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2012-2013下学期高一期末生物试卷模块单元测试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A BC D2. 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3. 下图表
2、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甲 乙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B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C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4.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 C D5. AD中,一定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遗传病的系谱图是()6. 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
3、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7. 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形叶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BC D8. 有一多肽,分子式为
4、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谷氨酸(C5H9N04)、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控制该多肽形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对( ) A10 B30 C60?D299.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D.患丝虫病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10. 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这将影响他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体温的变化抗利尿激素的释放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
5、化A BC D11.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C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12. 下列人群中哪类病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C传染病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3.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多 A. B. C. D.14. 右图所示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
6、体组,1与2一组,3与4为一组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A只有1种说法正确B有2种说法正确C有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均正确15.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可以成立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l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为纯合子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16. 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个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
7、新品种,方法如下:(1)方法一: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叫_育种。过程a叫_,过程b叫_。过程c的处理方法是_。F1的基因型是_,表现型是_,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为_。(2)方法二: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配子幼苗植株。过程d叫_;过程e是指_;过程f是_;过程g是指_,此过程最常用的物质是_。(3)育种方法一叫_育种,方法二叫_育种。两种育种方法相比较,哪种方法能较快获得理想品种?为什么?_。17. 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甲乙(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_,处的激素名称
8、为_,作用为_(用“”或“”表示)。(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A代表反射弧的_,刺激图中的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次和_次。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_。评卷人得分三、
9、非选择题18.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甲(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_(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 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 胞体传向_。 (3)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最先的方向是 _。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乙 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部分。 刺激1
10、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 需时间为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 cm和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 导速度是_m/s。19. 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检测X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_。若F2中表现型均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_。若
11、F2中21,则说明_。.检测常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1)果蝇中有一种翻翅平衡致死系,翻翅平衡致死系个体的体细胞中一条2号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Cy(翻翅),这是纯合致死的;另一条2号染色体上有另一显性基因S(星状眼),也是纯合致死的。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遗传图解如下,请补充完善:P翻翅星状眼翻翅星状眼 F1_。由上述遗传图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现有一批经诱变处理的雄果蝇,遗传学家用翻翅作标志性状,利用上述平衡致死系设计了如下的杂交实验,通过三代杂交实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批雄果蝇2号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是否带有隐性突变或隐性致死突变基因,用m和n表示要鉴定的野生型果蝇的两条2号
12、染色体,如图所示:将诱变处理后的雄果蝇与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交配,得F1,F1有_种类型的个体(不考虑雌雄差异)。在F1中选取翻翅雄果蝇,再与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单对交配,分别饲养,得到F2,F2有_种类型的个体存活(不考虑雌雄差异)。在F2中选取翻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3。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3中有1/3左右的野生型果蝇,则说明_。.如果F3 中只有翻翅果蝇,则说明_。.如果F3中除翻翅果蝇外,还有1/3左右的突变型,则说明_。20. 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青岛“崂山奶山羊乳腺反应器研制”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产生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
13、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干扰素、乙肝表面抗原及抗凝血酶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请根据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1)研究人员用DNA测序仪显示了基因组的某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1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基顺序是:GGTTATGCGT,请解读图2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_。(2)科学家从相关基因组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并采用_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组合形成了重组载体。在重组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3)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4)如何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已被成功导入羊体
14、内?请写出两种方法。_。6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2.【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当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比甲中的高。3.【答案】A4.【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都是第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
15、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5.【答案】A【解析】先天性愚型也叫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其原因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第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6.【答案】D7.【答案】C【解析】果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来源于基因突变;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玉米的高茎皱形叶都来源于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则来源于染色体变异。8.【答案】9.【答案】C【解析】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人体的内环境。10.【答
16、案】C【解析】下丘脑中含有各种调节中枢,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11.【答案】B【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12.【答案】A【解析】13.【答案】B14.【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减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错误;该细胞中1与2,3与4原来是姐妹染色单体关系,不是同源染色体,错误;该细胞中有2
17、个染色体组,1与3为一组,2与4为一组,错误。只有说法正确。15.【答案】C二、非选择题16.【答案】(1)杂交 杂交 自交连续种植和观察,直至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2)杂交 减数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3)杂交单倍体单倍体育种能更快地获得理想品种,因为用单倍体育种培育矮秆抗锈病类型只需两年时间,而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时,需要连续多年种植、观察,以确认所培育品种为稳定遗传的个体17.【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状腺激素(2)效应器X、Y化学信号02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
18、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解析】下丘脑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依神经节所在位置确定B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兴奋从B到A单向传导。刺激X点,兴奋不能传到Y点,没有电位变化,电流表指针偏转0次;刺激Y点,由于电流计表接位点与Y点不等距,两次出现电位差,有电荷的移动,指针偏转2次。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应再设一组实验,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
19、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三、非选择题18.【答案】(1)负(2)突触轴突末梢 (3)ba (4)轴突(或传出神经)30【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兴奋传递与兴奋传导的过程与特点,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1)静息状态时,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内负外正。(2)神经元之间因有突触结构,导致传导是单向的。在动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3)受到图中所示刺激时,a点先出现内正外负,电流由b向a流动。19.【答案】.发生了隐性突变未发生突变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1)F1纯合致死 翻翅星状眼纯合致死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雄个体交配,其后代总是翻翅星状眼的个体(2)四
20、三最初2号染色体上不带隐性致死基因最初2号染色体含有隐性致死基因最初2号染色体上含有隐性突变基因【解析】.检测X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根据题中信息可知,F2有四种基因型XBXB、XXB、XBY、XY,若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若X染色体上没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表现型均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若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21。.检测常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CyCy和SS纯合致死,所以后代中CyS的个体存活,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雄个体交配,其后代总是翻翅星状眼的个体。(2)根据题图中信息可知,将诱变处理后的雄果蝇与翻翅
21、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交配,得F1染色体的组合有Cy和m、Cy和n、S和m、S和n,共4种类型的个体;在F1中选取翻翅雄果蝇,再与翻翅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单对交配,分别饲养,得到F2,F2染色体的组合Cy和Cy(致死)、Cy和S、Cy和m、Cy和n,其中共3种类型的个体存活;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3中有1/3左右的野生型果蝇,则说明最初2号染色体上不带隐性致死基因;如果F3中只有翻翅果蝇,则说明最初2号染色体含有隐性致死基因;如果F3中除翻翅果蝇外,还有1/3左右的突变型,则说明最初2号染色体上会有隐性突变基因。20.【答案】(1)GATGCGTTCG(2)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2、DNA连接酶(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4)DNA分子杂交;DNA与mR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从羊的乳汁中提取干扰素。(以上任意写出两点即可)【解析】根据图1与相对应的碱基序列可知,由左到右第一列应为碱基A,第二列为碱基C,第三列是碱基G,第四列是碱基T,由此推知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TCG;目的基因的扩增用PCR技术;在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时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有:DNA分子杂交(检测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NA与mRNA杂交、抗原与抗体杂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