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征文原创七篇(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三八征文原创七篇(一).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香三八征文原创七篇 【篇一】 庄子有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只鹏鸟,大约就是飞机的先祖了。飞机,给现代人带来了极大便利。且看,如今,各大机场人头攒动,浩瀚天空里一架架飞机在熙来攘往中密密织就的一条条航线,勾画出的是这个时代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壮阔图景。 或许,在许多经常坐飞机天南地北奔波的人那里,机上的每一段行程刻满的唯有对远方的憧憬,唯有对家人的眷恋,唯有浮游于天空时的百无聊赖。其实,不少事物都是相通的,坐飞机久了,何不借此思忖一番“读书”与“坐飞机”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我就是在一次乘机旅行当中突然联想到读书的。当时,座下的这只“鹏鸟”正一路欢鸣着升
2、浮于万米高空,我不经意的目光透过舷窗,一下子就被外面的美景吸引住了。只见更为高远之处,丝丝缕缕的白云点缀于蓝蓝的天际,那种蓝是澄澈的蓝,是带给人愉悦与向往的蓝,是在脚踩大地仰望天空时从来不曾见过的蓝;而再俯瞰脚下,是一团接着一团、一峰连着一峰的厚厚云絮。温暖的阳光照射着机身,也照射到我的身上、心里。 如此境况,读书成效与之何异。一个人,善读书、把书读得通透了,不就仿若乘着飞机飞行于云端吗。此时此刻,他的眼界是开阔的,心胸是敞亮的,放眼所见是以往绝难见到的壮美景象。这种状况下,他也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读书的好,才会为自己进一步读好书而平添不断进取的兴致与动力。如果,读书确有“境界”之说,那么无疑,
3、让自己的读书行为“乘机”而行,不失为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 有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飞机翱翔于天际,自然也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事先逐步步入正轨,需要在既定跑道上由慢到快加力助跑,然后才能腾空而起,继而一点一点地拉升,在不断调整中找准自身方位,从而循着正确的航道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读书同样不可盲目,不可操之过急,每个人的个性喜好、知识储备有所不同,虽然说,在读何种书、用何种方法进行阅读上难以实现强求一律,但无论如何,它要求读者用心去寻找适合自己起飞的那条“跑道”,要求读者静得下心来,“厚积”而“薄发”。 当然,作为乘客,我们能获机缘穿云钻雾,欣赏到高处的景致,一半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捕捉
4、美景,另一半也在于,得有可靠的人带着我们接近美景。这得感谢默默无闻、训练有素的航空司乘人员,是他们凭借自身高超的技能,使一批又一批乘客顺利升空,并且,毫无差池地安全着陆。读书,岂能不需要这样的保驾护航者。 在飞机上想到了读书,无来由地竟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纵然,我们无法做一只自由的“鲲鹏”,最起码,别无端放弃了自己踮起脚尖接近阳光的权利。 【篇二】 那年扁豆花开,我和豆豆在花架下“卡拐”。这是种便宜游戏,不需要自身以外的任何道具,每人搬起自己的左小腿(当然,左撇子就会搬右腿)盘在另一条腿上,拿手揪紧腿腕子,用膝盖互相撞击,先倒的一方为败。当然,败的总是我。
5、我心里虽然揣着“七个不服”,但毕竟是女孩子,而豆豆是男孩又大一岁,由不得我不服。究竟我们“卡”过多少次“拐”,早已忘了,之所以记住扁豆架下的那次,是因为我被豆豆“卡”倒后右腿膝盖撞到了被父亲闲放在扁豆架下的碌碡上,我当时大哭不已,豆豆见对我撇嘴挤眼鄙视了一通仍无效果,只好从家里拿出了本巧克力色封面的小书以示歉意。我得了书,怕他反悔,一边更加大声地干嚎,一边迅速闪进屋里关上了门。 那是我除课本外认真看的第一本书孙庞斗智演义,是册小开本的读物。既然是演义,也就无法较真书中情节和故事的真实性。当然,一俟打开,我立即被书中人物和故事吸引,根本也想不到还有“较真”一回事。经过三十几年岁月淘洗,书中部分情
6、节仍记忆犹新,比如鬼谷子考验孙庞二人智慧的“百担榆柴”,还有孙膑学成后的撒豆成兵、被庞涓“刖足黥面”、后来装疯、最后“围魏救赵”一举击败庞涓,大业终成。我记得当时每读一个章节,就迫不及待地蹿到学校讲给同学。那段时间,我坐在原木茬的课桌上口沫横闪、眉飞色舞,身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完讲完,我也发现自己从一个不起眼的“羊角辫”摇身变为有相当号召力的“小学究”。这样的发现是令人兴奋的,由此我想到:看这么本破册子,就可以赢此殊荣,如果看完赵氏孤儿那么厚一本书呢。看完三言两拍那么一摞书呢。看完红楼梦那么一本书呢。像三国演义一样,成年后的我无法以此中人物为蓝本追望历史与古人。它是模糊的,抽象的。但多年以后
7、读孙膑兵法和东周列国志时,这小书又被我一次次回味、咀嚼和比较,发现当年的破旧小册子与前两册书比起来,竟更筋道和明朗。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有些明白:对于我,孙庞斗智演义更多地意味着价值判断体系的初探,小册子的精神就是后来影响我一生价值判断的草图。就是对同学讲时,我也先入为主地以孙膑为正面,以庞涓为相反。当时有同学问我:你为什么说孙膑好。我眼不眨地答:他聪明。他又说:庞涓也很聪明啊。对呀,庞涓也很聪明,我一下被问住了。好在后来我说:庞涓的聪明很邪古(邪恶)。问我的同学听完“沉思良久”,点点头说:对,是挺邪古。真正的聪明是智慧,是博大正义的担当和对众生的爱;邪古的聪明是小聪明,只能是自私钻营势利和取天下
