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配套课后作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201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配套课后作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2阜阳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A地B地C地D地2关于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西半球 B地位于低纬度C地位于大西洋 D地位于南温带某地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计划在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的指定山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回答34题。3出发前每人配发随身用的地图,选用的比例尺最适宜的是()A1200 B110 000C1200 000 D11 000 000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区宿营
2、地选址,应优先考虑选址在()A等高线重合处 B等高线密集处C等高线稀疏处 D等高线闭合处 (原创题)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6关于图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可能为425 B地形为山岭C地势相对周围较高 D地形为洼地 (2013届潍坊模拟)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78题。7图中湖泊的四地中,地势最为平坦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B乙处位于分水岭C6月份湖水补给河水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9(改造题)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中学生
3、在图示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B线路上山省时省力B夜晚宿营点应选择A处C登山线路沿途植被垂直变化很大D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在550米山顶处 (2013届抚州质检)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A0.6 B1.8 C2.5 D4.6 11沿上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12下面为过M点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若、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二、非选择题(40分)13(2012大连模拟)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4、: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甲乙(1)甲图中B点位于乙图中A点的什么方向,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2)比较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14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地质、地形略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1)图中甲、乙两聚落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其实际距离为多少?描述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2)戊村村长以Q处河流流量大且清洁为由,欲从该地大量引水。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设想是否可行并说出判断依据。(3)某地理小组发现丙坡植被远比丁坡植被茂盛,请帮其给出合理解释。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解析】第1题
5、,乙地和甲地互为对跖点,故乙地经纬度应是(30N,135W),与图中对应。第2题,读图可知,地位于110E,位于东半球;地位于40S,位于中纬度;地经纬度为(0,45W),位于大西洋;地位于30N,位于北温带。【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根据比例尺概念计算,A、B、C、D项选用比例尺地图的长分别是5000厘米、100厘米、5厘米、1厘米,宽分别是其长的一半,故B项比例尺最适宜。第4题,等高线稀疏处,地形平坦,适宜宿营。【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图示区域内最高海拔为600700米,最低海拔为0100米,交叉相减,最大高差接近700米。第6题,甲处位于两条等高线间的闭
6、合等高线的中心,结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可知其中心海拔应低于400米,地形为洼地。【答案】5.C6.D78.【解析】第7题,丰水期水位线和枯水期水位线可以看作两条等高线,地等高线最稀疏,说明地地势最为平坦。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为分水岭,故B选项正确;由于陡崖上方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法形成河流,因此该陡崖处无瀑布,甲处无法欣赏到瀑布景观;由于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某地,6月份正值该地降水丰富的时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答案】7.D8.B9【解析】550米山顶是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视野开
7、阔,最适合建火情瞭望台;B线路等高线稠密,地形起伏大,登山不易;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域海拔不超过600米,山顶和山麓温度和水分差异小,登山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A处位于山岭顶部,不是夜间最佳宿营地点。【答案】D1011.【解析】第10题,海拔每降低100 m,气温升高0.6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内侧的那条等高线(2 500 m等高线)附近是积雪分布的最低下限此处气温应为0。c点的海拔为2 200 m,高度下降了300 m,气温应升高1.8,故c点的气温大约为1.8 。第11题,根据图中剖面线的位置,可以判断a端点海拔为2 200 m,b端点海拔在2 2002 300 m。在接近a端点的
8、2 300 m等高线与2 400 m等高线之间有一闭合等高线,由于其内侧有湖泊,所以可以判断该处为一低地,该低地海拔在2 2002 300 m。根据上面解析即可作出判断。【答案】10.B11.D12【解析】地在M地以东,地在M地以北,连线方向为该山脉的走向。【答案】C二、非选择题(40分)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点的位于40N以南,9.5E以西,A点位于64N以北,22W,因此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图中B点海拔为900米,A点海拔为200米。第(2)题,甲、乙两图图幅大致相当,乙图跨经纬度范围广,面积大,故比例尺小。第(3)题,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地势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
9、1)东南方向;相对高度为700米。(2)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的比例尺。依据:两图图幅大致相当,甲图所跨经纬度范围明显小于乙图,说明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小。(3)甲图: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乙图:以台地丘陵为主;中间高且平坦,四周低且较陡。14【解析】第(1)题,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算出两聚落的实际距离为2500米。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第(2)题,引水线路应尽量从高处引向低处,使水能够自流。第(3)题,植被生长可从图示地区水热条件和土质条件等方面分析。【答案】(1)2500米自西南流向东北。(2)不可行。Q地海拔低于该村,水无法自流,大量引水成本过高。(3)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丙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和阳坡,热量和水分条件都好于丁处;此外,丁坡石灰岩分布广泛,不利于植被的生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