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深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511905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深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深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深刻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深刻复习提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模式特点分布举例利弊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 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

2、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过渡模式过渡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土耳其、阿根廷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

3、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人口迁移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3、特点 国际: 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

4、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清朝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朝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4、原因: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

5、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5、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 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 16亿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

6、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贫富差距:负相关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市中心CB外侧街道两侧交通便捷,多层大厦人口密度、流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城市边缘交通干线两侧厂房巨大,烟囱高耸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企业单位职工住宅市政统一规划住宅环境不好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单独区域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

7、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占有空间最大的是住宅区 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

8、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中心地理论: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嵌套包围 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

9、可达全国)第二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 三个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数目增加 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断两个城市城市化水平,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当今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趋势一个突出表现为:形成了城市群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人口少多现代发展速度慢快与经济关系相适应(与工业化相伴成长)不适应(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现代新动向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为主,大城市过度膨

10、胀原因郊区环境质量好、乡镇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环境质量不好市中心“产业空心化”,经济萧条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工矿企业燃煤、居民燃煤 水污染污染源: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堆放 固体垃圾污染: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物种减少 地面沉降:原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挖煤 其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多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

11、楼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建筑空间布局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建筑结构 围墙,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西方:很少有围墙园林,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西方: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建筑风格中国:宫廷式建筑: 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气

12、候:热带:橡胶、椰子、菠萝、甘蔗 亚热带:柑橘、荔枝、龙眼(湿桂圆) 温带:梨、桃、苹果、甜菜 高寒:青藏高原青稞降水:水多,种水稻;水少,种小麦。光照:长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短日照植物,塑料大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养分来源地形:平原,易于发展种植业,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最高山地,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不易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水源: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棉花生产、河套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社会市场因素(决定性作用,决定类型、规模)交通,一般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保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政策,政府补贴,提供技术支持等在自然和社会因

13、素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多变,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1、按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贫穷、落后的热带雨林地区):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 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桑基鱼塘)、地中海式农业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种植园、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农业地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美国、中国海南岛橡胶园2、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3、按投入多少:粗放农业:投入少,靠扩大土地面积增产 集约农业(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单产增产4、按产品用途:原始迁移农业

14、、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下表)农业类型特点原始、粗放、自给传统、劳动密集、自给现代、资金技术密集、商品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劳动力多,精耕细作据市场变化灵活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轮作耕地状况不断迁移变换耕地、房屋稳定,持续耕种耕地、房屋稳定、调整经营生产动力人力人力、畜力机械生产技术靠自然凭经验靠科技目前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孙流域、太平洋岛屿)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中国三北、东南半岛、印度、尼罗河、两河等文明起源地)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分布地区状况贫穷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无生态失衡、物种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生态破坏

15、、环境污染三、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对资源的影响:对森林态度,原始社会:采集、狩猎(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农业阶段:障碍、资源 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第二节 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原材料、市场、运输条件、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能源、环境条件、其它因素工业类型区位选择原则部门举例工业特点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采掘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高、产品运输成本低的产业市场指向型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

16、、汽车制造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高、原料运输成本低的产业运输指向型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铁路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区美国东海岸的钢铁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加拿大炼铝工业、上海宝钢影响一个地区资源的开发程度;高效率运输系统使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质高的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须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动力指向型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冶金(炼铝或炼铜厂)、化学等重工业、电镀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环境指向型注重经济和生态

17、效益感光器材、电子厂、电影工业、慕尼黑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二、工业地域工业联系 生产上的联系:总厂与分厂的联系:汽车生产 “上下游”的联系:上游工厂的产品一般是下游工厂的原料:钢铁工业、服装生产 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等;意义: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处理环境污染工业集聚 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我国沿海地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雨伞、鞋帽等工业 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宝钢所在工业区、日本港口附近的工业区 共同利用资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炼铝厂和砂轮厂都靠近铝土矿产地 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玛依石油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工业地域 工业点: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小

18、城镇和乡镇的经济主体,例:济钢 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的中心环节,中等城市经济主体,例济南东部济钢和炼油厂工业区 工业枢纽:一般对应工业城市,例:济南、天津 工业地区:多个工业城市,在经济协作区或全国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例:沪宁杭等 工业点、区、枢纽、地区在内外联系、经济作用强弱、工业部门多少、综合性大小方面逐级增强补充世界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业区: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国工业区: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劳动力丰富、进口原料

19、和燃料,出口产品,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大气污染、水污染企业:化工厂、炼油厂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企业:发电厂、钢铁厂无污染企业:服装厂、印刷厂、玩具厂第三节 地域联系地域联系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一、交通运输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公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 航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2、五种方式

20、排序 运量: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速度:航空公路铁路管道水运 运价:航空公路铁路管道水运3、选择最好的运输方式:“多快好省”原则 运距,近:公路、铁路;远:航空、水运 运量,大:铁路、水运;小:航空 运费,高:铁路;低:水运二、邮电通信 分类 方式 任务 邮政通信 交通运输工具 实物(信函、文件、包裹) 电信通信 电磁系统 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三、商业 环节:收购 存储、调运、销售 国际贸易: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动,贸易比商业范围广四、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影响城市区位和形态 区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汇处 武汉、宜宾、重庆 形态外部:沿河呈带状

21、、团块状西安:泾、渭河交汇;内部:棋盘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发展,集中式团块状、分散状、多方向沿轴放射状 木船时代:沿河发展 轮船时代:沿江海发展 铁路、公路使城市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沿交通轴发展,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庄、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湘黔、浙赣)、郑州(京广、陇海兰新) 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运河淤塞,海运、铁路、公路发展,扬州、济宁运河城市发展缓慢五、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商业网点区位:帆船、马车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 公路、铁路时代:公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2、商业网点区位变化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原因: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发展的原因:私人小汽车普及;高速公路;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 城市郊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