8、苍生为我所用的邪恶而已。所以,孙膑的胜利,是大道,是必然。 幼年时艰,没有玩具和零食,没有少年宫和新衣服,幸之又幸的,是我们家还存有几本可以用来读和思考的旧书。所以,后来到校,我又讲卓娅和舒拉,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平凡的世界,只有菜根谭是不好讲的,讲来讲去,言者和听者都如坠云雾没等读完讲完,我已经上了中专,接触了外边的大千世界,特别是后来毕业一脚踏入社会,花花世界,光怪陆离,一切熟悉不熟悉、有来由和没有来由的事物与问题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哭过笑过悲过喜过欢呼过沮丧过,爱过恨过摒弃过拥抱过迷茫过从容过跌倒过屹立过,一次次成功失败、一件件乐事痛事、一段段黑夜白天哲人毕竟是沙中的金粒子,想到普
9、通如吾辈者,竟也可通过书,窥探先贤之境界一二,面对纷繁世事,常省混沌之吾心,万幸。 人生近半,世上滋味亦经历许多。夜阑人静,打开书册,百态人物、万象星辰,无不栩栩跃然眼前。于是感叹人间丰富,感慨流年似水,感怀大道悲悯,感谢书的赐予与照耀。 【篇三】 自古读书无外是为了明理、修身、增智、广才。然而时代变迁,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化,生存功能似乎要压倒一切,本来最重要的前两个目的反而越来越被漠视,被奉为中国儒家传统精华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逐渐遭弃。正因如此,有能力没道德,有学历没学识,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从小就开始读书启蒙
10、,之后是学习知识、考试升学,儿童少年青年到步入职场,成长过程无不与书相伴。只是由于家庭熏陶不同、环境条件限制、个人禀赋悟性差异,读书的兴趣、种类、数量、质量差别很大,读书对个人的影响差距逐步拉大。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你听到的都是你想听到的。同样是读书,处境、目的、基础不同,相应的态度、方法、效果也就各有千秋。粗分一下,大概有四重境界: 第一境界,任务型阅读。比如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应付复杂艰辛的从业入门考试、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纯属谋生手段,为生活而读书、为饭碗而考试。严格来说,这种阅读带有被迫性质,不得已而为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兴趣驱动,被动阅读,难言乐趣。 第
11、二境界,愉悦型阅读。这种阅读纯粹是因为喜欢、为了快乐,不带明显功利目的,既轻松又放松,与看电视、看电影、网上冲浪并无二致,或文史哲、或大自然,或旅游探险、或科幻动漫,或名家名篇、或网络新作,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跟随作者游走江湖、穿越时空、深入心灵,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随心感知自然人文、人间冷暖,在阅读中享受共情和代入感,从而弥补人生缺憾,通过徜徉书海,与作者、传主、主人公一同喜怒哀乐,让心田得到滋润,让生命得到升华。 第三境界,提高型阅读。注重学以致用、学习借鉴,具备一定的鉴别力和较强的进取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提高境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明末清初,满人八旗军入
12、关和明军作战,高级将领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学习各种兵法战例。三国东吴名将吕蒙曾因勇猛少文被称“吴下阿蒙”,在孙权的劝导下,以勤补拙,笃志力学,终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白衣渡江,计取荆州。 第四境界,参悟型阅读。通过读书,洞悉人性、读懂人心、悟透社会,明白如何利用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超越常人的大局观、分寸度、权变法,从而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或纵横捭阖、经世济用。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个中高手,概因做大事者首先是卓越的领导者,懂人用人是第一要务。曾国藩终生读书修炼,以“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标准严格自律,以一介书生成为中兴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其每出一言,无不体现出对
13、人性的洞察,比如,与多疑者共事则事必不成,与好利者共事则己必受累;无实学却徒有虚名当知有祸变;天下古今庸人皆以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人才皆以傲字致败;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古来凶德致败者,曰长傲,曰多言。可谓字字珠玑,不由你不服。 读书数量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的人读书未必多,却能把书读活,越读越明,他们读的是无字之书,悟的是人心物理,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读书识字最少,却泼辣干练,管理有方。反之,有的人读了大量的书,却把书读死,越读越傻,把自己变成了“两脚书橱”,除了夸夸其谈,百无一用,西晋的王衍,士林推崇、朝廷看重,赵国的赵括谈及兵法,无人能及,但
