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训练题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训练题 人民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材料二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中国文化史(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解析本题考查“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问,材料一概述了秦始皇在位期间的重大活动,一一列举出来即可。第(2)问
2、,由材料二中的“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可知作者的态度。再与材料一相对照,回答评价的相似之处即可。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等旧制;创建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弊端出现;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2)都肯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历史地位;都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评价(都体现了整体史观)。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
3、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材料三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以上材料均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请回答:(1)以上材料中的“盗”指什么人?(2)结合材料说明隋朝君臣和唐朝君臣在“止盗”的态度和措施上有何异同?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3)材料一所反映的隋炀帝统治政策的特点是什么?(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统治政策?他采取这种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答案(1)上述材料中的“盗”指不甘忍受封建剥削压迫而逃居山林,以偷盗和劫掠为生的农民。(2)两朝大臣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都主张进行严厉镇压。两朝君主的态度则不相同:隋炀帝下令“捕之”“斩之”;唐太宗反对“重法”和“动干戈”,主张“轻徭薄赋”,“抚以恩信”,使民“衣食有余”。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3)统治残暴。(4)注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吸取了隋朝因暴政而被人民推翻的教训,避免重蹈隋亡的覆辙。3 “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会议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答案(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3)人格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任答其中两点即可)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