科学实验的特性 科
29、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三)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 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四)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认为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观察,而观察不受理论制约。之后观察渗透着“理论”的观点曾经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带来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 新近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哲学提出,实验
30、有自己独立的生命,以反对实验完全负载理论的极端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 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 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五)科学仪器的作用 科学仪器、工具和设备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科研之成败决定于探测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研制。 马克思把使用什么劳动资料
31、进行生产称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指示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性工具的重视。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倍增器”、“指示剂”和“先行官”。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物质性的科学实践,其中科学仪器有突出的地位; 近年来,西方科学哲学中开始出现了重视科学实践的倾向,推进了人们对于科学仪器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的认识,提升了科学仪器和工具在科学认识论上的地位。这些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观点。(六)科学实验室与人工自然 实验室不仅仅是科学家的研究空间。科学实验室的实践对于科学研究有如下作用: 1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科学家通过实验室,构建了一个特定的人工简单化“世界”,从而规
32、避了现象本性所包含的巨量的复杂性。 2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它把外部的任何可能的影响隔离开来,并且把建构现象中的若干要素突出出来。 3操纵和介入。建构这样的一个在实践上被隔离开来的微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操纵它。科学家有意地引入一个人工微观世界,让事件在实验室里运动。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行动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的科学研究方式不仅是“看”,更重要是“做”。 4追踪微观世界。追踪实验涉及到从最初的建构到对整个实验进程实施的全程控制。通过追踪,实验室的微观世界的种种事件才能变成为可观察的现象。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技术活动方法是人类在技术发明等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
33、方法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视技术活动及其意义。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中曾经大量和深入地研究了技术史和工艺过程。并且把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称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通过对于人类技术发明等活动的历史与现实的总结,形成了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技术活动方法论。(一)技术思维及其特点 技术思维是工程师进行技术活动的思维。 与科学思维相比,技术思维的特点有: 1科学思维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 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性; 3科学思维没有限制,可以任凭思维跳跃发展,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是在已经有了原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现有条件或改造条件从而实现它。 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
34、,它一方面要连通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要联系技术的实际,是两极思维,技术思维要求“顶天立地”。(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有多种多样的技术活动的方法,其主要核心是研究技术活动的不同阶段、过程和方面,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活动目标。技术活动的方法主要包括: 1技术构思方法 技术构思是指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对思维中考虑的设计对象进行结构、功能和工艺的构思。 技术构思方法包括经验方法和科学方法。 技术构思的经验方法是在劳动者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以原有技术或产品为基础,渐进的改进技术的方法,包括模仿创新和技术改制两类。 技术构思的科学方法是以科学知识和实践的理论成果为基础,主要有原理推演法、科学实验提升法、模型模拟
35、法、移植法、回采法等。 2技术发明方法 技术发明是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方法。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在自然客体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出来的原本自然没有的人工创造物。 技术发明有许多种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发明创造的方法主要有TRIZ方法。这是俄罗斯发明家阿里特舒列尔等人通过对10万份专利研究归纳总结出1200多种技术措施,并提炼出40种基本措施,和53种较有成效的成对措施和成组措施的方法。 技术发明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其精髓仍然离不开辩证思维和生活实践,需要在不同方法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才能产生有效和优化的技术发明,建构与天然自然和谐的、合理的人工自然。 3技术试验的方法 技术试验是在
36、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对技术思想、技术设计、技术成果进行探索、考察、检验的实践活动。 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实践活动。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4技术预测的方法 技术预测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推测和判断该技术发展的趋势或未知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 技术预测的基本类型有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 技术预测遇到的科学和哲学问题有一些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事物的发展如若是混沌类型的,如何预测?技术的长期预测是否可能?技术预测与事物的演化方式是怎样的关系? 5技术评估的方法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策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行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将被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其活动的正面影响达到极大,从而引导技术活动朝着有利于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技术评估按照机构评估有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区分,按照时间进程有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事后评估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