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六部制2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3在我国周朝时期,盛行“一国无二君”的政治理念和“一庙无二祭主”的宗族观念,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 B等级森严C神权色彩浓厚 D世卿世禄4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2、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5三字经中所说的“周辙东,王纲堕”透露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分封制走向解体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6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7“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
3、省制8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9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了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
4、训10、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11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12下面是某高三
5、学生在复习时制作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素质的好坏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13宋朝在军事方面设三衙枢密院的新体制。枢密院总理兵政,握有调兵之权。三衙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等日常事务,有握兵之权。派兵出征时,临时委派军事将领。宋朝这一做法有利于()A选拔军事人才
6、B防止将帅专权,发动兵变 C扩大枢密院权力 D提高军队战斗力1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BCD15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16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
7、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8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19“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8、)A协理章奏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20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21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死刑;“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专制皇权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2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西侧,严禁外人进入
9、。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快捷性 B保密性 C集权性 D辅助性23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24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 B魏晋南北朝C唐朝 D宋朝25黄梅戏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
10、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2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28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2
11、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30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者曾采取的措施有()三省六部制 皇位继承制 科举制 刺史制ABCD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31(16分)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一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拥有军、政大权。材料二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和地方行政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又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
13、制是一种好的制度。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1)根据材料一,请你给“皇位世袭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8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4分)32(12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4分)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
14、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4分)(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2分)33题:(12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
15、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
16、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
17、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4分)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ACB 610 AACAC 1115 DBBAC 1620 BCCAC2125ABABD 2630 BBBAC二、非选择题31(16分)(1)皇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由皇帝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18、制度。皇族特权制,是皇族(皇帝的父母、子女等)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的制度。(4分)(2)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中央予以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自秦汉开始,选官制度重在唯才是举,打破了官吏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公天下”。(8分)(3)中央集权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4分)32题(12分)(1)秦:设郡县;汉:郡国并行制。(2分)后果:地方势力威胁中央,导致七国之乱。(2分)
19、(2)经验:推恩令;置刺史。 (2分)措施: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剥夺地方节度使和武将权力(或设三衙和枢密院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4分)(3)趋向:加强中央集权。(2分)33题(12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8分)(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4分,四点即可 14