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本知识(总规)深刻复习资料-长安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基本知识(总规)深刻复习资料-长安大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城镇化:从传统乡村社会到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雅典宪章: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 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居住人口密度过大 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 游憩缺乏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少位置不适中。 道路不够宽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 6.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7.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
2、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8. 概念规划:指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9. 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
3、、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0. 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搞的现象11.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活动的地质现象12. 崩塌:峭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山坡下的地质现象13.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14.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15.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 用地规模A=人口规模P*人均用地指标a 16. 近
4、期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17: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扩过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而世界贸易所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18.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
5、的协调发展。19. 理性主义规划:该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方面,规划编制程序步步相扣,从现状调查、数据收集统计、方案提出与比较评价、方案选定、各工程系统规划的编制都在理论上达到了至善至美的严密逻辑。20. 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时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简答1.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物资交换形式是以物易物开始的,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上任,交换的场所也
6、由临时的地点改为固定的市,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可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2. 城镇化发展的历程课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城镇化三个阶段:诺瑟姆曲线 起步、加速、稳定。起步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城市人口未到30%。 加速城镇化超过30%、快速提升阶段、到达60%。 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7、。3. 中国城镇化道路人口增长较多,但PU比重增长不快,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PU很不稳定,有激增骤减,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密切联系。4.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业发展是初始动力(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工业提供原始资金积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工业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工业化是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5. 世界城镇化特点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支配地位。6. 城市发展的规律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基本、从属两个部类,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不去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
8、主的经济活动。从属:城市内部。基本.带动从属.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口上升;“相对集中”工业化进入成熟期: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也开始向郊区扩展,城市人口仍多于农村;“相对分散”: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人口扩散超过人口增长;“绝对分散”后后工业化成熟期:第三产业主导越来越明显,城市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有些城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城市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与国家劳动分工: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是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新的经济格局中,控制与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与装配
9、趋于空间扩散。7.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城市处于生长期,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向外扩展为主;继续发展,居民对居住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有更高的要求;成熟期,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内部重组为主8. 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10%,65岁以上7%,老年型城市社会)家庭核心化(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生活闲暇化(食品支出减小,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增多)9.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严谨、中轴对称的规律布局二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长期存在周代 修复建设洛邑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10、 周礼管子认为 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比重准绳 功能分区10. 古代西方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得到大规模发展。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交点 中世纪欧洲城市 形态有机 发展缓慢 佛罗伦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11. 空想社会主义:意义: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 提出社会改良 ;傅立叶 法郎吉1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1833年成立委员会 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
11、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3.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发散发展(田园城市)和集中发展(光辉城市)1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概念:是为健康生活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环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有委员会受托管理。霍华德人物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他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城市矛盾的根源是阶级矛盾。14.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 昂温 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他曾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的规划方案和
12、建筑设计。卫星城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单位,是母城在某个功能上的疏解,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巴黎郊区居住建设规划,卫星城,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卧城。1944年 阿伯克隆比 大伦敦规划 在伦敦周围建立卫星城 哈罗新城 1947年规划设计1949年建造。 卫星城第三代强调独立性 15. 雅典宪章 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运动重要人物 1925年 城市规划设计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带入城市规划 1922年 “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 明天城市1931年,柯发表了“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是他以前城规方案的进一步深化,也是
13、他的现代城轨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和解决。反集中的空间分散规划理论 赖特 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共性: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的“理想城市”中,都已经思考当时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对城市产生的影响。1933年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 城市规划大纲又叫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的。城市应按全市
14、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16. 马丘比丘宪章1978年12月 秘鲁的利马修正了雅典宪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的推进其发展17. 邻里单位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是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织居住区的“细胞”在其内部设置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建设施,使内部和外部的道路分工。二战后,在欧洲进一步应用。18. 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 城市特的成长衰败与未来
15、大赫尔辛基规划 为地区发展留有日后膨胀发展的余地 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地疏散变成无秩序的集中,他的思想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成有秩序的分散。19.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刘易斯凯博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实践 系统工程的导入和数理分析的大量推力 ;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强调性 ;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想分析和推倒的必然结果;批判工作方法:理性多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的社会问题关心太少20. 城市设计研究吉伯德 1952 市镇设计凯文林奇 1960城市意象 1985 布罗西 论新技术对城市形态的未来的影响 1987 埃伦雅各布斯与阿普亚德 走向城市设计的宣言 不是单纯的采用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态度,而是以
16、积极的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肌理,再现城市的生命力。21. 世界城市体系新的等级体系结构: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及城市,地方级城市22. 永续发展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正式提出“永续发展”观念。1922年第二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永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发展体系:科技体系 教育体系 决策体系23.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24.
