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范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育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襄阳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总体目标,我局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_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阳光施政”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将全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我局结合襄阳市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在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及上级领导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明确了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为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实现政务公开工作
2、的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结合考核目标,突出重点工作 2021年,市政府下达我局的信息发布内容为17项。为此,我局结合全市体育工作特点,年初就对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xx县市(区)的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细化责任,明确措施。在确保完成全年信息发布任务的同时,狠抓信息报送的质量和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高度重视信息审查的几个重要环节,严格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梳理本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内容,依法依规对拟公开政务信息进行审查确认,确保政务信息安全,增强工作透明度。今年各县市(区)信息报送工作明显改善。 (三)利用多种手段,拓宽公开渠道 2021年,为使
3、社会各界方便、快捷、多元获取我局政务信息,我局遵循“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窗口,及时发布各类信息,让公众知晓。及时准确地通过网站后台管理的方式发布各类文件、简报、动态信息、图片近两百条。网上信箱收到各类有效的建议和咨询均进行了及时回复和处理。2021年,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内容涵盖机构职能、职责,信息动态、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机关党建、网上咨询、投诉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类信息。截止2021年12月25日,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1条,电子
4、化全文公开率达100%。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其中信息动态140条,涵盖了我局服务“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占总体的比例为73%。县、市报送信息比往年有所增加,全年共发信息43条;为了服务于广大群众,我们还增加了“经验分享”,收集整理体育小常识112条,方便群众查阅。 (四)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提高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有了明确的了解,增强了对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群众的观念和意识,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质量
5、保障。 二、主要特点和体会 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主要特点和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硬件上提档升级。为了做好本单位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今年4月,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更新体育局网站。将原来的二级域名(http:/ (二)政务公开政策咨询的不变主题是民生。当今社会网络、电子触摸屏、新闻发布会等非常普及,而对弱势群体而言,对政策的了解渠道还很有限,远未形成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务公开进社区、进农村、进厂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政务公开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的内容,也应高度重视看
6、似琐碎其实却是片刻不离的民生大计。因此,我们必须要带着感情把涉及民生的政务信息及时公之于众,全面彻底地畅通有关民生的政策渠道,切实将政府信息惠及百姓。 (三)政务公开的目的是化解群众矛盾,关注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不能把政务公开工作做好,关键在于单位领导,在于领导者的真情实意,挂在心上,纳入议程,要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找准切入点,坚持政务公开,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应适时发布信息,达到了政务公开的目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21年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公开信息源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各科室、直属单位xx县市(区)报送信息量偏少,主动性有待加强;二是公众参与性有待
7、提高;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信息公开业务知识的学习,规范工作流程;二是工作创新,及时更新内容、增加内容,提升网站的可读性;三是进一步梳理局机关及局直属单位所掌握的政府信息,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要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上半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襄阳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8、快速发展,全市科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支撑襄阳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襄阳市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再添两张“国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荣誉称号,市科技局被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襄阳功勋奖”。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抓好“国牌”创建工作,襄阳市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上半年,市科技局奋力推进两个“国牌”的创建工作,并最终取得突破。3月20日科技部部委会通过了襄阳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4月19日,正式下文批准我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科函政
9、202146号)。今年1月,我市代表团在北京参加了2021年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席评审会,评委和专家高度评价我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认为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有力,成效显著,极具典型示范和推广价值。3月15日科技部部委会同意批准我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月10日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我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科发社2021407号)。至此,我市实现了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大跨越,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这三张“国牌”的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迈上了新台阶,为“两个中心、四个
10、襄阳”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为解决我市企业创新水平不强、技术产业化程度弱、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弱等问题,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链,市科技局全面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组织相关专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高起点编制了18条产业链技术创新规划,以重大技术、重大项目和重点工艺为指引,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及服务配套进行全产业链设计,重点加强产业链骨干企业的壮大、关键技术的突破、
11、重大产品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聚集。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品牌。二是积极推进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总结暨2021年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精神,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汽车办认真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和资金清算工作,并向科技部、财政部上报了 襄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结及清算汇总表。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共组织25家企业申报了2021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深入襄城、襄州、枣阳等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训,广
