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九学年数学上册全册章节课程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九学年数学上册全册章节课程纲要.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日 期:2014年8月22日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5163课时【课程目标】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
2、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
3、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3.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5.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1.在研究与图形相
4、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3.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4.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5.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7.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8.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5、,增强应用意识。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1.经历有关投影与视图的实践、探索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3.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4.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积极参与认识投影与视图的数学活动,对投影与视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1.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研究函
6、数的一般性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的表达式。3.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表达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在反比例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勇于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精神。【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 特殊平行四边形9课时2. 一元二次方程11课时3.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5课时4. 图形的相似15课时5. 投影与视图6课时6. 反比例函数5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
7、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实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识
8、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2.空间与图形: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6.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
9、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8.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9.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10.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11.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四)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
10、题目为主。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1)制作视力表;(2)猜想、证明与拓广;(3)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课程纲要平陌镇
11、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9课时【课程目标】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课程内容】1.1 菱形
12、的性质与判定(共3课时)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共3课时)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共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
13、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要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2.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5. 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7.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四
14、)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猜想、证明与拓广【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
15、评价。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11课时【课程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
16、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内容】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共2课时)2.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共2课时)2.3 用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共2课时)2.4 用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共1课时)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共1课时)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共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
17、)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实数及一元二
18、次方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7.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四)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
19、,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
20、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5课时【课程目标】1.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3.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
21、意识。5.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作用。【课程内容】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共3课时)3.2 用频率估计概率(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2、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四)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
23、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
24、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15课时【课程目标】1.在研究与图形相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3.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4.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5.了解相
25、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7.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8.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课程内容】4.1 成比例线段(共2课时)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共1课时)4.3 相似多边形(共1课时)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共4课时)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共3课时)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共1课时)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共2课时)4.8 图形的位似(共
26、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重视观察、动手操
27、作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3.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意把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6.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和不同的学习需求。7.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8.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四)练习(活动)安排1.
28、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制作视力表【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
29、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6课时【课程目标】1.经历有关投影与视图的实践、探索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3.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4.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积极参与认识投影与视
30、图的数学活动,对投影与视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课程内容】5.1 投影(共2课时)5.2 视图(共3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
31、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 以发展空间观念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2. 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从事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3.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合理使用电子白板,有效整合本章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4.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5.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注意
32、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四)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
33、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5课时【课程目标】1.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性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的表达式。3.能
34、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表达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在反比例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勇于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精神。【课程内容】6.1 反比例函数(共1课时)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与性质(共2课时)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1.问题驱动教
35、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二)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实施对策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2.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注重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3.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
36、的实际问题,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四)练习(活动)安排1. 课内练习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导学案上所选练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组精选适合中上等生和尖子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1)制作视力表;(2)猜想、证明与拓广;(3)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及结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