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气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电气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汇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3页 共44页低压配电柜生产系列工艺守则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cabinet production series process code目录第一章 一般注意事项2第二章 电器组装工艺守则4第三章 一次母排加工工艺守则6第四章 电缆下线、剥线25第五章 二次线工艺守则28第六章 螺栓连接要求和检查33第一章 一般注意事项1.使用适度的力进行装配,装配时不得过度用力。2.如果有些部件不配套或很难安装(要做好标识),应停止安装,并告知主管部件不能使用并且查询原因。3.导线穿过锋利的金属边缘时,需要采
2、取防护措施 ,对导线电缆进行保护,防护方式 可采用护套,护边等。4.电流测量回路要用不小于 2.5mm导线布线。5.引自母线的控制电压引线,导线不要敷设在母线上。6.各种不同的螺钉要视其种类及大小,只能用规定的相应工具来安装,并且要注意扭矩。7.带张紧垫片的铜排连接必须使用相应的扭矩拧紧螺栓,然后用标识笔在螺母侧面清晰地涂上兰色 (生产), 红色 (检验员),线道要覆盖到螺栓和螺母。螺栓扭矩见表 1-1。表 1-1螺栓 力矩 Nm 检查力矩 NmM532.6M82017M104034M127060M161201028.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铜排搭接面要清洁,80mm宽及以上铜牌搭接面须做亚麻处理
3、。9.穿过柜体的导线或放置在锐边的导线都要套上螺旋管或螺纹管等起到保护作用。10.所有安装电气元件的柜门都要另外接地,首选编织软连接带。11.所有喷漆(喷塑)的部件都要加接触垫片并将其拧紧(保证良好接地)。12.压线鼻子和端子头只能用相应的专用工具。13. 只允许使用测试过的合格工具。14. 剥导线绝缘层时注意不要损伤线芯。15. 控制线与主回路线始终要分开布线与捆扎。16. 不影响电磁兼容性时, 尽可能只扎成一个线束。17. 钻好的孔两面要去毛刺。18. 压紧导线线时,要注意螺栓的旋转方向,并且注意元器件生产厂家所标注的扭矩数值。19. 不要将 2 根线夹在一个连接点下面,如果需要的话,则应
4、将 2 根线夹入一个芯线端子头。20.活动的布线要布得相应长一些(门布线,抽屉单元控制触头)。21.铆接时,铆钉要和铆接面垂直。22.所有抽屉单元都要清晰地贴上标牌。23.元器件和端子排要统一贴标签。24.不能攀爬柜体,使用安全梯子。25. 如果柜子正在通电检测必须使用安全栏围绕,并设置醒目标识。26. 质检必须从头开始(从供应商提供原器件到货开始检查)分工到每一步每一个员工的操作。27.生产过程中保持井然有序, 生产结束后要整洁。28. 元器件等原材料放在木架底盘上,不能直接放在地上。 第二章 电器组装工艺守则 1. 电器元件的安装和布置应严格依照配电柜元器件布置图(在出具元件布置图情况下)
5、,自行布件时应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接线方便,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不相符时不得安装。 3.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已损坏元件不得安装。 4. 组装前必须擦净元器件上的尘土及油污。 5. 具备装配图纸的产品必须按图安装。 6. 元器件安装应满足以下条件: 6.1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6.2 维修容易:元件板安装元器件时,需螺丝的固定元器件用在安装板上攻丝,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6.3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组装要保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规定。 6.4 保证一、二
