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料收集七下3个.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514286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料收集七下3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料收集七下3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料收集七下3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料收集七下3个.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备课内容)备课日期参加人员第三节 俄 罗 斯 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

3、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

4、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领土1708万平方千米 二、平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 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

5、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港口:圣彼得堡(波罗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摩尔曼斯克(北冰洋)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 115“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让学生找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方案:由俄罗斯与我国关系,如漫长国界线、铁路交通、边境贸易等引出俄罗斯;方案:根据近年新闻报道过的俄罗斯重大事件,整理成小故事,引出俄罗斯。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及打捞,俄、美有关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谈判等等。 关于“面积最大的国家”部分,可考虑以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她的

6、面积是中国的18倍,比七大洲中的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还大,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并可同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此方案主要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然后再从亚、欧洲际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掌握俄罗斯的位置。方案:1读图322,找出:a俄罗斯濒临的海洋;b俄罗斯陆上主要邻国;C、亚、欧两洲分界线中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d东、西半球分界线中的东经 160度 2由濒临海洋和陆上邻国大致了解俄罗斯国界线范围内疆域之辽阔,由两条分界线了解俄罗斯跨两大洲及跨东西半球。 3小结:跨亚、欧两大洲和跨东、西半球的俄罗斯总面积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7、的国家。此方案主要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的面积和位置,其关键是三条界线,即俄罗斯国界线、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洲际分界线和160”E的东西半球分界线。 关于“平原广大”部分,可考虑以下步骤: 1读图322,找出四大地形区的分布位置: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平原广大。 4读图324,对照高程表,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建议有条件的教师可将图324,加注经度或标明河流(河谷)位置,让学生据图分析

8、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关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部分,可考虑如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1分析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大影响气候的因素可知: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凉。 2分析俄罗斯东、西距离的长度,了解东部和西部气候存在的差异。 3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验证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的具体特征。 此方案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理论分析,可依据俄罗斯地图进行;第三步为实践证明,这样有理有据,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和差异。 方案:采用多媒体或制作投影片教学。1出示俄罗斯地形图,设置经纬网,标明经纬度,让学生

9、计算得出:俄罗斯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50N70N),跨经度达170度(20E170W),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东西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2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主要了解: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的分布。 3出示上扬斯克、莫斯科两地图,出示其气温和降水各月分配表,让学生分析上述两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得出东部和西部气候的差异。 此方案由面到点的分析,由面可知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点可知其东、西部气候存在差异,有利于学生建立明确的空间概念。 关于“丰富的资源”部分,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教学: 1指明俄罗斯淡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总量

10、居世界第2位,而后由学生讨论得出淡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教师可从气候特点、河流分布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说明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多的湖泊,淡水量可用以下数据说明:最深水深1620米,蓄水量2300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河湖淡水量的15。 2指明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后由学生讨论得出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对矿产地不作要求),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本部分淡水和森林资源采用追因法让学生分析

11、讨论,明白“为什么”,矿产资源则由分布入手,让学生明白“怎么样”。 关于“改革中的经济”部分,可分下列步骤讲述: 工业方面:1通过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学生归纳出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 2由资源分布人手,介绍其三大主要工业区:欧洲部分的主体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西伯利亚工业区。 3由三大工业区找出三处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农业方面:1由俄罗斯气候和纬度位置人手,先讲影响其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2主要农业区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说明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城市与港口方面;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

12、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关于“西伯利亚的开发”部分,可注意以下要点: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图322: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罗斯

13、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图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画出沿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图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

14、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工业基地主要港口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备课内容)备课日期参加人员第五节 美 国 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在图33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

15、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有3个小标题:“美国的领土”、“高度发达的经济”、“人口与城市”。分别介绍美国领上的组成情况及地理位置,美国工业、农业及经济情况和美国人口概况与城市分布。

16、“美国的领土”以图331介绍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边所临海洋和邻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美国的基本概况。其内容是学习美国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的基础。“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人口与城市”介绍美国人口与分布、种族问题和各主要工业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职能无疑是本小节的重点。 上述三个标题内容由总论到具体方面,形成直线串珠式的逻辑关系,再辅以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美国既有整体上的认识,也有具体问题上的了解,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连同补充材料,本节教材提供了3幅地图、

17、7幅景观图。“美国地形”图为我们提供了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表述了美国的50个州和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情况。3幅地图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况的同时,又综合说明美“国经济发达方面的原因。景观图则分别介绍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主题、。 3篇阅读材料分别表述:用“国旗”反映美国领土的扩张、用“工业分布”资料体现该国的工业发展趋势。通过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旅游胜地的情况介绍,反映美国的环境保护与优美风景。本节教材的活动题设计得较为完美,既有读图思考,也有建议、讨论,如美国NBA篮球球队的地域特色

