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1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组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1.(2014大纲全国,21,4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2.(2013广东文综,22,4分)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
2、.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3.(2013课标,35,4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4.(2013课标,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5.(2012江苏单科,17
3、,3分)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组20122014年高考提升题组1.(2014江苏单科,15,3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4、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2.(2014安徽文综,20,4分)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3.(2013课标,33,4分)1952年,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5、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4.(2013海南单科,18,2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5.(2012广东文综
6、,22,4分)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6.(2012福建文综,22,4分)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7.(2013
7、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
8、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9、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A组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1.C题干中“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含义是要把农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与工业生产资料相同的公有制,以巩固苏维埃制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着眼于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A从材料信息看,该领导人认为,农民
10、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非“投机倒把活动”,而是“正当”的贸易行为。这说明该领导人认同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3.B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4.B“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
11、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该思想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不符。5.D本题考查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涵,迁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张、特点进行分析理解。从材料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组20122014年高考提升题组1.B从
12、1921年开始,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年平均税款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实行固定粮食税,故B项符合题意。1921年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不复存在,A、C两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始于1927年,D项错误。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俄(联)历史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2.B1921年春的“严重的失败”是由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苏俄现实状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苏俄未向农民征税,而是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错误;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此时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胜利
13、,敌对势力已基本被消灭,D项错误。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正确把握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3.D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农业成绩,并认为斯大林模式中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问题始终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A项错误;1952年时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B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4.C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教材,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是1922年颁布的,是粮食税之后对农业的进一步改革。选C项。5.C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
14、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工业化的大道”“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达到了上述目标”等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工业化的大道”;D项中“赫鲁晓夫改革”是苏联走上工业化大道之后的改革,不符合题意。6.C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结合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判断。观察表中数据,从19251937年苏联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可知,这是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
15、因,排除;D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7.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析(1)首先阅读材料,归纳出工业化在当时的重要作用,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苏俄与西方的关系回答。(2)从当时苏联采取的工业化措施中归纳为工业化打基础的表现;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征归纳筹集资金的途径。(3)“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要注意与材料中苏联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比较得出答案;材料二、三揭示的是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普遍特点,要注意从英国的历史发展情况出发对这些普遍特点进行有理有据的阐释。(4)基本设想要从材料表明的工业化道路和当时的中苏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不同点要注意从材料四中归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