6、次线的安装距离。 7. 以安装板为准,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8 对于并列使用的装置,应按运行时的排列顺序并列组装。 9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0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一致。杠杆操作元件手柄应处 于便于操作的高度,宜为 1.2-1.5m。 11 在固定安装式装置内 ,接线座距装置底面的距离如无特殊要求 ,不应小于 0.20m。每个柜子至少加一个电缆支架(梁)。 12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防护层应无脱落变质、生锈等现象。 13.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4 . 所用紧固件紧固
7、后一般应露出 2-5 个螺距。 15. 对于胶木 、电瓷 、精密仪表等易碎元件在组装时应加胶皮垫 。紧固时用力适当,以免损坏元件。对动作时产生较大震动的电器元件,安装时应加防震装置。 16.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7. 接线面板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签)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18.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19.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原件本身及面板和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需一致。 20. 组装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磕、碰、划、伤元件和装置的表面。 21. 如需调整安装
8、尺寸时,必须松开紧固件,重新安装,不得重击零部件及电器元件。 22. 保护接地连续性 22.1 接地装置表面不得沾漆、生锈,必须装有接地符号的接地标(签)牌。 22.2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朝向零部件的绝缘层安装。 23. 组装后应将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栅等全部安装好或通过与一、二次线员工、库管的交接,妥善保管,待工作完毕后另行安装。 24. 安装板上安装孔应两边平滑,不应有毛刺尖峰。 25. 导轨安装接地,导轨上有大于 16mm的PE端子时,需要引线接地。26 . 检查
9、26.1紧固后的元器件应牢固可靠,不得晃动。26.2组装后的元件应横平竖直,端正美观。26.3组装后的隔离开关,操作时不得有卡阻现象,三相应同期,合闸后把手不应有较大回弹。第三章 一次母排加工工艺守则 1. 一次配线应尽量选用矩形铜母线,当用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或电流小于等于250A 可选用绝缘导线。 2. 所有母线应符合 GB55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第一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的规定。聚氯乙烯导线为 RV 或 BVR 型。 3. 一次母线、绝缘导线规格的选择: 3. 1图纸有要求的应按图纸要求选用,图纸无具体要求时,应按本工艺守则的规定选用。 3.2 汇流母线应按设计要求选
10、取,主进线柜和联络柜母线按汇流选取,分支母线的选择应以自动空气开关的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空气开关不带脱扣器,则以其开关的额定电流值为准。对自动空气开关以下有数个分支回路的,如分支回路也装有自动空气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截面。如没有自动空气开关,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 器的一侧额定电流值选取分支母线截面。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取,如接触器也没有,最后才是按熔断器熔芯额定电流值选取。3.3聚氯乙烯绝缘导线载流量选择见表3-1 表3-1橡胶和塑料绝缘导线明铺载流量(安培)(温度60度)标称截面(mm2)硬线根数/单根直径BVR软线根