17、规划法规系统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第一部规划法的诞生,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规划法为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基础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规划法(主干法):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因而又被称作主干法。其主要内容市有关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的法律条款。城乡规划法是约束城乡规划行为的准绳,是我国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行政的法律依据,也是城乡规划编制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如议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由
18、国家主席签署发布的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在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本框架:城乡规划的指定;。的实施;。的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城乡规划中的专项法:是针对规划中某些特定议题的立法,由于主干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些特定议题不宜由主干法来提供法定依据。从属法规:规划法授权相应的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制定(建设部)并报国家立法机构备案。规划行政系统:英国 中央集权型(三级体系:联邦政府、洲、地方)美国 地方自治型 (地方政府的规划行政管理职能由州的立法授权) 德国 联邦建设法规范各州的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联邦政府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是区域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部 我国的城
19、市规划审批实行分级体制城市规划体系: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性的开发控制规划。战略性发展规划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各分区,制定实施性发展规划,作为开发规划的法定依据。开发控制:通则式和判例式相结合的的开发控制体系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层面,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地区,制定一般的规则要求采取区划方式,进行通则式控制,二,针对各类重点地区指定特别的规则要求,采取审批方式,进行判例式控制。我国的开发控制基本上属于判例方式,任何开发项目都必须申请规划许可。规划审批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还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美德日 通则式,不享有自由量裁权,只要开发活动符
20、合规定,就肯定能够获得规划许可,这种通则式的开发控制具有透明和确定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25.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具体工作由其内设机构城乡规划司负责;省、自治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省、自治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些省、自治区为建设厅),具体工作由其内设机构城乡规划处负责;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市规划局;市、县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市、县规划局(或建委、建设局)。上海市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部门职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26. 规划依据上位规划:依法制定的
21、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层次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依据。“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织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7. 运作体制和城乡规划的关系开发控制制度:“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分级管理 对于乡村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发控制的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城乡规划时的依据主要有:法律规范依据、城乡规划依据、技术
22、规范依据和政策依据。28. 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一民主公正意识。公众参与是确保城规的民主性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地区与国家,规划法规为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两个阶段的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二环境保护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意识表现为两种形式。以环境保护法规作为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开发活动必须与环境保护法规相符合;以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在规划法规中增加环境保护条款或指定环境保护条例。29. 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相互关系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2、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
23、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城市总体规划应建立耕地保护的观念,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4、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城市专项规划范畴。城市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30.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生态与环境(地质地形水文矿藏) 经济与产业(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 人口与社会(社会结构
24、、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与文化(现代化进程避免侵扰历史文化) 技术与信息(信息技术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31.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二是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六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32. 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一是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二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相关性三人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纬度33. 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自然增长率=本
25、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千分之一千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千分之一千人口预测:综合增长率法:Pt=P0(1+r)n P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0 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综合和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差)时间序列法:Pt=a+bYt Pt 预测目标年末城市人口规模 Yt 预测目标年份 a b 参数R2在0.7以上可预测增长曲线法:Pt= Pm 城市最大人口容量 n 预测年限差职工带眷系数法: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34.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
26、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再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具体:一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二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三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四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五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六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七拟定
27、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八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九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35.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很强;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36.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区域环境: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区域环境的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在详细规划阶段指与所规划地区发生相互作用的城市内的周边地区。A:城镇化 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 主要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 ;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郊区传播扩散,是当地原有的
28、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模式逐渐变化的过程。调查内容包括:一现状城市(镇)的数量,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及非农业人口数;二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三农村各行业劳动力的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四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及不同流动的方向上的流量;六在该地区中,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量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数量等。B: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概念内容: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析调查内容:一区域内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以及在更广区域范围内的作用和地位;二市域范围的资源种类
29、数量及分布情况;三全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四交通条件、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五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六市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37.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38. 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指不适于
30、修建的用地。39.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筑现状和使用;重大基础设施;区域关系;市政设施配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文化遗存40. 用地选择的原则一遵守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编制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二了解并遵循物权法环境保护法水法等相关国家法律中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的规定;三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降低城市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四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
31、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五城市用地选择应当有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视角,充分体现出城市空间对于城市对于城市经济与产业、社会发展与和谐、区域共生与协作的支撑作用与促进作用;六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41. 城市用地的分类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化与广场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分8大类、35中类、43小类 城乡用地 2大类 9
32、中类 14 小类42. 总规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总规与区域规划: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但在地域范围内、规划内荣德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应于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国民。注重城市近期、中长期宏观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总体规划强调规划期内的空间部署,两者相辅相成总规与土地利用规划:总规与。有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规划,但在内容和作用上是不同的。土地。是从土
33、地出发、利用符合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而总体规划是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作出的安排。总体规划应于土地。相协调。43. 城市性质./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有专业化部门(对外服务部门)、职能强度(对外服务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反映该职能在该城市经济中的作用大小),职能规模(某一职能对外服务规模的大小,反映该职能在区域或国家经济中的贡献)三个要素组成。44. 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45. 确认城市性质
34、的意义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用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46.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一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每个城市还应当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单独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二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对城市与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三总体规划编制应该体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体现城市特色,考虑城市安全和国防建设需要;四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
35、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五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六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47. 总规的强制性内容总规的强制性内容不仅是实施规划措施也是建设管理的依据。其内容包括:一城市规划区范围;二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扩产资源分布地区等;三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
36、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等;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限等;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七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48. 四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 城市绿线(城市各类
37、绿地的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名称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蓝线(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49. 城市布局的模式集中式: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网格状:洛杉矶、密尔顿凯恩斯。华盛顿(网格+放射)环形放射状:北京、巴黎分散式:城市空间呈现非聚集的分布方式。组团状、带状(线状) 深圳兰州、星状(指状)哥本哈根、环状 新加坡
38、、浙江台州、荷兰兰斯塔德 、卫星状伦敦、上海。5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徒弟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智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
39、目标 提出简历综合防火体系的原则和建建设方针51.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
40、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交通设施布局。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确定岸线使用原则。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特色风貌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普通商品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总体布局。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
41、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52.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于不可变更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生成,具有不可移动性,具有明确的空间定位。社会属性:指在自然属性以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土地的特性。53. 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在土地上可以施加各种城市建设工程,用作城市活动的场所。交换价值:当土地作为商
42、品或其某方面权利的有偿转移而进入市场,就显出其交换价值。54.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城市的主导产业地位;城市的其他职能及特点55.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投影,反应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结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是紧密相关的。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而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催生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从城市形态的变化则可以看到城市发展轨迹的缩影,带有变幻难测,不易把握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探求城市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56.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的重点突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作为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突出人文与自然资源保护和空间管制;突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性和法定性;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