12、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经入库后备企业93家。市科技局被湖北省科技厅表彰为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4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8.3%。上半年,全市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7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18%。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组织与管理,积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上半年,我们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体系,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一是超前研究政策。紧紧抓住国家、省关
13、于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的政策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掌握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吃透政策,有的放矢。二是超前谋划项目。提前会同相关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了2021年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积极鼓励企业进行项目申报,全力谋划好、筛选好、包装好申报项目。三是超前指导服务。对申报项目单位和企业进行了专门培训,加强对申报项目的指导、评估,找准切入点和对接点,提升项目竞争力。同时,认真审核项目申报材料,将问题及时反馈申报企业,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为争取项目资金打下坚固基础。上半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3项。其中,组织台基半导体和航天42所申报了2项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预备项目;组织申报国家星火计划
14、项目2项;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3项、国家农转金项目2项;组织申报国家对外科技合作项目1项;组织申报了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7项;组织申报省级高新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科技计划项目32个;组织申报省级创新基金项目40个;组织申报省级科技支撑计划21项;组织申报2021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 (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搭建平台,促进转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实力企业聚集。一是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形成以襄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为龙头、襄城、樊城、
15、襄州、汉北科技园、襄阳科技城5个省级孵化器为支撑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可自主支配孵化场地面积2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83家,本年度新增在孵企业96家,当年毕业企业48家,在孵企业累计年总收入17.3亿元。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新创业中心建立了学生创业基地,开通专线,建设了内部局域网,提供空调、办公家具等创业必备设施;与襄樊学院联合设立1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目前已对15个项目进行了资助;启动大学生创新培训计划,组织国家级创业导师对发展前景好的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已开展培训25次。二是大力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上半年,共组织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五二五
16、泵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今年第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后备库建设。多次深入到襄城、樊城、襄州、枣阳、老河口、南漳等地进行调研,根据企业的规模、成长性、产学研实施情况等指标,筛选出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建立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后备库。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绩效考评。共组织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参加了全省创新平台绩效考评,通过考评,有效地促进了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档升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发展 一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在枣阳的小麦、老河口的油脂加工、xx市的生猪三大产业园区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北省农业科技示
17、范园区基础上,上半年,襄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总规划面积49.05万亩,包括2万亩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园、2万亩旱田高产创建示范园、1万亩的小麦、马铃薯轮作示范范园等多个特色示范园。建成后可实现研发及技术转移、人才交流与服务、孵化培育、试验示范、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六大功能,带动襄州区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由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襄阳农科院共同组建的“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育种(襄阳)实验室”正式建立,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促进双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提升襄阳市农科院的育种水平,加快襄阳市现
18、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三是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建立了由市、县涉农部门专家组成的粮棉油、蔬菜、果树、食用菌、茶叶、药材、畜禽、水产、农机、农村政策等10大专业服务队,组织专家到襄州、保康等地开展现场培训10多场,送科技下乡12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整合利用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将农技“110”热线与其他服务方式整合,构建起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采集一体化、信息发布立体化、指导服务多样化。 (六)加强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管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积极组织襄州区、xx区
19、和xx县3个县(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工作,目前已上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做好全市专利发展资金的资助、补贴工作。共整理2021年度授权专利奖励982项和发明专利资助657项,登记学生专利申请项目568项,为专利资助和补贴打下基础。积极开展专利评先表彰活动,与教育局联合评定出5所“发明创造教育优秀学校、5名“发明创造教育优秀校长”、10名“发明创造教育优秀教师”。截止5月底,我市共申请专利802件,同期增长率15%,其中发明512件。二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市科技局研究出台了襄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每年评选出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园区,授予产
20、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对接,进一步加强校企业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调研,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20项,并积极向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推介。前往北京参加“2021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了解了国外的一些行业的先进技术,促进了襄阳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为襄阳获取国际科技资源的支持开辟了新的渠道。三是积极抓好科技成果登记、转化工作。上半年,全市共登记省以上科技成果78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2.8亿元, (七)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吸引各类科技资源向襄阳聚集 上半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发挥科技工作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成立了招商
21、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认真编制“市科技局招商路径图”和“市科技局招商方案”,多次组织招商专班学习招商引资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全员的招商水平。通过与央企对接、与大企业大集团对接、与民营资本对接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科技资源向襄阳聚集。截止目前,共与6家投资单位进行了洽谈,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航天科技城建设、汽车零部件建设、鱼梁洲生态旅游区开发等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4.6亿元,其中湖北谷城郭峪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襄阳博翔彩板结构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1200万元,其他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同时,我们还通过参加各种推介会、交流会,对襄阳进行推介。4月25日至26日,参加了由科