11、数/单根直径BV/BVR铜芯塑料线(500V-1000V)BLV铝芯塑料线(500V-1000V)BBX铜芯橡皮线(500V-1000V)BBLX铝芯橡皮线(500V-1000V)环境35度环境40度环境35度环境40度环境35度环境40度环境35度环境40度0.751/0.971211141311/1.137/0.43151417151.51/1.377/0.52191721192.51/1.7619/0.41252320172825211941/2.2419/0.52343025233733282561/2.7319/0.644338333047423632107/1.3319/0.826
12、457474268615146167/1.6849/0.648576655789806861257/2.1198/0.581109985761191068980357/2.49133/0.5813612210695144129110995019/1.81133/0.681701521301181831631401257019/2.14180/0.682161941701522252011741569519/2.49250/0.6826323620418227624721319012037/2.032629225122415037/2.2437433428925818537/2.49438391
13、340304 3.4母线载流量选择参照表3-2 表3-24. 主母线、支母线及接头裸露部位要求装设绝缘热缩材料(热缩管、铜排护套),与相序相对应颜色,应符合表 3-2 的规定。5. 铜排连接处使用螺丝长度(紧固后一般应露出 25 个螺距)。6. 母线制作:80mm宽及以上铜排剩料不可超过200mm。7. 所用绝缘热缩套管及铜排护套要求绝缘阻燃工作温度80125。8.铜母排剪切后应需使用锉刀修整剪切面(尖端,直边.)后再进行下一步加工。9. 装置内母线的相序排列从装置正面观察,应符合表 3-3 的规定。表 3-3类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交流回路A相上左远B相中中中C相下右近中性保护线最下最右
14、最近直流回路正极上左远负极下右近10. 装置内母线和导线的应符合GB26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的规定,相序标准见表3-4 。表3- 4电 路线 性标 志三相交流电路A黄、黑B绿、黑C红、黑零线、中性线淡蓝色安全用接地线黄绿双色直流电路正棕色负蓝色接地中线淡蓝色11, 二次电路需在母线上借用电源时,一律打6 或7的孔,用 M5或 M6的螺栓连接。(须 打在 搭接面的右下方或右上方 30mm 的位置上,且不得有漆面。)多股的二次线与主回路 搭接时必须采用接线端头搭接或用小母线搭接,或引薄铜板作为二次连接点。 12 母线加工工艺程序 12.1确定走线方案、量尺寸。母线的形状及尺寸一般由加
15、工者确定,标准产品及图纸有特殊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制作。 12.2下料、母线调直、调平。 12.3 划线、钻孔或冲孔、去毛刺 。12.4 端面倒角锉平 。12.5 曲弯(平弯、立弯、麻花弯)。 12.6 对加工后的母线进行镀锡或使用镀锡铜排。 12.7 母线安装 12.7.1 制作者对母线安装是否符合工艺及图纸要求进行初检。 13 一次母线的制作要求 13.1 母线的制作应考虑安装后安全可靠、检修和拆卸方便。 13.2 母线本身要求很平直,对于弯曲不直的母线材料应进行校正。一般用人工采用木榔头敲打校正,但经矫直的母线不得有明显锤痕凹坑等缺陷。校直后的母线,宽面的直线 度误差为每米 2mm,窄面为每
16、米 3mm。 13.3 母线的加工处应无毛刺,一般应与母线边缘成直角(特殊要求除外),母线打孔后应双面去毛刺。 13.4母线钻孔尺寸的大小、使用规格、长度可依表3-4规定执行。13.4母线钻孔尺寸的大小、使用规格、长度可依表3-5规定执行。表3-5 13.5 母线超出表3- 6 中的长度时中间应加固定的支撑一个。表3-6母线宽度(mm)距离(mm)母线宽度(mm)距离(mm)母线宽度(mm)距离(mm)30300506006090013.6 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撑处不应小于 50mm,不应大于 0.2(L 为母线两支撑点的距离,一般为 1m)。见图 3-1。 图 3-113.7
17、 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搭接位置不应小于 30mm,见图 3-2。图 3-2 13.8 母线可根据需要曲平弯、立弯及麻花弯等,其弯曲半径依照图 3-1、图 3-2、图 3-3和表 3-7 所列数值进行。 表 3-7 序号弯曲种类母线截面axb(mm)最小弯曲半径1平弯50x5 及以下2b60x6 及以上2b2立弯50x5 及以下1a60x6 及以上15a13.9 母线麻花弯(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可在台钳上操作。钳口垫上铜或铝板,把母线一端垂夹在钳口间, 用活扳手卡在母线适当位置旋转 90, 其旋转母线的最小值 C 应为母线宽度 a 的 2.5 倍, 见图3-3。图 3-313.10 同一回路三