14、清谈可以欺世盗名,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战争,不信清谈和名气,只相信谋略和实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毕竟是空头理论,真才实学最终离不开社会实践。一个都没见过橘子、橙子和柚子的人,任你怎么讲解都很难想象,你用实物讲解,只需几分钟就明白了。 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用一辈子,“学富五车”印制成书可能也就几本书,“半部论语治天下”概非虚言;工业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方可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辈子读书,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运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平庸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成就非凡的人必定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人,在相同环境、相同条
15、件的业余时间里,十年之后,一个不断读书学习的人足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另一个放弃学习的人,则可能非常平庸。 【篇四】 互联网时代,拿着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碎片式阅读远远高于深度阅读,上网的人多了,看书的人却少了。一度喜欢把时间花在上网看视频玩游戏上的我,书看不进去,也不爱思考。直到2021年夏天,一次家庭聚会改变了我。 那是一场关于读书的话题讨论,并因此诞生了一个金点子举办家庭读书会。读书会的第一批成员是父母、我以及表哥表嫂。会的内容是,每月指定一本书大家阅读,一个月后坐在一起讨论,每人发言20分钟。这规则看似简单,但制定的过程中就发言时间问题还产生了分歧,三个“80后”认为讲那么久没有必要
16、,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但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宣传工作的父亲却认为这20分钟至关重要,正因为要讲够时间才会让每个人更认真地准备,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机会。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因为这20分钟受益良多。另一个问题就是读什么书,为了选择一本让所有人都看得进去又能受益的书,我们决定采取每人推荐2本书并进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第一期书目。最终一部人物自传以4票当选。 对我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第一期读书会于2021年7月13日在我家举行。一开始对这个家庭读书会我并不重视,抱着随便说说就行了的心理,草草把书看完,就等着到时候简单说几句再念念书中的段落凑时间。没想到,父亲却为了这次看似随便的家庭读书会做了非
17、常认真的准备。他不仅在书中写写划划记录了所思所想,还翻看了很多扩展资料,并列出了讲话提纲。读书会上,他引人入胜的发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相比于我的粗糙,父亲的态度无疑让我深受震动。从那以后,每一次读书会我都严肃对待。 当大家都还需要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我们就从传记、小说开始读起,渐渐到了第三本、第四本阅读的领域就不断延展,从传统文化到历史、哲学。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都不断拓宽着自己的知识边界。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每本书都能让我读得进去,记得第四期读书会我们共读的书是乡土中国,这是一本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经典之作,书不厚,但因为没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无法引起共鸣,一开始
18、我看起来比较困难,经常看几行就开始神游天外。直到大半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已经看完了,我只看了四分之一。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了,于是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掉队。而当收拾起浮躁的心情认真读进去时,才发现其实这本书很有意思。这绝不是一部已过时的书,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仍能通过这本书看到中国社会很多观念礼俗的源头活水。 在读书会上的分享和讨论,让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每个人思考和关注的角度不同,经常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引起激烈的讨论。记得有一期我们读了胜者思维,家庭读书会上,每个人的切入点都各有不同:身为军人的表哥对书中将领晋升和培养很感兴趣,分享了他对军队体制的认识;在企业工作的表嫂从公司管理决策的角度