22、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xx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21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会上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北京代表处、韩国道元(株)dowonchinaip&ttco.,ltd公司、泛华集团&德国莱茵之华设计集团、欧绿保再生资源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国国际合作中心、美国卡普兰大学、沈阳宇东集团有限公司、海尔开放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沃坦资本管理中心、sbc私募投资公司等技术转移机构等多家企业进行沟通
23、推介,很多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襄阳表现出兴趣,后期我们将加强跟进力度,争取将项目落实到襄阳来。6月3日,市科技局招商专班尤文略副局长、金波副局长等一行4人前往深圳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期间拜访了德邦供应链有限公司、宝湾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和菜鸟物流有限公司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在对我市的经济情况、区位优势和招商政策一一做了介绍后,各企业负责人提出来襄阳进行考察以确定投资意向的想法,具体考察时间待商定。 (八)加大科技宣传和普及力度,努力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半年,我市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暨襄阳市2021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根据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和省科协的统一部署,于2021年5月19日-25日举办了襄阳市科
24、技活动周。5月19日,湖北省及襄阳市2021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人民广场举行,来自省直单位、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市直科科技活动周成员单位、企业、学校及文艺工作者等1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市政协主席万桃元,市政府副市长王忠运等出席并讲话。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全市科技活动周各项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科技惠民注重实效,科技政策法规宣传声势浩大,很好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同时,我们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4.26”知识产权日,广泛开展专利宣传和执法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多份,检查商品3000余件,登记带有专利标识的商品72类142项,
25、查处存在问题的专利商品29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违法案件29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及“一岗双责”制度,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难攻坚,以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和促进全市科技进步,以作风建设提升和增强科技系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科技工作的互促共进,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年,我市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荣誉称号。市科技局被国家科
26、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襄阳功勋奖”。 一、突出八大重点,创造性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一)克难攻坚,襄阳科技综合实力再攀新高峰。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夯实科技基础的同时,把争创“国牌”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襄阳优势、突出襄阳亮点,彰显襄阳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夺取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四张“国牌”,开创了襄阳科技工作的新纪元,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这四个“国牌”的城市。 (二)跑部进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企
27、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加大进京赴省争取项目的力度。今年,局班子成员共赴省进京88次,其中进京21次、赴省67次。我本人进京赴省21次,其中进京12次,共争取国家、省各项科技计划项目194项,获无偿科技经费1.28亿元,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创历史新高。 (三)支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了18条产业链技术创新规划。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成长,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集聚,以云计算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95亿元
28、,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6.78%,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9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88家,居全省第二位。 (四)合作对接,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我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合作。今年以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34项,培育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12家。市科技局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在全国43个获奖单位中,湖北省仅此一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78项,登记技术合同915项,技术成交总额达58.9亿元,是去年的4.3倍,取得了湖北省第二
29、名的好成绩。 (五)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xx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2家科技孵化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国家级创业导师来襄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开展培训25次。组织6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3家企业获得湖北省“年度科技创业企业奖”,并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总决赛。9家被新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被新认定为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六)注重实效,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重点推进老河口、枣阳、襄城和襄州四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今年园区聚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2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9家,园区实现总产值达到536亿元。积极推进科
30、技特派员创新创业,158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7项,实施科技项目30项,总投资5.3亿元,实现利润2200多万元。加强科技培训,建立了由市、县涉农部门专家组成的10大专业服务队,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班24场,培训农民2450人次,送科技下乡12场次。 (七)创新机制,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违法案件39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5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5347件,其中发明专利2021件。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建设,3个区(县)被确定为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5家企业
31、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 (八)主动作为,科技招商和科技宣传成效明显。通过参加“2021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各种推介会、交流会和培训会,积极推介襄阳,并主动进行科技招商,已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今年以来,先后承办了4个活动,提升了襄阳的影响力。一是中部地区县市科技局长研讨班,二是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训班,三是湖北省及襄阳市2021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四是全省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会议。同时,充分利用襄阳获得四张“国牌”的机会,加大科技宣传,人民网、湖北日报、湖北卫视、襄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各类宣传稿件50多篇,提升了襄阳科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建立三大防线,构筑廉洁从政的