18、相母线的平弯、立弯、麻花弯的起止点应一致。13.11 为避免铜排浪费:母线制作时需先算料,套裁80mm宽及以上铜排剩料不可超过200mm。13.12 框架开关配分支母线(为节省材料)要求按照图3-4制作:图3-416 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的制作16.1绝缘导线加工应遵照本工艺二次线加工工艺守则进行。16.2导线剥线见第四章电缆剥线。16.3 绝缘导线的端面应加相应的相序标记,其具体要求按表 3-2、3-3 规定,相序标记必须整齐、牢固、美观。 17 母线安装 17.1 母线及结构、绝缘件的接方式按照表 3-4 规定进行(见第六章螺栓连接要求和检查)。 17.2 电容器的接线要留有余量。 第四章 电
19、缆下线、剥线1 电缆下线1.1 为避免浪费:柜内及抽屉内一次电缆下线避免长度过长,要求不可超过可使用长度之外50mm。1.2 一次线线鼻子要求使用同导线截面积及接点相对应规格、压接牢固,对应相序套相应颜色热缩管(A黄、B绿、C红、N蓝,交流小母线相线红、N蓝),热缩管要求规格、长度适中。2 电缆剥线2.1电缆剥线:绝缘包皮剥除整洁,芯线未受损伤,绞合正常 2.2电缆单纯剪断或损伤2.3电缆单线绞合过度 2.4电缆绝缘包皮损伤 2.3 电缆绞合已散开第五章 二次线工艺守则 1.概述1.1 电器成套装置二次回路接线包括除主回路一次连接线以外的全部各种接线。如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触器、
20、以及仪表、继电器等电器元件的接线。二次线的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1.2 本章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配电柜(箱)、照明箱、控制柜(箱)等二次回路接线的制作。1.3 使用工具及物料使用工具:剥线钳、斜口钳、尖咀钳、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剪刀、扳手、测线灯等。 物 料:号码筒、缠线管、尼龙扎带、纱带、吸盘、接线端子、铜芯绝缘导线(BVR2.5mm和1.5mm、BV2.5和1.5mm)。2 二次回路接线的基本要求2.1 按图施工,连接正确。2.2 二次连接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弧度一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2.3 二次配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 的铜芯绝缘线,弱电控
21、制柜一般采用0.75mm 的铜芯绝缘线。其绝缘水平应按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选择。2.4 二次连接线的颜色为黑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2.5 在经常受到弯曲的地方,如门与柜内的连接,则应使用多芯绝缘导线以阻燃编织套管或缠绕管包裹、在可动部分的两端应使用过门线夹固定。2.6 所有二次回路的仪表、继电器、端子、端子排、小母线及连接导线均应予标号,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不褪色。号码方向由左至右,由上至下。2.7 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最多只允许接两根线;端子排上的端子每侧只允许接一根线。2.8 二次配线的线束,不允许直接敷设在骨架上和导电部件上,必须离开骨架和导电部件35mm
22、或使用缠绕管包裹,同时每隔300mm,须用绝缘体卡紧固或尼龙扎带捆扎牢固,也可装入线槽内。2.9 导线穿越金属结构件时,必须有绝缘措施,如在导线穿越金属板的孔上嵌橡皮圈,还有使用塑料嵌件等,以免损坏导线绝缘层。2.10 对电子元件回路或其它弱电装置宜采用氏锡焊连接,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截面积的绝缘导线,一般为0.5mm 0.75mm 导线。2.11 同一工程的产品所用导线应色泽一致,布线格式、线形一致(包括抽屉内),元件之间需要短接线连接时,要求每个相同的二次回路相同线号、相同元件统一接在相同一个接点上。例如:仪表门配线中需过门的N线应接在同一位置的同一个元