18、,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学提纲(板书) 一、美国的领土 1本土48州、哥伦比亚特区 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对外贸易: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2农业大国 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工业大国 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 4环境保护问题 黑色风暴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概况与种族问题 2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131“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

19、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根据最近新闻报道中有关美国的重大事件,整理成一个小故事,引出美国。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导弹防御系统与反弹道导弹条约)、总统大选等。方案:按历史发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00余年间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从而引出美国。 “美国的领土”部分,可参考以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

20、、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方案:1出示美国国旗,设问:“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 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个州,蓝色星区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3出示图336,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只有48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2个州在哪里呢? 4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5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13道条纹变成50颗星星,即如何由13个州扩张成为50个州的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解:a1783年,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划归美国;b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

21、;C1810一1819年,从西班牙强占强购佛罗里达;d1818年,从英国购得俄勒冈地区;e1846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新墨西哥地区;f18451850年,从墨西哥吞并得克萨斯地区;g1867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州;h1898年,从西班牙夺取夏威夷州。 “高度发达的经济”部分,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 经济概况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

22、成的,而不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所导致的。如: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美国国内年产煤89亿吨,原油4亿吨,天然气56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3万亿度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 农业大国部分: 方案: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

23、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方案:1阅读图331,分析其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配合美国沿纬线剖面图)。 2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

24、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3简单介绍美国农业地区与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4小结在上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最后再说明美国粮食的出口和热带农产品的进口。 工业大国部分: 方案: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

25、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方案:1由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人手,出示美国三大工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 3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 4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5小结: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

26、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上述两种方案均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数据,教师除尽力而为外,也可发动学生收集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对“黑色风暴” 的防治措施。 “人口与城市”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人口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

27、面: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在教学中可先读图335,让学生对美国城市和人口密集区有感性认识。再讲其人口构成,注意运用资料说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华人华侨对美国科技与文化的贡献。项目东北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258248494人口469319212 2人口分布,可利用美国人口密度统计图,也可参考下列数据:美国三大地区人口与面积比较(单位:)。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可作为过渡,引入“美国的城市”内容。 城市部分: 1在图336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

28、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4评出最佳导游。 本节图表指导: l图331提供的信息:美国领土的组成;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美国的地形及分布;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图333提供的信息: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 3、图336提供的信息: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的分布;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美国领土扩张过程;美国工业的迁移。 4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

29、:结合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困难等等。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画图比赛。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30、课题(备课内容)备课日期参加人员 第一节 日 本 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

31、”、“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

32、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教学提纲(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1、经济概

33、况 2进出口贸易 3工业和农业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根据教材P6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点击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学生印象。计算题除按题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336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外,还可以请同学迅速计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从而得出思考题“人稠”的答案;至于对“地狭”的

34、认识,可采取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多而获得,也可投影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及面积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后稍作小结即可。 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云南面积(万平方千米)21216739394“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 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描绘出“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过程。阅读资料“富士山”,加强学生印象,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需说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

35、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也可适当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

36、内容和意义。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书籍,让学生看看日文中的众多汉字。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 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不利因素,加强学生的疑惑感,激发求知欲。附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

37、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比:3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采取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管理效率高。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接着指导学生读图 36,点明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类型及贸易对象。 4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到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农村地区可由老师将著名的日本工业产品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讲述日本的农业时可以联系日本的地形特点进行。 5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6本部分内容的编排体例采用“总一分”式,讲解时注意知识的排列特

38、点和内在逻辑性,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主要城市”部分较详细叙述了日本首都东京的城市职能和规模。讲述时可结合日本的港口进行介绍。此外,也可由同学们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举办小型展览。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1图3l: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日本多山的地形;日本农业基本情况分析。 2图36: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矿产品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与图37结合起来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 3图38和图39: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 4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

39、直观的印象。 本节教材组织学生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会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问题。活动安排如下: 1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车场统计日本产车辆,详细记录车体徽标。 组织学生到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详细记录电器徽标或商标品牌。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有抗日战争内容的纪念馆,讲述抗日英雄事迹。 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或老同志讲故事。 课前齐唱放牛娃王二小,设问:这首歌讲述什么时候的事?以上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日本现在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填图游戏或比赛,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其他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组织小组讨论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具备条件的老师可穿日本民族服装(和服)来上课。 会日语的老师可用日本语言引人新课。以上方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得法,可得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引人新课,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活动: 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