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2一面课时训练+基础达标+精练精析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2一面课时训练+基础达标+精练精析 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一面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u)清晰(x)恣情(z)B莽撞(mn) 赫然(h) 熏黑(xn)C摩挲(su) 窘相(jin) 颓唐(tu)D疲倦(jun)憎恶(zn) 懊悔(o)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修改后工整地写在方框里。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厉尽艰苦,受尽非人的疟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殷勤:_(2)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恣情:_4.对用“一面”做标题,理解最正确的一
2、项是( )A.作者只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这是很值得回忆的。B.用“一面”做标题是为了醒目,引起读者的兴趣。C.“一面”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鲁迅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D.用“一面”做标题,是说明作者与鲁迅先生接触太少了。5走近鲁迅。2012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1周年、逝世76周年,全国各地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东城中学七年级三班要开展一次纪念鲁迅的活动,请你也来参加。(1)拟写主题。请你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拟写一个恰当的主题。答:_(2)畅所欲言。你们班在活动时有一个板块叫“只言片语话鲁迅”,下面的这段话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发言。示例:鲁迅打开黑暗的闸
3、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光明的世界,而自己宁愿被黑暗吞噬。答:_二、精彩段落品一品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69题。6“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一句中“路”指的是怎样的一条路?答:_7“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呢?答:_8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答:_9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三、类文阅读做一做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013题。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
4、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唯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5、。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
6、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
7、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10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概括说明。答:_11文中第段“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这句话表明老
8、舍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答:_12第段中与“豹窥一斑”“鼎尝一脔”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13把本文与一面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或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答:_答案解析1【解析】选B。A项“恣”应读z;C项“颓”应读tu;D项“憎”应读zn。2.答案:厉历 疟虐3答案:(1)热情而周到。(2)放纵感情。4.【解析】选C。纵观各个选项,只有C项内容最全面,最客观,最符合课文内容。5.(1)答案(示例):走近鲁迅先生,聆听大师教诲(2)答案(示例):鲁迅凭借其不朽的作品和深邃的思想,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他的光芒至今仍然普照在中华大地上。6.答案:这里的“路”是指引导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道路。
9、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鲁迅先生对我的精神鼓励方面来回答。答案: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的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8【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答案:沉浸在先生的逝世悲痛之中是不够的,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到顽强的战斗中去,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回答这一段的作用应从文章的内容上分析;表达感情主要从自己内心的悲痛和对鲁迅的感激之情来回答即可。答案:点明写作缘由
10、,收束全文。表达了自己抑制不住的悲痛和激动之情。10答案: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一是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我”作陪;二是老舍先生请开会的同行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三是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的费用。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解题时一要联系课文的相关内容,比如“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后面的内容,二要根据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思考,两者结合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答案: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性格特点。12【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然后再从相关段落里进行筛选。“豹窥一斑”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鼎尝一脔”的意思是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指从一些小事中认识事物的精髓。答案:小中见大13【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和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解题时需要着眼全文,从写作手法和描写方法两个方面入手,找准相关段落或语句,然后再分析其异同点。答案: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以小见大,都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在描写人物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是课文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而本文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主要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