23、器件(例如:指示灯)的同一个接点上。2.12 所有元器件需安装完成后,需用黄色标签纸打印相应元件代号粘贴在相应部位。例如:仪表门部分所安装元件需粘贴在仪表门背后元件下侧或左侧,柜内或抽屉内需粘贴在元件上靠左(以不挡住元件型号、标注数据为准)。2.13 二次元器件仪表室内二次配线,需使用线槽,线槽在安装时要求做成“口”字形,二次元器件安装在内侧,严禁使用粘贴块固定。3. 接线工艺3.1下线3.1.1根据走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的长度一般比实际长度长约50mm100mm,以防导线经捆扎后长度不够。为避免没浪费要求下线余量(剪下为准)不可超过150mm。3.1.2下好的线用干净抹布拉直,不得用钢丝钳、
24、虎钳等强行位直,以免损伤绝缘层。3.1.3凡是用在可转动的门或面板上的导线,必须采用多股绝缘软导线,固定面板及柜架上的导线可用单股硬线。下线时应考虑受弯曲的地方应留有适当的裕度。3.1.4 将下好的线两端套上号码筒,线头打弯曲,防止号码筒脱落,号码筒上字迹的方向,以板面为准:自下而上,从左至右。3.2 扎线3.2.1 根据走线方案自上而下地将线束理成方型或圆型。将上下垂直走向的导线(或左右水平走向)放在外层,中途折弯走向的导线放在内层。3.2.2 导线需要折弯转换方向时,用手指弯曲后再直走或横走。不应使用尖咀钳等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3.2.3 导线敷设途中如果遇到金属障碍,
25、则应弯曲越过,与金属保持3mm5mm距离。3.2.4分路部分到仪表、继电器、按钮、信号灯的走线,原则上一律横向对称行走,如果受到位置上的限置,允许直向对称行走。3.2.5 原则上不允许线束在信号灯、电阻器等发热电器的上方行走,如若在上方行走应留有30mm以上的距离。3.2.6 可动部分的线束或过门的线束,应使用阻燃编织套管或缠绕管包裹,其长度应使门能打开100,线束不致过分拉紧为限,并在转动中碰不到箱体,且两端应使用过门线夹固定。3.2.7 导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技术要求规定的数据。3.2.8 分路部分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按水平居中向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继电器接线端子的每根线应略带
26、圆弧状连接,同一块安装板上的各种继电器接线圆弧应力求一致。3.2.9 多根二次导线配制应捆扎成线束,一般捆扎成圆形或长方形,也可使用螺旋 管或走线槽。线束配制必须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捆扎结实,不允许出现松散和扭曲现象,线束20-30根允许加一根备用线。 3.2.10 二次导线过门时一般每个过门架布线不得超过30根线。两过门架间的导线应留有100-200mm余量,保证门在开启时导线不受损伤,所有导线不得有绝缘破坏现象。过门线应从塑料管穿过。 3.2.11 未用螺纹管的线束应用螺旋绑扎带缠绕,线束应与柜体 结构固定,水平时每300mm固定,垂直时400mm固定一次。 3.3 布线3.31 二次配线
27、的线束,不应直接在铁板或导线部件上敷设,应采用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用螺旋管以尼龙扎带捆扎在可固定梁上(尼龙扎带捆扎间距尽量相等),走线槽等,保证牢固美观。保证线束水平方向300mm,垂直方向400mm有一固定点。3.3.2 导线敷设途中如遇到金属障碍,穿越可动部分(如门等),敷设线束与带电体之间距离等规定分别按3.2.3,3.2.6,3.2.7条款规定执行。3.4 接线3.4.1 剥线3.4.1.1根据线径的大小选用适合的剥线钳刀口,剥去绝缘层,剥线时不应损伤铜线表面。3.4.2.1剥线的长度应按接线叉头部位的长度,电器元件接线部位的长度和接线螺钉的直径确定。不管用哪种方法,原则是:接线好后
28、,导线从垂直方向看,不应有导线接头部分外露,即外裸铜不应超过1mm。3.4.2 压接线头3.4.2.1 多股软线必须采用接线端头,根据线径大小,接线螺钉的直径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用专用压线钳压紧。3.4.2.2 单股硬线弯头: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垫圈是瓦型的,可不弯头。如果是平垫圈,那么就应视接线螺钉直径大小弯圆圈,弯圆圈方向为右旋,圆圈内径比接线螺钉外径大12mm.3.4.3 接线3.4.3.1 将压接好的接线端头或接头圆圈接到电器元件的接头上,接头圆圈沿顺时针方向紧固,露出35mm牙螺纹为宜。3.4.3.2 接线应遵守2.7条款的规定。3.4.3.3 两个弯好的接头圆圈之间要加垫一个相应