19、说体会;而我则体会到练就强大精神力的重要,因为没有精神支柱,行动是无法完成的,即便在最黑暗、最失败、最无望的时刻,内心也要有一面胜利旗帜呼啦啦飘扬。一本书就好像是一幅拼图,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拼图的一部分,当组合在一起时,我们对这本书的认识才更加全面、透彻。 家庭读书会不仅培养人“立学”,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家风建设是润物无声的长期教化,它不仅包含着品德涵养、待人接物,还包括文化知识。 如今,我家的读书会队伍在不断壮大,表弟、表妹都加入了进来。父亲还当起了“宣传大使”,他把家庭读书会的故事讲给周围的朋友,很多家庭都纷纷效仿。 【篇五】 读书,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一件难事,人人可以读书。但是,要想把
20、书读好,也非易事。读书,是可以当作一门手艺的。士农工商,这是古代的说法,士就是读书的,与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一样,靠某项活计谋生,士便是靠读书过生活的人。单从这点,说读书是一门手艺,也算恰当。 当然,古人读书不易,尤其在印刷术和纸发明之前,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文字或写在竹牍、木牍上,或写在缣帛上,只有贵族才担得起这样贵重的书,且读起来费劲,也才有了“学富五车”“罄竹难书”“汗牛充栋”等形象的说法。这是当下电子阅读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电子书放进手机,随身携带,无轻重可言。放到古代,是要装多少个“五车”、累死多少头牛呢。也许,正因为读书变得如此便捷,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认真地看待读书,其证据至
21、少有一个:学龄儿童个个报班,五花八门,却几乎不见有教如何读书的班。 既然把读书当作一门手艺,就要有手艺人的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与追求“短平快”的碎片化浅阅读,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时,做到态度端正、淡泊名利地读书,很不容易。所以,无心读书时,我不碰书;有心读书却读不进去,或静不下心时,就会重读一遍案头的送东阳马生序,这是明代宋濂写的。读明清小说可知,出版业至明代已有长足发展,而幼时的宋濂却仍如此艰苦地读书,古人读书之不易,可想而知。宋濂没有书,只能借书,掐着日子抄书读,天寒地冻的时节,砚都已结冰,手指冻得打不过弯儿,还要赶着抄,怕过了借书的期限,免得下
22、次主人不再借。今人的读书条件比之宋濂,不知好了多少倍。 明代吴从先的小窗自纪有书宪十二则谈读书,读来发现,他也把读书当手艺。读书的态度、心境、方法,无不充满了工匠精神。譬如,如何在书境里神游,他给了这样的方法:读史书宜映雪,以光洁读者之心境;读子书宜伴月,以寄托深远之思;读山海经水经,宜找一处清幽之境;读忠烈传宜鼓瑟吹笙,以扬芳名;读奸佞传宜喝酒击剑,以销愤懑;读骚赋诗词,则按拍吟唱、登山临水,又是另一番境界。自古善读书者,都是文字里的手艺人。陶渊明“不求甚解”法,苏轼“八面受敌”法,欧阳修“计字日诵”“三上”法,郑板桥“求精求当”法,张溥“七焚”法都是引领时代风骚的一代巨匠的读书方法,它们能
23、激励人心,特别能激励如我一样的小小“书虫”。 我每天奔走在工作单位和家“两点一线”间,用时近三个小时,坐地铁成了我的读书时间。但每每有大部头的好书,城砖一样,站在晃晃悠悠的地铁里捧读,实在不便。一位老报人曾教我把书拆开读,拆成若干份,每份几十页,轻便很多。起初面对装帧精美的书,多有不忍,锋利刀剪,拿起又放下。后反复观摩演练如何拆书、粘书,倒也学了一门手艺。 心下一哂,真是把书读成了一门手艺呢。 【篇六】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者,曾在爪哇岛生活过。他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田园
24、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农业生产存在“内卷化”,读书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的确有不少人有意无意中正陷于读书的“内卷化”状态。 读书“内卷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有些人总跳不出“舒适区”。有位读书人写过一篇文章不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长进,文中提到,经常有人问: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这位读书人给出的回答是:你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读书可以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舒适区内,读者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伸长区中,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