32、强大保障体系 (一)加强廉政教育,构建廉政勤政的思想防线 一是抓关键人。首先抓领导班子的廉政教育。向局机关、局属各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及配偶共20余人发送了廉政公开信,组织参加了家庭助廉教育专题讲座等。其次在中层干部中,重点开展了从政道德警示录的观看讨论活动,组织4名干部参加市直重点岗位中层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增强法纪意识,促进廉洁从政。 二是抓关键岗位。通过编制、公布关键岗位工作流程图,对关键岗位规范行为,接受监督。采取短信提醒方式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提醒警示教育。 三是抓关键内容。我带头讲了一堂增强风险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的廉政党课,机关举办了干部廉政大讲坛,5名干部进行了演讲
33、。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先后4次组织干部观看了学廉政准则做廉政模范共计40多集。局主要负责人带领科技系统党员干部50多人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同时,积极组织机关48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廉政法规知识测试。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规范权力运行的体制防线 一是修订完善了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目标相结合,把机关作风效能与12个科室个性目标相结合,构建了目标具体、个性鲜明、覆盖完整、便于操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是重新修订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的操作规程,加大科技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力度。 三是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办法,重点在“三公经
34、费”管理方面制定了更细的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今年“三公经费”支出比去年下降了30%。制定了市科技局机关工作人员病事假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四是进一步规范、公开“权力清单”,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局共清理公布17项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比原来的29项减少了12项。并制定流程图,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接受公众监督。 (三)加强监督检查,构建作风转变的监督防线 一是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公款吃请、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违规配备超标车或豪华装饰、带彩娱乐、执行“三短一简”等9个方面问题进行了监督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八项
35、规定的贯彻落实。 二是加强对岗位纪律规范监督检查。今年,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岗位纪律规范监督检查的通知,4次不定期地对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岗位纪律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推动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三是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市)区、高新区2021年度科技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4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 四是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检查。今年,在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时,邀请市人大、市审计局、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增强了项目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有效避免了人情项目的风险。 三、围绕三
36、大能力,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自身素质 (一)从政治的高度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凝聚力。 一是在主题活动中提升思想境界。在机关开展了“五带头”示范活动,强化干部职工竞进提质、爱岗敬业、主动服务的意识。二是在励志讨论中提升思想境界。组织开展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倡导“五种精神”,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三是在对口帮扶中提升思想境界。今年,为天鹅村筹措帮扶资金5万元,10名特困农户送去了3000元的慰问金,解决具体问题15个,救助困难群众23户,扶持建房132平方米。 (二)从事业的高度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战斗力。 一是落实规定转作风。根据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对服务情况进行全
37、面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20余条。二是完善制度转作风。建立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目标考核、即时奖励等多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激励先进。三是强化监督转作风。我们2次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形式,查找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 (三)从发展的高度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造力。 一是在学习中提高素质。积极开展“学讲评”活动,实行“班子成员带头讲、邀请专家重点讲、中层干部专题讲、一般干部参与讲、年轻干部学着讲”,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增强素质,在讲授中自我提高,在点评中得到进步。二是在调研中提高素质。每个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党小组
38、在年初确定一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三是在实践中提高素质。积极开展一名干部联系一家重点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成果鉴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予以帮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也推动了科技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本人努力做到“三个坚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一)坚持不断学习,提高驾驭能力。 一是始终把学习作为思想和工作的先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更新理念,扩宽视野,探索创新,引领好工作实践。二是在研究和安排工作时,坚持从大局出发,理清思路,着眼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工作。三是凝聚团队合力。注重团结共事、发挥所长,大事
39、讲原则,小事讲团结,协调一致,增强合力。 (二)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作风。 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议事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重大事项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形成较为科学的决策。对人事安排、重大财务开支、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其它重要工作都是这样,不搞一言堂,不盲目决策。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在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形式主义,深入了解基层,把握基层所需,努力把有关政策和工作计划与基层意愿结合起来。三是力求工作实效。对每项重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加强检查督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严以律己,做到廉政勤政。 一是坚持“
40、一岗双责”。按照李鸿忠书记的“相对力度论”,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位,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督办、同落实。二是坚持廉洁从政。严守党的廉政纪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以权谋私,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等廉政规定,管好自己,管好身边工作人员。三是坚持勤奋工作。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古训,做勤政表率,靠勤政立事。 同志们,今年以来,我们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一岗双责”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廉政建设与科技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对科技工作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仍需进一步改进方式、完善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团结一心,奋力作为,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扎实做好科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科技工作保驾护航,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