29、的平垫圈。3.4.3.4 如果在母线上接二次线,则须在母线上钻6或7的安装孔,用M5或M6的螺钉连接。3.4.3.5 二次线接到电阻上时,用焊锡把接头焊牢,然后用相称的塑料套好,接头处不应有松动现象。3.5 检查3.5.1对照图纸,先检查接线是否正确,采用测线灯,对接线的两端通电,见测线灯亮即表明接线正确,不亮即表明这一根线接错。检查的顺序是先从端子排自上而下遂行对端子进行检查,而后再对各电器间的连线进行检查。3.5.2检查接头的质量。接点螺钉是否拧紧,弯圈方向是否正确,导线绝缘层及导体有无损伤。3.5.3 线路布设是否平直整齐,扎线的质量、号码筒的长度、字迹方向是否一致。3.5.4 所以元件
30、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等并应拧紧。3.5.5 电器元件内和屏内是否留有线头和杂物,如果有,则应当清理干净。第六章 螺栓连接要求和检查1. 监督 / 标识 / 触头的拧紧检查 线鼻子和母线的连接是否正确,是螺丝连接中很重要的一点。 1.1 螺丝连接要求: 螺丝使用力矩扳手紧固后,用蓝色标记笔标识这个螺丝。 1.2 螺栓连接的检测: 用合格的力矩扳手来检测连接后的螺丝,然后用红色标记笔标识。 1.3 生产及检测母线螺栓紧固标识参照图 6-1 2. 螺栓的紧固力距见表6-1 图 6-1-表6-1螺栓 力矩 Nm 检查力矩 NmM532.6M82017M104034M127060M161
31、201023. 在生产中母线与螺栓的连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螺栓的安装位置,便于拆卸; b) 在水平母线中,螺母位于母线上方,防止螺母落下; c) 螺丝连接,垫片的安装顺序要正确; d) 使用的零部件质量合格; e) 螺帽和螺母的强度等级为 8.8; f) 紧固后一般应露出 2-5 个螺距; g) 用力矩扳手紧固螺丝。 4. 线鼻子和螺丝的连接 4.1 线鼻子的安装 当线鼻子安装在导线和电器上时无论如何要注意,在线鼻子的这一边上必须装上一 个垫片,这是根据 DIN125 标准。如表 6-2 所示 表 6-26 角螺母 根据 DIN 934;8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线鼻子导
32、线与器件的连接 张紧垫片 根据 DIN6796 标准 6 角螺母 根据 DIN 933 标准 4.2 当线鼻子用螺母拧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螺丝连接,使用合适的垫片,并且排列要正确; b) 使用的零部件质量需要符合规定; c) 螺母和螺帽的强度等级为 8.8; d) 紧固后一般应露出 2-5 个螺距; e) 用扭力扳手紧固螺丝。 4.3 线鼻子的安装形式如表 6-3 所示 表 6-3 线鼻子连接在电器上时,螺丝为 M3 或 M 4a)圆型埋头螺钉 SN 60062弹垫 根据 DIN 128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母 根据DIN 934-8标准b)圆型埋头螺钉 SN
33、60062弹垫 根据 DIN 128 标准 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8 标准c)圆型埋头螺钉 SN 60062弹垫 根据 DIN 128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 8标准线鼻子连接在电器上时螺丝为 M5 至 M16 a)六角螺帽 根据 DIN 933 8.8 标准张紧垫片 根据 DIN 6796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 8 标准b)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3; 8。8 标准 弹垫 根据 DIN 128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8 标准 c)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 ; 8 标准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六角螺帽 根据 DIN 933; 8。8 标准d)六角螺母 根据 DIN 934 8 标准 弹垫 根据 DIN 128 标准线鼻子与器件的连接 垫片 根据 DIN 125 标准 六角螺帽 根据 DIN 933 8.8 标准注:线鼻子允许最大 90的折弯。第 43 页 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