25、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恐惧区里,读者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理想的状态是待在伸长区,但很多人沉湎于舒适区不肯出来。 环顾四周,这种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书店里卖得火的,往往是一些影视剧热播过后的同名书和“戏说”历史、成功“速成”之类的书。相应地,那些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领域的经典之作,往往乏人问津,备遭冷遇。许多人阅读的“舒适化”倾向可窥一斑。 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愈益广泛、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读屏”上瘾。然而,太多的“低头一族”都在关注些什么。无外乎是朋友圈里的家长里短,是新闻娱乐网站上的资讯八卦,是好笑
26、新鲜刺激的网络小说说起来,这也确实是在阅读,并且,相当多的人读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舒适区”里的这些内容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他们,何谈其能自觉自愿地向“伸长区”靠拢。 “内卷化”会让人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既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让人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你越是不愿真读书、读书不长进,就越难提起阅读的兴致、摸不着阅读的门道,也就越难因读书而获益、把好书当朋友,直至破罐破摔,任由自己在稀里糊涂的阅读与稀里糊涂的生活工作当中一路滑落下去。 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停滞不前的“内卷化”状态,原本拥有大好机会却放任自己一再错失与智者先贤神交的良机,要说奢侈
27、,这恐怕算是最为昂贵的奢侈了。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古人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情况尚不至此,一切都还不晚,告别“内卷化”状态,就从此刻开始。 【篇七】 “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 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 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
28、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钱穆说,“假如我们诚心想学做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 怎么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要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生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
29、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怎么做一个高人。要读书。_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怎么做一个新人。要读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不能读死书,死读书。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
30、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形成若干新产业模式。今天,要善于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创造性地读书。如果“互联网+读书”呢,会不会也创造奇迹。不妨一试。 读书,要读懂读透。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到了这样的境界,是何等的明了开朗,通达畅快。 读书,要夜以继日。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白天光阴似金,最宜多走多干多讲;夜晚沉寂幽静,更适勤读勤写勤想。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会另生出一番快乐的滋味。享受工作,一心一意,忙并快乐着;享受生活,一茶一书,闲并快乐着;享受天伦,一生一爱,爱并快乐着。 一位领导同志给“是大家常说家常”对出上半句。“凡才子夜读子夜。”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 第 16 页 共 16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